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抵制盗版维护产权_第1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抵制盗版维护产权_第2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抵制盗版维护产权_第3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抵制盗版维护产权_第4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抵制盗版维护产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抵制盗版,维护产权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主题:抵制盗版,维护产权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上映第四天,就有卖家在某二手平台叫卖盗版《流浪地球》,声称是“高清完整版”,售价低至1元,更有甚者,将正热映的多部贺岁片打包出售,购买只需2元。

这件事引起了某班“影视作品阅读与研讨”小组的关注与讨论。同学甲说:“盗版,无异于盗窃,这类行为令人痛心与愤怒。"同学乙说:“把盗版链接转发给相关的防盗版团队,方便他们打假。”同学丙说:“增强这类电影的特效功能,不进电影院就看不出这类电影的门道,让观众觉得盗版1元都贵。"同学丁说:“盗录影片及非法传播盗版节目是触犯《刑法》和《著作权法》的严重犯罪行为。”

小组决定推荐一位同学结合讨论的情况,就盗版问题向全班同学汇报演讲。如果你是被推荐的同学,你准备做什么样的发言?请把你的发言写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审题时要明确写作任务。“结合讨论的情况,就盗版问题"即作文要针对盗版现象来写,还要注意讨论内容;“汇报演讲”提示作文应写成演讲稿的形式,采用与受众相对应的口吻与人称。

四位同学都对盗版持否定态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表看法。同学甲表明立场与态度——痛心与愤怒,同学乙陈述实际行动,同学丙对电影制作方提出建设性意见,同学丁从法律层面来评判这件事。综合上述看法,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任由盗版泛滥,必然祸患无穷,盗版不仅伤害原创者的创作激情与合法权益,而且影响整个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道德素质,自觉抵制盗版,保护知识产权;身体力行,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动,为保护知识产权尽绵薄之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让盗版影片(文化产品)没有市场,无立足之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知识产权;等等。如果作文脱离盗版问题泛泛而谈则是离题。

参考立意:

①盗版泛滥,祸患无穷;

②抵制盗版,维护产权;

③让盗版无市场;

④打击盗版,提升素质;

⑤把握源头,防止盗版。

【佳作赏析】

抵制盗版,维护产权

在21世纪的今天,盗版对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和危害。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大街小巷,盗版商品,侵权商品随处可见。那些打着所谓的商标,泛用别人的版权买东西的小贩,或是打着自己商标售买物品的商人。都是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都是在偷窃别人的果实,侵犯了法律和版权规定,对《版权保护法》内的相关法律条文熟视无睹,这样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去卖东西呢?要想做遵纪守法的青少年,就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知识与创造。从我做起,拒绝盗版。

对侵占版权的商品我们应该主动拒绝,因为商家并不是按照合法权益去出售商品的,我们应该对那些“法盲商家"表示鄙视,我们要知道,版权是法律给予文学、艺术科学作品创作者的一系列专有权益,是作者依法对其创作的作品所享受的各种的权利。对我们消费者来说,自觉购买和使用正版产品,既可以使创作者享受了自身的合法权益,这对他们的劳动又给予了尊重。所以我们要维护创作者自身版权,从我做起,拒绝盗版。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使用正版商品,可以体现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可以看出其对道德、文化、法律的认识。反之,一个不尊重知识产权的人,认为版权保护与自己无关,购买盗版商品心安理得,就大大地暴露了他对科学、个人素养的缺失。所以,让我们都做一个好公民,提高素质,保护版权,从我做起,拒绝盗版吧!

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对其也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记得海尔集团的张总说过:“虽然海尔几乎在世界各地有工厂,但与海尔享有的知识产权相比,这些有形资产的分量都很轻。”知识产权对经济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已越来越明显,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为了产业的发展给我们人民带来更多的益处,让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拒绝盗版吧!

盗版、侵权行为使我们鄙视,令我们愤恨。为了使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不遭到其侵害与影响,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拒绝盗版吧!别忘了“拒绝盗版,从我做起!"

