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采矿建设环境评估报告表_第1页
某采矿建设环境评估报告表_第2页
某采矿建设环境评估报告表_第3页
某采矿建设环境评估报告表_第4页
某采矿建设环境评估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更多环评报告书、工程师考试资料来自-中国环评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国环评证**字第****号二OO**年**月目录TOC\o"1-3"\h\z1总论 11.1项目由来 11.2评价原则 11.3编制依据 21.4评价标准 21.4.1环境质量标准 21.4.2污染物排放标准 31.5评价重点和范围 41.5.1评价重点 41.5.2评价范围 41.6保护对象 52区域环境概况 62.1地理位置 62.2地质地貌 62.3气象特征 62.4水文特征 72.5动植物资源 72.6社会环境概况 83建设项目概况 103.1项目名称和建设性质 103.2建设地点 103.3劳动定员和工作班制 103.4建设规模及内容 103.5矿区位置及形态 113.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4工程分析 124.1生产工艺 124.1.1工艺流程图 124.1.2生产过程概述 124.2主要生产设备 134.3主要原辅材料 134.4污染因子分析 134.4.1主要污染产生方式 134.4.2评价因子确定 144.5污染源及初步治理方案 144.6污染源强汇总 16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缓解措施 175.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175.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75.2.1评价内容 175.2.2评价方法 175.2.3评价结论 185.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95.3.1影响方式和性质 195.3.2影响分析及结论 195.4生态保护措施 206环境噪声影响分析及缓解措施 226.1噪声源情况 226.2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及评价 226.3预测模式及过程 226.4预测结果及建议 236.5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247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缓解措施 257.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257.2污染气象分析 267.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297.3.1预测模式 297.3.2预测状态和内容 297.3.3有关参数的确定 307.3.4预测结果与分析 317.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317.4.1有组织排放粉尘 317.4.2无组织排放粉尘 328水和固废环境影响分析及缓解措施 338.1水环境影响分析及缓解措施 338.2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及缓解措施 339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缓减措施 349.1工程占地 349.2水土流失 349.3水土流失的缓减措施 359.3.1拦渣工程 359.3.2护坡工程 369.3.3削坡开级 369.3.4植物护坡 379.3.5工程护披 379.3.6土地整治工程 379.3.7整治后的土地利用 389.3.8防洪工程 389.3.9防风固沙工程 399.3.10地表径流形成区的防治工程 399.3.11绿化工程 409.3.12采石场运营注意事项 4010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修复方案 4110.1露天石矿边坡稳定性治理 4110.1.1露天石矿边坡的特点 4110.1.2露天石矿边坡稳定性治理方法 4110.2生态复绿治理中土壤条件的创造 4210.3植被恢复与绿化工艺 4310.3.1植被恢复的考虑因素 4310.3.2植物种类的选择 4510.3.3绿化工艺 4610.3.4治理方法评价 4711结论与建议 5011.1评价结论 5011.2主要建议 5111.2.1生态环境破坏防治对策 5111.2.2噪声防治建议 5211.2.3废气防治建议 5211.2.4废水防治建议 5211.2.5固废防治建议 5311.2.6矿山自然生态修复建议 5311.2.7环保投资估算 5311.3环保可行性结论 53附图:附图一:区域位置图附图二: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示意图附件:附件一:项目立项批复及更名确认附件二:项目占用林地的批复附件三:项目用地红线图附件四:划定矿区范围的批复附件五: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电话(传真):**********1总论1.1项目由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量的不断增加和建筑业的兴起,市场对各种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作为基本建筑材料之一的石料,其市场前景良好。随着未来几年公路建设、维修工程以及房地产开发等的不断进行,石料市场将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为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原****新义******建材厂)拟将原采矿点迁建至****镇******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建设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受************************委托,**********************************环境保护设计所承担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我所接受委托后对拟建区域进行现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供上级主管部门审查。1.2评价原则(1)通过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了解拟建地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并结合本项目特点,确定主要保护对象和保护目标。(2)通过类比调查和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确定评价因子、评价方法和评价重点。确定建设项目“三废”产生源强,提出明确的污染防治措施,并预测项目上马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项目的可行性,并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为本项目环境保护计划的实施及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4)给出明确的环评结论。1.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18);(2)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HJ/T19-97);(3)****省环境保护局《****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评价技术要点》(1998.5);(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204-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1998.5.1);(9)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1994)513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1994.11.22);(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修正);(1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14)************************提供有关建设项目的基础资料;(15)************************委托**********************************编制环评报告的技术咨询合同。