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_第1页
202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_第2页
202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_第3页
202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_第4页
202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目 次术语 2基本规定 43.1施工 43.2验收 5施工测量 71般规定 74.2控制测量 84.3定向测量 94.4平面测量 4.5高程测量 地基与基础 i般规定 5.2基坑支护 5.3基坑开挖 5.4地基处理 5.5基坑回填 5.6质量验收标准 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 i般规定 28模板工程 286.3钢筋工程 296.4混凝土工程 296.5现浇结构 30.6质量验收标准 7.11般规定 7.2构件运输 .3进场检查与堆放 7.4安装与连接 7.5廳验收标准 42盖挖法 i般规定 468.2支护体系 468.3盖板体系 478.4土石方工程 488.5质量验收标准 48浅埋暗挖法 i般规定 9.2竖井 9.3地层超前支护及加固 9.4土方开挖 529.5初期支护 529.6二次衬砌 9.7地下施工作业环境 9.8质量验收标准 矿山法 i般规定 6610.2洞□、明洞与浅埋段工程 6610.3岩体洞身开挖 6610.4初期支护 6610.5二次衬砌 67211盾构法 691般规定 7011.2工作井 7011.3盾构掘进 11.4管片拼装 11.5同步注浆 11.6质量验收标准 TBM法 78i般规定 78TBM施工工作井 78TBM始发及掘进 7812.4非管片支护隧道支护 7912.5管片支护隧道 7912.6质量验收标准 8013预制顶推法 81i般规定 13.2工作井 13.3后背及后背墙 13.4顶推施工 13.5管廊顶进 13.6质量验收标准 14附属构筑物 86i般规定 8614.2各类孔口 86质量验收标准 8715程 15.2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 8915.3装配式麵土综合管廊结构 15.4浅埋暗挖法 9415.5预制顶推法 9615.6盾构法 9615.7矿山法 9715.8 TBM法 9915.9防水层施工 9915.10质量验收标准 16监控量测 1般规定 16.2明盖挖法监控量测 16.3浅埋暗挖法施工监控量测 16.4盾构法施工监控量测 16.5预制顶推法监控翻 16.6矿山法施工监控量测 16.7 TBM法施工监控量测 16.8监测报警 16.9监测成果 17机电设备安装 i般规定 17.2支吊架系统 17.3通风系统 17.4供电系统 17.5照明系统 17.6给水排水系统 17.8标识系统 17.9质量验收标准 18监控报警及智慧管理系统 1般规定 18.2监控系统 18.3火灾报警系统 18.4智慧管理系统 18.5质量验收标准 19季节性施工 i般规定 19.2冬期施工 19.3高温施工 19.4醇施工 附录A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附录B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及工程代号 附录C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D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E 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F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附录G测量技术要求及监测项目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ContentsGeneralProvisions 12BasicRequirements. 4Construction 4Acceptance 5ConstructionSurvey 7GeneralRequirements 7ControlSurvey 8OrientationSurvey 9PlaneSurvey VerticalSurvey andFoundation GeneralRequirements FoundationPitSupporting FoundationPitExcavation FoundationRreatment FoundationPitBackfilling 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Cast-in-siteConcreteUtilityTunnel. 27GeneralRequirements 27FormworkEngineering 27ReinforcementWorks 28ConcreteEngineering 28SubdivisionEngineeringofCast-in-siteStucture 29PrecastConcreteUtilityTunnel. GeneralRequirements 40ApproachInspectionandStacking 40InstallationandConnection 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42CoveredExcavationMethod GeneralRequirements 45SupportSystem 45CoverPlateSystem 46Earth-RockWorks 47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47ShallowUndercuttingMethod GeneralRequirements Shaft StrataSupportingandGroutingReinforcementinAdvance EarthExcavation 52InitialSupport 52SecondaryLining WorkingEnvironmentofUndergroundConstruction 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54MiningMethod GeneralRequirements 65TunnelPortal,OpencutTunnelandSshallowBuriedSectionProject 65RockMass(Tunnel)Excavation 65InitialSupport 65SecondaryLining 66ShieldMethod GeneralRequirements 69WorkingShaft 69ShieldTunneling 70SegmentInstallation SynchroGrouting 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BoringMachineMethod GeneralRequirements 77TBMWorkingWell 77TBMLaunchingandTunneling 77No-SegmentSupport 78SegmentSupport 78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79PrecastIncrementalLaunchingMethod GeneralRequirements Workingshaft BackandBackWall ConstructionofIncrementalLaunching UtilityTunnelJacking 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AppurtenantStructure GeneralRequirements Orifices 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WaterproofEngineering GeneralRequirements 88Cast-in-siteConcreteUtilityTunnel 88PrecastConcreteUtilityTunnel ShallowUndercuttingMethod 94PrecastIncrementalLaunchingMethod 96ShieldMethod 97MiningMethod 98TunnelBoringMachineMethod 99WaterproofLayerConstruction 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MonitoringMeasurement. GeneralRequirements MonitoringMeasurementofExcavation(CoveredExcavation)Method MonitoringMeasurementofShallowUndercuttingMethod MonitoringMeasurementofShieldMethod MonitoringMeasurementofPrecastIncrementalLaunchingMethod MonitoringMeasurementofMiningMethod MonitoringMeasurementofTunnelBoringMachineMethod MonitoringandAlarm MonitoringResults MechanicalElectricalEquipmentInstallation. GeneralRequirements SupportandHangerSystem VentilationSystem PowerSupplySystem LightingSystem WaterSupplyandDrainageSystem. FirePreventingSystem SignSystem 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Monitoring,AlarmIntelligentManagementSystem GeneralRequirements MonitoringSystem AlarmSystem IntelligentManagementSystem StandardforQualityAcceptance SeasonalConstruction GeneralRequirements ConstructioninWinter ConstructionatHighTemperatures ConstructioninRainingSeason AppendixARecordsofQualityManangementInspectioninConstructionSite AppendixB DivisionProjectCodeoftheDivisionSubdivisionEngineering AppendixCRecordsofInspectionLotsforQualityAcceptance. AppendixDRecordsofSubdivisionEngineeringforQualityAcceptance AppendixERecordsofDivision(Subdivision)EngineeringforQualityAcceptance AppendixFRecordsofUnitEngineeringforQualityAcceptance AppendixGMeasuringRequirementsMonitoringItems. ExplanationofWordinginCode ListofQuotedStandards. AdditionofProvisions 总则1.0.1为适应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和发展,规范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和质量验收管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质量可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综合管廊工程的施工及质量验收。