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_第1页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_第2页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_第3页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_第4页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从光源辐射出的具有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蒸汽时被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从而由特征谱线被减弱的程度来测定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1编辑ppt优点:检出限低,灵敏度高,测量精度好,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仪器比较简单,操作方便。缺点:多元素同时测定尚有困难,有相当一些元素的测定灵敏度还不能令人满意。2编辑ppt一、基本原理(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当入射辐射的能量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所需要的能量时,原子就要从辐射场中吸收能量,产生共振吸收,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同时伴随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由于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的排布不同,元素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吸收的能量不同,因而各元素的共振吸收线具有不同的特征。原子吸收光谱位于紫外区和可见区。3编辑ppt(二)原子吸收光谱的谱线轮廓

原子吸收光谱谱线不是严格几何意义上的线,而是有一定的宽度。谱线轮廓以原子吸收谱线的中心波长和半高宽度来表征。中心波长由原子能级决定。半高宽度受到很多实验因素的影响。图

原子吸收光谱轮廓图4编辑ppt影响宽度的因素有:多普勒变宽、碰撞变宽(包括共振变宽、洛伦茨变宽)、场致变宽、自吸效应等。多普勒变宽:是由于原子热运动引起的。多普勒效应:从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原子的运动方向离开观测者,则在观测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光的频率低;反之,如原子向着观测者运动,则其频率较静止原子发出的光的频率为高,这就是多普勒效应。5编辑ppt谱线的变宽:气态原子处于无序热运动中,相对于检测器而言,各发光原子有着不同的运动分量,即使每个原子发出的光是频率相同的单色光,但检测器所接受的光则是频率略有不同的光,于是引起谱线的变宽。多普勒宽度与元素的原子量、温度和谱线频率有关。随温度升高和原子量减小,多普勒宽度增加。6编辑ppt碰撞变宽当原子吸收区的原子浓度足够高时,是不可忽略的。因为基态原子是稳定的,其寿命可视为无限长,因此对原子吸收测定所常用的共振吸收线而言,谱线宽度仅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长,则谱线宽度越窄。原子之间相互碰撞导致激发态原子平均寿命缩短,引起谱线变宽。

ΔE×Δt7编辑ppt被测元素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相互碰撞引起的变宽,称为共振变宽。被测元素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相互碰撞引起的变宽,称为洛伦茨变宽。在通常的原子吸收分析实验条件下,吸收线的轮廓主要受多普勒和洛伦茨变宽的影响。8编辑ppt(三)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原子吸收光谱产生于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基态原子数N0正比于吸收曲线下面所包括的整个面积——积分吸收值。测得积分吸收值,即可算出待测元素的原子密度。通常以测量峰值吸收代替测量积分吸收,若吸收线的轮廓主要取决于多普勒变宽,则峰值吸收系数K0与基态原子数N0之间存在如下关系:9编辑ppt

实现峰值吸收测量的条件是:光源发射线的半高宽明显地小于吸收线的半高宽;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ν0重合。图

峰值吸收测量示意图

(四)原子吸收测量的基本关系式

当频率ν、强度I0ν的平行辐射垂直通过均匀的原子蒸气时,原子对辐射产生吸收,符合比尔-兰勃特定律:10编辑ppt使用锐线光源时,Δν很小,可近似认为吸收系数在Δν内不随频率ν而变化,并以峰值吸收系数K0来表征吸收特性,则吸光度A为:

将峰值吸收系数K0与基态原子数N0之间的关系式代入上式得:11编辑ppt

通常条件下,蒸气相中基态原子数N0近似地等于总原子数N。在实际工作中,要求测定的是被测试样中的某元素的含量。当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被测元素的含量c与蒸气中原子浓度N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吸光度可写为:

α——与实验条件有关的比例常数这就是原子吸收测量的基本关系式

K——与实验条件有关的常数

12编辑ppt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等4个主要部分组成。有单光束型(a)和双光束型(b)两类。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示意图13编辑ppt(一)光源

作用是:发射被测元素的共振辐射。

要求是:锐线,强度大,稳定性高,背景小等。应用最广泛的是空心阴极灯(HCL),其它还有蒸气放电灯及高频无极放电灯等。

(二)原子化器

功能是:提供能量,使样品干燥、蒸发并原子化。方法有:火焰原子化法、非火焰原子化法。

14编辑ppt1.火焰原子化器最常用的是乙炔-空气火焰,应用较多的是氢-空气火焰和乙炔-氧化亚氮高温火焰。乙炔-空气火焰:燃烧稳定,重现性好,噪声低,燃烧速度不是很大,温度足够高(约2300℃),对大多数元素有足够的灵敏度。氢-空气火焰:是氧化性火焰,燃烧速度较乙炔-空气火焰高,但温度较低(约2050℃),优点是背景发射较弱,透射性能好。乙炔-氧化亚氮火焰:火焰温度高(约2955℃),而燃烧速度并不快,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高温火焰,用它可测定70多种元素。15编辑ppt2.非火焰原子化器常用的是管式石墨炉原子化器。管式石墨炉原子化器:最高温度可达到3000℃。优点是:试样原子化是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强还原性介质内进行的,有利于氧化物分解和自由原子的生成。用样量小,样品利用率高,绝对灵敏度高。液体和固体试样均可直接进样。缺点是:试样组成不均匀性影响较大,有强的背景吸收,测定精密度不如火焰原子化法。16编辑ppt3.低温原子化器利用某些元素(如Hg)本身或元素的氢化物(如AsH3)在低温下的易挥发性,将其导入气体流动吸收池内进行原子化。目前通过该原子化方式测定的元素有Hg,As,Sb,Se,Sn,Bi,Ge,Pb,Te等。17编辑ppt(三)单色器