1.4评价标准1.4.1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根据《****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技术报告》,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属二类空气环境质量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版中二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1。表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单位:mg/Nm3污染物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SO20.500.150.06NO8总悬浮颗粒物TSP/0.300.20可吸入颗粒物PM10/0.150.10(2)噪声矿区周围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2。表1-2环境噪声标准类别昼间[dB(A)]夜间[dB(A)]2类60501.4.2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见表1-3。表1-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排气筒高度(m)二级监控点浓度颗粒物1201520303.55.923周围外浓度最高点1.0氮氧化物240150.77周界外浓度最高值0.12(2)废水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公厕收集后定期拉走作为农肥使用,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4。表1-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单位:pH值外,其余mg/L污染物pH值CODcrBOD5SS石油类三级标准6-950030040030(3)噪声矿区边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5。表1-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标准类别昼间[dB(A)]夜间[dB(A)]Ⅱ类6050(4)施工噪声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具体指标见表1-6。表1-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单位:等效声级Leq[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1.5评价重点和范围1.5.1评价重点本项目为露天采矿工程,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确定本评价以工程分析为基础,评价重点如下:(1)生态环境:矿区开采服务期前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2)废气:轧石机产生的粉尘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3)噪声:爆破、轧石机等运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4)废水:职工生活污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5)固体废弃物:废弃石矿和剥离物等生产固废和职工生活固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1.5.2评价范围(1)生态环境矿区扩展距离1~2km以内区域的植被和土地利用情况。(2)噪声矿区所在范围边界外500m(3)大气以拟建项目选址地块为中心,以主导风向为主轴长3.0km×宽2.0km的范围。1.6保护对象根据现场调查,区域内无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文教环境敏感区、国家和地方级文物古迹、珍稀动植物保护物种等,最近的农居点在500m以外,因此,本项目的保护对象主要为矿区周边生态环境。2区域环境概况2.1地理位置本项目拟建地位于****市****镇******村******。****镇位于****市城区北面,北接余杭,东北紧邻受降,西北与新义乡为邻,西面是三寿辰和********研究所附属试验场,东南与新民接壤,南面紧连****镇,是****城的北大门。项目的区域位置见附图一,周围环境示意见附图二。2.2地质地貌(1)地质****市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凹陷”区,萧山一球川断裂呈北东方向穿过市域中部,****江沿断裂发育,将全市分割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广泛覆盖;西部为沉积分布区,古生代地层齐全,褶皱、断裂构造复杂,呈北东—南西展布。(2)地貌****市地形地貌属浙西北中山白丘陵区,地势自东南、西北向****江倾斜。****江斜贯中部,由于大江的冲积、洪积形式两岸宽阔的河谷平原。江东南是以侏罗纪火山岩系为主的连绵低山,由东南呈脉状向北偏西伸展,逐渐下降,直逼江边;西北是由元古代、古生代的灰岩、页岩、砂岩组成的高丘、低丘,向东南逐渐下降到盆地,呈波状起伏,缓延江边。全市低山、丘陵面积大,总面积1385km2,占全市面积的75.7%,水面积占5.6%,平原谷地占18.7%,俗称“八山半水分半田”****镇地形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土壤以红壤、水稻土为主,适宜于蚕桑、果树及薯类的生产和水稻的栽培。2.3气象特征****属中纬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无霜期230d左右。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7℃(1996年8月4日,最高温度40.2℃);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6℃(1997年1月5日,最低气温****四季明显,冬季比较寒冷干燥,春季气温回升,一般5-6月降雨量较多,形成“梅雨季”,常常造成洪涝。7-8月份,天气炎热,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常常出现伏旱。秋季比较稳定,但常有台风影响,如遇台风侵袭,会造成第二次洪涝灾害。2.4水文特征境内主要河流均属******水系。最大河流是******干流****江,由桐庐县流入,横贯本市中部,自西南流向东北。******历来以涌潮闻名于世。在****江河段,受其潮汐影响,水情变化较为复杂。溪流多为山溪性小河,落差大,源短流急。****江,境内长52km,江面宽700-1000m,水面面积7.2万亩。****江在建德县梅城由兰江和新安江汇合而成,流经境内于萧山市闻家堰和浦阳汇合后,称为******。****江在****市以上的集雨面积为37590km2,过境水量丰富,多年平均过境水量达336亿m3/a,多年平均下泄流量为962发源于新义的白洋溪流至泗洲青山头与北渠连接,北渠源头过泗青山头,经勤丰、上郜、宋家塘、舒姑洋、新桥等村,最后注入****江。而坑西溪又自北向南在上郜注入北渠,因此,****镇水资源极为丰富。北渠上设有青云闸、宋家塘排涝站、新桥排涝站等多处水利枢纽,对****镇的家业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2.5动植物资源****市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按地势、土质、气候等植被环境的差异,植被有11种类型。本项目拟使用林地属针阔叶混交林,以松、杉、三毛榉科树和木荷为主,辅以灌木和覆盖地面、沟边的草本、苔藓、蕨类植物,无古树名木。没有发现国家、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6社会环境概况(1)****市****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划归****市。****市距****约4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831平方公里,现辖17个镇、8个乡,人口62万。****市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优秀城市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级风景名胜****江横贯****全境,经******流入东海。****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物阜民丰,是闻名全国的“造纸之乡”和“鱼米之乡”。自古以来,人们以“江南何处览名胜,佳丽之地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赞誉****。