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近现代史 第四章_第1页
大学近现代史 第四章_第2页
大学近现代史 第四章_第3页
大学近现代史 第四章_第4页
大学近现代史 第四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全面了解共产党在中国历史前进中的推动作用;深刻理解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增强对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坚定跟共产党走的信念。教学目的重点与难点分析评价五四运动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性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4.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课堂讨论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军阀是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支柱,以外国帝国主义作为自己的主要靠山。北洋军阀分裂局面形成的

深刻原因:P96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另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是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军阀混战,人们困苦——中国的出路是什么?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p97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P87

陈独秀开始时把自己办的杂志定名为《青年》,可以看出他将改造社会的职责寄予青年身上。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敬告青年》

1916年初,陈独秀应当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到北京大学当了文科学长,并结识了同时被聘任职于北京大学的李大钊、鲁迅和年轻的留美博士胡适等,由此扩大了新文化运动成员的队伍。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蔡元培(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P97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民主和科学,是为了实现在中国“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基本口号——DEMOCRACY--民主、SCIENCE--科学P98孔学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由于孔子所提倡的是“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与“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的目标不相适应,所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定,为了提倡民主和科学,给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必须对孔学进行批判。

1.从时代的需要看: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与科学是切中时弊的。

2.从批判对象看: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3.从思想解放的角度看: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引起各种新思潮在社会上传播。(三)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P98-99

(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P99从目的看: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从改造对象看:他们把国民性的改造放在优先地位。从批判方法看:那时候的新文化运动的许多领导人,还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早期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P97

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2.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3.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五)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资产阶级民主怀疑的原因P100

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的新的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宜的土壤。之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成了两个潮流:一部分人(如李大钊等)继承了它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另一部分人(如胡适等)则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了。P100三、十月革命及影响

(一)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P101

1)指导思想方面的影响:十月革命表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2)苏俄的外交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十月革命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3)革命方法的影响: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发动并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P102

十月革命不久,李大钊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座右铭,于1918年7月—11月发表三篇著名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四、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发生的条件P103

第一,是中国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和壮大。第二,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第三,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二)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中国代表出席1919年1月的“巴黎和会”,向和会提出了正当要求:P103三项要求

取消在华的七项特权:取消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归还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利(三)五四运动的过程P104过程:5月4日~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6月5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工人阶级为主力。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拒签和约)。

1.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2.社会各阶层联合的作用

3.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指导作用

(四)五四运动取胜原因(五)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P1041.在革命性质上: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从群众基础角度:是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运动

3.在运动的影响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对“彻底性”的理解:P93-94一是“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联合。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P105

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

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杨匏安

蔡和森

毛泽东周恩来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考茨基著)和《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P106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P107

像这样与虎谋皮为虎所噬还要来替虎噬人的方法,我们应该当作前车之鉴。

——陈独秀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知识阶级的后盾。——李大钊(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P108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民主不再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了;同时也没有中断五四以前新文化的反封建的思想工作。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成立的历史条件:第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五四之后登上历史舞台,这为中共的成立提供阶级基础。第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三、中国国民党虽然在领导中国革命起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国民党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了,必须让位于新的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第四、苏俄的帮助。

(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1、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上海建立的。时间约在1920年8月,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首次会议决定,推陈独秀为书记。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这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了。P110

2.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上海(陈独秀等)北京(李大钊等)湖南(毛泽东等)湖北(董必武等)济南(王尽美等)广东(谭平山等)日本(周佛海等)巴黎(周恩来等)

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P110创办马克思主义刊物,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进行三次大规模的论战:A.第一次是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B.第二次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C.第三次是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第二,到工人中去进行和组织工作&1、与工人打成一片

——“请钻进工场去罢”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发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并创办《劳动音》周刊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等》&2、创办一批供工人阅读的马克思主义刊物&3、创办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1920年,邓中夏在北京长辛店、李启汉在上海沪西小沙渡【全国创办的第一所工人学校】分别开办的劳动补习所。

长辛店劳动补习所

1920年11月21日,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帮助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出版《机器工人》。孙中山、陈独秀到会祝贺并发表演说。&4、成立工会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会议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代表P113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其间由于受到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

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张国焘、刘仁静)湖南(毛泽东、何书衡)湖北(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王尽美、邓恩铭)广东(陈公博、包惠僧)日本(周佛海)

2.

会议的主要内容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工作决议》

决定组成中央局由陈独秀担任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毛泽东留任做秘书。

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P113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特点及意义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P114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思考题2】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思考题3】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二、实行国共合作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中共二大1922中共一大19211923中共三大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其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使之改造成为革命阶级的联盟。”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中共三大决议“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一大决议

二大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议决案》1924中国国民党一大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主要任务: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统一中国合作形式: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组织形式:改组后的国民党阶级构成: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和农民形成标志:国民党一大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本情况1924年1月20日~3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使之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建立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P118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推翻清政府统治推翻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土地问题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规定国家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后来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原则2.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P118

3.合作后国民党组织的性质

在大会选出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24名成员中,共产党员有9人。在设置的八部一处中,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有组织部(谭平山)、农民部(林伯渠)、工人部(冯菊坡)、青年部(张善铭)和宣传部(毛泽东)。

由此看,国民党已经由资产阶级政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P118三、开展国民革命

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因此被称作大革命。P119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P118大革命

(一)大革命的准备P118

1.全国工农运动在共产党领导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2.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为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3.举行了胜利的广东战争,讨伐了军阀陈炯明、邓本殷,统一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4.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随后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直系军阀吴佩孚,约有20万军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