1.0.3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施工及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语2.0.1综合管廊utilitytunnel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2.0.2现饶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cast-in-siteconcreteutilitytunnel采用现场整体浇筑混凝土的综合管廊。2.0.3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precastutilitytunnel在工厂内分节段浇筑成型,现场采用拼装工艺施工成为整体的综合管廊。2.0.4浅埋暗挖法shallowundercuttingmethod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采用适当的支护措施进行土方开挖、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或土层形成密贴支护结构的暗挖施工方法。2.0.5盾构法shieldmethod采用盾构机在土层中掘进,同时在盾构钢壳体的保护下进行开挖作业和衬砌拼装作业,从而形成综合管廊隧道的施工方法。2.0.6预制顶推法precastincrementallaunchingmethod利用顶推装置将预制的箱形或圆形管廊节段沿综合管廊轴线逐节顶入土层中,同时挖除并运走内部泥土,从而形成综合管廊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2.0.7盖挖法coveredexcavationmethod在盖板及支护体系保护下,进行土方开挖、结构施工的综合管廊施工方法,可分为顺作法和逆作法。2.0.8矿山法miningmethod通过钻孔、装药、爆破开挖岩石进行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施工的方法。2.0.9TBM法tunnelboringmachinemethod利用岩石掘进机简称TBM)将岩石剪切挤压破碎,然后通过配套的运输设备将碎石运出,同时利TBM进行开挖作业和衬砌作业,从而形成综合管廊隧道的施工方法。2.0.10工作井workingshaft采用浅埋暗挖法、盾构法、预制顶推法施工时,用于联系地面、满足设备施工需要的辅助通道,也称竖井。为便于综合管廊内部入廊管线分类管理、安全引导、警告警示等而设置的铭牌或颜色标识。2.0.12附属构筑物appurtenantstructure用于人员出入、逃生、设备吊装、检查检修、进排风的井室结构,其对应的出口为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检查口、进风口及排风口。基本规定3.1施工311综合管廊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施工标准的规定,并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检验制度,满足质量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应按本规范附录A填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监理单位进行检查,并做出检查结论。3.1.2施工单位应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综合管廊工程施工作业的安全要求,并应采取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313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前应对设计文件进行交底和会审。314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工程需要进行下列调查:现场地形、地貌、建构筑物、各种管线、其他设施及障碍物情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气象资料。工程用地、交通运输、施工道路及其他环境条件。施工给水、排水、通信、供电和其他动力条件。工程材料、工程机械、主要设备和特种物资情况。在地表水水体中或岸边施工时,应掌握地表水的水文和航运资料;在寒冷地区施工时,尚应掌握地表水的冻结资料和土层冰冻资料。与施工有关的其他情况和资料。315地下水控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和其他现行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316分项工程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单独编制施工方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进行论证。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应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执行。3.1.7综合管廊工程应做好文明施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扬尘、废气、建筑垃圾、污水、光、噪声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318害气体、辐射等对作业人员的危害。319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前,应对邻近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河流、湖泊等提出防护预案和应急措施。施工期间应进行持续监测并根据预案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3110综合管廊附属系统安装的环境温度、湿度、环境条件等应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11预埋件等的预留预埋工作和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工作。附属系统安装前应对相关的设备基础、预埋件、预留孔洞、穿墙套管、支吊架等的位置、高程和尺寸进行复核。12措施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3态固化土、泡沫轻质土等新型填筑技术。14文件并应进行进场检验。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要材料、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等规定进行复验。15综合管廊施工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31166722规定。3.2验收3.2.1综合管廊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综合管廊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划分为单位子单位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综合管廊工程的单位子单位)子分部)、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划分宜按本规范附录执行。综合管廊管理用房和室外工程宜按照现行国家标准50300的有关规定划分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由施工单位制定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方案,并由监理单位审核。322综合管廊工程完工后,应组织验收。3.2.3经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或重要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严禁验收。3.2.4综合管廊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可按下列规定填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可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填写。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可按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填写。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可按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填写,分部工程观感质量验收记录应按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填写。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记录及观感质量检查记录应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填写。3.2.5纳入综合管廊的城市工程管线施工安装宜在综合管廊主体结构工程施工验收合格后进行。326的规定。27标准50300的有关规定。施工测量一般规定11综合管廊工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平面和高程系统应与施工图设计图纸所采用的平面和高程系统一致。工程建设前应在城市一、二等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专用平面、高程施工控制网,其与现有城市控制网重合点的坐标及高程较差,应分别小于50mm20mm。