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稿)_第1页
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稿)_第2页
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稿)_第3页
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稿)_第4页
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

一、项目背景及工程特点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经济开发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曾经长

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黄河下游河段流经黄淮海平原主产区、中

原城镇群、鲁中城镇群,河口段涉及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

生态环境比较敏感;区内还有石油、化工、煤炭等工业基地。流域战略地位重

要,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具有承东

启西的重要作用。黄河又是一条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

重的河流之一,洪水泥沙灾害严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治理黄

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结合流域防洪形势的变化和防洪要求,黄河水利委

员会先后组织编制了《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并分别通过国务院批复,指导黄河流域防洪减淤建设

与管理。以《黄河下游1996年至2000年防洪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标

志,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展了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历经十五防洪、近期防

洪及十三五防洪等防洪工程建设后,有效地改变了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的整体面

貌,大幅度提高了下游的整体防洪能力,高村以上河段主流游荡范围进一步缩

小,减少了“横河”发生机会,高村以下河段河势得到了进一步归顺,部分河

道整治工程的自身强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非工程措施及工程管理建设得

到加强和完善。但黄河治理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

黄河仍将是一条多泥沙河流,黄河下游河势游荡多变和部分堤段堤防单薄、质

量差、隐患多,以及险工根石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中常洪水也有可能造成堤

防重大险情甚至决堤。因此,在《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安排项目还没有全部实

施完成的情况下,河道整治工程、堤河治理工程是下游河防工程建设的短板,

有必要通过工程建设,补齐防洪工程短板,提高下游河道防洪能力。

为保障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依据《防洪规划》提出的防洪目标,黄委组

织编制了《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水利部水规

总院审查,水利部待批),本期可研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河道整治、堤河治

理和堤防治理工程。其中河道整治工程包括控导工程续建63处,工程长度

I

35.470km;控导工程改建加固69处,坝垛857道;险工改建加固共38处、坝

垛564道;防护坝改建加固7处、坝垛66道;防汛道路建设51条、长120.889km。

堤河治理工程包括习城滩、辛庄滩、陆集滩、清河滩、兰考滩、东明南滩、左

营滩等7段,工程长度95.4km。堤防治理工程安排河口段北大堤加高帮宽段长

49.731km、河口段北大堤和南防洪堤堤顶硬化长77.466km、董宋涝河入黄口治

理工程、温孟滩移民防护堤堤顶硬化等。

本次工程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主要是已建控导工程、险工的续建、加固

和堤防工程的加高加宽,新建工程规模较小。工程主要沿黄河大堤或主河道布

置,工程点多、分散,局部工程规模小;工程施工以土石方工程为主,施工方

式简单,单项工程工程量较小、施工期较短,单位时间施工强度不大;工程总

施工期为5年,施工时间主要集中在非汛期,各项目工期根据项目情况分别考

虑,险工、控导工程等项目考虑在一个黄河非汛期内完成,堤河治理工期按12

个月考虑。通过本期工程建设,可完善河道整治工程体系,基本控制黄河下游

中水流路,减少主流游荡范围,进一步规顺和保护入海流路,基本解决河口防

洪问题,提高黄河下游控制和管理洪水的能力,有利于进一步保障黄河长治久

安,确保黄淮海平原生态安全,有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

家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第682号令《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要求,受河南黄河河务局工程建设中心和山东黄

河河务局工程建设中心委托,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开展本工程的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中,评价单位分别于2019年5月~2020年7月先后

5次对工程现场开展详细查勘,收集相关环境资料,掌握工程和区域环境特征;

工程涉及3个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7个饮用水源保护区、

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较敏感。评价工作过程中委托

北京中环美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陆生生态调查与评价专题、华中农业大

学开展了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专题、郑州谱尼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了环境质

量现状监测,完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评价专题3本、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II