改革开放以来,****市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积极扩大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实力不断加强,效益稳步提高,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开始崛起。涌现出造纸、通信器材、电子、轻纺、生物化工、建材、机械和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据统计,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7亿元,是1997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接近2500美元,是1997年的1.7倍;2001年,****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列全国最发达县(市)第38位。2002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13.52亿元,是1997年的4.3倍,年均增长33.7%。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市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31元,年均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5587元,年均增长7.0%。(2)****镇****镇是****市北部重镇,320国道贯穿全境,由原新联、坑西两乡合并而成。镇政府设在****村,下辖37个行政村,总人口28832人。2001年,全镇工农业产值34.3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3.2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0.56亿元,人均年收入6711元。****镇为工业强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642家,到2001年底,有5家企业、4个村的工业产值超亿元;9家企业被列为“515”工程,4家企业建成省级集团。全镇共有9家企业通过ISO9001论证,4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保论证体系。工业的主导产业为通信、轻纺、造纸、弹簧等。工业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以三园区为中心示范,三大畈为辐射带,各片基地为信托的现代农业群格局。现有国家级鸟町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市级鸟町畈园推广区和大平畈三个现代农业园区,干水果基地3000亩,“一优两高”基地19个。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商贸一条街正在紧张实施,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依法治镇”、“科教兴镇战略”得到全面推进。近年来,镇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均名列前茅,成为****市首个电话镇,获****市卫生城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教育强镇等一系列光荣称号。(3)人群健康****市现状人群健康状况良好,人民生活卫生条件逐年改善,医疗水平提高很快。霍乱、天花、回归热、伤寒等传染病已被消灭,全市病毒性肝炎、乙肝、痢疾等疾病发病人数也大为减少,无特殊地方病与流行病发生。3建设项目概况3.1项目名称和建设性质(1)项目名称************************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迁建。************************(即原****新义******建材厂)原采矿点位于****镇******村,迁建的同时原采矿点停止生产。3.2建设地点建设项目位于****市****镇******村******,四面环山,北靠省级道路。建设项目周边环境详见附图二。3.3劳动定员和工作班制本项目劳动定员10人,每天生产8小时,年总生产天数200天。3.4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用地面积6亩,工程总投资为250万元,年产各种规格石料2万t/a。现场不设食堂、宿舍等生活区。主要建设内容为:a.生产部分:主要包括采矿场和破碎区。b.辅助生产部分新建仓库及附房500m23.5矿区位置及形态****市****镇******建材厂核定矿区范围为:拐点号X坐标Y坐标13339548.4240486695.0723339539.1640486803.2833339491.6740486800.5943339501.2140486721.21矿区面积0.0043km2。采场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山体总体走向北东向,采场山坡自然坡向西偏南,开采深度自182.0m至234.0m。根据矿床赋存条件、地形地貌特点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本矿床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属山坡露天矿。3.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3-1。表3-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生产规模t/a2石矿开采及加工2占地面积亩63建筑面积m2500仓库及附房(不设食堂和宿舍)4工作日天/a2008h/d5耗水量m3/a1040生活用水40m36耗电量度/d20007总投资万元2508职工人数人104工程分析4.1生产工艺4.1.1工艺流程图本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如图4-1。噪声、粉尘、废气噪声、粉尘、固废噪声、粉尘石岩穿孔与爆破采装破碎堆场外运销售图4-1生产工艺图4.1.2生产过程概述采矿工艺主要分穿孔与爆破、采装工作、废石处理和破碎运输。(1)穿孔与爆破A、穿孔工作矿山采用水平分层台段式穿孔爆破方法开采,其利用率在96%以上。矿山主要穿孔设备选用高风压潜孔钻机一台,配套供风选用空压机。B、爆破工作矿山深孔爆破采用多排孔微差爆破方式,三角形布孔,使用外购的硝铵炸药(2#岩石炸药),毫秒雷管引爆。爆破作业在16:00点进行。爆破时,升旗鸣号,做好警戒工作,确保爆破安全。(2)采装工作爆破后的块状石岩挖掘采装后用铲车运输至破碎区。(3)废石处理矿山矿层均质,质量优良,没有夹层,是一个质量均一的矿山,矿山的废石只是一些地表覆盖土,这些覆盖土基本上可以复绿回用,因而矿山所需排弃的废石量非常小。根据矿山具体情况,矿山不设废石场。(4)破碎运输采装的石岩运输到山腰的破碎场,再经全自动轧石机破碎后临时堆放,最后由卡车拉走并销售。4.2主要生产设备该项目主要生产设备的名称、型号及其数量见表4-1。表4-1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轧石机套52空压机台13潜孔钻机台14铲车辆14.3主要原辅材料主要生产原辅材料见表4-2。表4-2主要生产原辅材料一览表序号原辅材料名称单位数量1钻头个/a32炸药t/a23雷管个/a15004导火线万m/a0.85电万度/a10406水t/a404.4污染因子分析4.4.1主要污染产生方式本项目主要污染为粉尘和炸药废气、生活污水、设备运行和爆破噪声、矿山剥离物和生活垃圾等。(1)废气钻孔、爆破、开采、运输、粉碎等过程均有粉尘和扬尘产生,其中爆破过程还产生少量的炸药废气。(2)废水主要为少量职工的生活污水。(3)噪声主要为潜孔钻机、空压机、轧石机等设备运行噪声,以及爆破产生的强烈冲击噪声等。(4)固废主要来自矿山剥离物、除尘下来的细砂子和职工生活垃圾等。4.4.2评价因子确定根据对项目污染产生方式的初步分析,本项目的主要污染因子有:(1)废气——粉尘、NO2(2)废水——CODcr、BOD5、SS(3)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4)固废——矿山剥离物、细砂子、生活垃圾4.5污染源及初步治理方案⑴粉尘在爆破、开采、运输、装卸、粉碎、输送、堆场等处会产生扬尘和粉尘,据类比调查,除粉碎处产生的粉尘可以进行收集处理外,其余扬尘点均为无组织排放,其中爆破过程还有炸药的爆炸废气产生。A、有组织排放粉尘主要是轧石机破碎产生的粉尘。设置布袋除尘器对粉尘废气进行处理,除尘效率98%,除尘风量5000m3/h,经类比调查,粉尘产生量约20t/a,则排放量为0.4t/a(即0.25kg/h),排放浓度50mg/m3,排放高度15mB、无组织排放粉尘据类比调查分析,矿山产生的扬尘没有一个切合实际的模式进行估算,因此无法定量。该部分粉尘需要及时采取洒水等措施防止高浓度扩散。C、爆炸废气该项目爆破过程还有少量NO2和其它气态污染物产生。由于该矿区地处距农居较远的山坡,四周扩散条件较好。⑵废水因石岩开采过程中无有害物质,且无地下涌水,主要水源为降雨,另外孔隙及岩石裂缝中仅有少量的渗透水,故整个矿区的排水以自然排弃为主,通过蒸发和山间小水沟排水。