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讲解课件_第1页
行书讲解课件_第2页
行书讲解课件_第3页
行书讲解课件_第4页
行书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员情况成员:王晓丽薛会锋赵雯张静赵海涛(按姓氏字母顺序排序)行书

行书的产生与发展行书的笔形和用笔行书的字符构形和结体取势行书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总结行书的产生与发展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形式,是介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为什么把这种字体叫作行书呢?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说:“行书者……即正书之小譌,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譌”在这里是“差别”、“变化”的意思。行书在字的构形和点画形态上不都依循楷书(正书),每每有所突破和变化,所以说是“正书之小譌”;“务以简易,相间流行”,是说行书从字形结构到点画用笔都力求比楷书省简、便捷,同时在书写的字里行间经常表现出一种流动的形态。张怀瓘的这段话说明了行书与楷书的关系,又指出了行书的体态特征,但是没说明行书与草书的不同。草书也可以说是楷书的快写形式,也具有“简易”、“流行”的特征,这不就与行书没有区别了吗?当然区别还是有的,这就是草书简易的程度比行书大,体势更为放纵,因而书写的速度比行书更快。为了形象地说明楷书、行书和草书这三种字体的不同,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中将三者排列在一起打比方说:“大率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其于举趣盖有殊焉”。意思是说:从大体上讲,楷书像人正立不动,行书像人在信步行走,草书像人在快速奔跑(“走”在古汉语中是跑的意思),它们在举止行进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行书的产生与发展

张怀瓘关于行书名称含义的这两处解释,历来的书论家都没有异议。从他的解释中我们不难体会出:行书的“行”,无论是“流行”也好,“步行”也好,都是意在说明能给人以“动感”。由此可见,行书的命名是着重突出这种字体富有动感的特征。不过行书的“动”是与楷书的“静”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缓和的、流美的动,有如行云流水、闲庭信步,不像草书的劫那样迅猛、激越,有如苍鹰搏兔,勇士赴敌。所以,体态神情的生动活泼是行书的基本特征。由于行书处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是一种“边缘”字体,它的结体和用笔都具有很大的变化自由,可以相近于楷书,也可以相近于草书,因而在习惯上人们又把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含有较多的楷书成份,结体和用笔比较规矩而接近楷书的行书,称为行楷;带有较多的草书成份,结体和用笔比较放纵而接近草书的行书,称为行草。行楷和行草,可就整幅而言,也可就单个字而言。就单个字而言,体势近于楷书的是行楷,体势近于草书的是行草。

行书的产生与发展

行书是应社会的发展和日常用字的需要而产生的。汉代的正式字体是隶书(前期为古隶,后期为八分即汉隶),伴随隶书的应急“俗体”是章草。正规的隶书明晰、典雅而易识,但是不便于快写;章草虽然能急就趋速,书写便捷,但是又过于简省,连笔过多,一般人不容易辨认。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亟待有一种既容易辨认又便于书写的字体来满足人们日常用字的需要。大约到了东汉的中后期,即汉顺帝、汉恒帝的时代,在章草的影响下,由快写隶书又演化出一种新的“俗体”。这种“俗体”打破了正规隶书的严谨、平整,却又不像章草那样过分地省简和笔画的过多联缀,用笔也比较活泼、随意、自由,在行文的行列之中,字的大小、长扁、正斜也可以自然穿插,因而它是一种易识、易写、非常便于日常实用的字体,这便是初期阶段的行书。桓帝永寿二年瓮上的文字,即是初期行书的典型。行书这种字体一经萌生,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它自身得以很快地发展,同时还促进了楷书和草书(今草)的形成和发展。行书的笔形和用笔

每一种字体的用笔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与要求。行书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它的用笔也兼用楷书的点画和草书的使转。不过,这种兼用不是生硬的套用,而是为着书写的便利和体势的需要而有所选择、有所变化、经过加工提炼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表现形态上,近楷者并不完全类同于楷,近草者又往往有异于草,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点画形态。就其大体而言,近于楷书的行书(即行楷),其点画形态主要是因承楷书,但由于书写的速度与节奏比楷书快,笔锋在点画中不可能有更多的停留时间,下笔收笔、起承转合,大都顺势而为,这就不能不使原有的楷书的点画形态有所改变而自然形成新的用笔特征。近于草书的行书(即行草),为着保持字形的易识性,则多是借用草书使转用笔的原理和笔势,而具体的作法又与草书有所不同。行书的用笔特点就是这样在楷书和草书之间取舍变化而形成的。行书的笔形和用笔特点表现在许多方面,这里只介绍其中最主要的几点。行书的笔形和用笔