【阅读拓展】

(一)哲学家的两难境地(外二则)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第七卷的卷首,讲了一个著名的“洞喻”的故事:囚徒们一直生活在地洞里,他们的脖子和手脚都被捆绑着,不能活动,甚至不能扭头,眼睛只能看着洞穴的后壁。在后壁上,他们看到如同“皮影戏"一样的表演,认为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大家如此生活,并不觉得悲哀。有一天一个囚徒突然挣脱了绳索,回头看到“皮影戏”的操纵者,又走到洞口,见到了阳光。他庆幸自己摆脱了厄运,同时也为同伴们感到悲哀。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向同伴说明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但当他返回洞穴时,却遭遇了更大的困难——原来的同伴不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他本人甚至有丧命之虞。

事实上,柏拉图的“洞喻"之说,是为其“哲人王”领导国家的政治蓝图服务的。柏拉图认为,哲学有“道济"世人的责任,要用哲人的心性、品质引领社会的精神风向,哲人与民众的关系是一种教化的关系。但事实上,哲学家的生活和民众的生活之间有难以消弭的裂痕,因此哲学家的人格和境界不为民众所接受。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就死于民众的审判。哲学家本人也无法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哲学家陷入“自作多情”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他认为民众的生活是不幸福的,或是不符合德行的,他认为自己有责任领导民众改善这种生活;另一方面,民众并不认为哲学家的生活是健康的或是幸福的,并且不接受哲学家对自己生活的领导。

幸福方程式

赛利格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赛利格曼提出了一个幸福的公式:

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H=S+C+V)

赛利格曼提出这个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公式,和他时年五岁的女儿有关。在他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后的一天,他陪着五岁的女儿尼奇在院子里播种草籽。赛利格曼虽然写了大量有关儿童心理的著作,但实际生活中他与孩子并不太亲密,因为他平时很忙,有许多任务要完成,所以这个时候也只想快一点干完。尼奇却手舞足蹈,将种子抛向天空。赛利格曼叫她别乱来,女儿却跑过来对他说:“爸爸,我能与你谈谈吗?”

“当然。"他回答说。

“爸爸,你还记得我的五岁生日吗?我从三岁到五岁一直都在抱怨,每天都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当我长到五岁时,我决定不再抱怨了,这是我做过的最困难的决定。如果我做到不抱怨了,你可以不再那样经常郁闷吗?”

孩子的话让赛利格曼的心突然一震,他觉得自己有必要重新认识熟悉的孩子、熟悉的环境,甚至熟悉的自己。那一刻,他感到是孩子启发了自己。尽管自己是个心理学家,但并没有改变自己抑郁的气质;尽管尼奇只是个五岁的孩子,但她在努力矫正自己爱抱怨的习惯。培养尼奇意味着看到她的潜能,发扬她的优秀品质,培养她的力量。培养孩子不应总盯着孩子身上的短处,而应认识并塑造孩子身上的长处——他们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这些最优秀的品质将成为他们幸福生活的动力。

那一天,尼奇的话改变了赛利格曼。过去的五十年他都在阴暗的情绪中生活,而他决定从那天开始,让心灵充满阳光,让积极的情绪占据心灵。

魔鬼与天使

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灵魂或精神世界由三个部分组成:理性、意志和欲望。其中理性是人类独有的,因此是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理性追求的是最高的善,其中包含对于具有普遍性的真、善、美的理念的追求,这种追求属于精神追求。基于这种追求之上的幸福,就是理性幸福。欲望则让人能够满足生存需要,使人具有健康的身体作为理性的承载物。满足基本欲望的幸福,即感性幸福。意志的作用在于调节理性和欲望,使得欲望的发展不至于湮灭人性。真正的幸福,需要三者和谐,在和谐的状态下,人处于幸福之境。幸福被柏拉图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即真正的幸福基于中正公允的社会正义,个人的幸福须得到社会的肯定。

所以,欲望主导下的人生,往往被天生的“魔性"所左右。在异化的历史上,原有的结构并没有完全被肢解,今天对于欲望与幸福关系的认识,与文明轴心时期并无太大差异。在原有的精神结构中,从欲望出发的感性幸福,成为幸福感构成要素中比重最大的部分;从心灵美德出发的理性幸福,成为调剂精神空虚感的一剂良药,而意志也成为欲望增长的催化剂。

强调“丛林法则”的社会,人性欲望中的自私、奢求、冒险、算计等因素,都可以成为获得感性幸福的途径,这些可能使人得到利益最大化,却无法让人寻求到理性幸福。从单纯的经济学角度出发,幸福(感性幸福)的获取,可以使用一个方程式来表达:

幸福=效用/欲望

幸福和人们的效用成正比,和人们的欲望成反比——效用越高,幸福度就越高;如果欲望很强,幸福度就会下降。同时,如果经济的增长能满足个人欲望的提升,即经济效用和欲望是和谐的,那么这个人也是幸福的。