根据甲方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和实地情况勘察,该项目生产废水实现零排放,其用水主要分为三部分:=1\*GB3①路面和爆破后喷洒降尘水;=2\*GB3②钻孔时冷却钻头的少量用水;=3\*GB3③空压机等设备的冷却循环水等。这部分生产用水约5t/d,被矿石吸收或自然挥发、蒸发。项目其它废水主要来自职工的生活污水。根据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分析可知,该矿区不设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生活用水量很少,按20L/人·d计,全年用水量为40t/a。生活污水排放系数按0.9计,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6t/a。现场设集中厕所,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根据生活污水水质类比调查结果可知,该项目废水CODcr约350mg/L、BOD5约200mg/L、SS约200mg/L。⑶噪声该项目主要噪声源为潜孔钻机、空压机、轧石机等设备噪声,以及爆破产生的强烈冲击噪声,根据类比调查,各具体声源等效声级值见表4-3。表4-3生产设备声源类比调查情况表序号噪声源等效声级[dB(A)]备注1潜孔钻机90距设备1m处2空压机95距设备1m处3轧石机95距设备1m处4爆破90距声源100m处⑷固体废弃物该项目固废主要来自矿山剥离物、除尘下来的细砂子和职工生活垃圾。根据实地勘察并结合相关资料,矿山剥离物按采剥比0.014:1(即1.4%)计,产生量为280t/a,除尘下来的细砂子为19.6t/a;生活垃圾按每人0.5kg/d计算,则年产生量约1t/a矿山剥离物注意分区保存及时用于复绿等生态建设项目,细砂子可外买给水泥厂作原料等,这两项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以使废物资源化,建设单位必须加强这两类固体废物的存放管理等工作;对于生活垃圾,单位职工要注意分类收集,配合当地环卫部门做好收集工作,不使有害固体废物污染周围环境。固体废弃物产生和排放情况具体见表4-4。表4-4固体废弃物产生及排放情况一览表固废种类产生量排放量备注t/at/a矿山剥离物280280注意分区保存用于复绿细砂子19.60外买于水泥厂等生活垃圾11集中存放合计=SUM(ABOVE)300.6=SUM(ABOVE)281——4.6污染源强汇总该项目的污染源强汇总见表4-5。表4-5矿山开采项目污染源强汇总表污染物类别污染因子产生量(t/a)削减量(t/a)排放量(t/a)废气破碎机粉尘2019.60.4无组织粉尘少量--少量炸药废气少量--少量生活污水废水量36360CODcr0.0130.0130BOD50.0070.0070SS0.0070.0070固体废弃物剥离物2800280细砂子19.619.60生活垃圾101小计=SUM(ABOVE)300.619.6=SUM(ABOVE)281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缓解措施5.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本项目建设地周围生态环境相对比较简单,经现场调查和相关资料调研,整个矿区周围土层较浅,主要植物有松树、灌木和其它常见物种,没有珍稀动物物种在此生存活动。5.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5.2.1评价内容本评价主要对矿区扩展距离1~2km范围内的物种和该生态系统质量进行现状评价。5.2.2评价方法(1)危险序数评价法根据危险序数评价方法确定物种的保护价值,其计算步骤如下:对物种的特征进行价值确定,评价项目及标准见表5-1;按下式计算“危险序数TN”:TN=a+b+c+d+e+f所得“危险序数”的最大值为15,根据该方法的分类结果:TN>12属于濒危类,TN=7-11时属于脆弱类,TN<7时属于一般类。(2)生态系统质量分析评价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所谓生态系统质量分析评价法是指考虑植被覆盖率、群落退化程度、自我恢复能力、土地适宜性等特征,按100分制给各特征赋值,按以下公式计算:式中:EQ——生态系统质量;Ai——第i个生态特征的赋值;N——参与评价的特征数。按EQ值将生态系统分为5级:I级100-70,Ⅱ级69-50,Ⅲ级49-30,Ⅳ级29-10,V级9-0。5.2.3评价结论评价结果见表5-1和表5-2。表5-1生态环境物种评价表序号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标准得分项目评价得分a物种在十年期间的退化速率退化率<33%00退化率在33%-66%1退化率>66%2b生物记录中心已知的该物种存在地方数(可能生境数)>16个地方0010-15个地方16-9个地方23-5个地方31-2个地方4c对物种诱惑力的主观估计没有诱惑力01具有中等程度诱惑力1具有高度诱惑力2d物种保护指数占自然区面积的66%以上00占自然区面积的33%-66%1占自然区面积的33%以下2占自然区面积的33%以下,而且属于非常危险的地区3e遥远性不易抵达02中等程度容易抵达1容易抵达2f易接近性不易接近02中等程度容易接近1容易接近2危险序数TN——Max=155表5-2生态系统质量评价表序号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满分评价得分1植被覆盖率100352群落退化程度100253自我恢复能力100254土地适宜性10015评价结果10025(1)物种评价得分为5,属于一般类物种,其保护价值相对较小,在拟建矿山区域进行矿石开采,对物种的破坏不构成严重损失。(2)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得分为25,属于Ⅳ级生态系统,其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土地适宜性较差,对于开采矿山以利用其石矿资源,以改变其土地适宜性,并积极有效地在矿山开采死亡期进行复垦和修复,重建生态系统,则所评价的工程项目具有环保可行性。5.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3.1影响方式和性质鉴于该开矿工程项目及周围环境的特点,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主要为集中作用、长期作用、物理作用等;其影响的性质以负影响为主,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正影响,从矿山开采本身讲是不可逆影响,但从广义空间和时间范围讲,假如在矿山开采死亡期之后进行积极的修复和复垦,或者转化为其它更好的土地适宜性利用,那么也可以认为它具有可逆影响的一面。5.3.2影响分析及结论根据项目本身特点,由于开采矿山项目将破坏矿区植被及部分动物的生存环境,开矿噪声影响附近人群等,本评价侧重对可能影响的环境因子及其相对影响大小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详见表5-3。项目建成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三废排放和噪声引起的,其中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相对较少。由于项目是在积极采取防治污染的前提下进行的,对污染源均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只要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与该公司管理层的紧密配合下,在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的基础上,项目运行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不会很大。表5-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表序号环境因子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大小1动物区系陆地动物A改变栖息地一定范围2鸟类A改变栖息地一定范围3昆虫A改变栖息地一定范围4微生物群落A改变栖息地一定范围5植物区系乔木B改变地面覆盖层一定范围较大6灌木B改变地面覆盖层一定范围较大7微生物群落B改变地面覆盖层一定范围较大8人文区系土地利用——改变土地利用性质一定范围较大9景观C改变景观一定程度10劳力——有利劳动就业一定程度11人口密度——影响不大影响不大12物化特性大气质量B、C影响不大影响不大13水质量——影响不大影响不大14其它物化特性——影响不大影响不大备注:影响因素主要分为A爆破、破碎噪声;B剥离和开采石料产生废气及破坏原有环境本身;C运输扬尘和噪声等。5.4生态保护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防止生态环境破坏措施和防治污染两个方面。对可能出现的生态影响应积极地采取保护和减缓措施,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削减项目运行时对人群和生态系统的负面效应,可以从避免、减小、矫正、保护和补偿五个方面考虑。具体到该技改项目,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工作。