施工前应对己建成的平面、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建设中应对其进行检测。412施工测量开始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首级控制测量网,并应组织设计、勘察单位向施工单位办理粧点交接手续,给出施工图控制网、点等级、起算数据,并形成文件。施工单位应进行现场踏勘、复核。参建各方应组织学习设计文件及相应的技术标准,根据工程需要编制施工测量方案。测量仪器、设备、工具等使用前应进行符合性检查,确认符合要求。不得使用未经计量检定、校准及超过检定有效期或检定不合格的、封存的仪器、设备、工具。13施工中应建立健全测量复核制度,测量人员应持证上岗。414线路工程控制测量应采用附合导线网和附合高程路线的形式。特殊情况下采用支导线、支水准路线时,应制定检核措施。4.1.5工作井内、外的临时水准点、管廊轴线控制点应设置牢靠、不易扰动且便于观测,应采取保护措施,应经过复核方可使用。水准测量应在隧道贯通前进行三次,并应与传递高程测量同步进行。416程控制测量,满足限差后应以各次测量的平均值指导综合管廊隧道贯通。4.1.7竣工测量应按工程竣工验收要求进行,其工作内容和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测量规范、工程验收规范以及工程资料管理的有关规定。4.1.8贯通误差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隧道贯通后应利用贯通面两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进行贯通误差测量。别投影到线路和线路的法线方向上确定。也可利用两侧中线延伸到贯通面上同一里程处各自临时点的间距确定。方位角贯通误差可利用两侧控制点测定与贯通面相邻的同一导线边的方位角较差确定。隧道高程贯通误差应由两侧地下高程控制点测定贯通面附近同一水准点的高程较差确定。横向贯通测量中误差应为±50mm,高程贯通测量中误差应为±25mm419测量仪器、量具应定期维护保养,并应按规定进行使用和保管。10测量原始记录应清晰、完整、准确、无涂改。电子记录应提交原始的数据文件。测量原始记录如需改正,需按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改正,不得随意涂改。11完成各阶段的测量工作后,应及时整理施工测量资料。1250026、50308、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50446CJJ/T8的有关规定。4.2控制测量4.2.1当综合管廊工程全部采用明挖法施工时,控制导线网宜按照二级平面控制网要求布设。4.2.2当综合管廊工程采用盾构法、浅埋暗挖法、预制顶推法、明挖法相结合方法施工时,控制导线网宜布设成一级平面控制网。4.2.3平面控制网应沿综合管廊线路方向布设,并应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的形式。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要求。表4.2.3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等级闭合环或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级6300^15彡5iV^彡1/14000二级4200^15彡810^彡1/100004.2.4高程控制网应沿综合管廊线路附近布设成附合线路、闭合线路或结点网。4.2.5。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要求。表4.2.5各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mm)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测段、区段、路线的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己测测段高差之差等级偶然中误差MA全中误差Mw二等^1彡2±4芯±4VI±6YI-i三等彡3彡6±12芯±12VI20及注:1L—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L—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kmL—检测测段长度km)2检测测段长度小于1km时,应按1km计算。4.3定向测量431定向测量宜采用联系三角形法、陀螺经祎仪与铅垂仪或钢丝组合法、导线直接传递法、投点定向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定向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规定。表4.3.1-1定向测量技术要求定向测量方法地下定向边方位角互差平均值中误差独立测量次数联系三角形法12”土8”3钢丝)组合法12”土8”3导线直接传递法12”土8”2投点定向法12”土8”(铅垂仪))联系三角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联系三角形测量,在同一竖井内可悬挂两根钢丝组成联系三角形,有条件时,应悬挂三根钢丝组成双联系三角形。)角度观测应采用不低于II级全站仪,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六测回,测角中误差应在±2.5”之内。II级全站仪标准应符合表4.3.1-2规定。II级全站仪判断标准精度等级测角标准偏差测距标准偏差靠向我国经纬仪等级II1"<|me|^2"|^5mmDj2注表中为每km测距标准偏差, 为测角标准偏差。)采用两井定向法时,应符合表中联系三角形法定向测量技术要求。陀螺经祎仪、铅垂仪或钢丝组合定向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全站仪精度应选用不低于II级的精度,陀螺经祎仪的标称精度应小于20投点中误差应为±3mm。)地下定向边陀螺方位角测量应采用定向边的陀螺方位角测量每次应测三测回,测回间陀螺方位角较差应小于20)隧道内定向边边长应大于60m,视线距隧道边墙的距离应大于。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按精密导线测量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宜采用具有双轴补偿的全站仪,无双轴补偿时应进行竖轴倾斜改正。②垂直角应小于30°。③仪器和觇牌安置宜采用强制对中或三联脚架法。④测回间应检查仪器和觇牌气泡的偏离情况,必要时重新整平。投点定向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可在现有施工竖井搭设的平台或地面钻孔上架设铅垂仪或钢丝等向井下投点,进行定向测量。投点定向测量所使用投点仪精度不应低于1/30000。)投测的两点应相互通视,其间距应大于60m。)投点定向测量应按精密导线测量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应符合表1-1中投点定向法定向测量技术要求。)投点中误差应为±3mm。4.3.2定向测量的地下定向边不应少于2条,作业前应对地下定向边之间的几何关系进行检核。4.3.3贯通面一侧的隧道长度大于1500m时,应増加联系测量次数或采用高精度联系测量方法等,提高定向测量精度。4.3.4高程传递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传递高程时,每次应独立观测三测回,测回间应变动仪器高,三测回测得地上、地下水准点间的高差较差应小于3mm。明挖施工或暗挖施工通过竖井进行高程传递测量时,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其测量精度宜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相关技术要求。测定近井水准点高程的地面近井水准路线,应附合在地面二等水准点上。4平面测量I 施工控制导线测量441施工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个己知方向,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结点间或结点与己知点间的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宜大于1:3,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加密网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3的规定。II施工导线测量442盾构法施工时,施工导线测量应按照精密导线网布设,并应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的形式。其他方法施工时,施工导线测量应按照不低于三等导线网布设。443在精密导线网结点或卫星定位控制点上观测水平角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附合导线两端的卫星定位控制点观测时,宜联测两个卫星定位控制点方向,夹角的平均观测值与卫星定位控制点坐标反算夹角之差应小于6"。方向数超过3个时宜采用方向观测法,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方向观测法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中表的规定。III明盖挖法施工测量444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基坑时,其施工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续墙的中心线放样中误差应为±10mm。)内外导墙应平行于地下连续墙中线,其放样允许误差应为±5mm。)连续墙槽施工中应测量其深度、宽度和铅垂度。)连续墙竣工后,应测定其实际中心位置与设计中心线的偏差,偏差值应小于30mm。采用护坡粧围护基坑时,其施工测量技术应符合下列规定:)护坡粧地面位置放样,应依据线路中线控制点或精密导线点进行,放样允许误差纵向不应大100mm、横向应为0mm〜+50mm。)粧成孔过程中,应测量孔深、孔径及其铅垂度。)采用预制粧施工过程中应监测粧的铅垂度。) 护坡粧竣工后,应测定各粧位置及与轴线的偏差。其横向允许偏差值应为0mm〜+50mm。4.4.5基坑开挖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放坡的基坑,其边坡线位置应根据线路中线控制点进行放样,其放样允许误差应为±50mm。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使用坡度板或采用其他方法检测边坡坡度,坡脚距结构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开挖至底部后,应采用附合导线将线路中线引测到基坑底部。基坑底部线路中线纵向允许误差应为±10mm,横向允许误差应为±5mm。高程传入基坑底部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应对向观测,垂直角观测、距离往返测距各两测回,仪器高和觇标高量至毫米。