影响专题2本、地质公园影响专题1本,以上专题报告均取得相关主管部门审

批。在以上现状调查、专题论证和工程分析基础上,确定本次评价重点为已建

工程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工程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水文情势影响分析和环

境敏感区影响分析,并预测分析本期工程对生态环境、环境质量影响程度和范

围,提出相应的减缓措施;针对鸟类栖息地影响提出鸟类栖息地修复措施,针

对鱼类“三场”影响提出鱼类栖息地修复、增殖放流措施等。

工作过程中环评单位与设计单位进行了充分沟通与互动,从环境保护角度,

提出了工程设计调整方案,取消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新乡黄

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核心区内的建设任务;优化了施工布置、

施工时序、施工材料,除主体工程外,施工营地及取土场避让自然保护区等环

境敏感区;优化调整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工程施工时序,

避让4~6月份鱼类特殊保护期、11月至次年3月鸟类越冬期;在金沟控导、双

井控导、苏泗庄控导和杨集险工等4处工程选用扭王字块护岸形式,为鱼类提

供适宜栖息繁殖生境,以上优化调整方案均被设计单位采纳。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建设单位按照《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环境

保护部令2015年第35号)的要求,以网络、报纸、布告等多种形式开展公众

参与工作。

在以上工作基础上,评价单位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于2020年10月编

制完成了《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本工程为黄河下游防洪工程新续建加固,工程建成后起到完善防洪工程体

系和提高下游防洪能力的作用。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中有关水利类部分,本工程属于鼓励类中的“江河湖海堤防建设和河道治理工

程”类别,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本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降低黄河下游洪水风险,有利于确保黄河沿岸防

洪安全,进一步保障黄河长治久安;避免黄淮海平原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破坏,

确保黄淮海平原生态安全;维持两岸湿地范围相对稳定,有利于促进黄河下游

河道生态功能提升和河口生态环境改善。总体上,本期工程的实施有利于黄河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符合习总书记在黄河流

III

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3.本次工程布局依据黄河下游河道规划治导线要求,对现有控导、险工进行

上延、下延、加固,改善游荡型河段“横河”、“斜河”等不利河势,符合《中

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相关规定;本期工程中裴峪控导等9处续建控导工程、

险工和堤河治理工程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二级区内,通过优化施工布置,将施

工营地、取土场调出水源保护区,采取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后,工程建设对所

处河段水环境影响较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评价对自然保护区内工程进行了方案优化,提出了严格的保护、恢复及监测、

监督、管理措施,在落实评价提出的各项措施和建议的情况下,对自然保护区

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工程建设方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的相关规定。

4.本次工程建设是《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规划工程的具体落实,是下游防洪

工程体系补短板的需要;工程建成后有利于保障下游河道湿地生态系统稳定、

确保黄河沿岸防洪安全,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和《黄河流域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区划的要求。

5.目前河南省、山东省未公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本次环评依据河南省、

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送审稿,分析工程与生态保护红线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本

期工程均不涉及山东、河南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6.本期工程涉及3个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7个饮用

水源保护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较敏感,本次评

价已取得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等敏感区主管部门

审批意见。

四、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项目区环境特点,本次评价的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涉及环境敏感区较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要求,结合

工程与环境敏感区的特点,客观评价主体工程、弃土场、取土场、施工营地等

布置的环境合理性,并与设计单位充分沟通与互动,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工

程布置优化调整方案,从源头减免工程建设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

IV

①优化主体工程布置方案,取消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核心区内的建设任务9处;

②优化施工布置方案,调整9处施工营地、取土场避让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

区;③优化施工时序,避让4~6月份鱼类特殊保护期、11月至次年3月鸟类越

冬期;④优化施工材料,在金沟控导、双井控导、苏泗庄控导和杨集险工等4

处工程选用扭王字块护岸形式,为鱼类提供适宜栖息繁殖生境,以上优化调整

方案均被设计单位采纳。优化调整后的工程方案依托现有工程,满足黄河生态

环境保护的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可承

受范围。

2.已建工程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下游主要开展了4期较大规模建设,主要包括堤防、控

