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举隅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1页
古典诗词举隅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2页
古典诗词举隅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3页
古典诗词举隅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4页
古典诗词举隅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词鉴赏举隅双沟中学古典诗词鉴赏举隅1/351、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谈“诗歌鉴赏”命题改变

采取主观题方式,选择古代诗歌作为考查内容。古代诗歌考查主要包含对作品形象、语言和表示技巧进行初步鉴赏,对作品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是对作品形象、语言和表示技巧作概要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假如诗句用到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示技巧在命题上能够是综合要求,也能够就某首先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2/352、对张伟明先生了解和应试办法3、解题要义

(1)命题材料一定浅显易懂---无须担心(2)主观题包含填空和简答---对症下药(3)考查对象为形象、语言、表示技巧、思想内容--掌握与之相关惯用术语(即使能写出意思,但没有写出术语,都要扣分)。(1)记住考查内容关键点:形象、语言、表示技巧、思想内容。(2)审查题干,锁定关键词。(3)按图索骥,寻找答题语。(4)学会引用诗词词语去分析诗意境。3/35

从高考考查角度来看,古诗词考查重点主要在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形象和表示能力上。年高考考查诗是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35年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关键。诗中"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关键”之说?为何?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笛声引发,可见"折柳"是全诗关键。5/35试题难度不大,按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备考训练,应该是不难解答,但事实却不然,在阅卷中我们发觉,依然有为数不少学生作答失误。失误原因是多方面,但主要问题是:①不会利用已经有信息;②鉴赏思维流程不合理;③对古诗词传统审美意识缺乏;④不会就诗论诗;⑤了解诗句不合语境或牵强附会;⑥把握不住古诗词中表示方式与表现手法。这些问题中现有鉴赏常识问题,也有鉴赏要领与方法问题。6/35针对这些情况,年古诗词鉴赏备考复习要尤其注意:1、学会利用已经有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因为标题普通能揭示诗内容和情感(如《伤田家》,提醒了诗类别);注释、生平经历能揭示诗背景。如能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对解读诗人心境情感、作品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7/352、注意合理鉴赏流程:诗是由意象组成意境,再由意境表达诗情。意象是诗基础,意境是诗画面,诗情是诗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合理流程,不可倒置。8/353、注意分析诗表现手法:古诗惯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示情感、表示思想,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及比喻、夸大、拟人、对偶、借代、衬托、反衬等修辞方法,所以鉴赏古诗要从分析诗中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着手。9/354、要就诗论诗,不能用诗外诗来作注释:对诗阅读感悟可能有个性差异,但为了控制评分误差,高考命题者在选择被鉴赏诗时是必须考虑解读趋同性。所以,鉴赏时,不论是对诗句了解,还是对整首诗了解,都要从语境出发,就诗论诗,在合理想像或联想中鉴赏一首诗,力争做到合理合情,正确到位。10/355、从诗中所描写景物体味诗意境:诗离不开景物描写,诗歌意境是经过景物来表现。所以,要体味一首诗意境,可从诗中描写景物着手。如欧阳修《丰乐亭游春》描写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情怀,这种意境是经过诗中“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要体味这首诗意境,就必须抓住这些主要景物记,结合全诗来分析。11/35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特点做简明讲解。

(2)从这首诗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络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看法。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首联勾勒出阔大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感喟,奠定了全诗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现有对历史英雄羊公回想,也有诗人吊古伤今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赁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苍凉感叹。

12/35一、诗歌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取了(表示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示技法,写出了(意象)(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二、表示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三、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大、对偶、排比、重复等。四、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13/35五、意象:作品中详细人、物、景等。六、思想感情有: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七、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14/35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原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首联重在表现什么?(不得超出50个字。)

