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背景】学科:语文。2、学段:小学五年级下半学期。课时:共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基础: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了生字新词,标注了小标题,并且通过抓人物言行学习了“完璧归赵”这一部分内容。【教材分析】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叙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经过。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在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同时还应就此生发出去,让学生去了解名著。就学情来看,学生对历史题材的文章,尤其是英雄人物的,非常感兴趣。但学生对人物的评价趋于空洞,缺少自己独特的看法。据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研读“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和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并且体会他们的爱国思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感悟蔺相如、廉颇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1、引入资料法。2、读中感悟法。3、创设情境法。4.合作交流法。【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师:孩子们,还记得那个流传千古、令世人称颂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18课。请齐读课题——《将相和》。2、打开手中的课文,快速浏览并回忆一下,将相之间在什么情况下是和的,什么情况下是不和的呀?【设计意图:回顾全文,梳理线索,进入情境。】预设:(生)蔺相如升为上卿,官职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将相之间由此不和;在廉颇负荆请罪之后又和好如初。二、品人物言行,走进相如、廉颇。师:师:我们一起来看,同朝为臣的将相之间,却是分分合合,就此,你有什么疑问吗?自学提示:默读“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两部分内容,思考将相之间“和”、“不和”、再到“和”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有效质疑的习惯和能力。】(一)学习“和”。问题:在渑池会上,将相之间“和”的原因是什么?能结合他们当时的表现来谈谈吗?※【句子: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1、紧抓“拼”字。师:一个拼字,舍弃的是自己的性命,维护的是却是赵国的尊严。2、解释鼓瑟就是一种侮辱。师:古代乐师的地位是很低贱的,秦王令赵王鼓瑟,就好像在向世人宣告,你比我低,你的国家比我的国家低,这自然是一种侮辱。3、引入《史记》原文:“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history/id=194127864、创设情境。师:咱们一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境,两个人相距只有五步的距离,可谓是很近了,而他们的身份却是一君,一臣,这种情况下,蔺相如要想既使秦王击缶,又不至于激怒秦王,除了高声厉喝?还有不同的读法吗?【设计意图:通过抓人物的言行,感悟蔺相如的不畏强暴、爱国;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兴趣;在情境中读出理解来。】(二)学习“不和”。问题: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被封为上卿,官在廉颇之上,这时将相之间就不和了,他们不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