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讲座系列四_第1页
家长学校讲座系列四_第2页
家长学校讲座系列四_第3页
家长学校讲座系列四_第4页
家长学校讲座系列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长学校讲座四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人说,天底下最平等的称谓是“家长”,无论你职务高低,能力大小,在孩子眼中都是家长。厂长好当,科长好当,可是“家长”并不好当,尤其是今天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从生下孩子的第一天起,就期待孩子成功,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因为对一个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因为我们不能像过去的家长那样,这个孩子不成功,还可以指望另一个,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每位做家长的都感到输不起,也因此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望子成龙、望女成风,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因此,家庭教育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怎样进行家庭教育呢?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一、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她们的心理特点有其特殊性: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开放性与闭锁性并存,情绪的两极性比较明显;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仍然比较片面;自我控制力、挫折耐受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较差。同时,由于它们独立性和成人感的增强,他们开始变得不那么顺从,不那么易于管教。他们的逆反心理特强,又特别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这些特点决定了她们是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近几年,报纸杂志上有关中学生离家出走、自杀、甚至杀人的报道也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就是这一时期孩子的心里非常复杂,也难以管理。有人说:“12----17岁这个年龄段可以让父母衰老二十岁。”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母操心、担心和伤脑筋的。在座的各位都正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家长,一定深有体会。现在许多家庭面对越来越不服管教的孩子,不只如何是好,总感到自己的权威在日益缩小,原因就在于没有较好地把握住孩子心理发育的特点,在教育方法上出现了误区。二、家庭教育的误区误区之一:期望过高,唠叨太多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条腾飞的龙,成为一株遮天蔽日、挺拔雄伟的参天大树。但孩子的成长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家长看不到这一点,往往对孩子要求太多,挑剔太多。看到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就着急,就爱说:你看谁谁怎么样,你就那么笨,就那么不争气等等。这种方法不仅不解决问题,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并把孩子的自信心也给比下去。有一位学生就对家长说:“您再说别的孩子比我好,我对自己就没有信心了!”。有的家长还特别爱唠叨:要听话呀、要好好学习呀、要争气呀、学习不好将来没有出路拉等等,听得孩子耳朵都出茧子了,可效果怎么样呢?还有的家长缺乏冷静,孩子一有错,就气不打一处来,什么说服教育都不存在了,一股“无名火”涌上来,对孩子非打既骂。可打能打出什么结果呢?往往是越打越不成器,这就是教育方法不当,进入了教育的误区。误区之二:家长的语言中给孩子的负信息太多家长们常常指责自己的孩子“太差了!”、“太糟了!”、“太不争气1、当孩子面对失败和困境时,要具有“太好了”的良好心态。2、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家长要善于说:“你能行!”“太好了!”就是培养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特殊情况,首先要有一个信念,就是“太好了!事情并没有太糟。”培养孩子带着微笑看世界的心理品质。人有两种心理网络。一种是恶性网络,遇到任何问题,心理上反应出来的都是“太糟了!”、“糟透了!”、“真倒霉!”。另一种是良性网络,遇到什么问题都抱有积极的态度,认为:“太好了,我又多了一次锻炼的机会!”这种人,常常能把负效变成正效,由弱势变成强势,把坏事变成好事,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永远有一种成功感。因为,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有一位父亲就说是“太好了”三个字让他的儿子由班里的最后一名进到全班第一名。事情是这样的,他说,过去因为儿子学习差,他和妻子常常吵架。每次儿子考坏了,两个人总是互相埋怨,还要训斥孩子是“笨蛋”,结果,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差,有一天终于考到了全班最后一名。他想,心烦也没有用了,不如换一种心态试试。他接过儿子的试卷,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这回你就不用有什么负担了!”儿子大吃一惊,忙问:“老爸,您是不是有病了?”他说:“没病,你想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呀,你不用担心别人会超过你,你只要往前跑,肯定会有进步!”儿子大受启发,一想,对呀,龟兔赛跑,乌龟还能跑第一呢!于是他心里高兴起来。第二次考试,考到全班倒数第19名。爸爸拿过试卷兴奋地说:“太好了儿子!比上次已经前进十几名了!”儿子很高兴。第三次考试,儿子考到全班第五名,爸爸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还差四名了。”“后来,我儿子的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名!”这位父亲说,他脸上洋溢着胜利、自豪和幸福的微笑,他用“太好了”三个字教育孩子,获得了成功。