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规范_第1页
2024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规范_第2页
2024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规范_第3页
2024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规范_第4页
2024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规范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围 1范引文件 1语定义 1本求 2()评估 5塌急查 7坡急查 8石应调查 10面陷急查 11果制 12附录A(范附)塌滑泥流面陷急调记表 13附录B(范附)发性质害隐)急调登表 21附录C(范附)发性质害隐)急调报提纲 22附录D(范附)发地灾基情调统计表 24附录E(料附)塌滑地塌稳性外判依据 25参考献 27IPAGEPAGE11PAGEPAGE10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规范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任务、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技术要求、成果编制。本文件适用于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GB51044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Z/T0220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61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B11/T1677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规范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突发性地质灾害abruptgeologicalhazard突然发生的由自然因素或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3.2地质灾害隐患geologicalhazardpotential可能会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或区段。3.3应急调查emergencysurveyonabruptgeologicalhazard针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而采取的紧急获取其相关信息进而开展分析评价并提出应急处置建议的过程。3.4地质灾害灾情lossofgeologicalhazard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3.5地质灾害险情riskofgeologicalhazard因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情况,包括威胁对象、威胁人数及潜在经济损失等。3.6直接经济损失directeconomicloss因地质灾害直接导致物质财产自身价值降低或丧失的总量。3.7潜在经济损失potentialeconomicloss受地质灾害险情威胁可能导致的物质财产价值降低或丧失的总量。3.8应急勘查emergencyinvestigation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过程中所采取的遥感、物探、钻探及ft地工程等工作。3.9应急监测emergencymonitoring采用相关技术方法、仪器设备快速获取有关突发性地质灾害发展过程动态信息的技术工作。3.10应急处置emergencyhandling为减轻或消除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引发的灾情或险情而采取的排水、拦挡、削坡、树立警示标识等措施。ft地质图、遥感影像图以及其他相关技术资料,分类整理存放,方便应急调查使用。GNSS2000位置精度应优于1.2m,卫星遥感数据平面位置精度应优于5.0m;ft区精度可放宽1倍。分析地质灾害成因、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置措施建议。灾害隐患基本特征、划定险情影响范围,分析险情影响因素、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置措施建议。隐患DZ/T0261险)对象或受威胁对象、灾(险)情等信息。地等。险)到达灾(险)情现场。()()情上报时间、上报方式及已采取的防灾及应急处置措施等信息。