由入射和出射狭缝、反射镜和色散元件组成。色散元件一般用的都是光栅。可将被测元素的共振吸收线与邻近谱线分开。单色器置于原子化器后边,防止原子化器内发射辐射干扰进入检测器,也可避免光电倍增管疲劳。锐线光源的谱线比较简单,对单色器分辨率要求不高,能分开Mn279.5nm和279.8nm即可。18编辑ppt(四)检测器

检测器通常使用光电倍增管。19编辑ppt三、原子吸收定量分析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标准曲线法和标准样加入法。(一)标准曲线法

这是最常用的基本分析方法。配制一组标准样品,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测定它们的吸光度A,以吸光度A对浓度c作图。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测定未知样品的吸光度,从A-c标准曲线上用内插法求出未知样品中被测元素的浓度。20编辑ppt分取几份等量的被测试样,其中一份不加入被测元素,其余各份试样中分别加入不同已知量c1、c2,…,cn的被测元素。然后,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A,绘制吸光度A对被测元素加入量c的曲线。(二)标准加入法21编辑ppt如果被测试样中不含被测元素,在正确校正背景之后,曲线应通过原点。如果曲线不通过原点,说明含有被测元素,截距所相应的吸光度就是被测元素所引起的效应。外延曲线与横坐标轴相交,交点至原点的距离所相应的浓度cx,即为所求的被测元素的含量。应用标准加入法,一定要彻底校正背景

(二)标准加入法22编辑ppt第五节分子振动光谱法

红外(IR)和拉曼(Raman)光谱统称为分子振动光谱,但它们分别对振动基团的偶极矩和极化率的变化敏感。红外光谱为极性基团的鉴定提供最有效的信息,拉曼光谱对研究物质的骨架特征特别有效。一般非对称振动产生强的红外吸收,而对称振动则出现显著的拉曼谱带。红外和拉曼分析法结合,可更完整地研究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从而更可靠地鉴定分子结构。23编辑ppt一、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分子的振动具有一些特定的分裂的能级。当用红外光照射物质时,该物质结构中的质点会吸收一部分红外光的能量。引起质点振动能量的跃迁,从而使红外光透过物质时发生了吸收而产生红外吸收光谱。被吸收的特征频率取决于被照射物质组成的原子量、键力以及原子分布的几何特点,即取决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24编辑ppt每一种具有确定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的物质,都应具有特征的红外吸收谱图(谱带位置、谱带数目、谱带宽度、谱带强度)等。当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不同时,其特征吸收谱图也就发生了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谱图对物质进行分析鉴定工作,并按其吸收的强度来测定它们的含量。25编辑ppt(一)红外吸收的条件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偶极矩的变化分子在振动过程中,原子间的距离(键长)或夹角(键角)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引起分子偶极矩的变化,产生一个稳定的交变电场,它的频率等于振动的频率。这个稳定的交变电场将和运动的具有相同频率的电磁辐射电场相互作用,从而吸收辐射能量,产生红外光谱的吸收。26编辑ppt如果振动中没有偶极矩的变化就不会产生交变的偶极电场,这种振动不会和红外辐射发生相互作用,分子没有红外吸收光谱。非极性分子的振动、极性分子的对称伸缩振动偶极矩变化为零,不产生红外吸收。这种不发生吸收红外辐射的振动,称为非红外活性振动,非红外活性振动往往是拉曼活性的。27编辑ppt2.选律

分子的振动能级是量子化的,而不是连续变化的。式中,n可取值0,1,2,3……。在简谐振动模型中,其谐振子吸收或发射辐射就必定依照Δn=±1的规律增减,这称为选律或选择定则。28编辑ppt由选律可知:分子的振动从一个能级跃迁到相邻高一级能级,只获得一个量子,由这类吸收产生的光谱频率称为基频,基频的吸收带就称作基频带。由于真实分子的振动不完全符合谐振子模型,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出现Δn>±1的跃迁。如果分子振动能级跃迁两个以上能级,所产生的吸收谱带叫倍频带,它出现在基频带的几倍处。29编辑ppt由于分子振动能级连续跃迁二级以上的几率很小,因此,倍频带的强度仅有基频带强度的1/10左右或更低。如果吸收谱带是在两个以上的基频带波数之和或差处出现,则此谱带称为合频带,其强度也比基频带弱得多。30编辑ppt(二)基团特征频率分子除了有简谐振动对应的基频谱带外,由于各种振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振动的非谐性质,还有倍频、合频、偶合以及费米共振等的吸收谱带,因此确定各个谱带的归属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根据大量的光谱数据发现,具有相同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一系列化合物有近似共同的吸收频率,这种频率称为基团特征频率。31编辑ppt同一种基团的某种振动方式若处于不同的分子和外界环境中,其化学键力常数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特征频率也会有差异。掌握各种官能团与红外吸收频率的关系以及影响吸收峰在谱图中的位置的因素是光谱解析的基础。可将整个红外光谱大致分为两个区:官能团区(特征谱带区)(4000~1300cm-1)、指纹区(1300~400cm-1)。

