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6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6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6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6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6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1页-2-第2页-3-第3页第六课我们中华文化第4页-5-第5页-6-第6页-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

中华文化基本特征1.是什么——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表现:①中华文化有辉煌历程。②主要见证。第7页-8-考点一考点二第8页-9-考点一考点二第9页-10-考点一考点二2.为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中华文化所特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疑难点拨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延续。(试判断

)

点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文字创造,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中华文明主要标志。(试判断

)

点拨:注意区分文字与汉字,汉字才是中华文明标志。第10页-11-考点一考点二3.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趋同。(试判断

)

点拨:不一样区域文化之间关系是长久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4.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试判断

)

点拨:尤其需要注意,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关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通和个别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关系。5.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证实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试判断

)

第11页-12-考点一考点二点拨: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之一。第12页-13-考点一考点二第13页-14-考点一考点二经典例题1(·福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品格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做好本题关键在于把握题干中心意思,抓住关键信息。“燕赵慷慨悲歌”“北人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南人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充分说明了历史、地理等原因带来影响,显示了文化区域性,表达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排除A项;中华文化含有多样性,不过指导思想必须是单一,C项错误;D项本身正确,不过没有反应材料中心意思,故排除;B项符合题干中心意思。答案解析关闭B第14页-15-考点一考点二对应训练1

(·安徽)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一样区域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表达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不一样地域决定不一样文化发展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答案关闭A第15页-1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

中华文化包容性1.是什么——中华文化包容性含义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它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它民族文化主动成份。图示为:第16页-17-考点一考点二2.为何——中华文化包容性意义有利于与其它民族文化在和睦关系中交流,增强对本身文化认同和对其它民族文化了解。疑难点拨1.包容性要求兼收并蓄是指其它民族吸收、借鉴中华民族优异文化。(试判断

)

点拨:我们吸收借鉴是其它民族文化主动成份,而不是全部,中华文化包容性是指我们吸收借鉴其它民族优异文化。2.包容性会使得民族文化逐步失去个性、民族特征。(试判断

)

点拨:文化包容性并不会使民族文化逐步丧失其个性,却有利于保持文化多样性。第17页-18-考点一考点二3.只有中华文化含有包容性。(试判断

)

点拨:中华文化含有包容性,不过不能否定其它民族文化包容性,只要是能与其它民族文化和睦相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它民族文化主动成份,均应视作文化包容性。4.中华文化包容性,仅仅是指在空间上,吸收借鉴其它国家、民族文化。(试判断

)

点拨:中华文化包容性不但仅指空间上吸收其它民族文化主动成份,也应包含从时间上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即对历史包容。第18页-19-考点一考点二第19页-20-考点一考点二第20页-21-考点一考点二经典例题2(·课标全国)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内容和形式含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含有包容性、开放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西文化相映成趣,充分表达了澳门文化包容性、多样性、开放性,①④符合题干中心意思;②③观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第21页-22-考点一考点二对应训练2

(·江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贡献了一部奥运会史上最华美乐章。这充分说明(

)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中华文化含有包容性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基础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答案关闭A第22页-23-考点一考点二中华文化、中华各区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关系

第23页-24-考点一考点二第24页-25-考点一考点二经典例题3(·江苏)材料一: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行“汉语盘点”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应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高度关注。材料二: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造型。汉字构形往往含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角度看,汉字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zhì),“廌”是传说中一个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意思,延伸出处罚、惩恶扬善意义。第25页-26-考点一考点二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角度看,汉字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以后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主要组成部分。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以下问题:利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意义。第26页-27-考点一考点二

解析:本题属意义类题目。设问限定了所用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回答本题必须结合材料。要学会从材料中选取关键信息,同时回顾汉字能够与教材哪些知识相联络。汉字是文化载体,是传媒媒介,所以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传输,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从第三课角度分析,本角度材料中不轻易找到);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主要见证,所以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从第四课角度);汉字是中华文明标志,汉字简化和保留本身就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这又促进了文化创新(从第五课角度);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主要见证,人们对汉字关注,表达了我们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从第六课角度);汉字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历经千古演变,我们要对汉字这些传统文化充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第九课角度)。第27页-28-考点一考点二解题流程:第28页-29-考点一考点二第29页-30-考点一考点二对应训练3

(·江苏)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超出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步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紧了中国农村当代化进程,一个全新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传统村落不停消失。歌曲《在希望田野上》描绘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些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利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何有些人会对乡村衰落感到惋惜。答案答案关闭①乡村是传统文化主要载体,乡村衰落不利于优异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②乡村承载着不一样地域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主要表达。③乡村寄托了人们乡情乡思,能够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第30页-31-第31页-32-第32页-33-第33页-34-问题思索:1.姓氏文化表达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些人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古书典籍延续。你是怎样认识这句话?答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古书典籍,有其合理性。文字是文化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历史轨迹和丰富结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古书典籍出现,能够使大量历史经验、资料史实记载流传下来。(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它能与其它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其它民族文化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