()1:200-1:10001:50000绘工作。定灾害类型、影响范围、发展阶段,提出初步处理意见。ft适量物探或钻探工作。LiDAR0.05m—0.2mDB11/T1677灾()()调查单元。业财产、教育设施及财产、交通运输设施及财产和其他直接威胁财产等。()()(Ⅱ级)(Ⅰ级)四个等级,按照表1进行确定。表1地质灾害灾情等级分级危害程度分级灾情人员伤亡情况(人)直接经济损失S(万元)小型(Ⅳ级)重伤<3S<100中型(Ⅲ级)重伤≥3100≤S<500大型(Ⅱ级)死亡<3500≤S<3000特大型(Ⅰ级)死亡≥3≥3000注:当人员伤亡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不在一个等级时,按就高原则进行分级。((Ⅲ级((Ⅰ级)四个等级,按照表2进行确定。表2地质灾害险情等级分级危害程度分级险情受威胁人数(人)潜在经济损失s(万元)小型(Ⅳ级)<10s<500中型(Ⅲ级)10~29500≤s<5000大型(Ⅱ级)30~2995000≤s<10000特大型(Ⅰ级)≥300s≥10000注:当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不在一个等级时,按照就高原则进行分级。房屋、道路及其他设施损毁的直接经济损失,以调查时当地市场损毁物重置费用为基数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损毁率按照表3取值。S=∑nS=∑

(1)式中:S—灾害事件直接经济损失(元);Xi—当时当地受灾体重置成本(元);Ji—受灾体损毁率取值(%)。表3损毁率取值损毁等级描述损毁率(%)损毁率实际取值(%)基本完好不影响继续使用0~1010损坏丧失部分功能,可以修复10~5050毁坏(含房屋倒塌)丧失大部或全部功能,无法修复或已无修复价值50~100100注:重置费用按当地当时市场建材、物料价格计算,为修复、购置或重建与灾害发生前相同规模和标准的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设备、物品等物项所需的费用。构建()3建构建构构)建构350cm能通行,定为毁坏。15cm碍,崩塌落石,需清理修复后才能通行,定为损坏。种。5.5.3.2险施等。按照附录A中表A.1填写野外调查记录。4表4崩塌规模等级等级大型中型小型体积V/(m3)V≥50005000>V≥500V<5003EE.1危岩体综合分析危岩体形成的控制性结构面及影响危岩体稳定性的结构面组合关系。堆积体5表5崩塌形成机理分类及特征类型岩性结构面地形受力状态起始运动形式倾倒式崩塌黄土、直立或陡倾内的岩层多为垂直节理、陡倾坡内-直立层面峡谷、直立岸坡、悬崖主要受倾覆力矩作用倾倒滑移式崩塌多为软硬相间的岩层有倾向临空面的结构面陡坡大于55º滑移面受剪切力或垂直挤压滑移或伴有下沉坠落式崩塌坚硬岩层、黄土风化裂隙、重力拉张陡坡大于45º,上部突出的岩体,下部有悬空拉张或自重引起的剪切力拉裂、错断、灌溉、水库水位变化等。AA.26表6滑坡规模等级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体积V/(104m3)V≥10001000>V≥100100>V≥10V<10DZ/T0261C.13E中表E.2滑坡体控滑结构面及产状、滑移距离、滑体块度、滑体结构、碎石含量等。割和组合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张、剪切、鼓胀裂缝等。()或干枯等情况。()带))利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因素等。了解周边人类活动与滑坡的历史关系。影响区、威胁对象及危险区。AA.3DZ/T0261CC.3DZ/T0261DD.3(ft)形式和堆放规模。DZ/T0220附录G执行。(50),计AA.47表7地面塌陷规模分级规模等级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塌陷坑直径(D/m)D≥5030≤D<5010≤D<30D<10影响范围S/km2S≥2010≤S<201≤S<10S<1EE.3塌陷坑裂缝(1mm)GB5104412.2.4对场地稳定性等级进行定性、半定量评价。得的成果和认识。(B(隐患)应急调查登记表。CD附录A(规范性附录)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应急调查记录表崩塌应急调查记录按表A.1填写。