导工程、险工工程。通过已建工程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得出:工程建设不改变

上游来水条件,对下游河道水文情势影响较小;工程建设基本不会影响河道与

河道湿地的水力联系,不改变洪水漫滩补给方式,对河道湿地面积影响较小;

河口三角洲淡水湿地主要通过生态补水,防洪工程对河口生态补水影响较小;

黄河下游受人为活动影响比较显著,已经基本无原生环境,防洪工程的建设基

本不会改变区域生态系统类型。防洪工程的建设占地性质主要为耕地、草地和

河滩地,工程建成后通过落实植被恢复措施,已经形成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

为鸟类的栖息提供了场所。

通过历次防洪工程建设,有效完善了下游河道防洪体系,大幅度提高了下游的

整体防洪能力,但是黄河下游依然存在下游河势游荡多变和部分堤段堤防单薄、质

量差、隐患多、险工根石薄弱等防洪问题,以及人类不尽合理的开发,影响到自然

保护区整体生态功能的发挥的生态问题。

3.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本次评价通过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物理模

型试验,分析典型河段拟建工程对河势的影响,进一步预测拟建工程对河势所

产生的影响。模型试验结果显示,本工程的建设对水文情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控导工程调控水流、控导河势的影响方面,并不改变河道径流的时空分布。涉

水工程为临河控导工程和险工,工程建成后,可以起到调整弯道,减轻部分河

段主流对凹岸冲刷,稳定河床边界条件作用,使主流入弯后可以正常出流,提

高黄河下游段控导河势能力,缓解塌岸、横河、斜河等问题,使河势更趋于稳

V

定。控导工程虽然使河流的游荡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并没有明显改变河

流游荡的本质。

4.敏感区环境影响与保护措施

评价识别工程与敏感区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不可避让性,预测施工活

动对敏感区保护对象的影响,并提出规避、减缓、保护、修复措施。

①工程方案优化调整后,赵沟控导等10处工程位于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

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柳园口控导等8处工程位于河南开封柳园口省级湿地自然

保护区实验区,西河口控导等10处工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

区。本次工程多数是在现有工程基础上进行的续建、加固,现有工程已在保护

区范围内,本次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涉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不会影响洪

水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漫滩补给,不会对自然保护区的水文条件产生明显不利

的影响;本项目在保护区内没有临时占地,永久占地面积也很小,占地主要为

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林地生态系统,而且周边均分布十分广泛,因

此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结构、生态功能影响较小;工程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

大气污染短期内对保护区内鸟类产生一定惊扰影响。评价提出了建设人工湿地

的补偿措施。

②本期工程中裴峪控导工程等9处工程涉及7处饮用水源保护区一、二级保护

区,保护区内工程均为续建工程,现有工程已在水源保护区之内,本次工程不可避

免将涉及水源保护区。涉水工程施工活动扰动水体,引起悬浮物短期内暂时性升高,

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活动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黄河下游控导工程主要作用是控导

河流主流,稳定河势、减小河势游荡范围,可使河道流路相对固定,保证引黄闸门

或地表水取水口取水安全。

③本期工程中金沟控导工程等10处工程位于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

种质资源保护区,大留寺控导以及堤河治理船淤料场等31处工程位于黄河鲁豫

交界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工程建设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主要

