古代诗歌分类_第1页
古代诗歌分类_第2页
古代诗歌分类_第3页
古代诗歌分类_第4页
古代诗歌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分类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一、边塞征战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内涵: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战争为题材的诗。

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词。

②常见意象:自然人文景物类(黄沙、风沙、秋月、大漠、孤城、长城、边关、雨雪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阳关、榆关、黄河、阴山、天山、楼兰、轮台、龙城、幽燕、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画角、旌旗、烽火、羌笛、芦管、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征人、将帅、胡人、单于等)

内容情感:

①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赞美祖国河山。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②描写艰苦的戍边生活和激烈的战争场面,通过描写塞外环境的恶劣和战争的惨烈,反衬将士们的艰辛和报国的信念。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③描写将士们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闺中妻子的离恨。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④抒写战士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⑤表达报国无门的哀痛,壮志难酬的哀伤。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⑥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批评边将无能,控诉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

渡辽水

王建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⑦凄苦哀怨的反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⑧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关系的向往。

塞下曲四首(其一)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下曲

卢纶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常用手法: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练习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常建

玉帛①朝回望帝乡,乌孙②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下曲

[明]苏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③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①玉帛:指乌孙使者朝觐汉武帝时携带的礼品。②乌孙:汉朝时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③觱篥(bì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1)同为边塞诗,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感情上有何不同?

(2)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景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1)常诗写了边塞无征战(和平、安宁、无战事)的景象,抒发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或赞美化干戈为玉帛)之情;苏诗写了将士寒夜戍边的场景,表达了对戍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戍边卫国)的精神的赞扬。

(2)(示例一)动静结合。明月高悬,清辉洒边关,此为静。西风劲吹,战袍随风拂起,此为动。二者相结合,再现边地旷远、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情景。

(示例二)融情于景。塞外明月悬,突显塞外风光的壮阔。寒夜西风吹,战袍猎猎作响,则是再现戍边将士的生活艰辛。更传达出诗人对戍边生活的复杂心态。既有钦佩赞叹之情,亦有同情慨叹之感。

(示例三)视听结合。月洒清辉遍军营,风吹战袍猎猎声。一视一听,形象地再现边关特有的自然风光、军营情境。

二、送别怀人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内涵: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留别”“赠"酬”等词语。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草"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南浦"等。

内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等。

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②描写离别场景,想象别后情况,想象自己或朋友离别后的牵挂、孤独和思念。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送张子尉南海

岑参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集合体,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常用手法: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反衬)。

④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中作者常借助想象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怀。

【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张元幹①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②。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③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④,听《金缕》。

[注释]:①张元幹,南宋初爱国词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向金屈辱求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字邦衡)因上书请斩秦桧,被贬为福州签判。绍兴十二年,胡再遭迫害,被除名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管制。时张元幹寓居福州,作《贺新郎》以送胡铨,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②故宫离黍:旧时宫殿长满荒草。③耿:明亮。④大白:酒杯名。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底事”,即何事、为什么,冠领以下三句,是作者客观的疑问;“昆仑倾砥柱”,指遭逢地震这类的自然灾害。

B.“更南浦”二句,始入送别正题,将送别场面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突出了送别的意义,充满悲壮感。

C.“目尽"二句是说:我们关注的是天下古今大事,怎么能象小儿女那样只顾个人的恩怨呢!

D.这首送别词与通常婉约之作迥然不同,满纸忠愤,慷慨悲凉,具有震撼心弦的力量。

(2)结合整首词,具体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白话译文】我辈梦魂一直萦绕着未复的中原。惆怅地站萧萧的秋风之中,听到连营之中,画角声起,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离离,一片荒凉。为何昆仑山之天柱倾倒,黄河中流之砥柱崩摧,以致浊流泛滥,千村万落都狐兔盘踞!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您一人同在福州,而今又要送您别去,此情能向谁倾诉!

江岸上的柳枝随风吹飘起,产生一丝凉气,消去了残留的暑热。银河斜转,天空星疏月淡,云儿漂浮。此别之后,相距万里,江山无限,不知胡公流落何处。回想我们曾长夜深谈,亲密相处,已经是不可能了!雁也难以飞到你去的新州,书信将凭谁寄付?我辈都是胸襟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关心?辞意俱尽,遂而引杯长叹,且听笙歌《金缕曲》。

【答案】(1)A是悲怆的质问;“昆仑倾砥柱”,喻指北宋的灭亡。

(2)①对沦陷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深切思念。②对沦陷区惨遭金兵铁蹄践踏悲惨景象的极度悲愤。③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投降、求和苟安的责问与抨击。④对自己长期报国无门、渐至衰老的悲怆。⑤对好友胡铨一再遭受迫害而不平。⑥对胡铨前途命运的牵挂与担忧。⑦对挚友面对厄运的支持与激励。

三、羁旅行愁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内涵: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标志: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次”“过"泊”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②常见意象:夕照(落日、夕阳、余晖)、月亮(婵娟、玉盘)、秋风、秋霜、杜鹃(杜宇、子规)、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落叶、浮萍、杨花、柳絮、蓬草、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常见情感:

①羁旅愁思: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②思念亲友: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③征人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④闺中怀人:表达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⑤以人喻己:借女子独守深闺容颜衰减,暗喻自己怀才不遇,年华老去而功业未就。

⑥贬谪之愤:抒发遭受贬谪的忧愤、惆怅、失意,重新受到重用的期盼,洁身自守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和坚定,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庶,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左迁至蓝关示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练习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①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②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③,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④衰亲⑤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释】①黄仲则: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②节物:随时节改换的事物,此指重阳节的菊花。③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翔游,栖无定所。④差喜:幸好。⑤衰亲:老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重阳"节物”紧扣诗题的“重九”,而“节物”又关联下一句中的“花"。

B.颔联写重阳节饮酒赏菊,且无风无雨,这些雅事乐景与诗人内心寂寞凄凉形成对比。

C.颈联写极目所见:水郭边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外,增添了诗人的忧伤。

D.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明显不同,语意与情感的突转,使得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

(2)“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C项是想象或回忆的内容,不是极目所见。)

2.①诗人能在家里陪老母亲过重阳节,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的喜悦之情;②诗人长期源治于外,常有寂寞凄凉之感;③虽有短暂回家之喜,但可能很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喜中有悲。

四、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角等。

内涵:

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标志:

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渔夫(渔父)、樵夫、柴门、茅舍(茅檐)、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内容情感:

①描写山水美景、田园风光,赞美山河,喜爱自然。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③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④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⑤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⑥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⑦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伤田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练习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阙题①

刘眘虚②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②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借景抒情,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1.B(“孤寂"应该为“宁静”)

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2分)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2分)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2分)

五、咏物抒怀诗

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内涵:

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标志: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内容情感:

①表现诗人高尚情操。诗人在诗中表现自己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决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②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诗人借咏物或抒发政治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幽愤之情;或表达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或感叹时光易逝,自伤迟暮等。

杨柳枝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病牛

李纲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③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诗人借所咏之物或抒发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愿望;或抒发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④讽刺时代或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忧国忧民。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呈富相风筝

邵雍

秋风一击入云端,合国人皆仰面观。

好向丹霄休索線,等闲势断却收难。

⑤单纯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⑥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琴诗

苏轼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常用手法: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比喻、拟人、对比,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练习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其《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B.额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她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C.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坚守自己的节操。

D.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前辈诗作来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

2.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

【答案】1.D(诗人引述典故目的不在此,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重对其外表枝叶的描绘。)

2.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收束全篇,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六、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标志:

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等。

②常见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秦淮河、乌衣巷、朱雀桥、石头城、台城;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E.其他:吴钩、《后庭花》。

内容及情感:

记述历史事件,回忆历史人物,描写历史陈迹,以抒发感慨:

①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②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

燕昭王

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③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④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⑤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直抒胸臆;

用典、双关、反衬、对比(古今对比、盛衰对比、古人自己对比、自然人事对比)、虚实结合

【练习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哀郢①二首(其一)

陆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恨②,志士千秋泪满裳。

【注】①公元1166年,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在家乡穷居四年后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九月过荆州(今湖北江陵,为战国时楚故都郢,)写下此诗。②灵均:屈原的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两代的王业,国运由来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

B.颔联说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寂寥无声,但是云梦泽风烟迷蒙,苍茫阔大,气象依旧。

C.颈联想象当年郢都宫殿野草滋蔓,雁群时时飞起;被盗掘的荒坟野冢,成了狐兔藏身之所。

D.此诗以叙述起笔,以抒情落笔,中间两联写景,在对历史的追忆和景物的描写中抒发炽烈的情怀。

2.陆游的诗《哀郢》和《书愤》都运用对比和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情怀,请你结合诗句从对比或用典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有何不同?(6分)

【答案】1.C(颈联不是想象当年章华台,而是描写现在章华台的荒凉。)

2.《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二句概括的抗击金兵的辉煌过去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眼前功业未就,却已衰老形成鲜明对比。表明自己空有报国之志,但老而无成的悲愤。《哀郢》前三联以楚国昔日的兴盛与今天衰落败亡进行对比,抒发作者物是人非的感叹,揭示出历史发展之无情。

《书愤》以“塞上长城"的典故,表明诗人立志捍卫国家,扬威边地;又以“出师一表真名世”用典明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追慕先贤的业绩,叹息南宋朝廷中就没有一个可以与之相比之人,表达了诗人对朝廷不思恢复中原的气愤和一腔郁愤的爱国之情。《哀郢》的尾联以“灵均恨"典故,表达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忧国之心不老之情,诗人与屈原经历相似而产生强烈共鸣,怎不“志士千秋泪满裳”总之诗人借屈原的千古遗恨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七、爱情闺怨诗

内涵:

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恋人离别相思之苦。

标志:

①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等字眼或直接用“无题”。

②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登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内容:

①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

②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主要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

情感: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深厚感情,男女之间的追求。

上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秋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