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看幸福(理性幸福)的获取,经济上的成功则并不意味着能带来幸福的满足:

幸福=成就/期望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幸福跟成就成正比,跟期望成反比——尽管成就不大,但个人期望不高,那么这个人是幸福的;相反,如果成就不小,却不能满足个人的期望,那么这个人就不幸福。

这两个公式较为抽象,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具体讲述。在佛经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佛陀和弟子阿难外出乞食,看见路边有一坛黄金,佛陀立刻对阿难说:“看,毒蛇。"阿难亦应声答道:“果然是毒蛇。”师徒俩的对话恰巧被附近一对农民父子听到,父子俩便怀着好奇心前来观看。他们看见黄金不由欣喜若狂,赶紧将黄金带回家,以为这从天而降的幸运将改变他们的贫困生活。改变的确发生了,但完全不是他们希冀的那样。当父子俩带着黄金去市场兑换时,却被人告到了官府。原来,他们捡到的黄金是窃贼从宫中盗出,在逃跑时弃于路旁的。人赃俱获,他俩有口难辩。这对乐极生悲的父子在临刑时,才领悟到“毒蛇"的真正含义。

在佛陀和弟子阿难看来,黄金只是财富的象征,于自身而言毫无用处,而不义之财还会带来杀身之祸。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在公式“幸福=效用/欲望”中,佛陀和阿难已经视财富如无物,无欲无求,效用=0,欲望=0,所以,经济学的幸福公式对于佛陀和阿难来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也会得到如此的答案。

但对于拾到黄金的父子来说,黄金意味着能立即获得幸福的生活,以经济学的幸福公式进行考量,则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这个公式的分子“效用"所起的实际效果,会直接改变生活质量,而分母“欲望”,则是不可控制的贪婪之心。所以,从这个公式出发,父子俩即使没被抓到官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该公式用在这对父子身上,则会显得十分荒谬,即已经取得的“经济成就"无限大,而“实际期望”则仅为改善生活。就这一点而言,欲望的膨胀,也不能带来实际的幸福。

(二)我的考题没有标准答案

我做大学教师,给研究生入学考试出题时,有30分我是要“送"给他们的,比方说: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巨头是谁?《哈姆雷特》是谁的作品?剩下的70分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有一道题我是这样出的:有一位作家写过一篇小说,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天,一座摩天大楼的楼顶上站了个女孩,穿了一条雪白的连衣裙,她要跳楼。这时候楼下聚集了很多人,警车和电视转播车都开来了,大家在下面跟女孩对话,希望她不要轻生,要她在楼上别动。等到楼下的人越来越多,媒体、警察都到齐了的时候,女孩从楼上跳了下来。在跳下来的一刹那,她的背后张开了一个红色的降落伞。忽地一下,这个漂亮女孩就被媒体包围了。然后这个女孩说:“我刚才做的是一次行为艺术,我的名字叫白云。这次行为艺术非常成功,谢谢诸位的合作。”警察就气坏了:“为了救你,整个交通都堵塞了,你还在这儿说什么是行为艺术!"然后把她关起来了。女艺术家就在监狱里抗议,说警察不懂行为艺术。这时候来了公安局宣传处的一个人,把她请到一个单独的房间里面,然后把门一锁,说:“白云,我也是一个艺术家,我今天也有一个行为艺术,叫‘把女艺术家关进牢房’。”我下面的题目是这样的:“请以此例谈一谈你对艺术的看法。"我没有标准答案,随便谈,我只看谁谈得好。

人文学科是没有标准的,比方说“《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有标准答案吗?没有。

人文学科的意义在于什么?在于启迪智慧。我的入学考试有三个特点:第一,不考标准答案,我看你的思维能力。第二,我的考题也没有标准答案。第三,我把我所有的课程集中在一年上完,第二年让学生去上选修课,第三年写论文。每个学生要选一个题目并根据题目写5000字的论文,然后到课堂上去讲。讲完以后,其他同学都必须批判他,只准批判,挑他的毛病,然后他来答辩。他答辩完了以后,我做一个总结。所有的学生都讲完了以后,最后一个环节是所有的学生批判我,必须批判我,然后我答辩。

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微不足道的,千万不要把“已知"当作“全知”。人类有很多很多的“未知”,所以,教给学生“能力”远比知识重要,也远比“专业"重要。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格桑花