来自水中填筑土坝基和上游侧滚抛石等土建活动、堤河治理吸泥船抽取滩区底

泥以及各类机械噪音、振动等因素,影响施工水域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渔

业资源,施工结束后,水生生物可基本恢复到施工前的状况。工程运营期的影

VI

响主要集中在直接占用保护区水域生境,以及工程背水侧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

导致水域面积减少,从而导致鱼类栖息地面积减少,因此评价提出鱼类栖息地

生境修复、增殖放流等措施。

④本期工程中22公里险工等11处工程位于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I、II

级保护区内,除控导工程与沉积层剖面遗迹位置重叠或距离较近外,其余工程

与地质遗迹距离均较远。控导工程施工采用水中进站施工,水面下抛石,不进

行挖掘,工程施工不对沉积层剖面遗迹产生破坏影响,且该类地质遗迹在黄河

河道其他区域广泛存在,因此控导工程对沉积层剖面遗迹影响较小。

⑤本期工程中38公里险工等3处工程位黄河口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公园

内森林生态系统主要位于大堤两侧、路边及居民点周边,均为人工林。工程占

用森林公园林地面积很小,工程施工结束后将进行植树、植草等水土保持措施,

因此,工程建设对森林公园的影响很小。

五、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是防洪减灾工程,是在现有工程基础上进行

续改建加固,是《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中补齐防洪工程短板、提高下游河道和

河口防洪能力的重要工程措施。本次工程实施后下游堤防、险工将全部达标;

有利于稳定中水河槽,减少主流游荡范围,并为河道内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条

件;有利于进一步规顺和保护入海流路,基本解决河口防洪问题。

工程建设的不利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施工过程中的“三废”排放

和施工噪声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影响程度轻微,且多为局部的

和可逆的,通过加强施工管理、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可以得到有效减免。涉及自

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工程建设,施工活动可能影响水质、惊扰鸟

类和鱼类等,应严格落实评价提出的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措施、植

被恢复措施、水土保持措施、污染防治措施等,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控制在有限范围。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工程总体上不影响区域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不影

响各类保护区生态环境功能正常发挥。工程运行后,有利于稳定中水河槽,改

善不利河势,对维持湿地稳定、保护鸟类栖息地,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将起到

积极作用,并促进黄河下游河道生态功能提升和河口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黄

VII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综合以上因素,本工程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

六、致谢

本项目环评工作,得到了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河南、山东两省生

态环境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林业局,河南黄河河务局、山东黄河河

务局和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河南

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中环美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郑州谱尼测试科

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专题评价、现场调查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VIII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根据工程特点、区域环境特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本工

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如下:

(1)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精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理念,以河流生态环境整治的新思路、新理念优化工程设计方案;以“改善环

境质量为核心、保证生态功能不降低”为原则开展环评工作;

(2)调查工程所在河段及其周边环境质量现状,重点调查涉及自然保护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地质公园等环境敏感区的工程区域环

境现状,识别项目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开展已建工程环境影响回顾性调查与评价,分析已建工程施工及运行

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存在的环境问题;

(4)根据工程特点以及区域环境特征,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对环境的有利

和不利影响;重点分析工程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5)针对工程施工、运行可能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制定切实可行的环

境保护对策措施,使区域环境质量不因工程建设和运行而下降,生态系统、生

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

进工程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制定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监测计划,及时了解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影

响,为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工程环境管理计划,明确各方的环

境保护任务和职责,为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

(7)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从环境影响角度论证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为工程

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和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1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7月2日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

订);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起施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7年3月1日修订);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10月7日修订);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6年2月6日

修订);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3年12月7日

修订);

(1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10月7日修订);

(1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

发〔2010〕63号);

(20)《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1995年5月);

(21)《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

(22)《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1-2

(23)《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国家林业局,2017年12月5日修改);

(24)《河南省湿地保护条例》(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25)《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26)《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的通知》(豫政〔2018〕30号);

(27)《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28)《山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

划三期行动计划(2018—2020年)》。

1.2.2部门规章

(1)《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2016年5月30修订);

(2)《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环

发〔2015〕57号);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89)环管字第201号,

2010年12月22日修改);

(4)《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局第7号令修订,2003年

2月);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33

号,自2015年6月1日起实行);

(7)《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

(2018年4月28日起施行);

(8)《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环发〔2013〕86号);

