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语言要连贯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写作 语言要连贯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写作 语言要连贯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写作 语言要连贯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写作 语言要连贯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作语言要连贯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

课前说课

01

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语言连贯,是指说话或写作时,词与句、句与句、段与段、段与篇之间连接自然,语意连续贯通。语言是一个人思想情感的表达,写作的语言连贯,是作者思想成熟、思路清晰的表现,是一个人语言驾驭能力的反应。本课的重点在于带着孩子们通过梳理课文学习语言连贯的三个方法方法,即保持写作话题统一、写作顺序有致、语言连贯衔接,并落实运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

02

说支架搭建

运用丰富的例文支架掌握方法,利用针对性的知识支架填充骨骼。评论量表作为表格支架在写作方向及要点上能起到提示和指导的作用。

03

说写作评价

本课习作有组内自评及组间互评。组间评价量表的内容包含:1.语句通顺;2.衔接连贯;3.围绕中心;4.有恰当的改写或扩写;5.全文语言前后统一协调;6.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突出中心。侧重评价学生在语言连贯知识点上的落实及在篇章连贯中的能力拓展。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支架式写作教学设计

语言要连贯

01

【课标要求】

课标指出,学生要能够在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写作时注意语言连贯,不仅有助于学生处理好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过度,也可以让文章整体思路清晰,结构流畅完整。

02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文主题为“情感哲思”,选编的四篇课文《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二篇》和《昆明的雨》都是散文,但类型不同,分别为写人记事抒怀散文、托物言志散文、哲理散文、写景抒情散文。

本单元五篇散文写作特色鲜明。

《背影》是在回忆中复现情,以“背影”为线索,注重场景的描写、细节的雕琢和双重叙述视角的运用,回忆往事,言情怀人,耐人寻味。

《白杨礼赞》是直面对象直接抒情,作者亲眼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于是以“白杨树"为抒情对象,先抑后扬,叙议结合,托物言志,表达对北方抗战军民的高度赞美。

《昆明的雨》以雨季特有景物为寄托,片段组合,串联往事,双线串珠,韵味十足,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息。

《散文二篇》属于哲理散文,同时也带有些许议论文色彩。文章观点明确、深刻,重视以鲜活的语言、智慧的方式来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永久的生命》以先抑后扬的写法,热情地赞美了生命的永久;《我为什么而活着》则直接说理,说明“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人生追求是生命的主要动力。

与此同时,此四篇文章又有共性,都借物抒怀,所不同的是,《散文二篇》的“物"是虚的,其他三篇的“物”是实的。这四篇课文提供了四种借物抒怀的逻辑结构、写作技法,呈现出语言连贯的不同语段样式。

03

【学情分析】

学生习作句子之间达不到连贯,不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叙述,总是想到那些到哪,思路不清晰,结构没有提前设想,没有紧靠中心连贯上下文的意识。

04

【写作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关联词、提示语等,保持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

2.引导学生在段落写作中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写作,注意段落内部的语句连贯。

3.通过篇章写作,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05

【写作教学重难点】

通过梳理课文学习保持文本前后话题一致的方法,并运用自己的写作当中。

【教学流程】

语言连贯,是指说话或写作时,词与句、句与句、段与段、段与篇之间连接自然,语意连续贯通。语言是一个人思想情感的表达,写作的语言连贯,是作者思想成熟、思路清晰的表现,是一个人语言驾驭能力的反应。对我们中学生而言,语言连贯通顺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连贯呢?

首先要注意写作话题的前后统一。

任务一写作话题要统一

梁启超先生说:“文章的作用,在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共同的话题,不能随性而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话:(例文支架)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这是我们课文《昆明的雨》中写菌子的一段话,请快速阅读这个段落,勾画出这段话的中心。

(中心句:昆明菌子极多。)

整个段落围绕“菌子极多”这个中心,写了云南雨季菌子的种类多,数量多。句子虽然杂,但中心十分明确,话题前后统一。

从整篇文章来看,汪曾祺先生写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卖杨梅的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太太,看似杂乱无章,实则都跟昆明的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昆明雨的滋润下独具风情的人、事、物、景。整篇文章围绕“昆明的雨"展开叙事、描写,上下贯通,一气呵成。(例文支架)