32编辑ppt官能团区的吸收光谱:主要反映分子中特征基团的振动,基团的鉴定工作主要在该区进行。在此波长范围的振动吸收数较少,多数是X—H键(X为N、O、C等)、有机化合物中C==

O、C==C、C≡C、C==N等重要官能团在这范围内有振动。在无机化合物中,除H2O分子及OH—键外,CO2、CO32-、N—H等少数键在此范围内有振动吸收。33编辑ppt指纹区的吸收光谱:

很复杂,特别能反映分子结构的细微变化,每一种化合物在该区的谱带位置、强度和形状都不一样,相当于人的指纹,用于认证化合物是很可靠的。无机化合物的基团振动大多在这一波长范围内。34编辑ppt二、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红外光谱图

谱图的横坐标一般标有两种量纲,即波长(μm)(图上方)和波数(cm-1)(图下方),纵坐标则常用透过率T%(=I/I0)表示(有时也用吸光度A=lg1/T表示)。在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均称为谱带。1.红外光谱图与表示方法35编辑ppt图

聚苯乙烯红外光谱36编辑ppt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谱带的数目首先要分析它所含有的谱带数目,如上图中聚苯乙烯在3000cm-1附近有七个吸收带。2)吸收带的位置由于每个基团的振动都有特征振动频率,在红外光谱中表现出特定的吸收谱带位置。在鉴定化合物时,谱带位置常是最重要的参数。如OH—基的吸收波数在3650~3700cm-1,而水分子的吸收在较低的波数3450cm-1左右。2.红外光谱图的特征37编辑ppt3)谱带的形状如果所分析的化合物较纯,它们的谱带比较尖锐,对称性好。若是混合物,有时出现谱带的重叠、加宽、对称性也被破坏。对于晶体固态物质,其结晶的完整性程度影响谱带的形状。4)谱带的强度对于一定的化合物,它们的基频吸收强度都较大,红外辐射的透过率小。和普通可见光的吸收一样,红外光的吸收也服从兰勃特定律:38编辑ppt红外光谱的谱带数目、谱带位置、谱带形状及谱带强度随物质分子间键力的变化、基团内甚至基团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固体物质分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会使一个谱带发生分裂,晶体内分子对称性降低会使简并的谱带解并成多重谱带。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会使谱带形状变宽,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位移,而弯曲振动频率向高波数位移。每一种物质每一吸收谱带的相对强度都是一定的,由该吸收谱带所对应的价键的振动决定的。39编辑ppt3.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1)特征性高。每种化合物都有其特征的红外光谱图,很少有两个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红外光谱图。2)气、液、固三态均可测定。此外,对固体来说,它还可以测定非晶态、玻璃状态等。3)测定所需样品量少,只需几毫克甚至几微克。4)操作方便,测定的速度快,重复性好。5)已有的标准图谱较多,便于查阅。6)缺点是:灵敏度和精度不够高,含量小于1%就难于测出,目前多数用于鉴别样品作定性分析。40编辑ppt(二)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也叫红外分光光度计。第一代红外光谱仪是用棱镜作色散元件。第二代红外光谱仪是用光栅作色散元件。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基于光的相干性原理而设计的第三代红外光谱仪,即干涉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近几年,采用激光器代替单色器,研制出了第四代红外光谱仪,即激光红外光谱仪。41编辑ppt由光源、单色器、检测器和放大记录系统等几个基本部分组成。主要特点是把经被测样品吸收的红外光用棱镜或光栅色散,从而获得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1.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42编辑ppt图

色散型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光路图

经过反射镜M5和M6后通过斩光器P交替地反射到反射镜M7上,然后光束经滤光调节器F、狭缝Sl、反射镜M8和M9到达光栅G。经光栅G分光后由M9聚光反射进人检测器C。由检测器将信号送入放大器,放大后,进入记录系统,得到光谱图。由光源O发出的光经反射镜M1、M2、M3和M4后分成两束,分别通过样品池R和参考池S,43编辑ppt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傅里叶变换红外法是利用干涉图的傅里叶变换来测量红外光谱的一种技术。有多通道、高通量和波数测定准确度高三大优点。它的测量速度快,灵敏度高,光谱质量好,有利于弱光谱的测定和时间分辩光谱的测定。主要由光学探测和计算机两部分组成。光学部分大多数用迈克尔逊(Michelson)干涉仪,用干涉仪测得时域图(光强随时间变化的谱图)。44编辑ppt

当光源发出一束光后,首先到达分束器,把光分成两束;一束透射到定镜,随后反射回分束器,到再反射入样品池;另一束经过分束器,反射到动镜,再反射回分束器,透过分束器与定镜来的光合在一起,形成干涉光透过样品池进入检测器。图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理图

由于动镜的不断运动,使两束光线的光程差随动镜移动距离的不同,呈周期性变化。因此在检测器上所接收到的讯号是以λ/2为周期变化的,如图(a)所示。干涉仪由光源、动镜(M1)、定镜(M2)、分束器、检测器等组成。45编辑pptI(x)——干涉光强度,是光程差x的函数;B(ν)——入射光强度,是频率ν的函数。干涉光的讯号强度的变化可以用余弦函数表示:

干涉图(a)单色光源干涉图(b)多色光源干涉图

干涉信号强度是光程差和入射光频率的函数。46编辑ppt

当光源发出的是多色光,干涉光强度应是各色单色光的叠加:

