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教材

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教学目标

1.了解张孝祥的生平经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2.品味重点字词,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3.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作者简介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书法家。他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神童。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张孝祥】(1132年-1170年)写作背景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派一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反对屈辱的”议和”,曾两度被朝中投降派弹劾罢职。乾道二年八月,他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这首著名词篇。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年35岁。在写作此词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一篇小品文《观月记》,记载了这次夜游的经过。解

题①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②过:经过,途径。③洞庭: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南纳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古代文人游学、就任、流放、贬谪、漂泊多经过或逗留于此处,均留下诗词文赋,为洞庭湖积淀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听读文本朗读感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qiónɡqǐnɡ

zhuó

piānchénɡ

jīnyìzhēnxiánxiào整首词的词眼是哪个词?“澄澈”

景之澄澈、人之澄澈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洞庭湖的澄澈;壹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贰整体感知欣赏上阙——景色美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思考:前三句诗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洞庭青草”:点出地点,照应题目中的“过洞庭”。“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风色”:点出天气情况

,符合近中秋的天气特点——营造了风平浪静、秋高气爽的氛围。文本鉴赏—上阙鉴:镜子。琼:美玉。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思考: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①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②夸张。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③对比。万顷湖水和一叶扁舟,一大一小的对比中,展示出洞庭的浩淼和开阔,也衬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三)文本鉴赏—上阙“扁舟”有隐逸江湖、远离官场的暗指,暗示主人公看淡人事纷争,远离世俗污浊的高远格调。素月分辉,明河共影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运用“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如此美景的喜爱之情。表里俱澄澈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双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写秋月秋水美在澄澈,里外没有都浑浊与污染;一是说在湖上泛舟的我也如秋月秋水般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仅是写景,更是在写人,写自己的品格之美。悠然:安闲、闲适的样子;深远的样子。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思考:难与君说的“妙处”应该是指什么?①洞庭湖的月光湖色之妙。②此时自然之美与心灵之净融为一体,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文本鉴赏—上阙上阙意境的主要特点:素淡、明亮、澄澈、纯净、无暇、幽寂、深邃、浩渺、空明……词的上阙,作者描绘了一幅澄澈的洞庭秋色图画。又并非只立意于歌颂自然,而是借此自比高洁品格,为下片蓄势。上阙小结——景色美欣赏下阙——人格美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岭海”指五岭之外,即今之广西一带。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思考: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①用典:“孤光”用了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一典故。②双关:“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词人回忆起在岭外一年左右的为官生涯中,自己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怀,有所感怀。③“肝肺皆冰雪”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表明词人胸襟坦白,如同冰雪一样晶莹,这也是词人高洁人格的象征。文本鉴赏—下阙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萧骚:萧条冷落,这里指头发稀疏。“襟袖”借代手法,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暗喻:稳泛沧浪空阔:现实中自己虽遭贬,变得萧条冷落,但自己的心神无一丝动摇,仍沉稳地泛舟洞庭,显得洒脱、豪迈,心胸开阔。文本鉴赏—下阙一语双关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①这是全词感情的高潮,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②“尽挹”为夸张,“细斟北斗”为比喻,“万象为宾客”为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比作美酒,把北斗星比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了作者包举万物的阔大胸怀、纵情自然的潇洒精神与“天人合一”的浪漫主义理想。同时也是词人对构陷他的小人的有力回击,充斥着自己平生孤愤,但豪放中,孤独之感也共寓其中。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思考:“不知今夕何夕”与前面的“近中秋”是否矛盾?宠辱皆忘物我两忘用典,最早出自《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苏轼在《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词人借用此句呼应前面的“近中秋”,表示对中秋之夜良辰美景的赞叹。“扣舷”写动作,“独啸”写声音,“不知今夕何夕”表明诗人完全沉醉于一片湖光月色之中。动作、声音配合,传神地勾勒出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作者此时已经完全沉醉在这湖光山色中,达到物我两忘→超然世俗的境界下阙意境的主要特点:激荡、昂扬、起伏、雄浑、壮阔、澎湃

下阙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抒发了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旷达胸襟和超脱的人生观。上阙小结——人格美肝胆皆冰雪---澄澈稳泛沧浪空阔。吸尽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心胸开阔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平静细斟北斗---心静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洞庭表里澄澈;②胸怀坦荡,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③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因遭馋害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结合词的内容,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①意象:青草、琼田、扁舟、素月、明河、沧浪、舷④情感:对洞庭湖景物的喜爱、对自我品格明洁的肯定与自豪、对黑暗政治与小人谗言的暗讽。②意境:恢弘空阔、澄澈宁静③手法:情景交融、比喻、拟人总结本词是词人月夜泛舟洞庭时即景抒怀之作。上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下片抒发豪爽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