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陋室铭》联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定风波》《陋室铭》联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定风波》《陋室铭》联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定风波》《陋室铭》联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定风波》《陋室铭》联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穿越时空的友情——《陋室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诗文联读

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新朋友吗?什么样的人容易成为朋友?(有相同兴趣爱好的、有类似经历的……)有没有想过穿越时空,和古人交朋友?这不,唐朝刘大才子刘禹锡,今天就要接待一位特殊的朋友,他是穿越时空而来的宋朝词圣——苏东坡。让我们一起期待,看看两人能否“牵手“成功,成就”穿越时空的友情“。激趣导入1.能结合文本,阐述刘禹锡、苏轼在诗文中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与节操;2.能结合资料,比较分析出刘禹锡和苏轼不同的个性气质;(重点)3.能感受到对比阅读带来的神奇发现、美好体验,能体会千古贤人共通的优秀精神内涵。(难点)教学目标一、以文会友

古人结交朋友,往往会在拜谒对方时先送上一件自己的作品,以引起对方的关注。让我们看看苏先生向咱们的刘先生送上了什么作品?一,以文会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释定风波:词牌名。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已而:过了一会儿。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吟啸:吟咏长啸。芒鞋:草鞋。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料峭:微寒的样子。斜照:偏西的阳光。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读懂词意,将不懂的地方进行圈画,并举手提问。一,以文会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译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有人带着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一,以文会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从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苏东坡呢?请你默读词作,用以下句式说说东坡先生给你的印象。作品中“

”这个词/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想到他应该是个

的人。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以文会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样的一个东坡先生,刘禹锡会欣赏吗?请同学们结合《陋室铭》中的词句,说说刘禹锡会不会欣赏这样的苏轼。小结我们发现,两个人的性格很像,都安贫乐道、积极乐观。这样的两人很容易成为朋友,那就安排他们见面吧!二、相识相知刘禹锡虚岁22岁中进士,

苏轼虚岁21岁中进士,

因永贞革新第一次被贬朗州,

王安石变法期间,他因反对

10年后回京,又因桃花诗讽

新法被贬杭州;两年后,因

刺权贵,再次被贬连州;后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差点没

来又贬过柳州、和州等地,

了小命;后贬到惠州、儋州

过了十多年才回京。

(今海南岛)。在苏州担任刺史时,帮助当地

政绩斐然,治理河道、灭蝗

百姓一起共度水灾难关。在他

灾、成立救儿会、修铁索桥

治理下,人们安居乐业,苏州等,

各地的苏公祠都是证明。

人们爱戴他,建了刘禹锡祠。二、相识相知

猜猜见面的两人会聊些什么呢?(兴趣、作品……)经历。在了解了对方经历后,两人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请大家仔细聆听语先生对两人的介绍,说说他们有哪些相似的经历。小结1.二人都是年少得志。2.都曾经历过多次贬谪,一度走入蛮荒。3.做地方官都留下美名。三、君子之交结合《陋室铭》和《定风波》的内容说说刘禹锡与苏轼的“豪”又有什么区别?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三、君子之交

刘禹锡豪中有(

苏轼豪中有(

比较见定位(从他的比较对象中看出他对自己的定位)结尾见思想(从作品的结尾句中品出他对人生的思考)背景见目的(从写作背景中了解他的创作意图)

时代与个性

结合《陋室铭》和《定风波》的内容说说刘禹锡与苏轼的“豪”又有什么区别?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类比仙、龙、诸葛、子云,认为自己才华横溢、品行高洁,是天选之子,非常自信,甚至狂傲。"孔子云:何陋之有?"以反问强烈表达了对自己品行操守的自信,可见,对于外界的诋毁、欺侮、指责。他更多是不接受。由背景可见,此文是为反击而作,是为向世人表明心意而作,是一个战士向不公遭遇的回击。他的个性与他所处的时代往往也有关系)唐朝,开元盛世,感唐昂扬的风气对晚唐的诗人也有影响。与"狼狈"同行比较,都是普通人,但是他们淋雨狼狈,而我洒脱自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最有禅意,遭受风吹雨打的人总是要望晴的,无风雨,则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有了。两个"无"中也能看出苏轼宠辱不惊、平和自适的处世态度。由背景可知,这是即兴抒怀之作是抒写自己人生思考的抒情散文是向内部世界的探寻,是对自己的交代。宋朝,重理学思考,儒释道各家学说互相影响,让人向内寻找自己。总结一个表现的是高洁傲岸的情操,一个表现的是旷达超脱的胸襟。一个是自信昂扬、豪中有狂;一个是旷达脱俗、豪中有禅。一个的生活态度是“活的爽”(爽),一个的生活态度是“适应它”(适)。一个至死是少年,一个在生活的熔炉中越炼越纯粹。两人各有各有气质,各有各的精彩,都令人钦佩、向往。四、配乐朗诵

四,配乐朗读

让我们再一起朗诵两位优秀先哲的作品,感受他们的豪放的诗风、智慧的人生态度。

读刘禹锡,请读出你们的狂,你们的傲,你们的自信与张扬。

读苏东坡,请读出你们的禅,你们的和,你们的洒脱与旷达。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五、寻师觅友五、寻师觅友

今天,我们见证了刘禹锡与苏轼握手为友,感受到了两颗心跨越时空,互见生命的喜悦。千百年后,我们亦可寻古人为友,学其诗文,悟其人生,共享思想的精华。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牵线搭桥“,为更多有趣的灵魂找到跨越时空的友情,成就世间佳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