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_第1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_第2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_第3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_第4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

概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在原发病基础上,促凝因素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生成微血栓,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为特征的获得性血栓-出血综合征。DIC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发病的一个中间环节和病理过程。DIC的诊断必须符合四个条件:

1.有引起DIC的原发疾病;2.DIC的临床表现;3.实验室诊断依据;4.抗凝治疗有效。DIC的病因分类类型主要疾病感染性疾病革兰氏阴性或阳性菌感染、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心肌炎等肿瘤性疾病转移性癌、肉瘤、恶性淋巴瘤等血液性疾病急慢性白血病、溶血性疾病、异常蛋白血症等妇产科疾病感染流产、死胎滞留、妊娠毒血症、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创伤及手术严重软组织损伤、挤压伤综合征、大面积烧伤、大手术等DIC常见于1.产科意外:约占DIC病例的8.6-20%,见于羊水栓塞(最为常见)胎盘早剥、宫内死胎等。2.外科手术及外伤:约占12.7-23%。见于胃肠、肾脏、挤压综合征等。3.肿瘤组织大量破坏约占20-2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

DIC通常分为三期,即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和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DIC的分期及各期特点基本特点表现高凝期凝血系统被激活,血中凝血酶量增多,导致微血栓形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消耗性低凝期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消耗而减少,继发纤维蛋白原减少,纤溶过程逐渐加强出血继发性纤溶亢进期纤溶系统异常活跃,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形成且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出血十分明显临床表现

DIC主要临床症状可归纳为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微循环障碍(休克)和贫血。急性DIC时以前三种症状较为多见。1、出血

DIC患者约有70%-80%以程度不同的出血为初发症状,如紫癜、血泡、皮下血肿、采血部位出血、手术创面出血、外伤性出血和内脏出血等。出血的机制与下述四方面因素有关。(1)凝血物质大量消耗(2)继发性纤溶系统激活(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形成(4)血管损伤2、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由于DIC发生的原因和受累脏器及各脏器中形成微血栓的严重程度不同,故不同器官系统发生代谢与功能障碍或缺血性坏死的程度也可不同,受累严重者可导致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临床上常同时或相继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脏器功能障碍的不同症状,如呼吸困难、少尿、无尿、恶心、呕吐、腹部或背部疼痛、发热低血压、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昏迷)及各种精神神经症状.。DIC时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机制,与微血栓形成和微循环灌流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的损伤作用,以及器官功能障碍作为后果对其它脏器产生的影响等有关。MSOF常是DIC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3、休克

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使回心血量明显减少,加上广泛出血造成的血容量减少等因素,使心输出量减少,加重微循环障碍而引起休克。DIC形成过程中产生多种血管活性物质(激肽、补体C3a和C5a),造成微血管平滑肌舒张,通透性增高,回心血量减少。

DIC引起的休克常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突然出现或与病情不符;②伴有严重广泛的出血及四肢末梢的紫绀;③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出现;④对休克的综合治疗缺乏反应,病死率高

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由于出血和红细胞破坏,DIC病人可伴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这种贫血除具备溶血性贫血的一般特征外,在外周血涂片中还可见到一些形态特异的红细胞碎片,称为裂体细胞。这是因为循环中的红细胞流过由纤维蛋白丝构成的网孔时,常会粘着或挂在在纤维蛋白丝上,加上血流的不断冲击,引起红细胞破裂。防治原则

(一)防治原发病预防和去除引起DIC的病因是防治DIC的根本措施。例如控制感染,去除死胎或滞留胎盘等。某些轻度DIC,只要及时去除病因,病情即可迅速恢复。

(二)改善微循环障碍

采用扩充血容量、解除血管痉挛等措施及早疏通阻塞的微循环。

(三)建立新的凝血与纤溶间的动态平衡在高凝期可应用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阿斯匹林等阻止凝血过程的发动与进行,预防新血栓的形成。出血倾向十分严重的病人,可输血或补充血小板等凝血物质以及使用纤溶抑制剂。护理【病情观察】

1.观察出血症状可有广泛自发性出血,皮肤粘膜瘀斑,伤口、注射部位渗血,内脏出血如呕血、便血、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意识障碍等症状。应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

2.观察有无循环障碍症状皮肤粘膜紫绀缺氧、尿少尿闭、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

3.观察有无高凝和栓塞症状如静脉采血血液迅速凝固时应警惕高凝状态,内脏栓塞可引起相关症状,如肾栓塞引起腰痛、血尿、少尿,肺栓塞引起呼吸困难、紫绀,脑栓塞引起头痛、昏迷等。

4.观察有无黄疽溶血症状。

5.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含量、3P试验等。

6.观察原发性疾病的病情。

对症护理1.出血的护理

(1)按本系统疾病护理的出血护理常规。

(2)按医嘱给予抗凝剂、补充凝血因子、成分输血或抗纤溶药物治疗。正确、按时给药,严格掌握剂量如肝素,严密观察治疗效果,监测凝血时间等实验室各项指标,随时按医嘱调整剂量,预防不良反应。2.微循环衰竭的护理

(1)意识障碍者要执行安全保护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

(3)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尿量、尿色变化。

(4)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药,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

(5)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时应作相关护理,详细记录。[一般护理]

1.按原发性疾病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洁。

3.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应根据原发疾病调整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品种。

4.正确采集血标本,协助实验室检查以判断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输注血制品的注意事项血小板输注,对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临床血小板输注非常多见,有文献报道血小板无效输注率的发生率为26.58%,而血小板混悬液价格不菲,因而,如何做好血小板输注的观察和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输注血小板的注意事项1输注血小板悬液前护理:

1.1血小板悬液最佳储藏温度是222℃,忌在4℃冰箱冷藏。pH值以6.0~7.4为宜,否则回收率低,存活期短。

1.2常用的血小板制品有浓缩混合血小板和机分单采血小板2种,鉴于前者经过2次离心使血小板聚积成团,因此须先在222℃环境下静置1~2小时,使其自然解聚后方可输注。

1.3尽管机分血小板可在222℃振荡保存3~5天,手工分离的血小板保存1天,但随保存时间延长血小板存活率及功能持续降低,故应尽快优先输注。

2输注血小板悬液中注意事项:

2.1输注速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准,一般为每分钟60~80滴。

2.2输注中应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及时处理,防止发热引起血小板消耗。对轻度的过敏反应如全身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应严密观察,减慢输注速度,口服或肌注抗组织胺类药物或类固醇类药物。对重度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注血小板,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有支气管痉挛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mg;有喉头水肿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窒息;有过敏性休克,应积极抗休克治疗。

3输注血小板悬液后护理:

3.1输血小板悬液后,护士应观察患者出血是否减轻,有无新的出血倾向。

3.2定期观察出血表现。

输注血浆的注意事项

2、新鲜冰冻血浆:一、输注前肉眼观察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不能输用;二、融化后的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用输血器输入,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三、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用的新鲜冰冻血浆,可在4摄氏度冰箱暂时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更不可再冰冻保存。

输注冷沉淀的注意事项3、冷沉淀:一、融化后冷沉淀不仅要尽快输用,而且要用输血器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二、因故未能及时输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不宜放4摄氏度冰箱,也不宜再冰冻,因为因子VIII最不稳定,很容易丧失活性;三、融化后的冷沉淀可以一袋一袋的由静脉推注,最好在注射内加入少量枸椽酸钠溶液,以免注射时发生凝集而堵塞针头;亦可一袋一袋的快速滴注;还可将数袋冷沉淀逐一汇总,并通过冷沉淀袋的出口部位加入少量生理盐水(10-15ml)加以稀释滴注。入院后护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