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2节中的水准测量相关技术要求。4.4.6结构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结构底板绑扎钢筋前,应根据线路中线,在底板垫层上标定出钢筋摆放位置、放线允许误差应为±10mm。底板混凝土模板、预埋件和变形缝的位置放样后,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检核测量。结构边墙、中墙模板支立前,应按设计要求,依据线路中线放样边墙内侧和中墙两侧线,放样允许偏差应为0mm〜+5mm。顶板模板安装过程中,应将管廊中线点和顶板宽度测设在模板上,并应测量模板高程,其高程测量允许误差应为0〜+10mm,中线测量允许误差应为±10mm,宽度测量允许误差应为-〜+15mm。结构施工完成后,应对设置在底板上的线路中线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相邻结构贯通后,应进行贯通误差测量。采用盖挖顺作法施工测量的管廊施工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暗挖管廊的施工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IV浅埋暗挖法施工测量447地下高程控制点或施工高程点。4.4.8综合管廊中线测定宜采用不低于II级全站仪,高程控制线宜采用不低于DS3级的水准仪测定。暗挖每掘进30m〜50m应重新标定中线和高程控制线,标定后进行检查。449中线点。4410隧道掘进时,宜采用激光指向仪定向。4411射混凝土支护的厚度,其测量允许误差应为±20mm。4412隧道二衬结构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二衬结构施工测量前应进行贯通测量,相邻竖井间的地下控制导线和水准线路应形成附合线路并进行严密平差。应以平差后的地下控制点作为二衬施工测量依据,进行中线和高程控制线测量。在隧道未贯通前进行二衬施工时,应増加控制点测量次数、钻孔投点以及加测陀螺方位等方法,并调整中线和高程控制线,同时应预留不小于150m长度的隧道不得进行二衬施工,作为贯通误差调整段。待预留段贯通后,应以平差后控制点位为依据进行二衬施工测量。13用台车浇筑隧道边墙二衬结构时,台车两端的中心点与中线偏离允许误差应为±5mm车长度与其相应曲线的矢距小于5mm时,台车长度可代替曲线长度。台车两端隧道结构断面中心点的高程,应采用直接水准测设,与其相应里程的设计高程较差应小于5mm。矿山法施工测量14综合管廊中线测定宜采用不低于II级全站仪,高程控制线宜采用不低于DS3级的水准仪测定。每掘进50m〜100m应重新标定中线和高程控制线,标定后进行检查。15用台车浇筑隧道边墙二衬结构时,台车两端的中心点与中线偏离允许误差应为±5mm台车长度与其相应曲线的矢距小于5mm时,台车长度可代替曲线长度。台车两端隧道结构断面中心点的高程,应采用直接水准测设,与其相应里程的设计高程较差应小于5mm。16制喷射混凝土支护的厚度,其测量允许误差应为20mm。盾构法施工测量17力架和导轨安装等测量需要。183mm。19导向系统测得的成果应与人工测量结果一致。盾构机行进中,应定期采用人工测量的方法对导向系统测定的盾构机姿态数据进行检核校正。203mm。21WTBM法施工测量TBM始发前,应将平面和高程测量数据传入隧道内的控制点上,并应满足TBM力架和导轨等安装以及TBM始发对测量的要求。TBM步进到位后应利用人工测量方法准确测定TBM的初始位置和姿态,导入TBM统并作为其初始数值。TBM配置的导向系统宜具有实时测量功能。TBM姿态测量的内容应包括水平偏差、高程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滚动角及里程。经常以人工测量方法复核和修正自动导向系统,人工测量频率应根据掘进长度和导向数据偏差确定。25TBM的衬砌环测量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衬砌环测量应在盾尾内完成管片拼装和衬砌环完成壁后注浆两个阶段进行。在盾尾内管片拼装成环后应测量盾尾间隙,并结合TBM姿态测量数据,为管片安装提供依据。底部高程、水平直径、垂直直径和前端面里程。测量误差应在±10mm以内。26每次测量完成后,应及时提供TBM和衬砌环测量结果,供修正运行轨迹使用。m 预制顶推法施工测量4427顶管机出洞前应复测其轴线的位置和标高。4428初始顶进前、正常顶进和到达顶进应由人工测量复核顶管机自动测量系统准确度。44294430单段顶进长度大于150m的到达顶进、曲线顶进、纠偏或接近地下建构筑物顶进时应増加人工复核测量频率。4431每次复测后应绘出预制管廊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的位置关系图,预测继续顶推后管廊节偏差。4.5高程测量4.5.1场区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作业前,应对所使用的水准测量仪器和标尺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中表的规定。往返两次测量高差超限时应重测。水准网的数据处理应进行严密平差,并应计算每千米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高差全中误差、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和相邻点的相对高差中误差。52地下高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并应起算于地下近井水准点。高程控制点可利用地下导线点,单独埋设时宜每200m埋设一个。地下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和精度,应符合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水准线路往返较差、附合或闭合差为±8Tmm。水准测量应在隧道贯通前进行三次,并应与传递高程测量同步进行。重复测量的高程点间的高程较差应小于5mm,满足要求时,应取平均值作为控制点的最终成果指导隧道前进。相邻竖井间或相邻己建好构筑物间隧道贯通后,地下高程控制点应构成附合水准路线。地基与基础—般规定11综合管廊工程基坑开挖前,应根据围护结构类型、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地面荷载等因素,制定施工方案。5.1.2基坑开挖方案应根据支护结构设计要求、地下水控制方法及周边环境条件确定。5.1.3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施工垫层,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综合管廊结构施工。5.1.4开挖过程中及回填完成前应做好基坑监测并应对具备回填条件的肥槽进行回填。515验收标准》50202JGJ79JGJ120定。5.2基坑支护5.2.1支护结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支护结构应综合基坑周边环境限制条件、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及设备条件、周边相近条件基坑的工程经验、施工工期及施工季节等因素进行选型。支护结构选型应按照结构的空间效应和受力特点,采用有利支护结构材料受力特性的形式。对于基坑上部采用放坡或土钉墙,下部采用支挡式的情况,放坡或土钉墙支护的高度大于基坑总深度的1/2时,应综合粧墙顶部以上土体与粧墙支护结构间的相互影响,并应控制粧墙顶部的水平位移。5.2.2基坑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支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护部件的型号、尺寸、支撑点的布设位置,各类粧的入土深度及锚杆的长度和直径等应经计算确定。围护墙体、支撑围檩、支撑端头处设置传力构造,围檩及支撑不应偏心受力,围檩集中受力部位应加肋板。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据相关规定选用相应的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支护结构不得妨碍基坑开挖和综合管廊的施工。支护结构安装和拆除应方便、安全、可靠。523基坑支护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支护结构施工及使用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检验。支护结构应进行质量检测,检测方法及检测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土方开挖时,应对土层实际分层厚度、土性状态等与勘察报告进行核实。5.3基坑开挖531况、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和地面附加荷载等有关资料,进行基坑开挖方案设计。5.3.2基坑开挖前相应部位的支护结构应施工完毕,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应完成排水系统的设置。533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地面变形和位移超过控制值或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并应根据危险产生的原因和可能进一步发展的破坏形式,采取控制或加固措施。危险消除后,方可继续开挖。5.3.4当坑内地下水位低于开挖面以下0.5m时,方可进行土方开挖。535性复测检查。5.3.6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对支护结构、工程粧和槽底进行防护,严禁扰动基底原状土。当采用机械开挖土方时,应在基坑底预留150mm〜300mm厚的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5.4地基处理541加固。5.4.2槽底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时,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超挖深度不超过m时,可用挖槽原土回填夯实,其压实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土的密实度。槽底地基土壤含水量较大,不适于压实时,应采取换填等有效措施。超挖深度超过150mm时,应经设计、勘察单位验槽后根据处理意见施工。543排水不良造成地基土扰动时,可按以下方法处理:扰动深度在m以内,宜填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处理。扰动深度在300mm以内,但下部坚硬时,宜填卵石或块石,再用砾石填充空隙并找平表面。5.4.4设计要求换填时,应按要求清槽,并经检查合格。5.4.5地基处理所采用的材料,应根据场地类别符合有关标准对耐久性设计与使用的要求。