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低山丘陵_第1页
南方低山丘陵_第2页
南方低山丘陵_第3页
南方低山丘陵_第4页
南方低山丘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2021/5/91一、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综合开发的地理背景1.位置和范围: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地区。南岭武夷山脉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东南丘陵思考:主要包括哪些丘陵山区?2021/5/92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沙漠塔尔沙漠纳米布沙漠维多利亚大沙漠亚利桑那沙漠阿塔卡玛沙漠南方低山丘陵区2021/5/93回归沙漠带南方低山丘陵区自然环境

特征(气候植被)

形成原因气候干燥,荒漠或半干旱草原景观温暖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交替控制及寒流影响(部分地区),形成干旱的气候背靠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深受季风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思考并填出下表?2021/5/94

开发现状简介:(1)开发早,历史悠久。(2)人口密度较大,土地负载较重,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人地关系矛盾明显。(3)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同于沿海平原发达地区),大量非耕地资源利用粗放,经营效益不高。为了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本区优越的自然资源,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科学工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南方低山丘陵区进行了综合的科学考察,加快了开发该地区农业资源的步伐。2021/5/953.农业资源的优势、问题与措施(1)气候资源:①优势:雨热同期,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②问题:季风不稳,多气象灾害,春季低温阴雨(春寒)对早稻播种不利,盛夏干热少雨(伏旱)对水稻生长不利。③措施:思考应对措施有哪些?调整农作物种植顺序、发展水利、建立防护林体系。2021/5/96(2)土地和土壤资源:②问题:植被破坏易造成山上水土流失,山下水冲沙压,旱涝频繁的局面;红壤(酸、瘦、粘)广布,为低产土壤。③措施:①优势:多山丘,气候、生物、土壤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可发展立体农业。思考应对措施有哪些?保持水土,改良红壤。2021/5/97(3)生物资源:①优势:品种多(油茶籽、竹子、茶叶、松香等在全国占重要地位),植物生长快,更新能力强,产出大。②问题:开发利用的品种单一,没有发挥潜力,对次生林、草地等资源经营粗放。③措施:思考应对措施有哪些?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种生物资源的潜力,把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21/5/98(4)水资源:①优势:水能资源、水资源丰富,利于发展水电和灌溉。开发前景:此外,劳动力丰富廉价,靠近商品性农产品基地、工业城市和海港,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条件。本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②问题:流水侵蚀作用强,导致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样,开发利用难。措施:思考应对措施有哪些?因地制宜利用多种土地类型,配置繁多的生物品种。2021/5/99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综合开发我国大约2/3的县位于山区,山区垂直地带性最显著且生态系统脆弱,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对我国广大山区的开发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2021/5/910立体农业指根据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生长环境要求各异的特点,在同一单位面积的土地或水域等空间,最大限度地实行种植、栽培、养殖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一种综合农业生产方式。途径Ⅰ:走立体农业的道路(1)立体农业定义2021/5/911

立体农业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安排农业品种,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发展多种经营。①地形地貌条件:低山丘陵区山地与平原的比例为4:1。(2)发展立体农业的优势:2021/5/912

立体农业,将闲置的劳动力转移去综合开发低山丘陵,促进多种经营,减轻土地压力,增加收入。②人多地少的矛盾:人多,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不足。2021/5/913

立体农业可以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同步发展,改变单一种粮局面,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③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系统脆弱。2021/5/914

千烟洲模式:“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A、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B、经济用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C、果园和人工草地E、鱼塘D、农田(3)典型案例: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图中A、B的环境效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模式中近期受益的是

。中、远期受益的是______________。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农、牧、渔业林果业思考并填空2021/5/915A、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B、经济用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C、果园和人工草地E、鱼塘D、农田E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次还可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当于微型水库,蓄积降水和泥沙,使塘坝以下农田雨季免受洪涝灾害,旱季为农田、人、畜提供水源。水产养殖思考并填空(3)典型案例: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2021/5/916(1)指导方针:初级产品生产→优势资源的深加工→建立区域性农产品专业基地。3.途径Ⅱ: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淮南麻鸭系列中华猕猴桃系列残次木材系列深加工,提高效益(2)典型案例:河南商城县2021/5/917小结:1.位置和范围2.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3.开发现状综合开发的地理背景综合开发的途径1.走立体农业的道路2.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4.农业资源的优势问题措施2021/5/9181、南方丘陵山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气候条件是()A.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B.全年气候温和,各地都不会受到低温阴雨的影响C.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基本不受干旱影响D.各地都不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对农业发展很有利

随堂巩固A2、山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A.气温年变化大B.垂直分异明显

C.人烟稀少D.生态环境脆弱

B2021/5/9193、南方低山丘陵之所以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主要原因是()

A.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受冬季风影响C.受夏季风影响D.受海陆位置影响

4、下列有关南方低山丘陵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地矛盾明显B.耕地资源利用方式粗放

C.商品经济不发达D.自然资源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CB2021/5/920三、南方丘陵山区的生态建设(1)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仅次于黄土高原。

本地区人地关系紧张,能源短缺,尤其是农村薪柴资源的匮乏,许多地方出现了乱砍滥伐森林,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的局面,导致本区水土流失严重。1.生态建设任务繁重2021/5/921(2)水土流失带来的经济损失大。①人均耕地少,单位土地生物生长量和产值高。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大。②土层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石质裸露,恢复困难。③本区江河下游多为重要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淤塞河湖,引发洪涝灾害,影响通航——“穷了山区,害了平原”。2021/5/9222.保持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1)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推广节能炉灶开发小水电营造速生薪炭林大办沼气2021/5/923

农村使用沼气做燃料的举措对当地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经济发展:①减少薪柴林的面积,扩大经济林面积;

②残渣可作为发展池塘养殖业的饲料,提高水产品的产量等。生态环境:①减少对山林的砍伐,有利于水土保持;

②生活燃料更清洁,减少了环境污染;

③残渣返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2021/5/924(2)封山育林大力发展经济果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2021/5/925生态建设1.解决农村能源问题2.封山育林2021/5/926读下图“我国部分地区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浑”则与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据统计,图中A省现已有水土流失面积达2.64万平方千米,占该省总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普遍。据不完全统计,A省现有坡耕地814万亩,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有178万亩。(1)A省为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其南部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属于

,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2)甲、乙河流域是我国旱涝灾害的多发地区。试分析甲、乙两河流域易发生旱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3)试说明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021/5/927(4)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现状多是人多地少,生活贫困。从生态建设角度看,应采取哪些措施遏止水土流失的加剧?(5)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地区脱贫致富?(6)民居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可以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图7所示四种特色民居中,属于甲河流域以南地区的民居是

(填写代表序号),说明判断的理由。2021/5/928(1)水稻种植业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等。(2)气候因素:受夏季风活动强弱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夏季风活动较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在两河流域滞留时间较长,降水量大,常形成涝灾;夏季风活动较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在两河流域滑留时间短,降水量小,常出现旱灾。地形因素: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地形:丘陵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 降水:山地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 植被: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等),覆盖率降低,地表裸露。(4)退耕还林,制止陡坡开荒;在缓坡处修建梯田等。(将坡度在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对25°以下的坡耕地实施“坡改梯”或生物保护措施)(5)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山区应按照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发展立体农业。(6)B多沿河布局;屋顶倾斜度较大;高墙基;房屋朝向不规则等。2021/5/929流水侵蚀2021/5/930河流下切侵蚀2021/5/9312021/5/9322021/5/933在1400~2300小时之间,大部分地区为1700~2000小时,具有强大的光合作用潜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