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赤壁》课件_第1页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赤壁》课件_第2页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赤壁》课件_第3页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赤壁》课件_第4页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赤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知识导航文学常识写作背景易错字词理解默写重点字词诗词大意诗句赏析随堂练习文学常识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写作背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易错字词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理解默写1.“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完全锈蚀净尽。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2.诗歌由“折戟沉沙铁未销”中一件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铜雀春深锁二乔”句中“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3.《赤壁》一诗中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4.杜牧《赤壁》中以小物件引发国运联想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5.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和欣慰中;它也在杜牧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时空变幻的感悟中。理解默写6.《赤壁》中表现杜牧奇思妙想,起铺垫作用,将历史遗迹带到现实之中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7.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抒己怀。杜牧游赤壁,观赏古战场遗物,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表达对历史发展的理性思考。8.《赤壁》中写兴感之由(发出感叹的原因)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9.古诗中,诗人常常借物传情。《赤壁》中也有类似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10.同为赤壁怀古诗词,苏轼塑造了青年将领周瑜的英雄形象,而杜牧在《赤壁》中却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讽刺了周瑜赤壁之战中成功的侥幸。理解默写11.《赤壁》中杜牧惜古物识古物,极具鉴宝家的潜质,有关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12.杜牧《赤壁》中借古物引出历史,写出兴亡之由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13.杜牧《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14.杜牧《赤壁》中,借“折戟”这件古赤壁战场的遗物,兴起对历史的感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15.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杜牧《赤壁》中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即物感兴,暗含人非物是、时光流逝之感。理解默写16.借古讽今是咏史诗的主题。在《赤壁》中,杜牧认为赤壁之战周瑜取胜是有天时地利之便,否则可能是“东风不与周郎便”。17.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最终可能出现的结局。18.在《赤壁》中,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分析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9.《赤壁》中杜牧认为三国赤壁之战之胜败在于天时,有关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0.《赤壁》中,诗人大胆假设,提出迥异于常人的历史观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1.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理解默写2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3.《赤壁》中,表达作者辩证地看问题,抒发兴亡之感,想象奇绝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4.《赤壁》中,诗人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告械统治者不要寄予侥幸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5.《赤壁》中,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胸中抑郁之气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两句表现作者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忧愤不平的心境。理解默写27.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赤壁》中含有典故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8.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是:东风不与周郎便。29.《赤壁》中,作者进行逆向思维,大胆设想,提出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含蓄蕴藉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0.《赤壁》中,诗人设想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从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写起的诗句是:铜雀春深锁二乔。31.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理解默写3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间接写出了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3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3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之气。35.读《三国演义》中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故事时,我们会联想起学过的一句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6.杜牧的诗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赤壁》中以小见大来表达作者独特历史英雄观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理解默写37.杜牧在《赤壁》一诗中,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借史事吐露胸中愤懑不平之气的两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8.杜牧《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哲理(反写历史)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9.杜牧在《赤壁》中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集中表现了微小的事件对历史命运的改变的观点。40.用典是古诗常用的艺术手法。在《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中,杜牧借用“二乔”命运含蓄地慨叹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41.三国历史,荡涤人心,后世诗人,常借三国典故表达情怀。杜牧在《赤壁》中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感慨时势造英雄。42.“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杜牧身临赤壁,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含蓄发出英雄无法施展才能的不公。理解默写43.杜牧经过赤壁战场,面对沉沙折戟,思虑国家存亡,社稷安危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4.杜牧在《赤壁》中强调天时重于人谋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5.在《赤壁》一诗中,诗人感慨英雄成败的两句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6.“风”在古诗中有很多具体形象:秋风、东风、长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经过赤壁战场,以风评点三国往事。47.在《赤壁》中,作者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8.《赤壁》中暗含诗人对自己才华、命运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理解默写49.《赤壁》诗中作者通过所见之物来评价赤壁之战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0.杜牧在《赤壁》中运用“以小见大”手法来表现国家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1.《赤壁》中表示议论、抒感慨,给人深刻警策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2.《赤壁》中借古讽今,反面假设,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3.杜牧在《赤壁》一诗中从反面假设历史并根据这一假设作出推测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4.杜牧的《赤壁》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假想战争结局,以小见大,形象而又颇见风致。理解默写55.杜牧《赤壁》中,以两个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命运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6.《赤壁》一诗中,作者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暗指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7.孟子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人和”,但杜牧认为战争中的天时很重要,正如他在《赤壁》中所言:“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8.