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与健康心理学知识3课件_第1页
变态心理与健康心理学知识3课件_第2页
变态心理与健康心理学知识3课件_第3页
变态心理与健康心理学知识3课件_第4页
变态心理与健康心理学知识3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心理疾病症状特点当事人意识到的心理冲突,而且当事人无法用自己的力量解决。当事人因有精神或心理上的冲突而感痛苦作为一种精神障碍必须持续一定时间,也就是症状的持续性。作为精神或心理症状影响当事人的部分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冲突内容可以理解。当事人能意识到自己必须自我控制或摆脱痛苦。没有器质上的疾病。精神症状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除。症状的内容与客观环境和当事人的身份不相称,而且不可理解。一般不伴有痛苦体验或者有不愉快的性质。症状的出现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受到损害。当事人缺乏摆脱精神症状的愿望或动机。概述一、什么是基本症状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是指心理变态的个别症状。在现实生活中,异常心理与行为的表现十分复杂,它可以是单个的症状,也可以同时存在多个症状。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一般一并讨论。二、学习症状学的要领应熟悉每一个别症状的意义和概念;掌握检查和发现症状的技巧;学会归纳症状,症状群或综合征的印象,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节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觉性增高。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2.感觉减退;

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消失;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

(一)感觉障碍3.感觉脱失又称转换症状;如失聪、失明、感觉缺失,见于癔症,其表现与相应的神经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不符。

4.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病人不能明确指出具体不适的部位,有别于内脏性幻觉,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神经症、分裂症、抑郁状态等。(二)知觉障碍1错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正常人可产生错觉,但经验证后可以纠正和消除。

(二)知觉障碍2感知综合障碍(非幻觉性知觉障碍)非幻觉性知觉障碍是指病人感知的是客观事物或本身,但对其个别属性的感知产生障碍。

1.视物变形症病人感受到外界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等发生变化。。

2.空间知觉障碍病人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

(二)知觉障碍3.非真实感病人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变化,变得不真实,像舞台布景,周围人似是没有生命的木偶,对此病人有自知力,有恍如梦中的感觉。4.人格解体病人感到自己的整个躯体或个别部分发生了变化,甚至畸形,病人此时对自我体验到一种陌生感和空虚感。5.时间知觉的改变病人感到时间过得特别的缓慢或特别的迅速,或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不受时间的限制。(二)知觉障碍(二)知觉障碍3.幻嗅又称嗅幻觉病人闻到一些使人不愉快的难闻的气味,常与其他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4.幻触又称触幻觉病人感到体表有一种奇怪的麻木感、刀刺感、电击感、虫爬感。

5.内脏性幻觉病人感到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有一种异常的感觉,如感到某一内脏在扭转,断裂、穿孔,感觉昆虫在器官内爬行等。二、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在临床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两大类。

(一)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的量速度的变化思维联想过程的障碍思维逻辑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缓慢、困难,病人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低、反应迟缓。常见于抑郁症。2.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思维活动量增多和转变快速,病人表现为语量增多,语速快、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内容十分丰富,可有随境转移、音联、意联,但思维逻辑联系非常表浅,缺乏深思而信口开河,多见于躁狂症。3.病理性赘述是思路的障碍,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多见于脑器质性,癫痫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4.思维松弛又称思维散漫,病人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对问话的回答不够中肯,不很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使人感到交谈困难,对其主题及用意不理解。

5.破裂性思维病人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6.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单调,可见于分裂症,也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7.思维中断(阻滞)和思维被夺病人体验到在思考的进程中思维突然中断,为思维中断,如病人认为其思想被某种外力夺走则为思维被夺,但须与注意力不集中区别。8.思维插入和思维云集思维插入指病人体验到不属于自己的思想强行进入其脑中,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思维云集指病人体验到强制进入的思想是大量涌现的,即强制性思维。(一)思维形式障碍9.思维化声和思维鸣响病人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病人体验此种声音来自心灵之中或脑内,为思维化声,体验声音来自外界为思维鸣响。10.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为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而言,为思维扩散,如果病人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扩散出去,为思维被广播。

