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1页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2页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3页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4页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文标点

古文翻译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1页第1页古文标点古书普通不停句,前人读书时需要自己断句。断句时,用“、”或“o”作标识,句中停顿标于字下,句末停顿标于字旁,此即句读。《说文》:“、,有所绝止,、而识之也。”《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古人给古书作注,即使不论断句,但注文普通都是在应该断句地方。有注之处多为断句之处。现存古籍,经过标点只是一小部分,且未必都正确。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2页第2页古籍不标点断句原因

1.与书面语产生之初特点相关

①简略②和口语一致

2.与早期古籍成书与流传方式相关

①口头流传成书(如《易》)②口耳相授流传(如《诗》)3.与文言语言特点相关

①对称性②多虚词③节奏鲜明④押韵

4.与古时学术风气相关

①崇古之风②训诂之风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3页第3页文言语言形式特点①对称性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淮南子·览冥篇》)②多虚词

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孟子·滕文公上》)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4页第4页文言语言形式特点③节奏鲜明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易经·系辞上》)

④押韵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5页第5页断句不等于标点

断句正确不等于文义了解无误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唐语林》卷一)

A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B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6页第6页A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B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7页第7页子产不毁乡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教材中P277】鄭人游于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8页第8页古文标点要求1.字句必须能讲得通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3.语句必须符合文言语法4.押韵文字必须符合古韵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9页第9页1.字句必须能讲得通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王伯祥《春秋左传读本》)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传·成公二年》)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10页第10页1.字句必须能讲得通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资治通鉴》卷61)(臧)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臧洪守东郡,粮尽援绝,让部下将士和百姓弃城逃命。无事:无须;没有必要。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11页第11页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卷146,中华1956)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12页第12页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居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资治通鉴》,中华1956)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居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居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13页第13页3.语句必须符合文言语法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老子》,朱谦之《老子校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14页第14页3.语句必须符合文言语法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15页第15页4.押韵文字必须符合古韵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华1962《中华活页文选》合订本)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

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16页第16页标点古文方法1.识字辨义是标点古文前提2.要熟悉文言词法句法3.要掌握足够古代文化知识4.充分利用文言虚词5.充分考虑行文特点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17页第17页1.识字辨义是标点古文前提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三国志·华佗传》,中华1959)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华佗)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去-弆[jǔ]:收藏;密藏。《左传·昭19》:“紡焉以度而去之。”孔颖达疏:“去,即藏也。字書去作‘弆’,羌莒反。”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18页第18页1.识字辨义是标点古文前提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宝贵顾藉,谓功业可立就。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宝贵。顾藉谓功业可立就。(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商务印书馆《韩昌黎集》下)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宝贵顾藉谓功业可立就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19页第19页2.要熟悉文言词法句法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20页第20页2.要熟悉文言词法句法夫拜谒,礼仪之效,非益身之实也。夫拜谒礼仪之效,非益身之实也。(《诸子集成》本)夫拜谒礼仪之效非益身之实也(《论衡·非韩》)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21页第21页3.要掌握足够古代文化知识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商务《万有文库》)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同上,人民文学1962)

张守节《正义》:“河鼓三星,在牵牛北,主军鼓。盖天子三将军:中央大星,大将军;其南左星,左将军;其北右星,右将军。所以备关梁而拒难也。”《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22页第22页3.要掌握足够古代文化知识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董仲舒之言也。

