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态文明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走向生态文明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走向生态文明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走向生态文明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走向生态文明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情境导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作为贫困县的浙江省安吉县,利用当地矿产资源优势,走上工业立县之路。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但山秃、气浊、水浑却成了安吉新的烦恼。1998年,安吉县开始整治污染企业和矿山,走上生态立县之路。如今的安吉,呈现一幅青山绿水、美丽和谐的生态面卷。思考:安吉为什么要从工业立县转向生态立县?

安吉这种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个案还是一种时代潮流?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2.结合实例,解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涵,举例说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途径。3.联系实际,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学习目标一、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找出

1、人地思想关系的转变2、生态文明的内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影响的程度,受技术条件和人地关系思想的共同影响。小组讨论回顾人地关系思想史社会阶段主导产业资源基础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1

原始社会时期资料1:人类处于采集、渔猎时代的历史,有两三百万年之久,进入农业时代的历史,至今不过一万年左右。究其原因,在采集、渔猎时代,人类的食物都来自大自然的恩赐,谋生不易。大家终日劳累奔波,难求一饱,求生的办法既危险(渔猎)又艰难(采集),没有空闲时间进行发明创造,生产不能发展,社会不能进步,这就很难进入文明时代。归纳采集渔猎时代的主要特征、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对自然的态度。采集渔猎时代Theageofgathering,fishingandhunting采集、狩猎依附自然对自然的破坏较小且发生在局地2农业社会时期资料2:人类的祖先中有一些聪明人逐渐发现一些谷类可以在某种土地上人工栽种,又发现捕获的小动物可以关在家里饲养,让它们繁殖。年深日久,一再改进,终于进入了可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农业时代。这样,人类可以自己生产食物,不再完全依靠大自然的恩赐,在农闲的时候就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发明创造,改进工具,逐渐跨入文明的大门。归纳农业社会时期的主要特征、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农业社会时期Agriculturalsocialperiod种植、养殖半依附自然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对自然的破坏有限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在农业社会时期,尽管技术水平有限,但人类对人地关系开始有了朴素的科学认识。例如: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地主动适应和保护自然环境等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长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这一时代,尽管也出现一些环境问题,但是总体上呈现出基本和谐的人地关系。“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3工业社会时期资料3:真正改变世界的是工业革命,确切地说是1830年9月15日。这一天,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全长98英里的客运铁路正式通车。铁路成了工业的脐带。这一天,象征着伟大的蒸汽时代到来。从此,人类开始拥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唤醒沉睡在地球内部的储存的亿万年的化石能量,为自己服务,也把自己埋葬。归纳工业社会时期的主要特征、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工业社会时期Theperiodofindustrialsociety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征服自然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小结:人类社会发展史(表4.1)社会阶段主导产业资源基础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原始社会采集、狩猎自然植物、动物对自然环境破坏较小,且发生在局部依附自然农业社会种植、养殖作物、驯化动物、土壤、气候对自然的破坏有限,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半依附自然工业社会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矿产资源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征服自然工业社会时期,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大量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物排放,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与发展已构成现实威胁。思考:下面是漫画“酸雨对水中鱼类的影响”问题1(综合思维)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问题2(综合思维)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避免出现漫画中出现的这种局面?提示:人类的生产活动(尤其是工业活动)向大气中排放

了过多的酸性气体提示:保护环境,转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什么是生态文明爸爸说:生态文明就是少开汽车,低碳出行。妈妈说:生态文明就是节约一度电一滴水。爷爷说:生态文明就是多种树。奶奶说:生态文明就是购物自备购物袋,垃圾要分类。老师说: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起来听听他们都怎么说?生态文明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安吉变形记曾经的安吉——靠山吃山如今的安吉——绿水青山安吉为什么要从工业立县转向生态立县?2.安吉这种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个案还是一种时代潮流?思考:安吉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制约了经济发展,因此要从工业立县转向生态立县。目前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安吉县就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是时代潮流。活动探究:比较被动屋与主动屋分小组讨论和主动屋相比,被动屋主要有哪些减少能耗的途径?你还能举出其他体现生态文明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实例吗?提示:低碳出行、自备布袋购物、不使用一次性碗筷等提示:从被动屋的设计理念、墙面材料、建筑结构方面思考。①高性能玻璃、厚隔热层、石板地板与墙面等外围结构具有较高的保温隔热性能。②连接点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减少热能损失;③考虑窗户的朝向和大小、屋檐的宽度,以合理利用不同季节的太阳能二、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云南元阳哈尼梯田