11.象征性思维为概念的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让病人自己解释,别人无法理解,正常人可有象征性思维,但能为人们共同理解,并不为病态。如某病人经常将衣服反穿,认为这样才能显示自己是表里如一的人。这里病人混淆了“反穿衣服”的具体概念与:“表里如一”的抽象概念。(一)思维形式障碍12.词语新作将不同含义的概念或词语融合,浓缩在一起成作无关的拼凑,或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予特殊的概念,多见于分裂症青春型。如用“%”代表离婚。13.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缺乏逻辑性,即无前提也无根据,成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可见于分裂症,偏执狂想。(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包括妄想,超价观念和强迫观念。1.妄想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推理和判断。特点:①所产生的信念无事实根据,但病人坚信不移,不能为亲身经历所纠正,亦不能为事实所说服;②妄想内容与切身利益,个人需要和安全密切相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特征,不同于集体所共有的信念;④妄想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妄想与其他心理活动和症状之间缺乏任何发生上的联系,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对分裂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继发性妄想: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如继发于错觉、幻觉、情感低落或高涨,亦可继发于某种期待心理或心因性障碍基础上。妄想的成因妄想的成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有多种假说。Freud认为对有被害妄想的病人来说,迫害者常是他病前对他的情感生活起支配作用的人,或者是此人的代理人。以,通过投射作用形成妄想。Conrad根据完形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妄想的形成按照顺序可以有四个阶段:首先出现妄想心境,其次出现妄想观念,然后病人对这些观念进行分析,最后形成妄想1.妄想(1)被害妄想病人坚信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破坏等。(2)关系妄想病人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交织在一起,有时还将某些表现赋予某种特殊意义,称为特殊意义妄想。(3)被控制妄想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意志、思想、言语、情感、动作和行为被某种力量或作用所取代,不受自己意识的控制,病人感到没有任何自己的意志,是受别人控制的机器人。1.妄想(4)物理影响妄想病人感到身体不舒适,或有思维插入等其他病态体验时,坚信是由于外界尖端仪器或电波等对自己的影响,属释疑性妄想。(5)夸大妄想病人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和权势,很多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认为是名人的后裔。1.妄想(6)罪恶妄想病人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严厉的惩罚,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以致坐以待毙或拒食自杀,病人要求劳动改造或请罪等以赎罪。(7)嫉妒妄想病人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而另有外遇的病态信念,而表现为对自己的配偶跟踪、盯梢、暗中检查配偶的衣服、信件等,见于更年期精神障碍。1.妄想(8)疑病妄想病人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即使通过反应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可在幻触或内感性不适的基础上产生,严重时病人认为:“脑子变空了”、“心脏不跳了”称之为虚无妄想多见于分裂症、更年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9)钟情妄想病人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纠缠对方。1.妄想(10)思维被洞悉妄想或称内心被揭露病人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述而被周围人所洞悉,该症状与关系妄想或其他妄想及幻觉同时存在。2.超价观念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根据,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障碍。超价观念也可转化发展为妄想。——经常出现就叫偏执人格3.强迫观念强迫观念或强迫思维指某一概念,在病人脑内反复出现,病人想摆脱但摆脱不掉(反强迫),包括强迫性回忆、计数、强迫性穷思竭虑,继发强迫动作,包括强迫怀疑、强迫性检查等。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一)注意障碍—多动症是注意障碍1.注意增强为主动注意的增强,有妄想观念的病人,注意增强指向外在的某些事物,有疑病观念的病人,注意增强指向病人本身的某些生理活动。2.注意涣散主动注意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分散所致,多见于神经衰弱及分裂症。3.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4.注意衰退病人不能留意观察和主动将注意集中于外界客观环境,为分裂症基本症状之一。

5.注意转移主要指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稳定性降低,注意对象多变。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二)记忆障碍1.记忆减退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早期表现为近记忆减退,可见于痴呆病人、神经衰弱、正常老年人。2.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常见于轻躁狂状态和偏执状态。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3.遗忘症回忆的丧失,病人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经历的遗忘。顺行性遗忘即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遗忘的时间和疾病同时开始,如脑震荡、脑挫伤的病人回忆不起受伤后一段时间内的事逆行性遗忘即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卒中发作后,颅脑损伤伴有意识障碍。心因性遗忘病人在应激或某种心因作用的情况下对某一特定情景的遗忘,这些情境包括急性创伤性情境,或病人不愿回忆或谈及的情景,多见于应激状态或癔症。五、记忆障碍4.错构症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多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脑外伤性痴呆。5.虚构病人以一段虚构的事实来填补他所遗忘的那段经历,其内容生动,带有荒诞色彩,常瞬间即忘。四、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又称领悟能力或内省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判断能力,即病人是否能识别或发现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有何病态的能力。精神障碍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损害。自知力丧失在临床上是判断精神障碍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完整程度及其变化又可作为判断精神障碍发生、发展、好转或痊愈的标准之一。神经症病人自知力完整五、定向力定向力或称定向能力指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有两方面的内容:①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力指对时间、地点和人物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②自我定向对自己姓名、年龄、职业、等自身状态的认识。五、定向力

定向障碍一般在大脑器质性疾病中为常见,另外,注意力障碍和严重记忆障碍都可引起定向障碍,理解判断障碍也可影响定向力。常见的定向障碍:①时间定向障碍对时间缺乏正确认识;②地点定向障碍对地点缺乏正常的认识;③双重定向病人认为他同时处于两个不同的地方。第二单元情感障碍1.情绪高涨(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显著增强,自我感觉良好,心境特别愉快、乐观,喜欢与人接近,表情喜悦开朗,语音高昂好夸大才智,或傲慢自负、盛气凌人,且其乐观情绪具有很大感染力,可使周围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情感变化与环境保持联系,但稳定性差。