5.5基坑回填5.5.1基坑回填应在综合管廊结构及外墙防水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2 土方回填前应先清除槽内砖、石、木块等杂物,抽除坑内积水,验收基底标高,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施工。5.5.3回填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54综合管廊两侧回填应对称、分层、均匀。综合管廊顶板上部1000mm范围内回填材料应采用人工分层夯实,大型碾压机不得直接在综合管廊顶板上部施工。5.5.5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压实机具确定。无试验依据时,应符合表定。表5.5.5填土施工时的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压实机具分层厚度mm)每层压实遍数平辗250〜3006〜8振动压实机250〜3503〜4柴油打夯200〜2503〜4人工打夯<2003〜45.6质量验收标准5.6.1地下水降水与排水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集水明排的基坑,应检验排水沟、集水井的尺寸。排水时集水井内水位应低于设计要求水位不小于m。项目序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项目检验方法单位数值1井、滤管材质设计要求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按设计要求参数现场检测主控项目2滤管孔隙率设计值测算单位长度滤管空隙面积或与等长标准滤管渗透对比法项目序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项目检验方法单位数值1井、滤管材质设计要求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按设计要求参数现场检测主控项目2滤管孔隙率设计值测算单位长度滤管空隙面积或与等长标准滤管渗透对比法3滤料粒径(6〜12)知筛析法4滤料不均匀系数彡3筛析法一1沉淀管长度mm+50用钢尺量般0项2封孔回填土质量设计要求现场搓条法检验土性目3挡砂网设计要求查产品合格证书或现场量测目数注:d5。为土颗粒的平均粒径。轻型井点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表的规定。表5.6.1-2轻型井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项目序号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项目检验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出水量不小于设计值查看流量表1成孔孔径mm20用钢尺量2成孔深度mm+1000-200测绳测量般项目3滤料回填量不小于设计计算体积的95测算滤料用量且测绳测量回填高度4黏土封孔高度mm彡1000用钢尺量5井点管间距m0.8〜1.6用钢尺量管井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的规定。表5.6.1-3管井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项目序号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项目检验方法单位数值1泥浆比重1.05〜1.10比重计主控项目2滤料回填高度+100现场搓条法检验土性、测算封填粘土体积、孔口浸水检验密封性3封孔设计要求现场检验4出水量不小于设计值查看流量表1成孔孔径mm用钢尺量2成孔深度mm20测绳测量3扶中器设计要求测量扶中器高度或厚度、间距,检查数量般项目次数次彡20检查施工记录4活塞洗井时间h多2检查施工记录5沉淀物高度<5井深测锤测量6含砂量体积比)彡1/20000现场目测或用含砂量计测量轻型井点、真空管井降水运行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的规定。5.6.1-4轻型井点、真空管井降水运行质量验收标准项序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项目检验方法目号单位数值主1降水效果设计要求量测水位、观测土体固结或沉降控项目情况1真空负压MPa彡0.065查看真空表般项目2有效井点数mm90现场目测出水情况钢管井封井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的规定。表5.6.1-5管井封井质量验收标准项目序号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项目检验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注浆量+100测算注浆量2混凝土强度不小于设计值28d试块强度3内止水钢板焊接质量满焊,无缝隙焊缝外观检查、掺水检验1外止水钢板宽度、厚度、位置设计要求现场测量2细石子粒径mm5〜10筛析法或目测般项目3细石子回填量+100测算滤料用量且测绳测算回填高度4混凝土灌注量+100测算混凝土用量524h残存水高度mm彡500量测水位6砂浆封孔设计要求外观检验塑料管井、混凝土管井、钢筋笼滤网井封井时,应检验管内止水材料回填的密实度和止水效果562地下水回灌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回灌管井施工前,应检验进场材料质量。回灌管井正式施工时应进行试成孔。试成孔数量不应少于2浆配比,复核地层情况等。回灌管井施工中应检验成孔垂直度。成孔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1/100,井管应居中竖直沉设。回灌管井运行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的规定。表5.6.2回灌管井运行质量验收标准项目序号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项目检验方法单位数值主控1观测井水位设计值量测水位2回灌水质不低于回灌目的层水质试验室化学分析1回灌量+100查看流量表一般2回灌压力+50检查压力表读数3回扬设计要求检查施工记录63施工前应检查素土、灰土土料、石灰及灰土的拌合均匀性。施工中应检查分层铺设的厚度、含水率、夯压遍数及压实系数。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且每个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程应按长度或面积确定检验点数。素土、灰土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的规定。表5.6.3素土、灰土地基质量验收标准项目序号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项目检验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地基承载力不小于设计值静载试验2配合比设计值检查拌和时的体积比3压实系数不小于设计值环刀法1石灰粒径mm彡5筛析法2土料有机质含量彡5灼烧减量法般项目3土颗粒粒径mm^15筛析法4含水量最优含水量2烘干法5分层厚度mm±50水准测量64砂和砂石地基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前应检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及砂、石拌和的均匀性。施工中应检查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且每个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程应按长度或面积确定检验点数。砂和砂石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的规定。564项目序号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项目检验方法单位数值1地基承载力不小于设计值静载试验主控2配合比设计值检查拌和时的体积比或重量比3压实系数不小于设计值灌砂法、灌水法1砂石料有机质含量彡5灼烧减量法一般2砂石料含泥量彡5水洗法3砂石料粒径mm彡50筛析法4分层厚度mm±50水准测量65灌注粧排粧应采用低应变法检测粧身完整性检测粧数不宜少于总粧数的20,且不得少于5根采用粧墙合一时低应变法检测粧身完整性的检测数量应为总粧数的100;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的灌注粧排粧数量不应低于总粧数的10且不应少于3根。当根据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判定的粧身完整性为III类、IV类时,应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灌注粧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应在施工现场随机抽取。灌注粧每浇筑50m3必须至少留置1组混凝土强度试件,单粧不足50m3的粧,每连续浇筑必须至少留置1组混凝土强度试件。有抗渗等级要求的灌注粧尚应留置抗渗等级检测试件,一个级配不宜少于3组。灌注粧排粧的质量验收应符合表的规定。表5.6.5灌注桩排桩质量验收标准项序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项目检验方法目号单位数值1孔深不小于设计值测钻杆长度或用测绳主控项目2粧身完整性设计要求本规范第条第款3混凝土强度不小于设计值28d试块强度或钻芯法4嵌岩深度不小于设计值取岩样或超前钻孔取样5钢筋笼主筋间距mm±10用钢尺量1垂直度彡(彡1/200)测钻杆、用超声波或井径仪测量2孔径不小于设计值测钻头直径3桩位mm彡50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粧中心泥浆比重黏土或砂性土中)0〜5用比重计测,清孔后在距孔底500mm处取样4指含砂率彡8洗砂瓶标黏度s18〜28黏度计钢长度mm±100用钢尺量般项目筋钢筋连接质量设计要求试验室试验5笼箍筋间距mm±20用钢尺量质量笼直径mm±10用钢尺量6沉渣厚度mm彡200用沉渣仪或重锤测7混凝土坍落度mm180〜220坍落度仪8钢筋笼安装深度mm±100用钢尺量9混凝土充盈系数彡0实际灌注量与理论灌注量的比10粧顶标高mm±50水准测量,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劣质桩体注:垂直度项括号中数值适用于灌注桩排桩采用桩墙合一设计的情况。5.6.6板粧围护墙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板粧围护墙施工前,应对钢板粧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粧的成品进行外观检查。钢板粧围护墙的质量验收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5.6.6钢板桩围护墙质量验收标准项序项序目号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单位 数

