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尿的生产与排泄课件_第1页
第八章 尿的生产与排泄课件_第2页
第八章 尿的生产与排泄课件_第3页
第八章 尿的生产与排泄课件_第4页
第八章 尿的生产与排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泌尿(Formation&ExcretionofUrine)

第五节排尿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尿的生成第三节尿的稀释与浓缩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

本章共分六节,计4学时。重点讲授:尿的生成与调节。第一节概述(功能结构、肾脏血循环)(重点)第二节尿的生成(重点)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第三节尿的浓缩与稀释(了解)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重点)

1、利尿激素的作用

2、醛固酮的作用第五节排尿(了解)第六节家禽排泄特点(了解)

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

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其他不需要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过程称之。排泄的途径很多:肺组织排出气体;大肠的排粪;皮肤的排汗;肾脏的排尿等。肾脏是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排泄概念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第一节概述(一)肾单位和集合管(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三)肾小球旁器一、肾脏的功能结构

:(四)肾的神经支配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肾单位数目:人170-240万个,牛800万个,猪220万个,狗80万个,猫40万个,鸡80万个(一)肾单位和集合管泌尿生理

肾单位(nephron)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一起共同完成尿生成的功能。肾单位肾小体(renalcorpuscle)肾小管(renaltubule)两部分组成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泌尿生理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

肾球囊近球小管

髓袢细段

远球小管

入球小动脉毛细血管袢出球小动脉内层(紧贴血管)囊腔(通肾小管腔)外层(连肾小管壁)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肾单位示意图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二)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泌尿生理(1)皮质肾单位:(2)髓旁肾单位:

分布于靠近髓质的内皮质层。肾小球体积较大,髓绊长。出球小动脉不仅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还形成细而长的“U”形直小血管。

主要分布于外皮质层和中皮质层,肾小球较小,髓绊短.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泌尿生理

两类肾单位和肾血管示意图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三)肾小球旁器

(近球小体)

泌尿生理

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以下三部分组成:(3)间质(系膜)细胞(2)致密斑(1)肾小球旁细胞(近球细胞)(近球细胞)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肾小球旁器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

肾小球的电镜扫描图

肾小球的电镜扫描图肾小球的电镜扫描图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二、肾脏血液循环泌尿生理1、血流量大:2、肾动脉-两套毛细血管网-肾静脉:3、髓旁肾单位出球小动脉进入髓质后分支:占心输出量20%(肾重占体重0.3-0.7%),94%供应皮质层,5%供应外髓,1%供应内髓

形成细长U形直小血管,平行于髓绊和集合管;

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有很大的关系。(2)围绕肾小管的毛细血管网

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第一套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围绕肾小管和集合管形成第二套毛细血管网,有利重吸收。(一)特点: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两套毛细血管网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图肾脏血液循环特点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泌尿生理2.神经体液调节1.自身调节

保证有足够的血流量以完成泌尿功能;还要和全身血液循环相协调。主要包括2个方面的调节:(二)肾脏血液循环的调节

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肾血流量在一定的血压变动范围内能保持不变的现象,称为自身调节。RPF:肾血浆流量GFR:肾小球滤过率泌尿生理肌源学说管-球反馈(详见本章第四节)

1.自身调节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平滑肌舒张和收缩均有一定的极限。泌尿生理肾灌注压增高入球小动脉平滑肌紧张性加强血管口径缩小血流的阻力增大保持肾血流量稳定

肌源性学说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泌尿生理神经调节: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引起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缩血管反应。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加压素和血管紧张素均能引起肾血管收缩,使肾血流量减少。前列腺素可使肾血管舒张。肾素-血液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见循环)。2.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与全身血液循环相协调。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肾脏血循调节的生理意义:

在通常情况下,在一般的血压变化范围内,肾主要依靠自身调节来保持血流量的相对稳定,以维持正常的泌尿功能。

在紧急情况下,全身血液将重新分配,通过交感神经及肾上腺素的作用来减少肾血流量,使血液分配到脑、心脏等重要器官,这对维持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有重要意义。泌尿生理