古诗词常用典故,与三国有关的典故,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还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以及“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理解默写59.触景伤情、物我相融是古代诗人一种常见的情怀与体验,比如杜牧在《赤壁》中的两句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面上讲述两个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实际上是诗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一种感慨。60.《赤壁》中写出偶然的机遇对历史变迁的重要影响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61.杜牧在《赤壁》中表达“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的语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62.与战争有关的古诗,不胜枚举。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描写了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抒发了战争中亲情的可贵;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重点字词原文解词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①[戟(jǐ)]古代兵器。②[销]销蚀。③[将]拿,取。④[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原文译文原文译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把折断了的兵器沉没在泥沙之中还没有腐烂销尽,捡起来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上的战火和刀光剑影。倘若当年天不作美,没有东风相助,周瑜怎么能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恐怕就连大乔和小乔两位东吴美女也将被曹操深锁铜雀楼,春恨无限了。诗句赏析诗句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1)内容: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锈迹斑斑的折戟,无疑带有极强的沧桑感,能令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诗人“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也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2)作用:“折戟”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做铺垫。(3)表现手法:以小见大。诗人以一件古物“折戟”题咏历史上的重大题材(赤壁之战),以小见大,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诗句赏析诗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内容: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感情:诗句含蓄地表达出对周瑜的那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3)修辞:①借代。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有风致。②双关。“东风”一词,除了实指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内容理解1.主题:杜牧的《赤壁》,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慨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相信自己只要有机遇,总会有所作为)。2.《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由此可见传统咏史诗的什么特点?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许多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含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内容理解3.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了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①诗人以一件古物“折戟”题咏历史上的重大题材(赤壁之战),以小见大,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②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表露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相信自己只要有机遇总会有所作为。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构思新颖,别出心裁。模拟练习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一首咏史诗。B.“折戟沉沙铁未销”,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C.“自将磨洗认前朝”,诗人磨洗干净,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前朝的遗物进一步引发诗人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做铺垫。D.本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要效仿古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D模拟练习2.阅读杜牧的《赤壁》,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A.“折戟沉沙铁未销”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折戟沉沙”点出这里曾有过历史风云,“铁未销”暗含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B.“自将磨洗认前朝”中“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显示出诗人对这一前朝古物的兴趣,为后两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直抒胸臆,反说其事,用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D.这首诗通过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C模拟练习3.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怀古咏史之作。B.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感兴的缘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直接写出了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D.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都有某种机遇,而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C模拟练习4.下面对《赤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中,“铁未销”暗寓着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B.“东风”暗指周瑜借东风火烧赤壁一事,表达对周瑜的历史功绩的艳慕之情。C.“铜雀春深锁二乔”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D.诗人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B模拟练习5.下列对杜牧《赤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诗人经过真正的古战场遗址赤壁,看到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写成的。B.本诗是一首怀古咏史诗,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人巧妙假设了东吴失败可能遭受的屈辱后果,极富形象性。D.诗中,作者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A模拟练习6.选出下列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诗借三国史实,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B.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自将磨洗”和“认”显示了对前朝故事的兴趣和思索。C.“东风”一语有意虚指,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条件,表现诗人的不屑和嘲讽。D.诗的后两句以小见大,反说其事,以两名女子的可能命运暗指曹刘“势”与“运”。C模拟练习7.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人借“折戟”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思考。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人巧妙假设了东吴失败可能遭受的屈辱后果,极富形象性。D.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直接正面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D模拟练习8.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B.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为曹操鸣不平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历史观。C.诗人借一件古物来引发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迈胸襟。D.“二乔”并非写两个美貌的女子,而是借此形象代表东吴的国家命运。B模拟练习9.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合在赤壁大破曹操大军,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之一。这首诗,是作者借相同的地名来倾吐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愤懑。B.这首诗有叙有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记叙。C.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D.诗人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B模拟练习10.下面对《赤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