检验方法主控项目1粧长不小于设计值用钢尺量2桩身弯曲度mm2/用钢尺量3粧顶标高mm±100水准测量一1齿槽平直度及光滑度无电焊渣或毛刺用1m长的桩段做通过实验般2沉桩垂直度彡1/100经纬仪测量项3轴线位置mm±100经纬仪或用钢尺量目4齿槽咬合程度紧密目测法5.6.7地下连续墙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前应对导墙的质量进行检查。施工中应定期对泥浆指标、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混凝土的坍落度、预制地下连续墙墙段安放质量、预制接头、墙底注浆、地下连续墙成槽及墙体质量等进行检验。兼作永久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其与地下结构底板、梁及楼板之间连接的预埋钢筋接驳器应按原材料检验要求进行抽样复验,取每500套为一个检验批,每批应抽查3件,复验内容为外观尺寸、抗拉强度等。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墙身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每混凝土不应少于1组,且每幅槽段不应少于1组,每组为3件;墙身混凝土抗渗试块每5幅槽段不应少于1组,每组为6件。作为永久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其抗渗质量标准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规定执行。作为永久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墙体施工结束后,应采用声波透射法对墙体质量进行检验,同类型槽段的检查数量不应少于10,且不得少于3幅。地下连续墙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表5.6.7-3的规定。表5.6.7-1泥浆性能指标项目序号检查项目性能指标检验方法比重1.03〜1.10比重计1新拌制泥浆黏性土20s〜25s黏度黏度计砂土25s〜35s比重1.05〜1.25比重计2循环泥浆黏性土20s〜30s一般项目黏度黏度计砂土30s〜40s黏性土1.10〜1.15比重比重计砂土1.10〜1.203后的泥浆现浇地下连续墙黏度20s〜30s黏度计含砂率^7洗砂瓶4预制地下连续墙比重1.10〜1.20比重计pH值 7〜9 pH试纸表5.6.7-2钢筋笼制作与安装允许偏差项 序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项目目 号 单位 数值