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一、肾小球滤过二、肾小管重吸收三、肾小管分泌第二节尿的生成

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尿生成过程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泌尿生理用微穿刺法实验证明,肾小球的滤过液就是血浆的超滤液(原尿)。(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二)有效滤过压(二)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

滤过环境:入球小动脉粗短、压力高、血流量大。出球小动脉细长、阻力大、造成毛细血管球压力高。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泌尿生理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基膜:C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滤过裂隙膜”滤过膜各层含有许多带负电荷的物质(糖蛋白),成为一种电学屏障。(异常时导致蛋白尿)窗孔,阻挡血细胞水合凝胶构成的微纤维网,空隙最小,起主要的机械屏障作用。50-100nm4-8nm4-14nm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血浆白蛋白虽然其有效半径为3.5nm,由于其带负电荷,因此就难于通过滤过膜。泌尿生理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决定于该物质的分子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有效半径小于1.8nm的物质可以被完全滤过,大于3.6nm的大分子物质,几乎完全不能滤过。

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二)有效滤过压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肾功能检查-滤过率的间接检测1、菊糖滤过率*菊糖均匀分布于血浆,自由穿过肾小球,既不会被重吸收也不会被分泌出来,则在血浆和尿液中的浓度差是由滤液中水分被重吸收的结果。单位时间内滤过的体积-肾小球滤过率(GFR)U---尿中的浓度;P---血浆中的浓度V---一定时间的排尿量U×V=P×GRFGRF=(U×V)/P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2、内生肌酐清除率*食物入体内和体内肌酸代谢产生,滤过后不重吸收也极少分泌。U---尿中的浓度(umol/L);P---血浆中的浓度(umol/L);V---一定时间的排尿量(mL/min)U×V=P×GRFGRF=(U×V)/P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泌尿生理1、滤过膜通透性(原尿的量和成分)机械屏障或电学屏障受损—蛋白尿2、有效滤过面积(尿量)急性肾小球肾炎—少尿或无尿3、有效滤过压(尿量)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

肾小球滤过液中约99%的水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只有约1%被排出体外。(二)几种物质的重吸收二、肾小管的选择性重吸收泌尿生理(一)重吸收方式

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结构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一)重吸收方式泌尿生理顺着电化学梯度将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转运到组织间液的过程。小管液中的物质逆电化学梯度,转运到细胞外组织间液中的过程。被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原发性主动转运(Na+泵、H+泵、Ca2+泵)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二)各种物质的重吸收泌尿生理机制:1、葡萄糖:葡萄糖重吸收过程部位:主动重吸收(Na+继发性主动同向转运,需载体蛋白完成)近曲小管(几乎全部重吸收)肾糖阈(180-220mg/100ml)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2、氨基酸:泌尿生理部位:机理:近曲小管(全部重吸收)同葡萄糖,为与Na+耦联的主动同向转运,但转运体可能不同;进入小管液的少量蛋白质通过小管上皮细胞的内吞作用被重吸收。各种氨基酸的重吸收存在相互竞争;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3、Na+的重吸收:泌尿生理部位:近曲小管65-70%髓绊升支20-30%其余在集合管,远曲小管机制:近曲小管:主动重吸收髓绊升支:被动扩散其他:主动转运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4.Cl-的重吸收:泌尿生理部位:近曲小管、髓袢机制:大部分伴随Na+被动重吸收;髓袢升支粗段为继发性主动重吸收。Cl-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5、K+的重吸收:泌尿生理部位:大部分在近曲小管、髓绊机制:主动重吸收(机制不明)肾小球滤过的钾离子,67%左右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入血,而尿中的钾离子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泌尿生理6、HCO3-:的重吸收:部位:近曲小管(80-85%)机制:以CO2形式吸收与钠-氢交换耦联每分泌1个氢离子,重吸收一个碳酸根离子和一个钠离子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7、H2O的重吸收:泌尿生理部位:近曲小管(70%);髓绊、远曲小管、集合管(各10%左右)。机制:近曲小管:伴随Na+等重吸收形成的渗透压梯度而被动转运远曲小管,集合管:依赖ADH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泌尿生理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上皮细胞将血液中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分泌:排泄: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1、H+的分泌:近曲小管:泌尿生理远曲小管:分泌1个氢离子,重吸收一个碳酸根离子和一个钠离子Na+-H+交换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2、NH3的分泌和排NH4+:部位:泌尿生理远曲小管集合管Na+HCO3-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3、K+的分泌:钠离子的重吸收在小管两侧形成电位差,促使钾离子从组织间液被动扩散进入小管液。泌尿生理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机制:

Na+—K+

交换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低渗等渗总结图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正常人尿液的渗透浓度可在约50-1200mOsm/L之间波动。血浆渗透浓度约300mOsm/L。泌尿生理机体缺水时,原尿中的水被各段肾小管大量重吸收,终尿渗透压将高于血浆,此即高渗尿。——浓缩当机体水分增多时,肾小管液中水较少被重吸收,机体将排出渗透压低于血浆的尿,即低渗尿。——稀释低渗尿:高渗尿: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2)在体内水过剩而抗利尿激素释放被抑制时一、尿液的稀释:泌尿生理(1)髓绊升支中溶质被重吸收而水不易被重吸收如果抗利尿激素完全缺乏,如严重尿崩症患者,每天可排出高达20L的低渗尿,相当于肾小球滤过率的10%。——髓袢升支粗段末小管液为低渗。——造成尿液的稀释。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髓袢愈长,浓缩能力就愈强。二、尿液的浓缩泌尿生理部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结构:髓袢,形成髓质渗透梯度的重要结构。条件:1、对水的通透性(ADH)2、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泌尿生理“逆流交换”(一)尿液浓缩的机理

——逆流学说:逆流系统:

1、两个管道并列

2、液体流向相反

3、两管下端相通

4、隔膜容许溶质交换液体流动中,溶质或热量在两管间发生交换。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结果:1、逆流倍增,形成渗透梯度2、水进入乙管,丙管被浓缩。泌尿生理“逆流倍增现象”条件:1、M1膜主动将Na+从乙管泵至甲管2、M1对水不通透3、M2对水通透,对溶质不通透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髓袢升支粗段对Na+和CI-的主动重吸收泌尿生理(二)肾小管髓袢的逆流倍增作用:髓袢升支细端扩散的NaCl和集合管扩散的尿素外髓部:内髓部: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尿素在渗透压梯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尿素对髓质高渗透压的贡献:泌尿生理尿素再循环的意义:40-50%(浓缩尿)10%(稀释尿)排出高浓度的尿素(最高可达750mOsm),而不带走大量的水分。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1)通过逆流交换,使髓质中的溶质不被大量带走;泌尿生理(三)髓质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2)将重吸收的水分汇入血液循环中。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四)尿的稀释和浓缩泌尿生理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尿的稀释和浓缩(渗透浓度的变化)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泌尿生理一、肾内自身调节二、神经体液调节

(注:肾小球滤过作用的调节已于前述)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2、球-管平衡泌尿生理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渗透性利尿”糖尿病人多尿——肾小管不能将葡萄糖完全重吸收入血,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小管液渗透压增高。定比重吸收:肾小球血流量(GFR)增大,近端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率也相应提高,重吸收率=65-70%GFR

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二、神经体液调节泌尿生理(一)肾交感神经的作用(二)抗利尿激素(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3、增加近端小管和髓袢重吸收Na+、Cl-

、水。泌尿生理1、直接支配或刺激肾上腺髓质释放NE、E,作用于入球、出球小动脉,肾血流量下降。2、刺激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增加肾小管重吸收NaCl、水。(一)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泌尿生理作用:(二)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rmone,ADH):合成: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元释放:垂体后叶(神经垂体)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Na+和CI-的主动重吸收和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提高髓质渗透浓度,利于尿液浓缩。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增加对水的通透性,使尿液浓缩;第八章尿的生产与排泄调节ADH分泌的主要因素:泌尿生理2、循环血量1、血浆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