表A.1崩塌应急调查记录表编号: 区 第 号名称野外编号是否新增点□是 □否原统一编号地理位置区乡(镇)村 自然/道路桩号规模等级坐标经度°'"平面X坐标(7位)崩塌规模(m³)□大型□中型□小型纬度°'"平面Y坐标(6位)灾情受灾人口(户/人)死亡(人)失踪(人)受伤(人)避险转移(人)受灾对象□居民家庭财产□景区□社会公共设施□教育设施□公路交通设施□铁路交通设施□农业□林地□工业设施□水利设施□其他其他受损情况因灾受损情况房屋农田(亩)公共设施£学校个□医院个□工厂座□公路米□铁路米£水库座□电站座□输电线路米□通讯设施座□其他:数量(间)损毁率不可耕种可耕种道路(m)桥梁(座)直接经济损失(万元)灾情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险情威胁居民(户/人)威胁道路(m)威胁房屋(间)潜在经济损失(万元)险情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其他受威胁情况£学校 个£水库 座他: □医个□工厂 座□公米□铁路 米□电站 座□输电线路 米□通讯设座□其崩塌类型□倾倒式□滑移式□坠落式□复合型灾害成因自然因素□降雨引发□自然演化□地震激发□冻融渗透□其它发生时间年月日时人为因素□开挖坡脚□堆填加载□蓄水□排水□灌溉□水库□其它调查时间年月日时诱发因素降雨量(mm)前七天前三天前两天前一天日最大降雨量时最大降雨量表A.1(续)编号: 区 第 号地质环境背景微地貌地层岩性时代岩性产状坡顶高程(m)坡底高程(m)坡 (°)坡度(°)□陡崖□陡坡□缓坡□平台 ∠ 斜坡结构类型□土质□岩质□土石混合按岩层倾向与斜坡的关系分类□顺向斜坡□反向斜坡□切向斜坡□直立斜坡危岩体分布高程(m)宽(m)厚(m)高(m)体积(m3)风化程度顶: 底:□全风化□中风化□微风化□未风化控制面类型□层理面□片理或劈理面□节理裂隙面□断层□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层内错动带□构造错动带主要结构面产状 ∠ 裂缝填充情况 ∠ 裂缝贯通情况 ∠ 裂缝渗水情况临空面□存在□不存在裂缝变形迹象现场稳定性判别□稳定□较稳定□欠稳定软弱夹层□存在□不存在□有□无堆积体分布位置形态长度(m)宽度(m)高度(m)体积(m3)物质组成崩塌源位置块径(m)最大: 一般:堆积体处置情况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避让(不宜治、不可治、成本高)□立警示牌□应急排危除险□工程治理□裂缝填埋□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削方减载□坡面防护□反压坡脚□支挡□锚固□灌浆□植树种草□坡改梯□水改旱□减少振动□生物工程其他信息调查负责人: 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调查单位:滑坡应急调查记录按表A.2填写。表A.2滑坡应急调查记录表编号: 区 第 号名称野外编号是否新增点□是 □否原统一编号地理位置区乡(镇)村自然村/道路桩号滑体体积(m³)规模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坐标经度°'"平面X坐标(7位)纬度°'"平面Y坐标(6位)灾情受灾人口(户/人)死亡(人)失踪(人)受伤(人)避险转移(人)受灾对象□居民家庭财产□景区□社会公共设施□教育设施□公路交通设施□铁路交通设施□农业□林地□工业设施□水利设施□其他其他受损情况£学校 个□医个因灾受损情况房屋农田(亩)公共设施□工厂 座□公米□数量(间)损毁率不可耕种可耕种道路(m)桥梁(座)铁路 米£水库 座电站 座□输电线米□通讯设施 座□其他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灾情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险情威胁居民(人)威胁道路(m)威胁房屋(间)潜在经济损失(万元)险情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其他受威胁情况□村镇□居民点□学校□ft□工厂□水库□电站农田□饮灌渠道□森林□公路□大江河□铁路□输电线路□通设施□国设施□其它: 滑坡类型£推移式□牵引式□混合式□古滑坡□老滑坡□现代滑坡发生时间灾害成因自然因素□降雨引发□自然演化£地震激发□冻融渗透£洪水£崩塌加载£其它年月日地质因素□节理极度发育□结构面走向与坡面平行□结构面倾角小于坡角□软弱基座£透水层下伏隔水层□土体/基岩接触□破碎风化岩/基岩接触□强/弱风化层界面调查时间人为因素□开挖坡脚□堆填加载□蓄水□排水□灌溉□渠塘渗漏□其它年月日诱发因素降雨量(mm)前七天前三天前两天前一天日最大降雨量时最大降雨量斜坡特征微地貌斜坡物质组成按岩层倾向与斜坡的关系分类坡顶高程(m)坡底高程(m)坡(°)向坡度(°)□陡崖□陡坡□缓坡□平台□土质□岩质□土石混合□顺向斜坡□反向斜坡□切向斜坡□直立斜坡表A.2(续)编号: 区 第 号体长(m)宽(m)厚(m)面积(m2)体积(104m3)平面形态剖面形态□半圆□矩形□舌形□不规则□凸□凹□直□阶□复合控滑结构面□层理面□片理或劈理面□节理裂隙面□老滑面□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断层□层内错动带□构造错动带产状 ∠ 滑移距离(m)地层岩性 ∠ ∠ 碎石含量(%)滑体结构□可辨层次□零乱滑体块度(cm)□≤5□5~10□10~50□>50后缘裂缝长度(m)宽度(m)方向前缘剪出位置形态裂缝发育滑床地层岩性擦痕产状滑面(滑带)埋深(m)倾向(°)倾角(°)厚度(m)滑带土名称现场稳定性判别□粘土□粉质粘土□含砾粘土□稳定□较稳定□欠稳定变形活动特征现今变形迹象名称部位特 征初现时间£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地面隆起□地面沉降£剥、坠落□树木歪斜□建筑变形□渗冒浑水变形活动阶段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避让(不宜治、不可治、成本高)□立警示牌□应急排危除险£工程治理其他记录信息调查负责人: 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调查单位:泥石流应急调查记录按表A.3填写。