检验方法钢筋笼长度 mm ±100钢筋笼宽度 mm 0主控临时结构 mm ±20目 3 钢筋笼安装标高

用钢尺量,每片钢筋网检查上中下3处4主筋间距mm4主筋间距mm±101分布筋间距mm±20一般预埋钢筋和接驳器中心位置

永久结构 mm ±15

任取一段面,连续量取间距,取平均值作为一点,每片钢筋网上测4点用钢尺量用钢尺量临时结构mm^10永久结构mm彡5临时结构临时结构mm^10永久结构mm彡5临时结构mm^10永久结构mm彡5表5.6.7-3地下连续墙成槽及墙体允许偏差项 序检查项目目 号

允许值单位 数值

检验方法墙体强度 不小于设计值 28d试块强度或钻芯法主控 临时结构 彡20超声波2幅槽壁垂直度目 永久结构 彡100超声波2幅槽段深度 不小于设计值 测绳2宽度设计墙厚+40mm) mm ±10 用钢尺量垂直度 彡用线锤测导墙尺寸槽段宽度一般目 3 槽段位沉渣厚度

导墙顶面平整度 mm ±5 用钢尺导墙平面定位 mm ^10 用钢尺导墙顶标高 mm ±20 水准测量临时结构 不小于设计值 20超声波2幅永久结构临时结构永久结构mmmmmmmm彡彡彡彡mm180〜220临时结构mm±150永久结构mm±100永久结构永久结构临时结构永久结构mmmmmmmm彡彡彡彡mm180〜220临时结构mm±150永久结构mm±100100测绳2幅混凝土坍落度 坍落度仪地下连续墙表面平

预制地下连续墙 mm ±20

用钢尺量7预制墙顶标高mm±10水准测量8预制墙中心位移mm^10用钢尺量9永久结构的渗漏水无渗漏、线流,且彡0.1L/(md)现场检验土钉墙支护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土钉墙支护工程施工前应对钢筋、水泥、砂石、机械设备性能等进行检验。注浆配比、注浆压力及注浆量,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强度等进行检验。土钉应进行抗拔承载力检验检查数量不宜少于土钉总数的1且同一土层中的土钉检查数不应小于3土钉墙支护质量验收应符合表的规定。表5.6.8土钉墙支护质量验收标准项目序号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项目检验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抗拔承载力不小于设计值土钉抗拔试验2土钉长度不小于设计值用钢尺量3分层开挖厚度mm±200水准测量或用钢尺量1土钉位置mm±100用钢尺量2土钉直径不小于设计值用钢尺量3土钉孔倾斜度彡3测倾角4水胶比设计值实际用水量与水泥等胶凝材料的重量比5注浆量不小于设计值查看流量表6注浆压力设计值检查压力表读数般项目7浆体强度不小于设计值试块强度8钢筋网间距mm±30用钢尺量9土钉面层厚度mm±10用钢尺量10面层混凝土强度不小于设计值28d试块强度1预留土墩尺寸及间距mm±500用钢尺量12微型粧粧位mm彡50全站仪或用钢尺量13微型桩垂直度彡1/200经纬仪测量69内支撑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结束后,对应的下层土方开挖前应对水平支撑的尺寸、位置、标高、支撑与围护结构的连接节点、钢支撑的连接节点和钢立柱的施工质量进行检验。钢筋混凝土支撑的质量验收应符合表的规定。表5.6.9钢筋混凝土支撑质量验收标准项序项序目号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位 数

检验方法1混凝土强度不小于设计值28d试块强度主控项目2截面宽度mm+200用钢尺量3截面高度mm+200用钢尺量1标高mm+20水准测量般项目2轴线平面位置mm彡20用钢尺量3支撑与垫层或模板的隔离措施设计要求目测法.10钢支撑的质量验收应符合表5.6.10的规定。5610钢支撑质量验收标准序号允许值或允许偏差项目检查项目检验方法单位数值主控1外轮廓尺寸mm5用钢尺量2预加顶力kN±10应力监测一般1轴线平面位置mm彡30用钢尺量2连接质量设计要求超声波或射线探伤11锚杆索)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锚杆施工前应对钢绞线、锚具、水泥、机械设备等进行检验。锚杆施工中应对锚杆位置、钻孔直径、长度及角度、锚杆杆体长度、注浆配比、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等进行检验。锚杆应进行抗拔承载力检验检查数量不宜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同一土层中的锚杆检查数量不应少于3根。锚杆质量验收应符合表5.6.11的规定。表5.6.11锚杆质量验收标准项目序号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项目检验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抗拔承载力不小于设计值锚杆抗拔试验2锚固体强度不小于设计值试块强度3预加力不小于设计值检查压力表读数4铺杆长度不小于设计值用钢尺量1钻孔孔位mm彡100用钢尺量2锚杆直径不小于设计值用钢尺量3钻孔倾斜度^3°测倾角般项目4水胶比或水泥砂浆配比)设计值实际用水量与水泥等胶凝材料的重量比(实际用水、水泥、砂的重量比)5注浆量不小于设计值查看流量表6注浆压力设计值检查压力表读数7自由段套管长度mm±50用钢尺量土方开挖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前应检查支护结构质量、定位放线、排水和地下水控制系统,以及对周边影响范围内地下管线和建(构)的基坑,应在土方开挖前对围护体的止水性能通过预降水进行检验。分层开挖厚度、支护结构的变形,并随时观测周围环境变化。施工结束后应检查平面几何尺寸、水平标高、边坡坡率、表面平整度和基底土性等。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5.6.12的规定。表5.6.12柱基、基坑、基槽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项 序检查项目目 号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位 数0