(1)合理设计,加强施工管理,把拟建项目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植被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注意对脆弱植被的保护和对环境条件恶劣的局部地区的植被的保护,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矿区周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使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2)减少水土流失,严格控制目的性不强的地表剥离,加强项目完成后对破坏植被的恢复。(3)加强建设项目“三废”管理,在重视生产的同时,要做好废弃物的处理配套工程和职工劳动安全保障工作,尽量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职工自身健康的影响。(4)加强生态系统的监测,制定生态系统监测方案,监测内容应包括污染水平和生态系统功能、结构方面的变化,及时提供信息,以保证在生态系统变化未达到允许水平之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5)建全管理体制,由于生态系统影响往往具有跨部门、跨地区的特点,应当建立职责明确、便于协调的管理体制,以利生态资源的保护、管理。(6)加强生态环境意识宣传,提高员工的生态环境保护素质,使其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并为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生态环境影响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6环境噪声影响分析及缓解措施6.1噪声源情况该项目主要噪声源为潜孔钻机、空压机、轧石机等设备噪声,以及爆破产生的强烈冲击噪声,各具体声源等效声级值见表4-3。6.2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及评价为了全面了解矿区周围的噪声本底值,本次环评在场地周围共布设了3个监测点,监测结果见表6-1。监测点位详见附图二。表6-1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dB(A)]测点号测点位置昼间夜间备注1#石矿边界47.239.6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2#破碎区边46.940.13#堆场边界46.839.8平均/47.039.8从监测结果来看,本项目拟建地环境噪声质量良好,其昼间噪声已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优于2类标准。这主要是由于目前该地块及周围基本没有噪声源。6.3预测模式及过程本次环评噪声预测模式采用室外点声源预测模式,其计算过程如下:①计算某个声源在预测点的倍频带声压级式中:Loct(r)——点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Loct(r0)——参考位置r0处的倍频带声压级;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r0——参考位置距声源的距离,m;ΔLoct——各种因素引起的衰减量(包括声屏障、遮挡物、空气吸收、地面效应等引起的衰减量)。②由各倍频带声压级合成计算出该声源产生的声级LA。③计算总声压级设第i个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in,i,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in,i;第j个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out,j,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out,j,则预测点的总等效声级为式中:T为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N为室外声源个数,M为等效室外声源个数。④点声源随传播距离的衰减在距离点声源r2处至r2处的衰减值。式中:ΔL1为距离增加产生衰减值,r1、r2为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6.4预测结果及建议开采工作在白天进行,因此仅预测白天噪声贡献情况。按导则HJ/T2.4-1995计算得到的结果见表6-2。表6-2拟建址区域噪声监测及厂界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监测点123500m处农居区域噪声监测值47.246.946.853.8设备噪声预测衰减值55585030预测噪声叠加值55.658.351.853.8由预测结果可知,该矿区投产后,厂界环境噪声情况一般,仍满足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标准昼间60dB(A)标准值。对矿区外500m处的农居的环境噪声基本没有影响。另外爆破集中在下午4点,爆炸过程产生强烈的冲击噪声,根据类比监测,在声源100m处噪声高达90dB(A),因此在爆炸过程中厂界噪声严重超标,对500m外的农居噪声贡献值为22.2dB(A),环境噪声为78dB(A),也超标。由于爆破时间极短,一般仅为几秒到十几秒,因此从总体上看其影响不大。6.5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为防止该矿山设备噪声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用于轧石机的三相异步电机应加设隔音罩,隔音罩内部加设多孔吸声材料,罩壁设一小门用于检修,同时注意门的密封性,或采用FDX系列电机消声器达到降噪目的;②、轧石机等其它发声设备要做好减震工作,如在适当位置加设减震器等;③、潜孔钻机、空压机等生产设备要注意润滑,并对老化和性能降低的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换;④、注意矿区的环境绿化工作,建议在矿区周围,尤其是破碎站周围种植吸声降噪效果好的树木。采取上述措施后,该项目产生的噪声周围环境影响不大。7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缓解措施7.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建设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环评收集了1996-2000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常年监测资料,选取常规监测SO2、NO2、TSP为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监测数据汇总统计结果见表7-1至7-3。表7-1****市环境空气SO2监测结果汇总表(1996-2000)表7-2****市环境空气NO2监测结果汇总表(1996-2000)表7-3****市环境空气TSP监测结果汇总表(1996-2000)由表7-1可知,****市SO2日超标率为0,且SO2浓度有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1999年SO2下降甚多。由表7-2可知,NO2有逐年下降趋势,但1999年略有上升,2000年局部超标。由表7-3可知,TSP也有逐年下降趋势,但1999年略有上升,2000年又下降。因此,从总体上说,该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是逐年改善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基本符合环境功能规定的二类标准。7.2污染气象分析为了了解项目所在地的污染气象特征,以便为本项目建成后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提供相应参数,我们采用****市气象站1998-2000年的观察统计资料。(1)风向频率风向决定了物染物迁移输送方向,因此风向频率大小可初略地了解受污染的机会。****市各季和全年的风向频率见表7-4。可见****市全年风向以SSW(12.71%)为主,其次为偏北风(NW、NNW、N)。全年各季的主导风向变化较大,春夏季以南风为主,偏东风次之,秋冬季以偏北风为主。表7-4****市风向频率单位:%风向1月4月7月10月全年N17.207.502.6915.3210.52NNE56.995.13NE4.305.834.848.875.89ENE5.118.899.145.386.66E5.386.398.335.385.80ESE4.306.675.916.996.26SE2.962.503.490.812.56SSE2.426.677.262.424.38S3.499.4410.483.766.87SSW6.1813.6123.394.8412.71SW3.233.339.141.884.36WSW0.811.942.420.271.41W1.080.830.810.811.12WNW3.231.671.884.033.10NW12.906.112.4212.638.10NNW16.678.892.9613.1710.34C4.563.622.696.454.77(2)平均风速风速对污染物浓度有扩散、稀释作用。