表A.3泥石流应急调查记录表编号: 区 第 号名称野外编号是否新增□是 □否原统一编号地理位置区 乡(镇) 村 自然/道路桩号堆积物体积(m3)规模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坐标经度° ' "平面X坐标(7位)纬度° ' "平面Y坐标(6位)灾情受灾人口(户/人)死亡(人)失踪(人)受伤(人)避险转移(人)受灾对象□居民家庭财产□景区□社会公共设施□教育设施□公路交通设施□铁路交通设施□农田□林地□工业设施□水利设施□其他发生时间因灾受损情况房屋农田(亩)公共设施年 月 日数量(间)损毁率不可耕种可耕种道路(m)桥梁(座)调查时间年 月 日其他受损情况£学校 个□医个□工厂 座□公路 米□铁路 米£水座□电站 座□输电线路 米□通设施 座□其他: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灾情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险情威胁居民(户/人)威胁道路(m)威胁房屋(间)潜在经济损失(万元)险情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其他受威胁情况□村镇□居民点□学校□矿ft□工厂□水库□电站□农田□饮灌渠道□森林□公路□大江大河□铁路□输电线路□通讯设施□国防设施□其它: 地质背景条件流域面积(km2)主沟长度(m)流域形态□沟谷型£ft坡型植被覆盖率(%)沟道顶底高程(m)沟顶: 沟口:地层岩性主沟纵坡(‰)第四系坡积物(104m3)坡积物厚度(m)ft坡坡度(°)人类工程活动堆积物(104m3)面积(m2)沟口形状泥石流特征水源类型□暴雨型£溃决型□堰塞湖□冰雪融水型□其他松散物储量(104m3)流体性质□粘性£稀性固体物质提供方式□崩塌£滑坡□坡面侵蚀□沟床侵蚀□人工堆积固体物质组成□泥流(砂砾含量: 土含量: )堆积体位置£泥石(土含量: 砂: 石头:)长度(m)宽度(m)体积(m3)£水石(砂砾: 头: )表A.3(续)编: 区 第 号流通区特征(m)泥位(m)淤埋(m)堵塞程度其他特征诱发因素前七天降雨量(mm)前三天降雨量(mm)当日降雨量(mm)当日降雨强度(mm/h)泥石流发生历史发生时间(年/月/日)死亡/人大牲畜损失/头房屋/间农田/亩公共设施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全毁半毁全毁半毁道路/km桥梁/座易发程度□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不易发发展阶段□发育期□旺盛期□衰退期□停歇或终止期防治措施现状□有□无已采取措施□稳拦□排导□避绕□生物工程监测措施现状□有□无已采取措施□雨情□泥位□专人值守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避让(不宜治、不可治、成本高)□立警示牌□应急排危除险□工程治理其他信息调查负责人: 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调查单位:地面塌陷应急调查记录按表A.4填写。表A.4地面塌陷应急调查记录表编号: 区 第 号名称野外编号是否新增点□是 □否原统一编号地理位置区乡(镇)村自然村/道路桩号规模(D/m)规模等级□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坐标经度°' "X(7位)纬度°' "Y(6位)灾情受灾人口(户/人)死亡(人)失踪(人)受伤(人)受灾对象□居民家庭财产□景区□社会公共设施□教育设施□公路交通设施□铁路交通设施□农业□林地□工业设施□水利设施□其他其他受损情况£学校 个□医个因灾受损情况房屋农田(亩)公共设施□工厂 座□公米□数量(间)损毁率不可耕种可耕种道路(m)桥梁(座)铁路 米£水库 座电站 座□输电线米□通讯设施 座□其他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灾情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险情威胁居民(户/人)威胁道路(m)威胁房屋(间)潜在经济损失(万元险情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其他受威胁情况£学校 个□医院 个□□工厂 座□公路 米□铁米£水库 座□电站 座□输电线路 米□通讯设施 □其他: 塌陷类型□岩溶塌陷£采空塌陷£他: 