检验方法主控项目

1 高 mm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

-50+200

水准测量边量)-503坡率边量)-503坡率设计值目测法或用坡度尺检查1表面平整度mm±20用2m靠尺2基底土性设计要求目测法或土样分析

全站仪或用钢尺量一般项目土石方回填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回填材料应密实。检验方法:观察;按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查,检查检测报告。检查数量:条件相同的回填材料,每铺筑1000m2,应取样一次,每次取样至少应做两组测试;回填材料条件变化或来源变化时,应分别取样检测。基坑肥槽不得带水回填,回填应密实。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综合管廊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要求。表5.6.13综合管廊回填土压实度检查频率检查项目压实度)检验方法范围组数1绿化带下彡90综合管廊两侧回填土按50延米/层1(三点)环刀法、灌砂法2人行道、机动车道下多951(三点)环刀法、灌砂法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般规定11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有关规定。612承受浇筑混凝土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6.1.3模板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采用台模等工具式模板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高大模板支撑架工程应进行专项方案论证。6.1.4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模板工程验收或钢筋隐蔽工程验收。6.1.5钢筋工程宜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616拌混凝土》14902的有关规定。617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浇筑。6.1.8混凝土浇筑时应布料均衡。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应采取防止模板、钢筋、钢构、预埋件及其定位件移位的措施。6.2模板分项工程621应采取模板位置准确的定位措施,支撑架安装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2.2模板和混凝土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6.2.3模板拆除应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6.2.4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方可拆模,混凝土强度宜为2.5MPa及以上。管廊内承重模板、支架的拆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6.2.4规定。表6.2.4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结构类型 构件跨度m) 按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L彡2彡50板2<L^8彡75L>8彡100悬臂构件彡1006.3钢筋分项工程6311499.2的有关规定抽取试件对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标准的有关规定。6.3.2钢筋加工前应将表面清理干净。表面有颗粒状、片状老锈或有损伤的钢筋不得使用。钢筋应一次弯折到位。633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宜采用焊接连接或机械连接,接头设置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机械连接接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634钢筋安装应采取水平和竖向定位钢筋控制钢筋间距的措施,应采取防止钢筋偏位和倾覆的措施。6.4混凝土分项工程64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有抗冻、抗渗、抗氯离子侵蚀和抗化学腐蚀等耐久性要求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50476关规定。642现浇结构混凝土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不低于,不高于。6.4.3混凝土运输与入模应连续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发生离析。6.4.4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分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645及养护时间应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4.6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底板或顶板应连续浇筑,不得留置施工缝。墙体不得留置垂直施工缝,墙体与顶板宜一次浇筑成型。墙体水平施工缝的留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墙体与底板之间的施工缝与底板上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底板或顶板有腋角时,水平施工缝与腋角顶部或底部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水平施工缝应采取防水措施,外墙或有水舱室墙体宜用止水钢板防水措施、内墙宜用橡胶止水条防水措施。结合面应凿毛处理,并应清除浮浆、松动石子、软弱混凝土层。6.4.7混凝土性能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检查每100m3不应少于1时留置的标准养护强度试件不得少于1混凝土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有抗渗、抗冻、抗氯离子侵蚀和抗化学腐蚀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还应进行耐久性检验。648混凝土试件留置方法和数量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6.5现浇结构分项工程6.5.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应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照表6.5.1确定表6.5.1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名称现象严重缺陷一般缺陷露筋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蜂窝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孔洞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夹渣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裂缝裂缝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连接部位缺陷构件连接处混凝土有缺陷或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的缺陷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外表缺陷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外表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实用功能的外表缺陷652缝或连接部位的严重缺陷及其他影响结构安全的严重缺陷,技术处理方案尚应经设计单位认可。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验收。6.5.3对己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验收。654并经监理、设计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验收。6.6质量验收标准6.6.1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模板及支架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场时应抽样检验模板和支架的外观、规格和尺寸。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观察、尺量。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支架安装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及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支架立柱和竖向模板安装在土层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土层应坚实、平整,其承载力或密实度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2)应有防水、排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应有预防冻融措施;3)支架立柱下应设置垫板,并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承载力检查勘察报告或试验报告。变形缝处的模板应与止水带部分紧密结合,加固牢固,避免偏位。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一般项目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模板接缝应严密。)模板内不应有杂物、积水或冰雪。)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平整、清洁。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隔离剂的品种和涂刷方法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隔离剂不得影响结构性能及装饰施工,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观察。模板的起拱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50666计及施工方案的要求。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按照展开面积处,检查总数量的10,且不应少于3检验方法:水准仪检查或尺量。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埋件,应采取防渗措施。混凝土结构预埋件、预留孔洞允许偏差应符合表规定。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检查总数量的10,且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观察、尺量。表6.6.1-1混凝土结构预埋件、预留孔洞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中心线位置5插筋外露长度+10中心线位置2预埋螺栓外露长度+10中心线位置10预留洞尺寸+10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偏差的较大值。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的规定。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按照展开面积处,检查总数量的10,且不应少于3检验方法:尺量。表6.6.1-2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5尺量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尺量底板导墙±10尺量模板内部尺寸壁板、梁5尺量层高<6m8经纬仪或吊线、尺量导墙、壁板垂直度层高>6m10经纬仪或吊线、尺量相邻模板表面高差2尺量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量测注:检查轴线位置,当有纵横两个方向时,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偏差的较大值。6.6.2使用的钢筋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和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成型钢筋进场时,应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同一工程、同一类型、同一原材料来源、同一组生产设备生产的成型钢筋,不超过为一批,每批中每种钢筋牌号、规格均应至少抽取1组钢筋试件,总数不应少于1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工程按照抗震等级设计需要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HRBF500E时,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一般项目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成型钢筋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类型的成型钢筋,不超过30t为一批,每批随机抽取3个成型钢筋。检验方法:观察、尺量。63钢筋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钢筋弯折的弯弧内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圆钢筋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335MPa级、400MPa级带肋钢筋,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500MPa级带肋钢筋,当在径为28mm以下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钢筋直径为及以上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74)箍筋弯折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检查数量:同一设备加工的同一类型钢筋,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尺量。纵向受力钢筋的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光圆钢筋末端做°弯钩时,弯钩的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检查数量:同一设备加工的同一类型钢筋,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尺量。一般项目钢筋加工前应核对钢筋品种、规格、等级及加工数量,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钢筋长度配料。下料后应按种类和使用部位分别挂牌标明。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