不同字体的字符构形,所使用的笔形及其数量是不完全一样、甚至是很不一样的。在书法中通常都把不同的笔形统称为点画。楷书的基本笔形只有八种,即点、横、竖、折、撇、捺、钩、挑,点画种类比较少。行书由于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字符构形没有固定的形式,有较大的变化自由,因此它在构形时,除了应用与楷书相同的笔形之外,在不影响字符识别的前提之下,还经常应用相当数量的、与草书相同或相近的笔形。例如等等就是行书中习见的这类笔形,这些笔形都是由快速连笔书写隶书或楷书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画而形成的,我们可以把它们统称为草化笔形。这些草化笔形所对应的,有的是隶书或楷书字符中的某一个构件(例如“”对应的是“弓”,“”对应的是“”),有的则是两个不同点画的结合(例如“”可以对应“”、“”、“人”等)。行书的笔形和用笔

行书的笔形替换在书法上有重要意义,因笔形形态是造就字符体势的重要因素之一,笔形一改变,字符体势也就自然会随之而有所改变。所以在书法创作中,运用笔形替换,是一个变化体势、表现不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学习行书书法应该学会笔形替换的运用。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就是不可滥用。行书的笔形替换现象虽然常见,但它并不是一种普遍规律,也就是说,某一笔形的替换并不能通行于所有的字和字的所有部位上,而只能在某些字的某个部位上施行,因此不能随意乱用。在运用时应当遵循两条原则:第一,笔形替换后不影响字符的别异和易识。比如短撇可以替换点,但不能用在“之”字上,如果把“之”字上的一点写成撇,那就成了草书的“乏”了。第二,不影响字符体势的美观。比如“八”字可写成两点相向,如果把“人”字写成两点相接,那就很难看了。笔形替换是行书和草书的一种特殊用笔形式,运用得当,可以妙趣横生,增强艺术的表现力;运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我们初学者应以前贤法书中约定俗成的范例为依据来练习,用心去体会其书理与妙处。不宜凭想当然而随意“为他人所不为。”

行书的笔形和用笔

行书的灵活多变,表现在用笔上就是点画的形态没有固定模式的限制,允许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与楷书相比,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和可塑性。为了变化体势的需要,书家可以从自己的艺术情趣出发,充分发挥毛笔的性能,通过不同的用笔方法与技巧造就出同一点画的各种不同的体态来。例如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六个“不”字、三个“俯”字和“仰”字,我们只要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字中的横、撇、竖、竖勾、点等几个点画的形态,就会发现它们彼此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或粗或细、或方或圆、或直或曲、或纵或敛、或露锋或藏锋、或带有游丝或不带游丝等等,用笔多变,各不相同。在《兰亭序》的相同字和不同字中,这种同一点画而形态各异的现象比比皆是,随处可见。这还仅仅是同一书家在写同一作品中的变化,倘若把不同书家所写的不同的字放到一起来比较,那么同一点画的形态变化就会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了。行书的笔形和用笔1.点画形态的变化要服从结体取势的需要。在书法中,字的点画用笔与结体虽然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但是从根本上说,它们依然存在主从关系,即点画服从于结体。某一点画形态只有进入结体,与其他点画相配合,共同构成纵横聚散、抑让开合、呼应映带之类的审美情趣,才有其存在的必要与价值。否则,游离于结体之外、彼此孤立的点画,即便写得再好、变化得再出奇,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点画形态的变化必须以结体的需要为前提,也就是说,必须与结体取势协调一致,决不能为变化而变化。2.在一幅字之中,点画形态的变化还必须服从章法布局的需要。首先是保持格调的一致,其次是要尽量避免上下左右相邻的字出现相同走向的相同点画在形态上的雷同,第三是不能中断笔势的连贯而影响脉络和行气的畅通,第四是要造就轻重、快慢、起伏的节奏变化。行书的笔形和用笔3.点画形态的变化要出于自然。所谓出于自然,就是不刻意去矫揉造作而是运用正确的方法与技巧、充分发挥毛笔的性能,让点画形态在笔的运行中自然形成。行书中的点画形态纵然有千种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究其变化的原理,总离不开一般的用笔法则,这就是在起笔、运行、收结过程中对笔锋的顺逆、藏露、正侧的运用,对提、按、顿、挫的把握,对运行方向和运行速度的控制等等。古人法书中所有同一点画的不同形态变化,无不都是综合运用这些基本方法时,作适当的取舍和灵活的处理而自然形成的。所以,要想能做到点画形态的变化出于自然,必须首先掌握行书的基本用笔方法,并在这个基础上学会变通,同时在下笔之际,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才能像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说的那样:“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其变化之巧妙,可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全是法度、技巧娴熟的自然流露。那种任意妄为,“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的糊涂乱抹,是极不可取的。行书的笔形和用笔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行书的字符构形和结体取势省简点画或结构构件省变沿用篆书或隶书异体的构形局部草化欹侧倾斜轻重繁简放纵收敛方圆向背