一篇好的文章,也需要中心明确,话题统一。教科书的编者告诉我们:文章(尤其散文)通常都以表达作者的倾向、立场、情感、意念、志向为中心,虽然文中可以有大量的状物、叙事、记人,但最终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

那我们应该怎样突出中心、统一话题呢?请大家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四篇课文,填充表格,看看能学到哪些方法。

我们能从中学到的方法总结(包括但不限于):

1.寻找线索切入,以小见大,一线串珠(《背影》)

2.确保选材围绕中心话题,文字详略有致(《背影》《昆明的雨》)

3.用语言标志(尤其是中心句)厘清文章脉络(《白杨礼赞》《我为什么而活着》)

4.利用烘托、对比、欲扬先抑、象征等写作技巧突出中心(《白杨礼赞》)

(【支架设计意图】:以表格填写的任务驱动学生细读文本,找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写作方法)

如果碰到了中心不明确的情况应该如何修改?

1.巧设中心句,明确写作话题。

2.删改与话题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语句。

3.增添与话题密切相关内容的描写,充分展现话题。

(【支架设计意图】:写作前习得知识、写作时实践所学、写作后修改提升)

任务二写作顺序要有致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

——叶圣陶

读读下面这段文字,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像慈母拍着将睡去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这个段落应该如何修改才能使其连贯?

(后两句顺序颠倒,应该是“湖水”“拍着石岸"。这段话虽然围绕着一个话题,但因为句子间顺序不合理,读起来不连贯,需要使句子前后文描述对象一致才能连贯、清晰。)

修改符号知识支架:除了按照写作对象安排顺序之外,句子之间一般按照还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展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采用合理的顺序《永久的生命》(层层递进阐述哲理)

我们三单元学过的《答谢中书书》在写景时也运用了多种顺序,使景色含蕴丰富,变化优美。要想安排好文章的顺序,列提纲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将过程展开,需要在写前想好。本次写作如果围绕记叙一次做事的经历来写,必须考虑按照怎样的顺序将过程写得条理清晰,语言连贯。

我们一般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列好提纲,将活动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记叙完整,特别是过程,如何分阶段、分层次展现出来,一定要谋划在前,这样下笔时才会注意到段落之间、句之间的有机联系。

X

提纲支架

1.用1-2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

2.列出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用什么材料或手法

3.写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中心句

任务三语言连贯要衔接

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都由许多句子组成,这些句子如果不连贯,就像身体里的血管没有接好,很可能给读者的理解带来困难。我们可以恰当使用关联词、提示语等,来促进句子之间的衔接。

例文支架:

A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并不使人厌烦。它下下停停,停停下下,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B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对比这组句子,大家会发现B中的关联词都有各自的作用:“但是”——表转折,“因为"——表因果,“不是”形成前后对比,与第二句“并不使人厌烦"相照应,“而且”——表递进,使作者的“雨之情"更进一步。

巧用关联词,不仅语言更加连贯,也使叙述变得曲折生动,更有情趣,使语言情感更加强烈。

常用关联词知识支架:句子之间可以使用关联词衔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贯除了内在意义的衔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过渡句(段)。我们来看几个范例。

例文支架: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白杨礼赞》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台阶》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这些过渡句都将文章的两部分自然地衔接在一起,承上启下,我们可以学习借鉴这种写法。

总结:

写作话题要统一

写作顺序要有致

语言衔接要连贯

任务四连句成篇多米诺——学以致用

请大家以“夜景”为主题,每组给出三个句子,各组再从这24个句子中进行挑选改写,合作完成一个具有中心思想的小篇章。

建议支架:

1.看看这些句子之间有没有联系,是否可以排列一个合适的顺序。

(时间、空间、逻辑)

2.前后叙述需要分段来突出焦点时,要及时分段。

3.为使文本整体协调,风格统一,可以改动句子的部分词汇;为了突出中心,让你选中的句子为中心服务,也可以做出需要的改动。

4.大家可以先根据自己的一个想法、一种情思来寻找句子中相关的景、事、物,也可以先发现句子中有趣的景、事、物,再开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支架设计意图】:在减轻学生们对整体篇章的写作压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写作策略,关注语言内容,梳理语言逻辑,提升孩子们根据文章中心合理安排、改写材料的能力,学到如何写作。)

07

【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