2.情感低落又称情绪低落或抑郁,是负性情感增强的表现。患者自我感觉不良,心境忧伤,言语减少,动作迟钝,缺乏活力,不与人交往,对自我才能估计过低,意志减退,反应迟钝。但整个精神活动与环境仍有联系。严重时可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多见于抑郁症3.欣快指在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老年性痴呆及麻痹性痴呆等疾病时出现的心情。由于有智能障碍的影响,病人虽然乐哈哈似乎十分满意和幸福,但其表情却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同时病人也说不出高兴的原因,而且表现的内容也比较单调刻板,难以引起正常人的共鸣。4.焦虑

在缺乏相应客观刺激因素下,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它不良后果的心境。表现惶惶不安,坐立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或认为病情严重,不易治疗;或认为问题复杂,无法解决等,若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劝说也不能消除其焦虑,常伴随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5.情感脆弱

指患者极易伤感,稍遇小事即容易引起病人的情感波动,常为无关重要的事情而感动得伤心流泪或兴奋激动,难以自我克制。常见于癔症、神经衰弱或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

6.情感暴发

在一定的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出现爆发性的短暂情绪障碍。表现为嚎啕大哭、捶胸顿足、叫骂不停及打人毁物等,或狂笑不已、手舞足蹈及欢欣若狂等。其特点为,发作时间短、情感色彩浓厚、常伴有骄揉造作及表演性和暗示性。通常无意识障碍,但严重时也可有轻度障碍。多见于癔症。7.易激惹

指病人的情绪容易激动、愤怒,即使极为轻微的刺激也会产生剧烈的情感反应,如暴跳如雷、争吵不休。常见于躁狂症、神经衰弱、癔病、甲亢或器质性精神障碍。躁狂症的一个主要症状,出现有点原因;神经症易激惹先极力控制发怒;分裂症出现不可理解;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小事易激惹,大事漠然处之;8.情感迟钝

指病人对平时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却表现较平淡,并缺乏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多以细微的情感逐渐丧失为主。如对亲人不体贴,对同志不关心,对工作不认真,表情不鲜明生动等。多见于分裂症早期和某些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9.情感淡漠

指病人对周围事物不关心,失去兴趣,对人冷漠无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正常人的极大悲伤或高度愉快的事件,如生离死别,久别重逢等也泰然处之,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冷漠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缺如。见于分裂症及严重的器质性痴呆。

10情感倒错

指病人的情感反应与客观现实不协调。如遇到悲哀事件表现欢乐,遇到高兴的反而痛哭流涕。见于分裂症。11.表情倒错

指病人的情感体验与表情之间不协调不配合或相反的表现。如病人表情痛苦、难受但内心却无相应的悲伤体验,或相反心里非常高兴。见于分裂症。

13.病理性激情

是一种无诱因的突然发生强烈而短暂的情感暴发状态。并由此产生残暴冲动行为而严重伤害他人。发作常伴随有意识范围狭窄,事后不能完全回忆。见于癫痫、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中毒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分裂症。14.强制性哭笑

又称病理性哭笑。是脑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较常见的症状。是病人无明显原因、与客观现实不相适应的自发的、刻板的、不能自制的哭笑。15.矛盾情感

是指同一病人对同一事件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情感体验。如既爱又恨或又喜又悲,多见于分裂症。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一、意志障碍1.意志增强指一般意志活动的增多,有病态的自信和固执的行动。

2.意志减弱指意志活动显著减少,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以及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力量。

3.意志缺乏指意志要求显著减退或消失,此时病人对任何活动缺乏明显的动机,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即使个人生活也变得极端懒散,甚至连最基本的梳洗也置之不顾,表现孤僻、退缩、处处需要别人的督促和管理,常伴随有情感淡漠和思维贫乏。4.易暗示性指病人缺乏主观的意向,具有强烈的依赖感。其思想和行为易受外来的影响,随别人的指使而行动,常见于催眠状态、癔症和分裂症。二、行为障碍3.青春性精神运动兴奋是指病人的言语、动作多而不协调、行为乱而无动机目的和指向性,以致病人整个精神活动杂乱无章、不可理解,常伴有性色彩行为。多见于分裂症。4.紧张性精神运动兴奋是指病人在紧张性木僵的状态下突然出现单调、刻板而又强烈、粗暴和杂乱的冲动行为。往往无端攻击他人,出现既无原因,又无指向的伤人毁物行为。或与紧张性木僵交替出现。见于分裂病。

(二)精神运动性抑制精神运动性抑制即木僵状态

1.紧张性木僵是指紧张综合征中出现的运动抑制状态。轻者表现为言语动作显著减少,变得笨拙、迟钝;严重时则出现运动完全抑制,多见于分裂症。

2.心因性木僵是指在急剧强烈的精神创伤作用下出现的急性反应状态。表现为精神活动普遍抑制,既无动作,亦无表情,呈现呆滞、缄默、拒食、僵住,可伴有植物神经失调和轻度意识障碍。见于急性反应性精神障碍。3.抑郁性木僵是指急性重度抑郁引起的精神运动性抑制。表现无任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