(2)“边烽不过秦”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出35个字。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心境?在全诗中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出60个字。重在描绘山村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静。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示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热爱。写出了由惧转喜心境改变,“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山村图景。15/35填空题示例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示出了什么样景色。(句子了解)2、说说全诗所表示出来意思。(70字左右)(综合评价)原野空阔无边,远处天空比近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府看水中月影,以为明月和人愈加靠近。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景色,抒发了远离故乡、旅居在外时孤独伤感之情。16/35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离情别绪?(语言、表示技巧)2、这首诗歌中心思想是什么?(思想内容)答:首句写寒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离情。答作者不因流落异乡而改变志节,一直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精神。17/35三、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意思。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个什么样气氛?表示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综合评价)答:两个黄鹂在翠绿柳树上鸣叫。答: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个清新、欢快气氛。表示了作者无比欢快心情。18/35四、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读上面诗,说说“独”字妙处所在:诗题“独坐”,一“独”字为全诗抒情和描写定下了基调,但首句却用一“众”字开头,然后从众到“尽”,第二句再转出“孤”字,形成了强烈对比,表现出诗人心头上无限孤独寂寞思潮。最终鸟飞云散,以山比人,好像“山”也孤独,与作者同病相怜,共处寂寞之境。这么不但把敬亭山写活了,也鲜明地衬托出作者情感,真是自然天成,匠心“独”运。19/35五、旅夜抒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请说说这首诗情景交融艺术:(表示技巧)诗前四句写自己旅途所见,创造出一个雄浑壮郁意境;后四句是面对这壮阔宏伟月夜江流图和当前本身处境抒发感叹,“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凝聚着、浓缩着诗人心中多少悲苦和不平。诗情景交融得妙合无痕,突出了一个忧叹身世而又未肯忘记壮志孤苦伶仃诗人形象.20/35六、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李凝是一个隐士)·

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

写法。

(变题:“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

2、中间两联重在

,首尾两联都间接写出了作者对

生活向往。

(变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生活情趣?)衬托写景、叙事隐逸21/35格律诗的鉴赏22/35一、

一、什么是格律诗格律诗初起于齐梁,完成于唐代。唐人称之为近体诗。23/35一、

怎样鉴赏格律诗?

对格律诗鉴赏必须从诗歌特点出发,立足于整体,考究其语言,品味其声韵,理清其脉络,会其感情,剖析其思想,还要联络相关作者和作品背景材料,做到“知人论世”,全方面加深了解,才能把握其主旨(主题)。

24/35鉴赏步骤大致以下:第一,先诵读全诗,从语言文字声韵等方面大致了解诗内容和情感倾向,把握其基调。(写了什么)第二,从形象结构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其思想感情(怎样写法)透过分析,揭示其

内涵。

第三,联络相关作者和作品背景材料,“知人论世”,全方面加深了解,最终从整体上综合归结出主旨。(为何而写)25/35下面试举一例进行鉴赏分析:春阴(朱弁)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注】朱弁(1805-1144)南宋时人,高宗建炎元年出使金国,因拒绝金人威胁利诱,不愿屈服而被拘留15年,高宗绍圣13年才回到故国。这首诗是他被拘时所写。

26/35分步解读1、诵读全诗,从诗中语言文字能够看出作者主要突出写塞北“阴”寒,思家深愁,感情忧愤凄婉,声调低远悲凉,基调是沉郁。

首联和颔联,诗人用浓重之笔写出眼中所见塞北春天景象:迢递“黄沙”,惨惨“阴风”,露“寒”云“暗”,“花”“草”失色,“蝶”鸟无踪。

颈联,诗人用波折之笔写出心中思念家国愁苦之情。“愁”深如海,“诗穷”,“酒薄”,难以排遣。

尾联,诗人用直出之笔抒写郁积心中愤恨:“绝域东风”是怎么搞?不把花吹开,却只是催促我鬓发变得花白了!27/35

1、表现手法。首、颔两联,融情入景,以景寓情。颈联,借物写情。尾联,诗人用提出责问手法,对“东风”发怨言。2、归结主旨。诗人从自己长久被拘留在绝域感受出发。经过写出塞北春天阴暗凄清景象抒发对家国忧思和被拘禁积愤。28/35综合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出使金国被长久拘留情况下写成。诗人远离故乡,忧念故国,感到十分孤寂忧愁,也满怀苦闷和愤慨。所以,诗人利用映衬、比喻、对偶、夸大、层递等各种艺术手法,表现他深沉忧国思家之情,抒发他郁积出使被拘之愤。表示方式是波折委婉,表示情感是深挚缠绵。心中之情与眼前之景交融为一体,使人读后产生共鸣。29/35下面试将原诗加以改动,看看产生效果有何不一样?并说出其“所以然”。关河远接伴黄沙,阵阵风吹塞柳斜。花树稀疏无蛱蝶,草原辽阔有乌鸦。题诗不解心愁结,饮酒难忘梦里家。绝域东风真可恨,频年染我鬓丝华!30/35三、

怎样提升诗歌鉴赏力

对诗歌鉴赏,首先要知道诗歌区分于其它文学作品特点。什么是诗?从形式看,诗是押韵有独特节奏由分行句子组成;从内容看,诗主要是抒发作者强烈情感,表示个人思想意志。总来说,诗是一个语言艺术。它组成可表示以下:

格式(字句、分行、结构)形式音韵(节奏、声调、韵律)诗组成情感(喜、怒、哀、乐、爱、恨)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