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登幽州台歌》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中语文】+《登幽州台歌》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中语文】+《登幽州台歌》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中语文】+《登幽州台歌》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中语文】+《登幽州台歌》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01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重点)02鉴赏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课时目标03鉴赏诗歌,陶冶情操,树立远大志向。(素养)导入

诗歌,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中独放异彩。而在众多诗人当中,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却屡受排挤,报国无门。他难寻知音,独上高楼;百感交集,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知人论世识体【一】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走近作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因而受到打击。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则天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则天不听,反被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探寻背景歌: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最主要的三类就是“歌”“行”“吟”三体。认识文体基础梳理【二】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1)悠悠()(2)怆然()(3)涕下()yōuchuànɡtì2.古今异义。独怆然而涕下古义:_____今义:_____3.词类活用。(1)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_____(2)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____眼泪鼻涕名词作状语,向前名词作状语,向后初读感知【三】朗读诗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诗歌的字音和节奏韵律。朗读提示:这首诗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其实这首诗融“楚辞”与汉魏的“歌”两体而成)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朱熹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理解内容前不见古人①,后不见来者②。念③天地之悠悠④,独怆然⑤而涕⑥下!登幽州台歌①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②来者:指后世的贤明君主。③念:想到。④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⑤怆然:悲伤的样子。⑥涕:眼泪。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请在梳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理清结构凄恻悲愁空间辽阔时间绵长登幽州台歌俯仰古今感于往事慨叹身世登台远眺怆然涕下感受苍凉情怀【四】1.诗中的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境遇?答案(1)时间角度(前—后)。(2)“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生命短暂,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答案(1)空间角度(天、地)。(2)空间无限辽远,把个人置于广阔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个人显得渺小孤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诗人生不逢时的惆怅之情、怀才不遇的哀叹、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在这里集中体现了。初读思考3.苍天无语,只能静静的听他倾诉,北风呼啸,替他把满腔悲愤宣泄,情何以堪,——让我们齐读古诗,把诗人的情感宣泄出来吧。朗读指导: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虚字“之”和“而”,多了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借鉴写法技巧【五】初读思考1.直抒胸臆,前后映照。直抒胸臆是本诗最大的特点,全诗没有具体的描写,而是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前两句俯仰古今,写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垠;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映照,格外动人。初读思考2.意境雄浑,形象鲜明。这首诗只有四句,却展现了一幅雄浑、浩瀚、空旷的画面:楼台高耸,诗人独立幽州台上,临风远眺,面对悠悠天地,思绪万千。前三句以浩瀚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为背景;第四句饱含感情,凌空一笔,一个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深感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立于画面之上,十分鲜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