(9)《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

98号);

(10)《水利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

步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通知》(水规计[2017]237号);

(11)《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水资源[2017]101号)。

1-3

1.2.3相关规划、区划

(1)《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文);

(2)《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15

年第61号);

(3)《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国函〔2011〕167

号文);

(4)《黄河流域综合规划》(国函〔2013〕34号);

(5)《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国函〔2008〕63号);

(6)《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豫政〔2014〕12号);

(7)《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2004年);

(8)《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鲁政发〔2013〕3号);

(9)《山东省生态功能区划》(2004年)。

1.2.4技术导则、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1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T19-2011);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

(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

(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50433-2008);

(1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06);

(12)《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15618-2018);

(13)《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1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

1-4

(1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HJ710.1-2014);

(1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HJ710.7-2014);

(1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J

710.8-2014)》;

(18)《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DB43/T432-2009);

(19)《全国淡水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范(试行)》;

(20)《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

年3月)。

1.2.5相关文件

(1)《水利部关于黄河下游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任

务书的批复》(水规计〔2017〕396号)(见附件2);

(2)《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3环境功能区划

(1)主体功能区划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山东省主

体功能区规划》,拟建工程项目区涉及到的主体功能区详见表1.3-1。

表1.3-1项目区主体功能区划一览表

主体功能区涉及项目区

重点开发区域中原经济区河南郑州市、焦作市

农产品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河南、山东沿黄地市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禁止开发区域山东东营市

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

(2)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拟建工程项目区涉及黄河三角洲

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黄淮平原农产品提供功能区、海河平原农产品提

供功能区、中原城镇群、鲁中城镇群,详见表1.3-2。

1-5

表1.3-2项目区生态功能区划一览表

生态功能区涉及项目区

生态调节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东营市东营区、垦利区和河口区

黄淮平原农产品提供功能区

产品提供功能区农产品提供功能区河南省、山东省

海河平原农产品提供功能区

郑州、开封、新乡、濮阳、菏泽、

中原城镇群

重点城镇群人居功能聊城

人居保障功能区

保障功能区济南、淄博、泰安、聊城、滨州、

鲁中城镇群

德州、东营

(3)水功能区划

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地表水体为黄河干流,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

区划》(2011-2030年),工程所涉及河段的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均为Ⅲ类,

详见表1.3-3。

表1.3-3拟建工程所在黄河干流的水功能区划一览表

范围长度水质

序号一级水功能区名称二级水功能区名称

起始断面终止断面(km)目标

1黄河焦作饮用、农业用水区小浪底大坝孤柏嘴78.1Ⅲ

2黄河河南开发利用区黄河郑州、新乡饮用、工业用水区孤柏嘴狼城岗110.0Ⅲ

3黄河开封饮用、工业用水区狼城岗东坝头58.2Ⅲ

4黄河濮阳饮用、工业用水区东坝头大王庄134.6Ⅲ

黄河豫鲁开发利用区

5黄河菏泽工业、农业用水区大王庄张庄闸99.7Ⅲ

6黄河聊城、德州饮用、工业用水区张庄闸齐河公路桥118.0Ⅲ

7黄河淄博、滨州饮用、工业用水区齐河公路桥梯子坝87.3Ⅲ

黄河山东开发利用区

8黄河滨州饮用、工业用水区梯子坝王旺庄82.2Ⅲ

9黄河东营饮用、工业用水区王旺庄西河口86.6Ⅲ

(3)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

按照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本区地

下水属《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功能区。

(4)环境空气、声环境功能区划

涉及自然保护区工程的项目区环境空气功能区为一类区,其它为二类区;