****市近三年(1998-2000)各季和全年的平均风速见表7-5。平均风速为1.95m/s,各风向中以偏北风风速最大,偏西风最小。在不同的稳定度条件下,以弱不稳定(C)和中性时风速较大,最稳定和最不稳定时风速最小。表7-5****市平均风速单位:m/s风向1月4月7月10月全年N3.182.671.272.542.76NNE2.742.022.132.622.59NE1.882.302.072.022.17ENE1.582.462.322.182.33E1.832.062.531.862.07ESE1.741.841.941.531.70SE1.221.401.640.301.37SSE0.771.931.810.501.57S1.361.782.181.081.59SSW1.402.312.391.932.11SW1.111.952.160.691.78WSW0.871.601.960.701.50W1.330.631.000.901.14WNW1.691.902.101.041.51NW2.022.291.441.541.70NNW2.632.661.771.932.35全方位2.052.092.071.741.95(3)污染系数污染系数综合考虑了风向和风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污染源下风向受污染的程度,某一风向的污染系数越大,则表示该方位下风向受污染程度越大。为了便于比较,通常用污染系数的百分率来表示受污染程度的比率,其表达式为:其中:式中Si、fi、ui分别表示i风向的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m/s)。表7-6给出了****市各风向污染系数百分率。可见****市全年以SSW和NW风向污染系数最大,分别达到了12.43%和9.83%,与风向基本一致。表7-6****市各风向污染系数单位:%风向1月4月7月10月全年N10.726.074.5110.147.87NNE4.476.542.154.494.09NE4.535.484.797.395.60ENE6.417.818.384.155.90E5.836.707.014.865.78ESE4.907.836.487.687.62SE4.813.864.534.543.86SSE6.237.478.538.145.76S5.0911.4610.235.868.92SSW8.7512.7320.824.2212.43SW5.773.699.004.585.06WSW1.852.622.630.651.94W1.612.851.721.512.03WNW3.791.901.906.524.24NW12.665.773.5813.979.83NNW12.577.223.5611.489.08(4)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是表征污染物迁移扩散的重要参数。表7-7统计了****市近三年(1998-2000)各类稳定度出现频率,由此可知****市以中性气象条件为主,稳定次之,不稳定气象条件出现几率较低。表7-7稳定度出现频率时间ABCDEF1月0.003.230.0063.9812.6315.524月1.6711.6710.8349.1715.5611.117月2.6916.677.8041.4016.9314.5110月2.159.685.6557.5312.6312.36全年频率1.6710.887.0752.4613.4614.47平均风速1.332.032.832.251.661.337.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7.3.1预测模式采用高架点源预测模式: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下风向空间任一点(X,Y,Z),小于24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C(x,y,z),按下式计算:式中:C—污染物浓度,mg/m3;x,y,z—预测点的空间坐标,m;Q—污染物排放强度,mg/s;U—排气筒出口处平均风速,m/s;、—横向及纵向扩散参数,m;He—排气筒有效高度,m;H—排气筒几何高度,m;ΔH—烟气抬升高度,m。扩散参数、可表为下式:式中:—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铅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横向扩散参数回归系数;—铅直扩散参数回归系数;—距排气筒下风向水平距离,m。7.3.2预测状态和内容(1)预测状态鉴于项目所在区域全年大气稳定度D类出现的频率最大占52.46%,其次为F类仅占14.47%,因此,计算时只考虑D类稳定度等级。就预测的风向而言,全年主导风向为SSW风,并且SSW风向的污染系数最大,因此计算时考虑SSW风向条件,SSW风全年平均风速为2.11m/s。因此,为了解本项目排放的粉尘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本次环评以D类稳定度、SSW风向、风速2.11m/s进行预测。(2)预测内容预测全年主导风向SSW、D稳定度向下点源排放的粉尘日均浓度分布情况。7.3.3有关参数的确定(1)气象参数选取气象参数的选取见表7-8。表7-8气象参数选择数据项目风向风速(m/s)稳定度数值SSW2.11D(2)扩散参数选取表7-9扩散参数选择数据稳定度等级下风距离,mD0.9294180.1107260.8262120.1046340-10000.8887230.1466690.6320230.4001671000-10000(3)环境本底值选用常年监测数据,TSP取0.188mg/m3。(4)预测污染物排放源强具体预测源强及排放情况见表7-10。表7-10预测污染物排放源强污染物源强排气筒高度(m)排放情况t/amg/sTSP0.469.415烟囱排放7.3.4预测结果与分析该矿山开采项目破碎系统排放的粉尘在各网格点的贡献值,即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见图7-1。图7-1全年主导风向WNW下粉尘落地浓度由预测结果可知,全年主导风向(SSW),D类稳定度下,粉尘最大轴线落地浓度为0.19218mg/m3,贡献浓度0.00418mg/m3,出现在轴线下风向600m由此可见本项目粉尘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也不会对******村等地的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7.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由于在爆破、开采、运输、装卸、粉碎、堆场等处会产生扬尘和粉尘,而除粉碎处产生的粉尘可以进行收集处理外,其余扬尘点均为无组织排放。7.4.1有组织排放粉尘对于粉碎处产生的粉尘,设备自带布袋除尘器进行处理,除尘效率可达98%以上,除尘风量5000m3/h。经处理后排放浓度50mg/m3,排放高度15m7.4.2无组织排放粉尘在爆破、开采、运输、装卸等过程产生的扬尘主要与天气状况有关,一般天气少雨,地面干燥,风速较大时容易风力起尘。尤其干旱无雨季节,在大风时,这类扬尘将更严重。针对这类扬尘,由于产生面积很大,很难控制。一般抑制扬尘的一个简洁有效的措施是洒水。例如在生产期内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并可将TSP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因此,在干旱季节,公司可考虑洒水抑尘措施,尽量减小无组织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8水和固废环境影响分析及缓解措施8.1水环境影响分析及缓解措施本项目排放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36t/a,废水中CODcr约350mg/L、BOD5约200mg/L、SS约200mg/L。矿区设集中的公厕,生活污水经收集后由附近的农民拉走,作为农肥使用。根据本项目生产状况,只需每个季度集中清理一次。另外孔隙及岩石裂缝中少量的渗透水,路面和爆破后喷洒降尘水,钻孔时冷却钻头的少量用水,以及空压机等设备的冷却循环水等排水,被矿石吸收或自然挥发、蒸发。8.2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及缓解措施该项目固废主要来自矿山剥离物、除尘下来的细砂子和职工生活垃圾。根据实地勘察并结合相关资料,计算得到的排放量见表4-4。由表可知,矿山剥离物注意分区保存及时用于复绿等生态建设项目,细砂子可外买给水泥厂作原料等,这两项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以使废物资源化,建设单位必须加强这两类固体废物的存放管理等工作;对于生活垃圾,单位职工要注意分类收集,配合当地环卫部门做好收集工作,不使有害固体废物污染周围环境。只要建设方及时收集,注意存放、保管和综合利用,则这部分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的有害影响。9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缓减措施9.1工程占地本项目在开发年限内有四种形式的占地:采石区占地、粉碎区及堆场占地、道路占地及临时设施占地。