把样品放在检测器前,由于样品对某些频率的红外光吸收,使检测器接收到的干涉光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各种不同样品的干涉图,如图(b)所示。图

干涉图(a)单色光源干涉图(b)多色光源干涉图47编辑ppt

上述干涉图是光强随动镜移动距离x的变化曲线,为了得到光强随频率变化的频域图,借助傅里叶变换函数:

这个变化过程比较复杂,是由计算机完成的,最后计算机控制的终端打印出与经典红外光谱仪同样的光强随频率变化的红外吸收光谱图。48编辑ppt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样品的红外光谱包括似下几个步骤。1)分别收集背景(无样品时)的干涉图及样品干涉图。2)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将上述干涉图转化为单光束红外光谱。3)经过计算,将样品的单光束光谱除以背景的单光束光谱,即得到样品的透射光谱或吸收光谱。49编辑ppt(三)试样的制备

根据材料的组成及状态,可以选用不同的样品制备方法。

1.固体样品的制备

常用的固体样品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粉末法、糊状法、压片法和薄膜法。(1)粉末法把固体样品研磨至2μm左右的细粉,悬浮在易挥发的液体中,然后移至盐窗(KBr或KCl)上,待溶剂挥发后即形成一均匀薄层。50编辑ppt(2)糊状法将颗粒直径小于2μm的粉末悬浮在吸收很低的糊剂中(液体石蜡、全卤化的烃类)。一般取5mg左右的样品放在小型玛瑙研钵中,磨细成粉末,然后滴上几滴糊剂继续进行研磨,直至呈均匀的浆糊状。取一些糊状物放在可拆式样品槽的后窗片上,盖上间隔片,压上前窗片,使其成均匀薄层,即可测定。51编辑ppt(3)压片法由于碱金属卤化物(如KCl、KBr、KI以及CsI等)加压后变成可塑物,并在中红外区完全透明,因而被广泛用于固体样品的制备。将固体样品约3mg放在研钵中,加入约300mg的KBr或KCl,混合研磨均匀,使其粒度达到2.5μm以下。将磨好的混合物倒入压模中,加压(500~1000MPa)5min左右,就可得到厚约0.8mm的透明薄片。52编辑ppt

(4)薄膜法某些固体样品不能用前述方法制样时,也可以制成薄膜来测定。根据样品的物理性质,而有不同的制备薄膜的方法:1)剥离薄片。有些矿物如云母是以薄层状存在,小心剥离出厚度适当的薄片(10~150μm),即可直接用于红外光谱的测绘。如用胶粘带,可以剥离出1~10μm的薄片,有机高分子材料常常制成薄膜,作红外光谱测定时只需直接取用。53编辑ppt2)熔融法。对于一些熔点较低,熔融时不发生分解、升华和其他化学、物理变化的物质,例如低熔点的蜡、沥青等,只需把少许样品放在盐窗上,用电炉或红外灯加热样品,待其熔化后直接压制成薄膜。3)溶液法。这一方法的实质是将样品溶于低沸点溶剂中,而后取其溶液,滴在成膜介质(如水银、平板玻璃等)上,使溶剂蒸发成膜。54编辑ppt2.液体制样法液体制样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液体池法。沸点较低,挥发性较大的试样,右注入封闭液体池中,液层厚长一般为0.01~1mm。(2)液膜法。沸点较高的试样,直接滴在两块盐片(KBr或KCl)之间,形成液膜。55编辑ppt3.气体制样法对于气体样品,常将气体充于气体槽中进行测量。气体槽是一直径约为40mm,长100mm的玻璃筒,两端配有透红外的窗片(KBr或KCl)。56编辑ppt三、红外光谱的应用

有机化学领域,无机化合物、矿物的红外鉴定。利用红外光谱可以测定分子的键长、键角大小,并推断分子的立体构型,或根据所得的力常数,间接得知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从简正振动频率来计算热力学函数等。主要用途:对物质作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57编辑ppt(一)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原理:其一是组成物质的分子都有其各自特有的红外光谱,混合物的光谱是其各自组分光谱的简单算术加和;其二是组成分子的基团或化学键都有其特征的振动频率,特征振动频率受邻接原子(或原子团)和分子构形等的影响而发生位移,甚至吸收带强度和形状改变。内容:一是鉴定它究竟属何种物质,是否含有其他杂质;二是可以进一步确定它的结构并作较深人的分析。58编辑ppt1.已知物的验证和纯度的定性鉴定选择合适的制样方法,测试其光谱,和纯物质的标准光谱图相对照,即可得到鉴定。在比较这两张谱图时,当这两张谱图完全相同时,即可认为样品就是该纯物质。若谱带的面貌不一,或在某些波数处出现纯物质所没有的谱带,则表示两者不是同一物质,或样品中含有杂质。如果想进一步知道所含杂质是否为另一已知物,样品光谱还要和这个杂质的纯态谱图相比较。59编辑ppt2.未知物的结构测定如果待测物质完全末知,则在分析前,应先对样品有个透彻的了解。例如对物质的外观、晶态还是非晶态;物质的化学成分;样品是属于纯化合物或混合物,或者是否有杂质等。根据情况对样品做预处理,对复杂的混合物,若能做分离或者用其中已含有的矿物作对照,就可方便地获得结果。例如对于硅酸盐水泥熟料,若用化学方法把硅酸盐萃取,只留下铝酸盐和铁铝酸盐,红外光谱图就大大简化。60编辑ppt实验测试获得红外图谱后,进一步的工作是对红外光谱图的解析,也就是根据实际测试的红外光谱所出现的吸收带位置、强度和形状,利用振动频率与物质结构的关系,来确定吸收带的归属,确认样品中所含的基团和化学键类型,进而由其特征振动吸收谱带的位移、强度和形状的改变,来推断物质的结构。61编辑ppt3.标准红外光谱及其检索(1)标准红外光谱图集及有关著作1)萨德勒(Sadtler)红外光谱图集;2)考勃伦茨(Coblentz)学会图谱集;3)APl(AmericanPetroleumInstitute)光谱图集;4)DMS(lRandRaman)光谱图集;5)Wyandotto-ASTM穿孔卡片;6)IRD(InfraredDataCommittee)穿孔卡;7)阿德里奇图书馆(AldrichLibrary)红外光谱图集62编辑ppt(2)无机化合物红外光谱分析参考书