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董仲舒之言也。(《资治通鉴》标点本)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23页第23页3.要掌握足够古代文化知识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记会注考证》)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记·秦始皇本纪》)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24页第24页3.要掌握足够古代文化知识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袁枚《黄生借书说》)通籍:指初作官,意谓朝中已经有了名籍。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25页第25页4.充分利用文言虚词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曹植《与杨修书》,中华1977《文选》本)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26页第26页4.充分利用文言虚词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左传·襄3》,中华1957《春秋左传读本》)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27页第27页常见虚词举例例一: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论语·公冶长》)例二: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也:通常位于句中(表停顿)或句末(表判断。有时与疑问代词配合使用,表疑问判断)。使用逗号(,)或句号(。)。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28页第28页例一: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荀子·天论》)例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例外: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左传·僖三十年》)夫:通常位于句首(句首语气词)或句末(句末感叹语气词)。应在其前后断句。但因“夫”还有其它义项,比如“丈夫”、“大夫”、“夫人”、“啬夫”等,还能够做指示代词,所以应尤其留心。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29页第29页例一: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史记·留侯世家》)例二:汤之问棘也是已。(《庄子·逍遥游》)例三: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孟子·告子下》)例四: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矣:位于句末,表陈说语气,有已然时态意味。已(而已、耳):表限止性陈说语气。均应用句号(。)。“已”可作副词,应留心它是否位于动词前;“耳”有实词使用方法,也应注意。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30页第30页例一: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庄子·秋水》)例二: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所为立王者,为社稷耶?为王立王耶?(《战国策·齐策六》)例三:曰:“是鲁孔丘与?”(《论语·微子》)//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史记·甘茂传》)例四:是之不忧,而何以田为?(《左传·襄十七年》)乎、邪(耶)、与(欤)、为:位于句末,表疑问语气。使用问号(?)。这几个句末疑问语气词都有其它使用方法,应留心。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31页第31页例一:是谓全德之人哉!(《庄子·天地》)//岂人主之子孙必不善哉!(《战国策·赵策》)例二: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哉、兮:位于句末,表感叹语气。可使用感叹号(!)。“兮”作叹词比较特殊,多位于分句末尾,则应用逗号。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32页第32页例一: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例二: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论语·述而》)//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书·召诰》)//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诗经·郑风·狡童》)“盖”、“唯(惟、维)”等句首语气词。应在其前面断句。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33页第33页例一: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例二:饱食终日,无所专心,难矣哉!(《论语·阳货》)例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例四: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例五: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例六: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例七: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应注意语气词或连词等与语气词连用,切勿在其间断句。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34页第34页例一: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大同》)例二: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元》)例三: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知不足邪?意知而不能行邪?(《庄子·盗跖》)例四: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卜居》)例五:人之情,宁朝人乎?宁朝于人乎?(《战国策·赵策四》)“而”、“且”等连接分句连词。应在其前面断句。不过,这些连词也可能能够连接词或词组,则可能位于主句或分句当中。另外,它们可能还有实词使用方法,断句时须灵活处理。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35页第35页5.充分考虑行文特点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江淹《别赋》)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36页第36页标点步骤:1.统揽原文,了解大意

快速扫描,在统揽原文基础上掌握大意。

2.铅笔点断,不计符号

充分利用尾句语气词;韵文韵尾;对句和古人注疏等。

3.细查文意,选择符号

对疑难之处要仔细分析,依据文意选择符号。

4.通览全文,最终确定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37页第37页《孟子·梁惠王下》【教材P283】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孟子對曰於傳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猶以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於境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於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38页第38页庄子妻死惠子吊之【教材中P287】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认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39页第39页古文翻译一、古文翻译历史二、古文翻译标准

信、达、雅三、古文翻译标准

直译与意译四、古文翻译方法

对、换、调、留、增、删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40页第40页一、古文翻译历史《诗·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郑笺:我事女三岁矣,曾无赦令恩德来顾眷我。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41页第41页《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用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怎样?”

《史记·五帝本纪》: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用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怎样?”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42页第42页二、古文翻译标准严复: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达而外,求其尔雅。(《天演论·译例言》)

信: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译文要通畅明白雅:译文要典雅优美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43页第43页1.信(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原文: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听到它们叫声,便不忍心吃它们肉。所以仁慈人总是远离厨房。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44页第44页(1)忠实于原著,前提是完全了解原文。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刘向《说苑》)译:A、人刚踏上仕途,就好像进入黑房子,时间长了才越明亮……B、人进入官场,就好像进入黑色房子,时间长了眼睛才越明亮……C、人刚才当官,就好像走进黑暗房子,时间长了才能看得更清楚……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45页第45页常见错误:不了解字词含义