当然,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心态,关键是家长要有良好的心态。现在许多家长的心态不是“太好了”而是“太糟了”,整天对孩子这也不满意,那也看不上,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有了缺点,往往气急败坏,多是指责、训斥,只允许孩子成功,不允许孩子失败;只告诉孩子要去和别人竞争,要比别人强,却不告诉孩子竞争的结果会有输有赢。一个人一生中失败要比成功多得多,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要对他说“太好了!”,即使你的孩子失败了,你也要说:“太好了!你的成功又有了新的起点。”各位家长,期中考试刚刚结束,当成绩摆在您面前的时候,家长们的心情是复杂的。孩子的成绩理想了,心理自然高兴,孩子的成绩不好,家长也难免伤心,或许有的家长一开始已经窝了一肚子火准备回家的时候去“教训”自己的孩子。当您听了上面的例子后,您是否也想到回家以后用“太好了”三个字去评价孩子呢?如果真能那样,我要说那就真的“太好了!”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在家庭的溺爱中变得胆小懦弱,让他做什么事,想都不想,“我不行”三个字顺口就出来了。这种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孩子,怎么能够获得成功呢?因为“我不行”是一种负信息,是缺乏自信心的具体表现。总是用这种信息来暗示自己,一种“我不行”的形象就被自己不知不觉地塑造出来了。“我能行”是一种正信息,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总用正信息来调控自己,一种“我能行”的形象也就被不知不觉地塑造出来了。“我能行”与“我不行”,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正是失败者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她们失去的是成功的重要支柱——自信。那么,要让孩子面对困难,敢于说“我能行”,家长平时就要常对孩子说“你能行!”“这件事你一定能做好!”“只要你尽力了,你一定能成功!”“这次没考好,找准原因,相信下次你一定能考好!”等等,这样的言语会激起孩子的自信,会把他引向成功之路。(二),家长要注意与孩子进行精神情感上的交流做家长的不应单单在生活上给孩子以细心的照料,学习上严格要求,更应注意精神情感上的交流。作为家长应该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孩子,孩子情绪上的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不应逃过家长的眼睛,家长既要当好孩子的保护神,又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也就是说,家长要善于观察、了解并及时掌握孩子的细微变化,防微杜渐。家长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思想、情绪、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起居饮食、睡眠、言谈举止等多方面的点滴变化,察言观色,及时准确地做细致的工作——比如爱唱歌的歌声没有了,爱说笑的笑容不见了,善谈的寡言少语了,不爱发脾气的气大了,不爱哭的悄悄流泪了等等,当家长的一定要在问题出现以前,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发现问题后,要问清楚并耐心冷静地帮助孩子正确处理。(三),家长要做孩子的楷模一个孩子3岁之后就带上了家庭的烙印,孩子就是在渐渐积累从成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的过程中形成了自我。家庭中,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则孩子肯定会骂人、有攻击性行为。而很多家长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像浙江金华市杀害母亲的中学生徐力,性格内向、脾气暴躁,而他的母亲也正是这样一个人。所以,家长万不可忽视自身心理素质而去教育孩子。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背长大的。孩子学做人,第一个榜样就是父亲或母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当我们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喝:“你给我念书去,不准看电视时!”,自己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能让孩子安心读书吗?当我们指责孩子懒惰、贪玩、不刻苦时,想没想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孩子需要榜样甚于批评。孩子的目光就像永不停息的雷达,不停地注视着大人的言行举止,模仿着大人的行为习惯。劳累一天或心情不佳的父母,为了未成年的孩子,回到家时请打起精神,你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做什么样的人。(四)、要教育孩子“先学会做人”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市我校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家长教育孩子,也应该让她们“先学会做人”。中科院心理所教授王极盛在采访60多位高考状元时,曾向他们提出“父母对你们最注重哪方面的教育?”孩子们几乎众口一词“父母教育我们做正直的人!”大连文科状元黄晓庆说“我在学习上失误,父母从不责备,但在做人上出现错误,父母却绝不含糊,管教极严。”这些状元家长认为“人做好,其他就好办。”“学习好只是一时的,而人做好却是终生的。”他们不但对子女做人教育严格,而且大都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浙江文科状元陈春仙说:“父母的人格力量感染了我,她们勤劳、善良、正直,他们是我的楷模。”甘肃文科状元张丽采一致佩服她的父亲。她父亲是一个大厂的人事干部,从不收受别人的馈赠,他还教育女儿也要做正直的人、无私的人。他总是对女儿说“做人要有志气,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直的家长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尽头很足,他们就比较容易取得好的成绩。(五)、家长要与孩子交朋友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这并不说明父母就一定是孩子最贴心、最密切的人。要想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父母就要与孩子交朋友,就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家长要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