1)V.C.Farmer编著的“TheInfraredSpectraofMinerals”,《矿物的红外光谱》;2)J.A.Gadsden等人编的“InfraredSpectraofMineralsandRelatedlnorganicCompounds”《矿物及其相关无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3)R.A.Nyquist等编的“InfraredSpectrumoflnorganicCompounds”《无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63编辑ppt(3)红外光谱索引书

1)MolecularFormulaListofCompounds,NamesandReferencestoPublishedSpectra“(《已发表红外光谱的化合物分子式、名称和参考文献索引》)。该索引书为ASTM所编,列有92000种化合物的出处,根据分子式和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两种方式编目;2)“AnIndexofPubIishedInfraredSpectra”(《已发表红外光谱索引》),它收集了至1957年发表的10000篇文献中所讨论的红外光谱,主要是有机物;3)“InfraredAbsoptionSpectraIndex”(《红外吸收光谱索引》),以化合物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编目,注有光谱的出处。64编辑ppt红外光谱法也可以对混合物中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其原理是对比吸收谱带的强度。比尔-兰勃特(Beer-Lambert)定律是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当红外光源通过样品时,由于样品的吸收,使入射光的强度减弱,可以用光吸收定律表示:(二)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65编辑ppt式中A——吸光度或摩尔吸收系数;I0、I——分别表示入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T——透射比(率)I/I0;b——样品厚度;K——样品的吸收系数,与待测物质浓度c成正比K=K0c;K0——待测物质的吸光系数66编辑ppt

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标准法、吸光度比法和补偿法等。

1.标准法首先测定样品中所有成分的标准物质的红外光谱,选择不重叠的特征吸收带作为定量分析谱带。在定量吸收带处,用己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和未知样品比较其吸光度进行测量。依据样品的吸收和测定情况又可分为下述两种主要测定方法:67编辑ppt

(1)直接计算法

由上式可知,未知样品的浓度:

c=A/K0bA、K0、b都是可测的,因而可直接计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68编辑ppt

(2)工作曲线法利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测定各自分析谱带处的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以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就可获得组分浓度和吸光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即工作曲线。

由工作曲线求出该组分的浓度。

该法是直接和标准样品对比测定,系统误差相同的,可给出最精确的结果。同时,该法不需求出某一定量分析谱带的吸光系数,而只要求出样品在该分析谱带处的吸光度。69编辑ppt2.吸光度比法

设有一个两组分的混合物,各组分有互不干扰的定量分析谱带,由于样品的厚度相同,则在同一状态下进行两个波长的吸光度测定时,根据比尔-兰勃特定律,其吸光度之比R为:式中c1、c2——分别为两物质的浓度;

K——两物质吸光系数之比,K=K1/K2。70编辑ppt

只要知道二元组分在定量分析谱带处的吸光系数,就可以求出各组分的浓度。这种方法避免了精确测定样品厚度的困难,测试结果的重复性好,比标准法简便一些。可求得:

71编辑ppt3.补偿法定量分析时,往往由于吸收带重叠的干扰,即使根据吸收带的对称性和吸光度的加和性原则对重叠谱带加以分离处理,有时也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补偿法,就是在参比光路中加入混合物样品的某些组分,以抵消混合物样品中某些组分的吸收,使混合物样品中的被测组分有相对孤立的定量分析谱带。72编辑ppt实质是通过补偿法将多元混合物中的组分减少,以消除或减少吸收带的重叠和干扰,使各组分的分析能够独立地进行。补偿法更适合溶液或液体混合物的测试,它不仅适合于混合物中主要组分的定量分析,而且也适合于混合物中微量组分的定量分析,可测定混合物中含量在0.001%~1%的微量组分。73编辑ppt四、激光拉曼光谱法

(一)基本原理

当频率为ν0的单色光入射到一透明物体时,大部分入射光透过物质,然而约有10-5~10-3强度的入射光被散射。绝大部分散射光具有与入射光相同的频率ν0,这种弹性散射称为瑞利散射。还有约为入射光10-7量级的非弹性散射光含有其他频率。这一效应于1928年由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前苏联物理学家兰斯别尔格和曼杰尔希达姆在实验中各自独立发现,通常称为拉曼效应。

74编辑ppt

按照量子理论,光的散射是光量子与分子碰撞的结果;可分为: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