哈尼人重视保护森林资源,在他们看来,只有保护好森林,梯田里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水源滋养。他们将村寨建在森林下方的山凹中,山头森林涵养水源,流过村庄,流进梯田,流到河谷,河谷里雾气升腾,通过降雨又回到山林,循环往复。哈尼人通过文化习俗和水利管理措施保护森林、节约水资源,在滋养梯田的同时,也保证了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有何启示?资源与环境安全观强调

①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②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③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是生态文明的一种具体体现。在这一环境安全观基础上,我们应该怎么做?落实人地和谐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具体措施Specificmeasurestoimplementtheconceptofresourceandenvironmentsecurityofhumanlandharmony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生产方式绿色化示例思考①你身边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程度怎么样?你能想到

什么改进措施?②你能说出一些生产方式绿色化的示例吗?提示:结合实际回答即可。提示:生态农业:江苏镇江“稻蛙共生”;山西省的“鱼菜共生”

生态工业: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生态服务业: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香港零碳建筑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稻田内放养青蛙,稻田四周围起1.7米高的挡板,稻田上空拉起防鸟网(防止青蛙的天敌捕食青蛙),稻田田埂四周种植黑豆、秋葵等农作物。这是镇江新区天泽生态农业园实验的“稻蛙共作”有机水稻种植新模式。材料二右图为江苏省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对应练习1(1)简述“稻蛙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主要优点。(2)分析“稻蛙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在江苏省南部值得推广的现实意义。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防止环境污染;废弃物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的利用价值;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地区,苏南地势低洼,积水较多,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种植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稻蛙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已显露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材料一

进入山西省晋中市某采摘园的“鱼菜共生”大棚可以看到,一半是装满陶粒的管道和巨型花盆,生长着蔬菜;一半是一个个养殖池,里面高密度养殖着观赏鱼类。池中的水通过水泵输送到消化处理池、管道和大花盆,然后流回养殖池,形成“养鱼不换水,种菜不用土”的良性循环系统。材料二右图为山西省“鱼菜共生”大棚内部景观。对应练习2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鱼菜共生”大棚投入占比最大的是(

)A淡水B劳动力C土地D设备2.与露天生产相比,“鱼菜共生”大棚的突出优势是(

)A精准调节生产环境

B避免生产环境污染

C延长作物生长周期D稳定农田生态系统3..“鱼菜共生”大棚的生产模式及特点分别为(

)A灌溉农业高投入B绿色农业高产出

C循环农业低投入D立体农业低产出DAC生活方式绿色化示例思考提示:光盘行动、低碳出行,购物自备购物袋,节约用电用

水,快递适度包装……

你能说出一些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示例吗?思

考谈一谈自己家对快递盒、快递袋的处理方法。废弃的快递包装可能带来哪些主要问题?谈谈解决措施。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弃品,实行分类回收;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案例探究浙江省安吉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材料:浙江省安吉县位于长三角腹地,是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如鲁家村深入开展治水、治气、治霾、治土、治废等行动,实施以“限药、减肥、禁烧”为重点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等区域逐步彻底封山育林;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探索建立企业环境污染责任风险金、排污指标有偿使用、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全县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发展了“全竹利用”的竹木资源深加工产业;依托白茶产业基础,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推动白茶深加工企业发展,目前白茶品牌已跻身全国十强。形成了休闲农庄、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商贸流通和农业公园等主要形态,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将生态文明写入小学生教材,写入村规民约,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初步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经验”。思考:“安吉经验”是如何体现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1)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等封山育林,发展绿色农业2)打造“全竹利用”的竹木深加工绿色产业链条,提高竹子利用率3)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推动白茶深加工企业发展4)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融入文化,发展壮大休闲观光农业;5)创建品牌,树立形象,建设美丽乡村等自学窗可持续发展经典读物—《我们共同的未来》从自学窗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呢?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始终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使人类社会长远发展。课堂练习绿色发展指数,包含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六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下图为“我国各省区(市)2016年绿色发展指数及公众满意度情况”。据此完成1-2题。1.关于我国各省区(市)绿色发展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