省简点画或结构

在一般情况下,楷书字符的构形是不能省简点画的,可是行书却不那么严格。为着书写的便捷或是结体取势的需要,古人笔下的行书字符经常出现省简点画以至构件的现象。例如图8中的这些字:“业”字(繁体)下部省简了一横,“鬼”字省简了头上的一撇,“虽”字(繁体)左边的“虽”、右边的“隹”以及“添”字右旁的“忝”都省简了一点,“黎”字和“雨”字则各自省简了两点,“惠”字省简了“”、“庆”字(繁体)省简了“心”。在行书中,一些字符不仅在独用时可以省简点画,而且当它们作为部首或偏旁参构别的合体字的时候,也同样可以省简。例如“雨”字独用时可以省简两点,所有从“雨”的字也都可以同样省简;“鬼”字独用时可以省简头上一撇,所有从鬼或从鬼得声的字也都可以同样省简。省简点画或结构

从书法审美的角度看,行书省简点画或构件的字符构形,有利于体势的变化:一是删繁就简之后可以使结体显得疏朗明快,二是能够改变点画的呼应或映带关系,造就出新的笔调情趣来。只要把具有省简和不省简的同一个字放到一块两相比较,其体态神情的差异就一目了然了。与省简点画相反,在书法的行书中,又有一种增加点画的情形,就是文字构形中本来没有这么一笔,在书写时顺势故意增加了一个点画。例如在“土”字右旁加一点,在“氏”字、“民”字、“致”字的右上角加一点等等,这样的现象在古人法书中常见。这种外加的点画,对日常用字来说,无疑是多余的累赘,但对书法艺术来说,有时则是不可缺少的。它具有煞住笔势、填补空白、调整平衡和强化节奏的作用。所以古人认为它可以“完其体、全其神、足其韵”。运用点画增减的构形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看结体取势的是否需要,不能为增减而增减;二是哪些字可增或可减,最好是依循前贤约定俗成的先例,不能随心所欲,妄加增减。构件省变

所谓构件是合体字符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画组合而成的局部单位。比如“和”字就包含有“禾”与“口”两个局部单位,我们就可以说“和”是由“禾”与“口”这两个构件组构而成的合体字。能独立成字的构件叫成字构件。不能独立成字的叫非成字构件。构件省变指的是行、草书为了追求书写的便捷,对正体字符(隶书和楷书)的构件通过不同的用笔方法,既简省其点画数量又改变其结构形态的作法。大量运用构件省变是行、草书字符构形最突出的特点。虽然行书和草书都大量运用构件省变来简化字符以便于书写,但是行书的省变程度远不如草书高,这就使得行书省变后的构件形体与楷书相对应的构件形体,能在大体轮廓上保持一致,不至于像草书那样造成字符识别的困难。正因如此,现行简化汉字的许多部首、偏旁就采用了行书的构件省变形式,例如:讠、、纟、车、贝、见、页、麦、卤、鱼等,就是利用行书的构件省变形体“楷化”而定型的。构件省变