弹性散射:光量子与分子不交换能量,因而光量子的能量和频率保持不变。

非弹性散射:光量子与分子之间有能量交换。有两种情况:75编辑ppt有两种情况:(1)分子处于基态振动能级,与光子碰撞后,从光子中获取能量达到较高的能级。若与此相应的跃迁能级有关的频率是ν1,那么分子从低能级跃到高能级从入射光中得到的能量为hν1,而散射光子的能量要降低到hν0-hν1,频率降低为ν0-ν1。(2)分子处于振动的激发态上,并且在与光子相碰时可以把hν1的能量传给光子,形成一条能量为hν0+hν1和频率为ν0+ν1的谱线。76编辑ppt通常把低于入射光频的散射线ν0-ν1称为斯托克斯线。高于入射光频的散射线ν0+ν1称为反斯托克斯线。ν1称为拉曼位移,拉曼位移的大小取决于分子振动跃迁能级差。对应于同一分子能级,斯托克斯线与反斯托克斯线的拉曼位移是相等的。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分子大多数处于基态,测量得到的斯托克斯线强度比反斯托克斯线强得多。所以在一般拉曼光谱分析中,都采用斯托克斯线研究拉曼位移。77编辑ppt(二)产生拉曼光谱的条件

在拉曼光谱中的选择定则,虽然允许跃迁也要求Δν=±1,但是它的条件与红外光谱的不同。红外吸收振动要有分子偶极矩的变化,而拉曼散射谱却要有分子极化率的变化。极化率,就是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分子中电子云变形的难易程度,极化率α,电场E,诱导偶极矩P,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拉曼散射是与入射光电场E所引起的分子极化的诱导偶极矩有关。78编辑ppt

拉曼散射的发生必须在有相应极化率α的变化时才能实现,这是和红外光谱所不同的。在红外光谱中检测不出的谱线,可以在拉曼光谱中得到,使得两种光谱成相互补充的谱线。

在激光拉曼光谱中有一个重要参数即退偏振比ρ(也可称为去偏振度)。退偏振比ρ对确定分子的对称性很有用。退偏振比ρ定义为:——与激光电矢量相垂直的谱线强度;——与激光电矢量相平行的谱线强度。79编辑ppt

退偏振比ρ与分子极化率各向异性度有关,如分子的极化率中各向同性部分为a,各向异性部分为b,则:

对球形对称振动,b=0,因此ρ=0,即值越小,分子的对称性越高;若分子是各向异性的,则a=0,ρ=3/4;非全对称振动的ρ=0~3/4。因此通过测定拉曼谱线的退偏振比ρ,可以确定分子的对称性。80编辑ppt(三)仪器与实验技术

瑞利散射强度通常约为入射光强度的10-3或者更低,而强拉曼散射带的强度一般约为瑞利散射强度的10-3,能量很弱。在激光问世之前,要获得一张物质的拉曼谱图很不容易。激光的问世,为拉曼光谱仪提供了极良好的激发光源。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所测物质的拉曼谱图。1.拉曼光谱仪

81编辑ppt图

激光拉曼光谱仪框图

由激光光源、样品池、分光器、光电倍增管检测系统和计算机记录及信息处理系统等组成。

82编辑ppt2.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仪基本结构与普通可见激光拉曼光谱仪相似。所不同的是以1.06μm波长的Nd-YAG激光器代替了可见激光器作光源,由干涉仪傅里叶变换系统代替分光色散系统对散射光进行探测。为了调整仪器时的安全方便,另加一具He-Ne激光器使其输出光束通过光束复合器与1.06μm激光共线,这样,调校仪器光路时就可以以可见的He-Ne激光为准。探测器采用高灵敏度的铟镓砷探头,并在液氮冷却下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了探测器的噪声。83编辑ppt3.样品的制备与红外光谱相同,固、液、气体都可测定。对于固体粉末,只要把粉末放在平底的小玻璃管或毛细管中,用的样品只需5mg以至微克的数量。常规使用玻璃或石英玻璃作容器完全可以透过光,而不会吸收。液体样品,可以用水溶液,因为水的干扰吸收带很小,也可以把粉末悬浮在水中,测定时样品量尽可能少,因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激光光束穿透样品的厚度不大于0.2mm。84编辑ppt特点:1)波长位移在中红外区。有红外及拉曼活性的分子,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近似。2)固体粉末样品不必特殊处理,样品处理简单。3)扫描范围宽,4000~5cm-1区域可一次完成,容易测定低波数段。4)由Stokes线、反Stokes线的强度比可以测定样品体系的温度。5)显微拉曼的空间分辨率很高,为1μm。(四)拉曼光谱的特点85编辑ppt6)时间分辨测定可以跟踪10-15s量级的动态反应过程。7)利用共振拉曼、表面增强拉曼可以提高测定灵敏度。8)很少有谐波和组合波的情况,在形态和解释上较红外光谱简单。9)选择性高,分析复杂体系时不必分离,其特征谱带十分明显。10)从拉曼的退偏振比能够给出分子振动对称性的明显信息。86编辑ppt缺点:1)激光光源可能破坏样品。2)一般不适用于荧光性样品的测定,需改用近红外激光激发。3)要求样品必须对激发辐射是透明的,即激发的谱线绝对不能为样品所吸收,否则本身已经很弱的拉曼光谱线将被淹没,因而拉曼光谱不能研究黑色、暗棕色或灰色的样品。4)对于极化率很低的硅酸盐矿物,拉曼效应很弱,因而限制了拉曼光谱在此类矿物上的应用。87编辑ppt(五)拉曼光谱图常规分析方法