鸿鸣

军嫂去唐古拉山兵部站看望当连长的丈夫,从格尔木站一下车,就看见一名20岁出头的小战士向她招手,原来是接她的司机兵。

军嫂来到军车前,看见车的前面,绑了一束鲜花,有点像江南的扫帚梅,还有点像菊花。她乐了,这个小伙子,还挺热爱生活的。

军车离开格尔木,奔驰在去唐古拉山的山路上。

司机兵一边开车,一边和军嫂聊天。

“嫂子,听连长说,你是大学生,还是城市人,却一直生活在山村。”司机兵好奇地问。

“是啊,我和你大哥是大学同学,他毕业参军去了边疆,父母年龄大,就他一个儿子,为让他安心卫国,结婚后我辞去公司会计工作,从苏州到他老家,陕西的一个小山村,现在有10多年了。"军嫂轻描淡写地说。

“嫂子,你是城市人,在山村适应吗?”

“开始不适应,现在学会了柴火灶做饭,喂猪砍柴,山地播种,彻底是个农村媳妇了。"军嫂说着笑了起来。

司机兵又问:“嫂子,山村的生活不容易吧?”

“还行,就是有时候有一种无助的感觉,比如上个月,我脸上一个痦子越来越大,还有点疼,医生说是黑色素痣病变,怀疑是恶性肿瘤前兆,必须切除。我瞒家人做了手术,还好,病理检验报告显示,肿瘤是良性,我就是那次才哭了。"军嫂好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却让司机兵心里为之一振,他由衷地说:“嫂子,你真了不起!”

军嫂笑着说:“这有什么啊,你大哥为国家,我为他呀。"军嫂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神情,接着说,“实际我最自豪的是我儿子,他7岁了,经常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爸爸,我爸爸是解放军,他在唐古拉山保卫国家……”司机兵听得眼睛有些湿润。

对面不断有军车开过来,军嫂发现,这些军车开过来的时候,都鸣笛三声,车上的人都向他们的军车敬礼,有时候司机兵也举手回礼。

军嫂很奇怪,问:“你们军车在路上相遇,都互相敬礼呀?"

司机兵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军嫂:“嫂子,你认识车前挂着的那束花吗?”

军嫂说:“好像我们那里的扫帚梅花。"

司机兵说:“是的,它和扫帚梅是一个品种,在西藏,叫格桑花。人们经常借着格桑花表达和抒发美好的情感,把它当作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征。它美丽而不娇艳,又是形容女强人的代名词,还是西藏首府拉萨市的市花。”

“我们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有军车接送探亲的军嫂,车前必须绑一束格桑花。来往的军车遇见后,都要避让,同时车上的军人,不管是谁,都要向军嫂敬礼。"

这时军车正行在盘山路上,一段路很窄,前面一辆军车停在悬崖边,等待他们的车缓缓通过,两车快要相遇时,听见了对面车上的大声口令:“立正!敬礼!”

军嫂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从车窗伸出头,走出很远,还向敬礼的战士们挥手。

军车来到了雪峰山下的补给站,司机兵说:“我们在这里吃午饭,还有半个小时就到达兵部站了。"

军嫂有些着急:“既然还有半个小时,我们先不吃饭,直接上山好吗?”

司机兵乐了,说:“理解嫂子心情,我去办理上山手续。"

不一会,司机兵垂头丧气地走了回来:“嫂子,我们上不了山了。”

“怎么了?"

“昨天夜里发生了雪崩,上山的路全被堵住,现在正清理积雪,车根本上不去。”

“多长时间才能上山?"军嫂也有点急了,没想到,近在咫尺,却发生雪崩,成了远在天涯。

司机兵说:“听补给站同志说,最快也要半个月。”

想到有三年没见到丈夫了,现在已经到了雪峰山下,军嫂计算了一下时间,一咬牙:“我在这里等半个月。"

半个月后,上山的路还没通,军嫂想到年迈的公公和婆婆,还有儿子马上要上学,不能再等了,只好遗憾地决定回去。

临走前,在补给站领导安排下,军嫂和丈夫各拿着望远镜,在山下和山上互相观望。军嫂发现,望远镜里的爱人,站在国旗下,手不断地擦着眼睛,而自己,却早已泪流满面。

这时,军嫂突然发现,在丈夫身边,齐刷刷地站着一排军人,他们一起举起右手,向山下敬礼。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嫂看见军车前绑的鲜花,认为司机兵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小伙子,这看似闲笔,实则颇具匠心,目的是为下文写过往军车敬军礼作铺垫。

B.小说善用语言写人,作者在写军嫂向司机兵叙说自己的故事时,使用“轻描淡写地说”“说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