行书构件省变的大量运用,字符不仅被化繁为简,而且在书写时笔势也变得更加连贯、通畅,大大增加了点画的流动感。因此,构件省变也是使行书具有“务从简易,相间流行”特征的重要原因。行书的构件省变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同一构件往往有不同的省变形体。行书在省变构件时,对同一个构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省变,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省变,因而往往会出现同一构件具有不同的省变形体的现象。例如“识”、“醉”、“得”三个字中的“言”、“卒”、“”、三个构件,通常都分别具有三个不同的省变形体。从这些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合体字符,只要其中一个构件有了不同的省变形体,那么这个字符也就有了不同的写法,同时也就构成了不同的体势。因此,同一构件允许有不同的省变形体,从习用文字上说,是造成同一字符有多种异写的主要原因;从书法艺术上看,则是追求体势变化可供选择的重要途径。试看图中三个“醉”字和三个“得”字的不同体势,就主要是利用了右旁构件的不同省变而获得的。构件省变2.少数不同构件省变后的形体混同。在行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某些原本不同的构件经过省变之后形体不仅趋于相同,并且还可以在一部分字符中混用无别。沿用篆书或隶书异体的构形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字符的构形跟通常的楷书对应不上,却与篆书或隶书的某一异体相符合。当隶变“解散篆体”而演化出新体隶书(先是古隶后是汉隶)的时候,许多隶书字符的构形不再像小篆那样固定和单一,它们往往有两个甚至多个不同的异体。这些异体字符在构形上有的已与篆书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则依旧沿用篆书的构形。隶书的这些异体字符在使用过程中,又逐渐产生了与自身相对应的快写形式,即行书(隶行)和草书(章草)。也就是说,早期的行书与它同时的隶书一样,也有许多相应的异体在流行。后来由隶书演化出楷书。早期的楷书也与隶书和行书一样有许多异体,但它在长期的使用中不断受到规范化整理,许多异体被扬弃,字符构形逐渐趋向于固定和单一化,可是行书却一直没有得到规范化整理,它的许多异体,其中包括那些沿用篆书构形的异体,就被人们一直沿用至今。局部草化

就是在结体取势时有意将字符中的某一构件或相关的部分点画加以适当的省变,使字符的局部接近或变成草书的写法,其余部分以及整个字符的大体轮廓基本不变。例“定”、“新”、“水”等字就是局部草化的典型。“定”和“新”分别草化了构件“正”和“斤”

(新字左旁部分虽有牵丝连笔,但未省变),“水”草化的是相关的部分点画。这种局部草化了的行书就是所谓行草。行草由于融合了草书的成分,与不带草书成分的行楷相比较,体势自然大不相同。运用局部草化的方法来结体取势,必须注意一点,就是草化的部分与未草化的部分一定要协调,不能是一半楷一半草的生硬拼合。未草化的部分起码要在点画形态上有所变化,变得活泼流畅一些,以便与草化部分的使转用笔相适应。欹侧倾斜

在历代法书的行书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字写得平稳端正,有的字却写得倾侧偏斜。试看王羲之《丧乱帖》的前几行,许多字都有程度不同的倾斜,有的整个字都倾斜,例如“荼”、“绝”、“痛”;有的是部分倾斜,如“毒”、“当”。这些字如果摘出来单看未必都很美观,但是它们处在具体的篇幅当中,却不仅能展现出与其他字不同的体态神情,增强字群的生机与活力,而且还能与相邻的字形成彼此呼应、相互撑持、欹正相得的关系而深化作品的意境。以欹侧取势,是行书书法的特点之一,是活跃幅面、变化章法的特殊需要,同时也是书家表现艺术情趣的手段之一。轻重繁简