凡不引起分子偶极矩改变的振动是非红外活性的振动,不能形成振动吸收,使红外光谱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这些红外非活性的振动信息可以通过拉曼光谱来获得。故拉曼光谱常作为红外光谱分析的补充技术,俗称“姐妹光谱”。由于它们都反映了分子的振动频率特征,因此,在红外光谱中的几种分析方法同样也适用于拉曼光谱。88编辑ppt1.1500cm-1的分界点

注意1500cm-1的分界点,1500cm-1以上的谱带必定是一个基团的频率,解释通常是可靠的,一般可以确信其推论。1500cm-1以下的区域叫做指纹区,该区域的谱带可以是基团频率也可以是指纹频率。通常频率越低,谱带就越不会是起因于基团振动,即使在这个区域内有一个谱带具有某一基团的确切频率,也不一定能断定这个基团的存在。89编辑ppt2.需要注意的问题

与红外光谱配合使用,须注意如下几点:1)相互排斥规则。凡具有对称中心的分子,若其红外是活性的,则其拉曼就是非活性的,反之,若拉曼是活性的,则其红外是非活性的。2)相互允许规则。一般来说,没有对称中心的分子,其红外和拉曼光谱都是活性的。3)拉曼光谱对分子骨架较灵敏,红外光谱对连接在骨架上的官能团较灵敏。4)水对拉曼光谱影响较小,较适合做水化物的结构测定。90编辑ppt(六)拉曼光谱的应用可以进行半导体、陶瓷等无机材料的分析。是合成高分子、生物大分子分析的重要手段。在燃烧物和大气污染物分析等方面有重要应用。91编辑ppt

对于无机体系,拉曼光谱比红外光谱要优越得多,因为在振动过程中,水的极化度变化很小,因此其拉曼散射很弱,干扰很小。此外,络合物中金属-配位体键的振动频率一般鄱在100~700cm-1以范围内,用红外光谱研究比较困难。然而这些键的振动常具有拉曼活性,且在上述范围内的拉曼谱带易于观测,因此适合于对络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研究。92编辑ppt图

各种碳材料的拉曼光谱

93编辑ppt

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是陶瓷工业中快速而有效的测量技术。陶瓷工业中常用原料如高岭土、多水高岭土、地开石和珍珠陶土,它们都有各自的特征谱带,而且拉曼光谱比红外光谱更具特征性。图

高岭土组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

高岭土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94编辑ppt第四节荧光X射线光谱法

荧光X射线——用高能X射线照射物质激发特征X射线。特征X射线波长与被照物质的化学成分有关。荧光X射线化学分析法——利用荧光X射线的波长或能量分析物质的方法——X射线谱仪或X射线荧光分析仪。定性分析——根据波长或能量确定成分。定量分析——根据强度确定成分含量。95编辑ppt一、荧光X射线分析特点非破坏性分析,分析快。灵敏度:10-5~10-6,好的可达10-7~10-9。测量深度比电子探针深,一般为2~100μm。分析元素的范围:Z≥12(Mg)的所有元素。不适测量轻元素,轻元素的荧光X射线产额低,波长长,易被空气和探测器的窗口吸收。如将样品和探测器放人真空室内,可分析到元素氟(Z≥9)。96编辑ppt一、荧光X射线分析特点要根据样品选择不同的X射线管。因为只有入射X射线的波长刚刚小于被测物质的K吸收限λK时,才能激发出高强度的K系荧光X射线。重元素,λK小,需要波长很短的一次X射线,给选择X射线管带来一定的困难,此时可利用L系荧光X射线进行分析。X射线谱仪配有计算机,工作高度自动化,使分析工作快速、精确。97编辑ppt二、谱仪结构

X射线谱仪利用波谱仪或能谱仪将X射线展谱,测量其波长或能量,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的。波谱仪能谱仪98编辑ppt射线经梭拉光栏准直后,射到分光晶体上。传动分光晶体,同时沿谱仪圆移动探测器(θ-2θ),根据布拉格定律,在衍射方向上便可接收到不同波长的荧光X射线。图平面晶体型X射线谱仪射线管尽可能靠近试样,获得高强度的荧光X射线。试样装在防护罩内,防止散射线对人的伤害。X射线从窗口射出。平面分光晶体展谱99编辑ppt利用弯曲分光晶体,不用梭拉光栏,X射线经过狭缝,以发散形式射到弯晶上。图弯曲晶体型X射线谱仪聚焦法的优点是可获得高强度的荧光X射线。衍射线以聚焦形式通过接收狭缝进入探测器。100编辑ppt根据布拉格公式,能够反射的荧光X射线的波长应小于分光晶体反射晶面间距的两倍。所以,对不同波长的射线需要不同的晶体。探测器:闪烁计数器和正比计数器。对短波X射线(λ<0.1nm),闪烁计数器较好。对波长大于0.2nm的射线用正比计数器较合适。对波长在0.1~0.2nm之间的射线,两者皆可用。101编辑ppt晶体分子式晶面指数面间距(nm)应用范围氟化锂LiF(200)0.201Kα:20Ca~38SrLα:51Sb~92U石英SiO20.334Kα:16S~29CuLα:41Nb~74WMα:80Hg~92U异戊四醇C(CH2OH)4(002)0.440Kα:14Si~26FeLα:37Rb~66DyMα:72Hf~92U邻本二甲酸氢铷C6H4(COOH)(COORb)(001)1.305Kα:9F~15PLα:24Cr~41NbMα:57La~80Hg硬脂酸铝Pb(C17H35COO)25.01Kα:5B~8OLα:16S~23V十六烷酸盐M(C25H51COO)26.85Kα:4Be~7NLα:14Si~21Sc表分光晶体及其应用范围102编辑ppt