通假字、古今字、词本义、引申义、古义与今义、单音词与复音词等问题,造成误译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译:齐国即使是一个狭窄小国,我怎么会去疼爱一头牛?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46页第46页(2)尽可能保持原貌:用词、句型、句式、修辞手法等。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资治通鉴》)译:A、孙权祖孙三代都在江东地域割据。B、孙权割据江东地域,已经经历了三代。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47页第47页魏文侯使西门豹往治于邺。(刘向《说苑》)译:A、魏文侯派使西门豹前往治理邺地。

B、魏文侯差使西门豹前往邺地管治。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48页第48页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戴名世《鸟说》)译:A、我读书房子,它旁边有一棵桂树。B、我读书房子旁边有一棵桂树。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49页第49页常见错误:不了解古汉语语法修辞。

少时,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

译:……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50页第50页(3)注意代词指代对象,补足确切省略成份。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庄子·养生主》)译:A、我听到庖丁话,取得了养生道理啊!B、我听到庖丁话,从中取得了养生道理啊!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51页第51页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译:债款全部收齐后,用(它)买些什么回来?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52页第52页(4)典籍中专有名词、术语等,不能也无须翻译,只须保持原貌。孔子问漆雕马人曰:“子事臧文仲、武仲、孺子容,三大夫孰为贤?”漆雕马人对曰:……(《说苑·权谋》卷十三,章三十八)译:孔子问询给马上漆、雕刻人:“你侍奉臧文仲、武仲、孺子容,三位大夫谁更有贤才呢?”给马上漆、雕刻人回答说:……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53页第53页贞元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译:唐德宗李适年号十九年,柳宗元由蓝田县尉升任御史台属官,掌管监察百官,巡按郡县狱讼、军戒等事。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54页第54页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水经注·江水》)译:这座山在公元100年发生崩塌,公元377年又发生崩塌。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译:太行、王屋两座山,占地七百里见方,高达八万尺。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55页第55页2.达(译文要通畅明白)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一:姜氏什么满足有?译文二:姜氏有什么满足?

译文三:姜氏哪有满足时候?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56页第56页(1)通顺畅达,没有语病(符合当代汉语语言习惯),合乎逻辑。爱憎之间,所宜详慎。(《新唐书·魏徵传》)译:A、喜爱与厌恶之间,是应该仔细慎重。B、对于人爱憎,是应该仔细慎重。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57页第57页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译:(老丈)留子路住宿,杀了鸡烧了黄米饭给他吃,让自己两个儿子来拜见子路。吾以子为異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先进》)译:A、我认为你是他人问题,想不到是仲由和冉求问题。B、我认为你是问他人(情况),想不到是问仲由和冉求(情况)。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58页第58页(2)贯通文化背景。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论语·颜渊》)译:鲁哀公问有若:“年成不好,国家财用不够,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何不实施税率为十分之一彻法呢?”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59页第59页3.雅(译文要典雅优美)郑卫之女不充后宫。(李斯《谏逐客书》)

译文一:郑、卫两国好看大姑娘不会住满后宫。

译文二:郑、卫两国美女不会住满后宫。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60页第60页雅即“典雅”,典,典范;雅,文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刘开《问说》)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61页第61页A、君子学习务必喜欢问询,问询和学习是相互辅助而进行。不学就不能经过学习来提出疑问,不问就不能经过问询来扩充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勤劳地问询,不是真正能学习人。道理明白了,有时候却达不到行动境界;认识事情大致,有时却不了解其中细节,放弃问询可怎么处理呢?比自己有才能人,向他问询方便破除疑惑,就叫做靠近有道人来纠正错误;比不上自己人,向他问询方便求取一个心得,就叫做经过有能力去问没有能力,经过多去问少;和自己才能相当人,向他问询方便相互切磋,这就叫做相互重复责问、辩论,以致能够审察问题而且明智地加以分辨。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62页第62页B、君子学习一定好问,问和学是相互辅助进行。除学以外没有什么能够用来得出疑问,除问以外没有什么能够使知识增加。兴趣学而不勤于问,不是真正善于学习人。明白了道理但可能不能通达于实践;知道事物大约,但可能不知道事物细节,除了问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处理?问于比自己贤能人,以处理自己疑问,这就叫做经过靠近有道之士而使自己得到更正;问于才识不如自己人,以求得他一个心得,这就叫做凭知道东西问不知道东西,凭多知识问于少知识。问于才识与自己相若人,用来切磋,这就叫做相互问难,认真严谨地问而且明白地分辨道理。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63页第63页C、君子致学必定好问,问和学习相辅相成进行。不学就不能提出问题,不问就不能见识广博。好学不过不勤于发问人不是真好学。知道事理但不能用于实践,知道皮毛而不知道内涵。除了问,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处理问题呢?问比自己强人,搞懂原本不懂东西,所谓选择有道之人来规范自己。问不如自己人,只求有所获,所谓问他人不能东西,以多问寡。问和自己差不多人,为了切磋,所谓相互问难,审查疑问而抵达明辩效果。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64页第64页三、古文翻译标准(类型)直译和意译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65页第65页“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于在春《国风普通话翻译》:采来采去苍耳子,斜口筐子可还没有装满。可怜我惦念那远行人,把篮子搁在那大路边。

