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_第1页
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_第2页
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_第3页
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_第4页
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具特色的

传统体育

2021/5/91名族传统体育

1)概念:民族传统体育是由各民族创造的为获得增强体质的技能而进行的竞技娱乐和教育的一种综合性文化形态,是各民族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方式的一种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民族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具有各民族自己的特征。

2)特点:是人类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形式的表现,又是一种颇具传统色彩的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体育文化,它应是不同的民族有目的的、能动地改造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的一种客观物质活动;作为一种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应具有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自身的形成、发展及生存的历史过程,具有属于其自身的突出而丰富的科学内涵和与其他相关文化形态相融、相隔的文化限定。2021/5/922021/5/93珍珠球珍珠球来源生产劳动——采珍珠,是满族人民传统的体育项目,现为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珍珠球是在有水区,限制区,封锁区和得分区的场地内,双方运动员各7名的一种体育比赛,珍珠球比赛不仅要求水区内的4名队员具有良好的个人技术良好的配合意识,还要求水区运动员与抄网队员默契配合,珍珠球比赛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2021/5/942021/5/95摔跤摔跤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竞技体育运动,希腊、埃及、中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古代文明中都有摔跤的文字记载。古代奥运会在公元前776年诞生之时,摔跤就是其中的一项比赛,而且一直是历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现代摔跤运动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非常崇尚摔跤运动。相传,神话中的英雄捷谢伊——雅典民主奠基人,从雅典女神那里学来了摔跤规则,从而发展了摔跤运动。摔跤项目,分为古典式和自由式两个跤种,又统称国际式摔跤2021/5/962021/5/97抢花炮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由于有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湘、鄂、渝、黔等省边境地区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深受该地区少数族同胞的喜欢,所以,数百年来长盛不衰。富禄“三月三”花炮节历史久远,始于清朝乾隆而盛于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抢花炮”始于闽粤商人到此经商,由于信奉“妈祖”,兴建庙宇祭祀。在“妈祖”生日农历“三月廿三”举行大型庙会祭祀活动时举行的。“抢花炮”运动,每年庙会燃放三枝花炮。第一炮:命名为“发财炮”,意示抢得第一炮,得炮者当年财运来到,生意一定兴隆,红火。第二炮:命名为“添丁炮”,意示抢得第二炮,得炮者爱人当年定能怀上男孩。为你添丁,延续香火。第三炮:命名为“如意炮”,意示抢得第三炮,得炮者当年生意、生产、生活各方面顺顺当当、天随人愿、万事如意。2021/5/982021/5/99抛绣球抛绣球是壮族最为流行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绣球最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在狩猎和战争的运用的兵器逐渐演化成今天用来传情达意、娱乐身心、竞技强身的绣球。由于颇具民族性、趣味性、和简易性,经改编后,抛绣球已成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同时,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表演项目。2021/5/910小故事

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载满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在阿秀变卖了自己的手饰,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摸到日思夜想、却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时,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飘然落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绣球就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壮乡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后来也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2021/5/9112021/5/912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方很流行,在北方也有划旱龙舟的习惯。关于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来源传说:

一、纪念屈原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的情况下,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在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2021/5/913

二、沅陵盘瓠招魂说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沅陵龙舟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儿六女,儿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沅陵龙舟起源5千年前,比纪念屈原的传说更具地方特色。

三、各种传说: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2021/5/9142021/5/915射箭射箭,即箭术(Archery),助弓的弹力将箭射出,在一定的距离内比赛准确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射箭运动。远在1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人类就发明了弓箭来狩猎捕鱼。以后很长时间,弓箭又是用于战争的武器之一,现弓箭作为人们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存了下来。射箭的渊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5万年。射箭活动曾经在古代的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区流行。中国的射箭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发明了弓箭,弓箭一直是人们狩猎和军队打仗的重要武器。现代射箭运动于14世纪起源于英国,它由武士的军事需要演变成娱乐运动。16世纪出现了三种射箭的运动形式:第一种是对靶射箭,第二种是地靶射箭,第三种是漫游射箭。三项重要的世界射箭锦标赛是:世界室外射箭锦标赛,世界室内射箭锦标赛以及世界野外射箭锦标赛。2021/5/9162021/5/917押加2021/5/918押加押加,又称大象拔河,藏语叫“浪波聂孜”,意为大象颈部技能。在藏区这一项目最普及,故称之为藏式拔河。现已被列为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比赛前,选一块平地,先在地上划两条平行线作为河界,中央又划一条中界,准备一条长约4米的绳子式布带并两端打结。比赛由两人进行,双方各自把绳子套在脖子上,两人相背,将赛绳经过腹胸部从裆下穿过,然后趴下,双手着地,赛绳拉直,绳子中间系一红布为标志,垂直于中界。听到比赛开始的口令后,两人用力互拉前爬(爬拉动作模拟大象)。用腿腰肩颈的力量拖动布带奋力向前爬,以将红布标志拉过河界者为胜。2021/5/9192021/5/920板鞋

板鞋最初并不是用木板做成的,也不叫板鞋,而是以长丈余的宽竹片为材料,对折夹绑在二至三人的脚上,叫做木枷锁,是明清时期当地土司用以束缚奴隶的刑具。据说明嘉靖30年(1552年)那当州事罗武杰领兵赴江浙抗击倭寇,其练兵方法便是采用了木枷锁来训练狼兵,三人成一伍,九人成方形,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就是当地盛传此为“三人穿板鞋”的起源。那地村拉潭屯的山顶是有石碑4块,均为明万历年间刻制。石碑记载有明嘉靖30年那地州事罗武杰领兵赴江浙抗倭的事迹。另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