(1)采石区用地本采矿工程占用林地4300m2(2)粉碎区及堆场占地本工程在山腰下兴建粉碎区和堆场。目前该地块为农业用地,已被******建材厂长期租用。用地面积约为1000m2(3)道路占地从省道至粉碎区为现有村级公路,从粉碎区至采石区则要新修道路。同时为了保证石料的运出,对现有公路要进行加宽处理,因此,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经初步估算,用地面积约为3000m2(4)临时设施用地本工程临时设施主要有仓库和附房(用地面积约为500m2)、水土保持设施(用地面积约为600m2)等,临时设施用地面积合计约为从以上分析可知,本工程实际用地面积约为9400m29.2水土流失本工程中将占用林地约4300m2(1)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本项目位于丘陵地区,因此土壤流失强度较大。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是道路开挖、拓宽,水沟及管线铺设时林地的开挖造成的弃土(及临时堆放)等造成的水土流失。本工程会造成大量的裸露的土壤开挖面,因此会有土壤裸露造成的水土流失。由于土方和石方运出量很大,弃方量和堆放量很小,因此由于弃方冲刷造成的流失量是很小的。(2)水土流失的影响水土流失造成的影响有:=1\*GB3①、造成下游河水混浊,影响水质流失的水土直接流入小溪、河道,会造成河水混浊,影响水质。采石区开采面、和道路或其它的弃土,如不及时运走或堆放时被覆不当,遇雨时(尤其是强风暴雨时),泥砂流失,通过地面径流会进入河道,造成河水混浊,影响水质。=2\*GB3②、产生扬尘,影响大气质量弃土如不及时运走或被覆不当,遇雨会随地流淌,有一部分沉积地面,遇晴天或大风时就会产生扬尘,影响当地大气环境质量。=3\*GB3③、影响村容和道路景观弃土如不及时处理,被雨冲散,零乱分布有风时,造成满天风沙,影响附近村容,破坏道路景观;泥砂进入河道后,使河水能见度降低,也影响水域景观。9.3水土流失的缓减措施9.3.1拦渣工程(1)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造成大量的弃土、弃石、弃渣、尾矿和其它废弃固体物质,必须设置专门的堆放场地,并修建拦渣工程。根据弃土、弃石、弃渣等堆放的位置与地形特点,设置适宜的拦渣工程,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其主要形式有:=1\*GB3①、拦渣坝:在沟道中堆置弃土、弃石、弃渣的,应修建拦渣坝。=2\*GB3②、挡渣墙: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物易发生滑塌,或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应修建挡渣墙。=3\*GB3③、拦渣堤。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于沟道或河道旁的,应按防洪治导线设置拦渣堤。拦渣堤具有防洪要求,应结合防洪堤进行布设。9.3.2护坡工程(1)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由于开挖地面或堆置弃土、弃石、弃渣等形成的不稳定边坡,都应采取护坡工程。(2)根据边坡的高度和坡度等不同条件,分别采取不同的护坡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种:=1\*GB3①、对边坡高度大于4m、坡度大于1.0:1.5的,应采取削坡开级工程。=2\*GB3②、对边坡小于1.0:1.5的土质或沙质坡面,可采取植物护坡工程。=3\*GB3③、对堆置物或山体不稳定处形成的高陡边坡,或坡脚遭受水流淘刷的,应采取护坡工程。=4\*GB3④、对条件较复杂的不稳定边坡,应采取综合护坡工程。=5\*GB3⑤、对滑坡地段(主要开采面)应采取滑坡治理工程。9.3.3削坡开级本工程采取阶梯形削坡开级形式。(1)适用于高12m以上、结构较松散,或高20m以上、结构较紧密的均质土坡。(2)每一阶小平台的宽度和两平台间的高差,根据当地土质与暴雨迳流情况,具体研究确定。一般小平台宽1.5m~2.0m,两台间高差6m~12m。干旱、半干旱地区,两台间高差大些;湿润、半湿润地区,两台间高差小些。(3)开级后应保证土坡稳定。(4)石质坡面的削坡开级,应符合以下要求:=1\*GB3①、坡度要求。除坡面石质坚硬、不易风化的外,削坡后的坡比一般应缓于1:1。=2\*GB3②、石质坡面削坡,应留出齿槽,齿槽间距3m~5m,齿槽宽度lm~2m。在齿槽上修筑排水明沟和渗沟,一般深10cm~30Cm,宽20cm~50cm。=3\*GB3③、坡脚防护:削坡后因土质疏松可能产生碎落或塌方的坡脚,应修筑挡土墙予以防护。无论土质削坡或石质削坡,都应在距坡脚1m处,开挖防洪排水渠。=4\*GB3④、坡面防护:削坡开级后的坡面,应采取植物护坡措施。在阶梯形的小平台和大平台形的大平台中,宜种植乔木或果树,其余坡面可种植草类、灌木。9.3.4植物护坡(1)种草护坡:=1\*GB3①、对坡比小于1.0:1.5,土层较薄的沙质或土质坡面,可采取种草护坡工程。=2\*GB3②、种草护坡应先将坡面进行整治,并选用生长快的低矮钢伏型草种。=3\*GB3③、种草护坡应根据不同的坡面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土质坡面采用直接播种法;密实的土质边坡上,采取坑植法;在风沙坡地,应先设沙障,固定流沙,再播种草籽。=4\*GB3④、种草后1年一2年内,进行必要的封禁和抚育措施。(2)造林护坡:对坡度10°~20°,在南方坡面土层厚15cm以上、北方坡面土层厚40cm以上、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采用造林护坡。=1\*GB3①、护坡造林应采用深根性与浅根性相结合的乔灌木混交方式,同时选用适应当地条件、速生的乔木和灌木树种。=2\*GB3②、在坡面的坡度、坡向和土质较复杂的地方,将造林护坡与种草护坡结合起来,实行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或藤本植物护坡。=3\*GB3③、坡面采取植苗造林时,苗木宜带土栽植,并应适当密植。9.3.5工程护披主要采用干砌石形式。(1)坡面较缓(1.0:2.5~1.0:3.0)、受水流冲刷较轻的坡面,采用单层干砌块石护坡或双层干砌块石护坡。(2)坡面有涌水现象时,应在护坡层下铺设15cm以上厚度的碎石、粗砂或砂砾作为反滤层。封顶用平整块石砌护。(3)干砌石护坡的坡度,根据土体的结构性质而定,土质坚实的砌石坡度可陡些,反之则应缓些。一般坡度1.0:2.5~1.0:3.0,个别可为1.0:2.0。9.3.6土地整治工程(1)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中的弃土、弃石,首先应利用挖方作填方,在工程设计上力求做到“挖填平衡”,将竣工后的土地整治任务,降低到最小程度。(2)基建施工与生产运行中,由于采挖、排弃等活动而形成的废弃土地和排土场、堆渣场、尾矿场等,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土地整治工程,改造成可利用的土地。=1\*GB3①、对生产建设中所形成的坑凹地,应利用废弃土石料回填整平,并在表层进行覆土,加以改造利用。=2\*GB3②、对终止使用的渣场表面应采取整治和覆土措施,改造成可利用的土地。=3\*GB3③、经过整治的土地,应根据其质量条件和项目区的需要,进一步对其地表加工处理,分别改造为农业、林业用地、水面利用和其它用地。9.3.7整治后的土地利用(1)经整治后的土地应尽可能恢复其生产力,根据整治后土地的位置、坡度、质量等特点确定用途。土质较好,有一定水利条件的,可安排为农地、林地、牧地、水面和其它用地,但需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2)农业利用。经过整治工程形成的平地和缓坡地(15°以下),土质较好,有一定水利条件的,可作为农业用地。(3)林业和牧业利用:整治后地面坡度大于15°或土质较差的,应作为林业用地。乔、灌、草合理配置,以尽快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根据项目区的实际需要,土地经过专门处理后,可进行其它利用。9.3.8防洪工程(1)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由于损坏地面或未妥善处理弃土、弃石、弃渣,易遭受洪水危害的,都应部署防洪工程。(2)根据洪水的不同来源和不同的危害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洪工程。项目区上游有小流域沟道洪水集中危害的,应在沟中修建拦洪坝,洪水汇流区不属于项目区管辖的,应配合有关单位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3)项目区一侧或周边坡面有洪水危害的,应在坡面与坡脚修建排洪渠,并对坡面进行综合治理。项目区内各类场地、道路和其他地面排水,应尽可能结合排洪渠,统筹安排,使洪水安全排泄。(4)当坡面或沟道洪水与项目区的道路、建筑物、堆渣场等发生交叉时,应采取涵洞或暗管进行地下排洪。9.3.9防风固沙工程(1)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因开挖扰动地面、破坏植被,引发土地沙化,或建设项目在风沙区,遭受风沙危害的,应采取防风固沙工程。