这是一种运用用笔的轻细与粗重、繁缛与简练的不同来变化取势的方法。同一个字构形和大小都一样,如果分别用粗重和轻细两种不同的笔法来写,所得体势是会很不一样的。“是”字,用笔粗重者壮实而严谨,用笔轻细者疏朗而萧散。若是字小而用笔反倒粗重,字大而用笔反倒轻细,那么这种反差就更为强烈,图中的两个“前”字就是这样的情形。同一个字在点画数量没有增减的情况下,如果书写时使用连笔牵丝,或者不用连笔牵丝,那么体势也会大为异样。例如图15中的两个“复”字,一个大量使用连笔和牵丝,一个基本不用连笔和牵丝,结果前者显得繁茂、错综而流美,后者则显得简洁、明快而清俊,两种体势给人以完全不同的审美意趣。在实践中,对用笔粗重而结构紧密的取势,要特别注意加强点画的骨力,避免体态的臃肿;对连笔和牵丝的运用,要连断得法,线条对空间的分割和相互交错要合理而巧妙,既能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又能体现出轻重快慢的节奏变化。放纵收敛

这是通过对有关点画的特意放纵或收敛来变化取势的方法。行书的点画用笔有很大的变化自由,在结体取势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或是适当突出相关的点画,使之张扬纵逸;或是有意紧缩某些点画,令其敛塞收藏。同一个字如果分别用这两种方法来结体取势,就很容易造就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体势来。试看图16中的例字:“师”一个紧缩末笔,几乎与头两笔的竖画等长,且收势向内,字呈扁形,有波澜起伏之势;一个头两笔特意缩短(改竖为竖点),末笔尽情纵逸,形成纵向笔画的敛与纵的强烈反差,字势轻扬飘逸。“家”字一个将外向的撇捺都改成短点极力内敛,一个将斜捺自然外拓。内敛者有团聚之情,外拓者得张扬之势。两个“在”字和“鱼”字的取势异趣也运用了同样的方法。方圆向背所谓方圆,指的是字符外部轮廓的形状。在行书的结体取势中,对某些字符的外部轮廓既可以处理呈方形,也可以处理呈圆形。所谓向背,是指字符左右两侧的有关笔形或构件的相对情状,这种情状有相向、相背和相随的不同。在结体取势时,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这种情状。因此,运用这种方圆向背的不同处理方式,也是书家变化取势的有效途径。例如图17中的两个“物”字和“得”字,一方一圆,十分明显。为了取得圆活的体势,不仅两个字右边的横折改用了圆笔,所有两边的其他点画也都尽量趋于圆弧之形。两个“开”字,一个两边的纵向长画呈相向之状,一个呈相背之状;两个“摧”字,一个左右两部件呈相随之形,一个有相向之意。向背不同,体势大异。行书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大家都知道,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现在在世界上流行的各种文字,除了规整的印刷体之外,一般都另有一种生动活泼,易认易写的“手写体”。我们的行书,就是现行汉字最理想的“手写体”。它兼有楷书易于辨认和草书便于快写的双重优点,最适合于日常书写用字的要求。人们平时起草文稿、写信、抄写文件、签名等等,一般都使用行书而很少使用其他的字体,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趋变适时,以行书为要”。正是由于行书具有优越于其他字体的实用性,所以从它产生的时代开始,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学好行书,对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无疑是大有益处的。行书对教师来说具有特殊意义。教师上课写板书,给学生批改作业、写评语等,既要快又要让学生认识,因而不可能全用楷书,更不允许用草书,只能多用行书来写。实用价值另外,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还肩负有教育学生如何提高书写能力的责任,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行书这种实用性最强的字体,以便将来有利于工作。如果教师自己都不会写或写不好行书,且不说在一定程度上有损于教师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目前,为数众多的大中学生极其缺乏行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对最为常用的字都不知道其行书的写法,更不用说写得漂亮了。他们写字的时候,为着求快,不是把楷书的点画胡乱牵连,就是随意省简、草率敷衍,丝毫没有法度可言,既难辨认又不美观。作为有知识的现代青年,却写不好本民族文字的实用“手写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应有的缺陷。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目前学生书写能力的低下,其责任主要在教师。我们这些为人师表、传道授业的教师,千万不可忽视这一点。艺术价值首先,行书的产生和成熟给书法艺术增加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中国的传统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表现形式的独特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汉字形体的演变与书法艺术的发展一向是相辅相成的。书法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字形体的演变;而汉字每演变出一种新的字体,又都给书法增添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从书法艺术的总体上说,正是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