涉及自然保护区工程的项目区声环境功能区为0类区,其它为1类区或2类区。

1.4评价标准

根据河南省、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

1-6

意见,本次评价所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别见表1.4-1和表

1.4-2,环评标准批复见附件。

表1.4-1环评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

环境

标准名称及类别污染因子单位标准限值

要素

pH/6~9

DOmg/L5

地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ODCrmg/L20

水环

(GB3838-2002)Ⅲ类BOD5mg/L4

氨氮mg/L1.0

石油类mg/L0.05

TSP日均值mg/m30.12

日均值mg/m30.0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NO2

小时平均mg/m30.20

-2012)一级标准

日均值mg/m30.05

SO2

环境小时平均mg/m30.15

空气TSP日均值mg/m30.30

日均值mg/m30.0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O2

小时平均mg/m30.20

(GB3095-2012)二级标准

日均值mg/m30.15

SO2

小时平均mg/m30.50

《声环境质量标准》昼dB(A)50

等效声级LAeq

(GB3096-2008)0类夜dB(A)40

《声环境质量标准》昼dB(A)55

声环等效声级LAeq

(GB3096-2008)1类夜dB(A)45

德州、滨州项目区执行《声环境昼dB(A)60

质量标准》等效声级LAeq

夜dB(A)50

(GB3096-2008)2类

铜mg/L1

铅mg/L0.05

硫酸盐mg/L250

硝酸盐mg/L20

亚硝酸盐mg/L0.02

氯化物mg/L250

地下《地下水质量标准》

氟化物mg/L1

水环(GB/T14848-2017)

六价铬mg/L0.05

境Ⅲ类标准

氨氮mg/L0.2

高锰酸盐指数mg/L3

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

总硬度mg/L450

汞mg/kg1.0

砷mg/kg25

1-7

环境

标准名称及类别污染因子单位标准限值

要素

铅mg/kg350

铬mg/kg250

5.5<6.5<

pHpH≤5.5pH>7.5

pH≤6.5pH≤7.5

镉mg/kg0.30.30.30.6

汞mg/kg1.31.82.43.4

砷mg/kg40403025

农用地土铅mg/kg7090120170

壤污染风铬mg/kg150150200250

《土壤环境质量险筛选值铜mg/kg5050100100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镍mg/kg6070100190

险管控标准》锌mg/kg200200250300

(GB15618-2018)六六六总量mg/kg0.10

滴滴涕总量mg/kg0.10

镉mg/kg1.52.03.04.0

土壤

农用地土汞mg/kg2.02.54.06.0

环境

壤污染风砷mg/kg200150120100

险管制值铅mg/kg4005007001000

铬mg/kg80085010001300

第二类用地

筛选值管制值

砷mg/kg60a140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镉mg/kg65172

污染风险管控标准》铬(六价)mg/kg5.778

(GB36600-2018)铜mg/kg1800036000

铅mg/kg8002500

汞mg/kg3882

镍mg/kg9002000

表1.4-2评价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标准名称及级(类)别污染因子单位标准限值

pH/6~9

CODCrmg/L100

一般项目区执行《污水综合排放

BOD5mg/L20

标准》(GB8978-1996)表4一

氨氮mg/L15

级标准

石油类mg/L5

废水SSmg/L70

pH/6~9

山东济南段工程执行《流域水污CODCrmg/L50

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3部分:小BOD5mg/L10

清河流域》一般保护区域限值氨氮mg/L5

石油类mg/L4

1-8

污染物标准名称及级(类)别污染因子单位标准限值

SSmg/L20

pH/6~9

山东泰安段工程执行《流域水污

CODCrmg/L60

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1部分:南

BOD5mg/L20

四湖东平湖流域》

氨氮mg/L10

(DB37/3416.1-2018)一般保护

石油类mg/L5

区域限值

SSmg/L30

pH/6~9

山东滨州段工程执行《流域水污CODCrmg/L60

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4部分:海BOD5mg/L20

河流域》(DB37/3416.4-2018)氨氮mg/L10

二级标准限值石油类mg/L5

SSmg/L30

3

河南段工程执行《大气污染物综SO2mg/m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