应顺选种适宜抗风树种,采用客土造林等方法,营造防风林带。(2)在项目区周边应以营造防风固沙林带为主;在沙区风口处,进行风口造林;在林带问和风口内沙地进行成片造林。(3)在风蚀较轻的沙地或固定的低沙丘与半流动沙丘,采取直接成片造林,全面固沙。(4)乔木树种。应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风打、耐沙埋、生长快、根系发达、分枝多、冠幅大、繁殖容易、抗病虫害、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北方选择的树种应耐严寒,南方选择的树种应耐高温。灌木树种。要求防风效果好,抗干旱,耐沙埋,枝叶繁茂,萌蘖力强,条材(或薪材)产量高、质量好。9.3.10地表径流形成区的防治工程(1)坡耕地治理:=1\*GB3①、以小流域为单元,对坡耕地进行全面治理,根据土层薄厚、雨量大小等条件,分别修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和隔坡梯田。=2\*GB3②、对于25°以下未修梯田的坡耕地,应根据不同条件结合农事耕作,分别采取沟垄种植、草田轮作、套种、问作、深耕深松等耕作法。(2)荒坡荒地治理:=1\*GB3①、对于荒坡荒地,应布设植物工程,其中宜林地营造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并搞好林种、林型、树种规划和整地工程设计。=2\*GB3②、适宜种草的土地采取人工种草,须搞好人工草地规划,选好草种和种植方式。=3\*GB3③、对于残林、疏林和退化草地,采取封育治理,育林育草,并搞好有关的工程管理与技术管理。(3)地表径流雨水的处理山坡地表雨水经水沟收集后,由于其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泥沙,为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水体造成河床淤积,有必要设置雨水池。根据当地的历年来的降雨资料分析,本项目设置三道截留池,总有效容积约为600m39.3.11绿化工程(1)开发建设项目区内及周边,应结合水土保持进行绿化。(2)根据不同条件,分别提出不同的绿化技术要求。=1\*GB3①、项目区内的永久性道路,进行道路绿化;项目区的四周,进行周边绿化,结合绿化建立各类果园。=2\*GB3②、开发建设项目的居住区、生活区、办公区应进行园林绿化。种植各类观赏树种、风景林、绿篱等;种植各种花卉,布设花坛、花台、花墙;种植观赏草种,铺设各类草坪。三者紧密结合,美化环境。9.3.12采石场运营注意事项本项目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1)工程施工应分期分区进行,不要全面铺开,以缩短单项工期。开挖裸露面要有防治措施,尽量缩短暴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并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2)弃土或借土(主要表层土或剥离土)的临时堆放场地中,若有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其周边应挖好排水沟,避免雨季时的水土流失。堆土的边坡要小,尽量压实,使其少占地且不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流失。(3)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工人关于水土保持的教育,中、大雨时不许施工,减少水土流失量。采挖、排弃渣、填方等场地必须进行护坡和土地整治。10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修复方案10.1露天石矿边坡稳定性治理10.1.1露天石矿边坡的特点矿山边坡治理是“复绿”的基础工作,其中边坡的稳定性治理是生态治理的前提,它直接关系到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露采石矿边坡的主要特点如下:1)露天矿边坡一般比较高、走向长,因而边坡揭露的岩层多;未经处理的石矿,其边坡大,多为陡坡,甚至几乎与地面垂直或呈鹰嘴状,各部分地质条件往往差异大,变化复杂;2)石矿最终边坡是由上而下逐步形成,由于储量不是很大,因此服务年限较短,底部边坡在采矿结束时即可废止,上下部边坡的稳定要求不相同;3)未停采的石矿,由于矿场每天频繁挖掘和车辆行走,使边坡岩体经常受到震动影响;4)边坡是由机械开挖等手段形成的,暴露岩体一般未加维护,因此边坡岩体较破碎,并易受风化等影响产生次生裂隙,破坏岩体的完整性,降低岩体强度。由于采矿本身是一种对原岩的破坏,采剥作业打破了边坡岩体内的原始应力的平衡状态,出现了次生应力场,在次生应力场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下,常使边坡岩体发生变形破坏,使岩体失稳,导致崩落、散落、座落、倾倒坍塌和滑动等。10.1.2露天石矿边坡稳定性治理方法矿山关闭前(对于己经废弃的露采石矿,在进行露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工程开始之前),应首先进行边坡的安全评估,然后开始治理。一般石矿边坡的治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对坡度不符合要求,开采面己过山顶的边坡可以进行削坡减载;对于高度不大的此类边坡,也可填方压坡脚。2)对富水地区边坡必须进行疏干排水,必要时可钻引水孔排水。3)对于地质条件易造成滑坡或小范围岩层滑动的岩体,须采用抗滑桩,挡石坝方法治理。4)对局部受地质构造影响的破碎带,采用错杆,钢筋网喷殁护面。5)对深部开裂、体积较大危岩,宜采用深孔预应力锚索,长锚杆进行加固。6)对于边坡石质较软,岩石风化严重,易造成小范围塌方的削坡后低处宜用挡土墙支挡,高处可采用框格式拱墙护坡。7)为防止滚石伤人,坡面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撬毛工作,然后可结合绿化工程在坡在上铺设金属网,或塑料格栅网挡石。8)对于地势较高的矿山,须检查矿山废碴场(堆)有无可能形成泥石流和坍塌,若不符合安全要求须进行清理或建拦碴坝拦挡。10.2生态复绿治理中土壤条件的创造根据矿区特点,结合边坡物理治理工程的手段可对矿山进行以下一种或同时进行数种类型相结合的土壤条件的创造。l)喷浆型在大坡度岩面架立体塑料网或平面铁丝、塑料网、锚固,再用压力喷混机逐层喷涂混有土壤、肥料、有机质、疏松材料、保水剂、粘合剂等混合料加水成浆,喷射到岩面上网架内,待下层团化后再喷灌及至要求的厚度,再在上层喷播含草籽的混合料。2)营造台阶型对矿山相对较高坡度大、坡面致密稳定,对放缓边坡复土种植不易和投入较大的,可以营造台阶式,台阶一般要求为10m以下、不高于20m,宽1~2m,台阶上构造种植槽,槽高60cm以上,离槽底5cm设排出沟,槽中回填种植土。3)鱼鳞坑型对坡度60度以下,高度一般不大于60m坡面稳定性好,底质有一定风化性,裂隙的,清除浮石后交错炸坑或挖鱼鳞坑,坑大不小于1m,坑低边设弧形水泥石块(砖块)围栏,弧厂向上向边延伸50~100cm,离坑底5cmm设排水洞,坑内填50cm以上含有保水剂的有机基质(营养土)。4)放缓边坡复土型对坡度较大,高度较低,用扩大境界,放缓边坡。首先向后或上边扒开泥土堆积层,暂存堆放,然后放缓边坡,再后在坡面上口覆堆积保存泥土。5)矿碴堆场及开采后岩性地面除开发综合利用外,需植绿的可采取适当平整,并尽可能与周围形状吻合。一般矿渣含泥量大的可以缓慢的恢复自然生态,一般情况可进行适当客土,如上复5cm~15cm含有机质的表层土,种植植物能起到快速复绿的效果;含土量少或无泥的则必须客土,不少于15cm,用于经济林的则不少于50cm。6)框格复土型含土很少或完全没有,而又坡度偏大的坡面(“石壁”),一般需要削坡处理后进行,也可用水泥在坡面上先构筑框架(或用其它材料做成)或用空心水泥砖砌面,然后将土填入其中,再播植物。此法在草本植物长成前有效好固土效果。7)暗台阶复土型原理与框架复土型,适宜陡坡状况,就是利用错网在坡面上搭多级台阶,水泥固化,暗台阶上复有一定粘合剂的土壤,再喷播植绿,前期还要覆无纺布防止雨水冲刷。8)无土生态有机基质(营养土)在矿山复绿中的应用无土生态有机基质由泥炭、腐熟有机废弃物、椰糠、蛙石、珍珠岩、保水剂、pH调节剂、矿物元素及微量元素调节剂、生物活性物质等组成。它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质、腐殖酸和氨、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满足植物长期生长需要。10.3植被恢复与绿化工艺10.3.1植被恢复的考虑因素植被恢复是重建生物群落的第一步。它以人工手段改良其生境条件满足某些植物的生存需要,促进植被在短时期内得以恢复,缩短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在力图恢复矿山生态系统时,由于植物生长立地条件的改变,恢复的植被结构、种类不可能与原植被一样。但这不是说一开始就不可建立最终的冠层植被,而仅是说明其他植物类也许可在植被恢复初期处于主导地位。随着生境条件的逐步改良,通过鸟、动物、风和水流等传播媒介的作用,一些从周围地区来的亚先锋植物物种侵入形成多层次植被群落。但最初的植物恢复,必须是建立自我持续的植被系统,以便其持续的过程可导致理想的植被群落。露天开采矿山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