郭沫若《卷耳集》:一片碧绿原野,原中有卷耳蔓草开着白色花。有位青年妇女左边肘上挂着一只浅浅提篮,她时时弓下背去摘取卷耳,又时时昂起头来凝视着远方山丘。她爱人很快才出了远门,是骑着一匹黑马,携着一个童仆去。她在家中思念着他坐立不安,所以才提着篮儿走出郊外来摘取卷耳。不过她在卷耳青白叶上,看见她爱人英姿;她在卷耳银白色花中,也看见她爱人在向她微笑。山丘上也看见她爱人在立马犹豫。带着个愁惨面容,又好像在向她诉说别离羁旅痛苦。所以她终究没有心肠采取卷耳了,她终竟把她提篮丢在路旁,尽在草茵上思索。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66页第66页(1)直译:

就是按照原文语序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直译重视译文中词语与原文中词语间对应关系,要求译文和原文尽可能做到词词相关联,句句相对应。直译对原文忠实,甚至要求译文语言单位和原文语言单位之间,要组成等值关系。是最靠近于原文一个译法。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67页第67页(2)意译:就是按照原文所表示意思去翻译。意译侧重点是传达原文思想内容。为了愈加好地、更清楚地将原文思想内容表示出来,意译时可增删、调换词语,能够重新安排句子结构,甚至能够在深刻了解原文基础上,从原文词句束缚中争脱出来,只统摄原文大意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详细字句,侧重于从整体上传达原文意韵一个译法。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68页第68页直译优与劣:忠实于原文语言,古今词语基本对应,能够帮助读者对应了解原文语言结构,能有效保留原文语言格调。但往往显得语句拘谨,有时会表示不清。

意译优与劣:不拘泥原文字句,对原作思想情感可细致挖掘,便于读者了解原作思想内容。但不利于读者了解原文字句,有时会丧失原文语言格调。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69页第69页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古文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译文一:希望再捡到碰死兔子,结果当然不能再得到兔子,这件事却成了宋国一个笑话。

译文二: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70页第70页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译文一:你知道什么?六七十岁,你墓上树木两手合抱了!译文二: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到)六七十岁,你墓上树木(现在也该长到)两手合抱了!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71页第71页四、古文翻译方法对换调留增删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72页第72页1.对(对译)

即将文言语句中字词,逐一对译成字面意思与之完全相同当代词语。(字字落实,一一转换成当代汉语。)如:

余幼时即嗜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译:我小时候就喜欢学习。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73页第73页2.换(换译)即将文言语句中字词,转换成字面意思与之不一样当代汉语中词语。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译:做官人浅薄,不能深远地谋划。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74页第74页3.调(转译)合理调整语序,使一些特殊语句符合当代汉语表示方式。如: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译:我坑骗谁呢?坑骗老天吗?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75页第75页4.留即保留原文中词语,不进行翻译,一些古今相同和今天已经消失事物,以及一些专有名词,可尽可能保留。如: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孟子·滕文公下》)译:百姓期望他像大旱时盼雨呀。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76页第76页5.增(增译)即经过增加词语来翻译文言语句,对一些简古语句要补足和增加一些成份。如: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邵公谏弭谤》)译:京城人没有谁敢说话,道路上(相见也只)用眼睛(示意)。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课件第77页第77页6.删(减译)即经过删去无法翻译文言词语来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