波谱仪的特点对所有射线逐个测量,而不是像能谱仪那样同时显示。因此,测量速度慢。为了加快测量速度,在X射线谱仪上配置多个波谱仪,每个波谱仪测量特定范围的波长,所有谱仪同时工作,从而提高了测量速度。103编辑ppt三、定性分析在谱仪上配上计算机,可以直接给出试样内所有元素的名称。在实验上必须注意一些具体问题。1.确定某元素的存在,除要找到易识别的某一强线外,最好找出另一条强度高的线条,以免误认。2.区分哪些射线是从试样内激发的,那哪射线是靶给出的,靶还可能有杂质,也会发出X射线。3.当X射线照射到轻元素上时,由于康普顿效应,还会出现非相干散射。可通过相应的实验将它们识别。104编辑ppt四、定量分析1.影响定量分析的因素如果没有影响射线强度的因素,试样内元素发出的荧光射线的强度与该元素在试样内的原子分数成正比。但是实际上存在影响荧光X射线强度的因素,这些因素叫做基体吸收效应和增强效应。105编辑ppt(1)基体吸收效应试样的吸收系数与其成分有关,当试样的化学成分变化时,其吸收系数也随之改变。元素A的荧光X射线强度不但与元素A的含量有关,还与试样内其他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有关。吸收包括两部分:一次X射线进入试样时所受的吸收和荧光X射线从试样射出时所受的吸收。吸收的多少与X射线的波长和试样中各元素的含量、吸收系数及其吸收限有关。106编辑ppt(2)增强效应如果一次X射线激发试样内的B元素,产生荧光X射线,其波长为λB。若λB小于A元素的吸收限λK,则A元素的K系荧光辐射不但有一次X射线激发的,还有B元素的荧光X射线激发的。结果使A元素的荧光X射线的强度增加了,这就是增强效应。107编辑ppt

2.定量分析法方法是很多,其原理都是根据荧光X射线的强度确定元素含量。但是在处理基体吸收和增强效应的思路和方法不同,提出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将这些方法分为两大类:实验校正法数学校正法108编辑ppt

(1)实验校正法此法又称校正曲线法,是利用试验曲线(校正曲线)进行元素的定量测定。

它又可分为外标法内标法散射线标准法增量法下面简要介绍外标法和内标法,它们与X射线物相分析的外标法和内标法基本相同。109编辑ppta.外标法以试样中分析元素的分析谱线强度与外部标样中已知含量的这一元素的同一谱线相比较,来确定试样中分析元素的含量。外标法又包括许多方法,如直接校正法、稀释法、薄样法等。一般是预先制作校正曲线,从校正曲线上确定元素含量。如果有标样,这种方法是很方便的,所以被广泛采用。110编辑ppt(a)直接校正法(直接测定法)是利用外标样品直接测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根据样品的具体情况,又分为单标样法、双标样法、二元比例法等。

①单标样法

适用情况:试样内被分析元素的变化范围较窄,基体内的其他元素成分变化不大,即试样对X射线的吸收效应变化很小。选用的标样中分析元素的含量接近试样中分析元索的含量。111编辑ppt此时分析元素的荧光X射线强度比等于成分比,即:

IX和IS分别为试样和标样中分析元素的相同分析线的强度

(例如,均为Kα),CX和CS分别为试样和标样中分析元素的含量。

CS为已知,测量IX和IS即可求出CX。或者在预先制作的校正曲线上得出CX。112编辑ppt②双标样法当试样中分析元素的含量在两个标样S1和S2中该元素的含量CS1和CS2之间时,而且其间的分析线的强度I与含量C成线性关系时,可根据下列关系式求出试样中分析元素的含量:113编辑ppt也可以由下图得到CX图双标样法的校正曲线114编辑ppt③二元比例法适用于下列三类情况:(i)试样仅含两种元素;(ii)在试样中只有两种元素的含量变化;(iii)在非常轻的基体中存在两种原子序数大于19的重元素。只要测出试样和标样中A、B两元素的分析线强度,根据标样得出的log(IA/IB)对log(CA/CB)校正曲线,即可测出分析元素的含量。此法可分析元素含量变化大的试样,校正曲线通常是线性的。115编辑pptCr2O3和Ag2O的粉末混合物,欲求它们的含量。先用不同比例的Cr2O3和Ag2O混合物作出Cr2O3和Ag2O含量与CrKα和AgKα强度的关系曲线(图a),再作出log(Cr2O3/Ag2O)与Iog(CrKα/AgKα)的校正曲线(图b)。116编辑ppt(b)稀释法对无限厚的试样(指X射线不能穿透),通过计算可得到分析元素的荧光X射线强度IA与其含量CA间的关系为:

式中的K为与入射线的波长和强度、A元素的质量吸收系数有关的常数;μm为试样中所有元素对入射线和荧光X射线的联合质量吸收系数。117编辑ppt根据预先制作的IA-CA关系曲线,即可求出CA。对于试样组成元素含量变化大的情况,要想使IA和CA成线性关系,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