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醉翁亭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醉翁亭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醉翁亭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醉翁亭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醉翁亭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2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惯用实词含义和虚词使用方法。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法。3.了解本文景物描写方式和作用。4.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政治理想和流露出复杂情感。2/32第一课时3/32朗诵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环滁

林壑

琅琊

饮少辄醉岩穴暝伛偻酒洌

山肴

野蔌

觥筹

射者中弈

者胜颓然阴翳

预习与交流

(chú)

(hè)

(lángyá)

(zhé)

(míng)

(yǔlǚ)

(liè)

(yáo)

(sù)

(gōngchóu)

(zhòng)

(yì)

(tuí)

(yì)

(chán)

4/32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林霏开:

临于泉上者:

泉香而酒洌:

杂然而前陈者:

觥筹交织:

阴翳: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宴酣之乐:

野芳发而幽香:

云归而岩穴暝:

翼然:

颓然:

霏,雾气;开,分散,散开。

靠近。

清。

错落样子;陈,陈列、摆开。

交互错杂。

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茂盛。

尽兴地喝酒。

芳,香花。发,开放。

归,聚拢。暝,昏暗。

像鸟儿张开翅膀样子。精神不振样子。文中指醉醺醺样子。5/32(2)一词多义归: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乐: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秀: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谓: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而: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朝而往,暮而归

溪深而鱼肥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聚拢,归集

回家

归依

乐趣,名词

欢乐,动词

前为“以……为乐”;后为“乐趣”

形容词,秀丽

动词,茂盛,繁茂

称谓

是,为

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6/32(3)词类活用名之者谁?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颓然乎其间者

野芳发而幽香

名词作动词,命名

名词作状语,像鸟翅膀一样

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古义:醉醺醺样子。今义:颓废样子古义:香花。今义:芳香7/32(5)成语积累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方面。觥筹交织: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允许多人相聚饮酒热闹情景(常含贬义)。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水底石头就露出来。现在多比喻事情真相完全显露出来。山肴野簌:指山中野味和野菜。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波折复杂。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转机。8/32

作者链接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文忠是他谥号。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合撰《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9/32

背景链接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以后他考取进士,在朝廷做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相关权臣,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事简,又值年岁丰稔,作者为政以宽,遂放情山水之间,本文为第二年所作。10/32读懂文意1.自由朗诵课文。2.掌握翻译文言文方法,依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处理自己未能处理问题。4.全班讨论交流,处理小组未能处理问题。整体感知11/32整体感知朗诵指导21个“也”大致表示了以下几个语气:⑴表判断,如:环滁皆山也;琅玡也。⑵必定或陈说,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⑶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意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朗诵时,应经过上述语气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停顿。

12/3225个“而”字

泉香而酒洌表并列(轻读)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轻读)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轻读)朝而往,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轻读)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重读)而年又最高:表递进(重读)另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改变,悦耳动听。如: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暝(míng),晦明/改变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一样,而/乐亦无穷也。整体感知------朗诵指导13/32整体感知------理清思绪本文按怎样次序写了哪些内容?

滁州—琅琊山—泉水—亭—人—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意山水之间)

朝暮景色——四季景色——(乐)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百姓安居乐业,与民同乐)(沉醉)14/32文本探究------寻找醉翁亭1.划分第1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第1段总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它得名。分两层: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第二层写亭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根本)。15/322.滁州地理特点是什么?

3.西南诸峰特点是什么?

4.琅琊山特点是什么?

5.亭位置在哪里?

6.“来饮于此”中“此”指什么?

7.自号醉翁原因是什么?

8.小结:

文本探究------寻找醉翁亭

“环滁皆山也”

“林壑尤美”

“蔚然而深秀”

“临于泉上”

醉翁亭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总写醉翁亭秀丽自然环境和它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深意。

16/32板书醉翁亭记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根本)。17/32拓展延伸

寻找四大名亭醉翁亭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居“四大名亭”之首。18/32第二课时19/32文本探究第二段---风景画1.朝暮景色有何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改变”。

2.春夏秋冬景色有何特点?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乐亦无穷”原因是什么?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一样”

。20/32第三段---风俗画1.为何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气氛,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旨趣。2.这段结构有什么特点?这么写有什么作用?用三个并列层次来突出最终一个层次。在大小环境和众多人物中突出太守。3.

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文本探究21/324.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能够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享受“山水之乐”不但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能够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此时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相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政治理想。文本探究第三段---风俗画22/325.描写“宴酣之乐”句子?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织,起坐而喧哗”

6.描写太守形象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7.怎样划分第三段层次?滁人游山之乐

(……游也。)

众宾宴饮之乐

(……欢也。)

太守宴醉之乐

(……醉也。)

文本探究第三段---风俗画23/32第四段----众人归1.本段写了哪些乐?三种乐:禽鸟太守众宾2.太守、众宾为何而“乐”?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文本探究24/323.怎样了解“太守之乐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感情,既包含寄情山水排遣郁闷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后欣慰。“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政治理想反应。4.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是哪一句?“醉能同其乐”

文本探究第四段----众人归25/32语言赏析本文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产生了别具一格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气节奏感和委婉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情致得以尽情抒发。“也”字使用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情况:(1)表示陈说语气,多用于描述景物,可译为“……是……”句式。(2)表示必定语气,多用于介绍人名,可译为“某某是……(谁)”。(3)表示感叹语气,多用于直抒胸臆,可译为语气词“啊”。请在文中找出这21个“也”字,并归纳其使用方法。26/32(1)表示陈说语气,多用于描述景物,可译为“……是……”句式。①环滁皆山也。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⑤山间之朝暮也。⑥山间之四时也。⑦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⑧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⑨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⑩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⑾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⑿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语言赏析27/32(2)表示必定语气,多用于介绍人名,可译为“某某是……(谁)”。①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④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3)表示感叹语气,多用于直抒胸臆,可译为语气词“啊”。①在意山水之间也。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而乐亦无穷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