灾害成因□重力□降雨□地震□地下水□振动□加载□水事活动□地下工程施工□矿产资源开发□其他发生时间年月日时调查时间年月日时诱发因素降雨量(mm)前七天前三天前两天前一天日最大降雨量时最大降雨量塌陷区地貌顶塌陷区地层岩性塌陷坑特征坑号形状规模等级12表A.4(续)编: 区 第 号塌陷坑特征345塌陷坑特征陷坑群体分布发育及发生发展情况坑数排列形式坑口直径范围坑的深度范围□群集式□长列式裂缝发育特征伴生裂缝缝号形态延伸方向倾向倾角长度(m)宽度(m)性质1□直线□折线£弧线2群缝特征分布发育及发生发展情况缝数分布面积间距排列形式产状阶步指向缝的规模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避让(不宜治、不可治、成本高)□立警示牌□应急排危除险□工程治理□填埋□灌浆□其它其他信息调查负责人: 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调查单位:附录B(规范性附录)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应急调查登记表表B.1应急调查登记表编号: 区 第 号名称地点区 镇 行村 自然村 地点(道路具体到桩号)坐标(BJ54)经度纬度平面X坐标(7位)平面Y坐标(6位)灾害(隐患)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规模(m³)发生时间年月日时调查时间年月日时最近一次降雨情况降雨量(mm)前三天前两天前一天日最大降雨量时最大降雨量情况说明简述任务来源、调查人员情况、灾(险)情情况、灾害(隐患)发育特征、成因分析、发展趋势、应急处置措施备注灾害(隐患)是否已列入台账调查负责人: 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调查单位: 分局或国土所人员: 村(镇)人员:附录C(规范性附录)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应急调查报告提纲一、概况(一)任务来源简述地质灾害调查的时间、地点、任务、参加调查工作的单位和人员组成、数量。(二)灾(险)情概况(对出现险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应说明受威胁对象及潜在经济损失。二、灾害(隐患)基本特征((((隐患若灾害(隐患)现场开展了应急监测或应急勘查等工作,需将监测或勘查成果一并进行阐述。三、成因分析从地质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两个方面分析地质灾害形成、演化和发生的原因。四、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针对灾害隐患,根据影响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初步分析灾害体的稳定性,继续活动的可能性及发展趋势,预测潜在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受威胁对象等。23232424五、灾情或险情评估以受灾体的成本价值为基数,根据灾损程度和修复成本确定灾害损失;根据可能受威胁的范围、危害强度和价值损失,进行险情评估,明确灾害规模等级、灾(险)情等级。六、应急处置与防治建议(附录D(规范性附录)群发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调查统计表表D.1给出了群发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和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受灾情况的调查内容。表D.1群发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调查统计表序号灾害发生时间行政区乡镇具体地点经度纬度灾害类型灾害规模灾情等级人员受灾情况/人/万元成因应急处置建议是否新增备注(°'")小计死亡人口失踪人口受伤人口年月日时填表单位填表人复核人填表日期年 月 日注1:经纬度定点位置:崩塌定在崩塌后缘中部,滑坡定在滑坡后缘中部,泥石流定在沟口,地面塌陷定在中心位置;注2:灾害规模:滑坡崩塌泥石流填写体积(m3);地面塌陷填写直径(m)或影响范围(km2);注3:地质灾害成因分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及其他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降雨、地震、冻融、洪水、自然演化、重力作用等;人为因素包括:开挖坡脚、堆填加载、蓄水、排水、灌溉、渠塘渗漏等;4(不宜治、不可治、成本高、立警示牌;处置措施包括:削方减载、坡面防护、支挡、锚固、填埋、灌浆、生物工程、排水等。27272626附录E(资料性附录)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稳定性野外判别依据崩塌稳定性划分为欠稳定、较稳定和稳定3级。崩塌稳定性野外判别可按表E.1执行。表E.1崩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