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节 地貌灾害_第1页
第2章 第2节 地貌灾害_第2页
第2章 第2节 地貌灾害_第3页
第2章 第2节 地貌灾害_第4页
第2章 第2节 地貌灾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地貌灾害一、概述1.定义:由外营力作用(降雨、径流、风力、重力等)导致的地表固体物质运动所产生的有害过程和现象。2009年6月5日下午

重庆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山体崩塌,崩塌的山体将山对面的三联采矿场和6户居民家淹没,上百人被埋。时间: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地点: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事件:泥石流冲进县城,并形成堰塞湖伤亡:已致1287人遇难457人失踪2000年4月6日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烽火村发生岩溶地面塌陷被泥石流冲毁的堤坝从上游几百米冲下来的一辆大卡车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福建红壤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块体运动灾害:滑坡、崩塌、陷落等。颗粒运动灾害:沙漠运移扩大、沙尘暴等。液固混合运动灾害:泥石流、水土流失等。2.主要类型:1)根据运动物质的形态分:重力地貌灾害:滑坡、崩塌等。流水地貌灾害:水土流失等。风力地貌灾害:沙漠扩大、尘暴等。溶岩地貌灾害:陷落等。2)根据外营力条件分:渐变性:爆发速度缓慢,有时不易发现或不受重视,如:水土流失。广泛性:为面状灾害,广泛分布于地表,如:水土流失。季节性:受外营力条件的周期变化,地貌灾害也有周期性即季节性。损失性:因爆发缓慢,损失巨大,如古代文明地区的衰落。可化灾为利3.特点二、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自然诱发因素地形起伏:由于地貌灾害是外营力作用而成,因此地形起伏更增强了重力作用,从而产生滑坡、崩塌等。气候条件:降水的季节性、冻结消融的季节性,风速变化的季节性,都与地貌灾害有直接关系,这使地貌灾害具有季节性特点。生物因素:植被多少,决定着地貌灾害的多少与强度。1.自然因素人口因素:人口压力大,导致过度开垦、放牧等,从而破坏地表结构,导致固体物质流动。耕作因素:耕作单一,缺乏地表的保护作用,使表土流失成为可能。人为工程因素:人为开沟挖渠,使山体失去平衡,增加地表湿度,从而导致滑坡等灾害。2.人为因素大面积的砍伐森林使昔日的森林变成沙丘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别的地方的居民,为了得到可耕地,毁灭了森林,他们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然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在这些地方剥夺了森林,也剥夺了水分积聚中心和贮存器。

——恩格斯地震、火山、洪水等是诱发地貌灾害的直接因素。3.自然诱发因素三、水土流失1.定义:是土壤或土体在外营力(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作用下发生冲刷、剥蚀和吹失的现象。2.主要危害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导致耕地减少,土地严重退化。直接危害: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影响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加剧干旱的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加剧贫困。间接危害3、成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降水:降水量的增加使地表径流量及河流输沙量也相应增加。地形因素:地形因素主要指坡度和坡长。土壤因素:影响水土流失的土壤因素主要是土壤成分和结构。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情况对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强度影响最大。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垦殖率高,坡耕地多。乱砍滥伐,森林植被减少。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壤侵蚀加剧。开矿筑路等工程建设加剧了山区水土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4.我国土壤侵蚀的现状和分区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1)现状

1983年开始,水利部应用遥感技术对全国的水土流失开展了普查。截止1989年,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km2

,占国土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km2

。风蚀面积188万km2,未包括125万km2不能治理的受冻融侵蚀),这次普查基本上摸清了我国水土流失的“家底”。

1999年,水利部组织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km2,其中:水蚀165万km2;风蚀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6万km2。单位:km2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蚀与风蚀面积2.我国土壤侵蚀的分区三大侵蚀区: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以及宁夏、陕北、内蒙古、东北西部等地的风沙区,是风力侵蚀为主的侵蚀区;其中风力侵蚀最为严重的沙漠及沙地,面积达109.5万km2;青藏高原和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分布有现代冰川的高原、高山,是冻融侵蚀为主的另一侵蚀区,其中现代冰川面积约4.4万km2;其余的所有山地丘陵区,则是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第三个侵蚀区,分为6个区域,其中水力侵蚀严重的面积约150万km2。冻融侵蚀风沙区水力侵蚀Ⅰ·微弱侵蚀(侵蚀量小于1000t/km2·a);Ⅱ·轻度侵蚀(侵蚀量1000~2500t/km2·a);Ⅲ·中度侵蚀(侵蚀量2500~5000t/km2·a);Ⅳ·强度侵蚀(侵蚀量5000~7500t/km2·a);Ⅴ·强烈侵蚀(侵蚀量7500~10000t/km2·a);Ⅵ·极强烈侵蚀(侵蚀量10000~15000t/km2·a);Ⅶ·剧烈侵蚀(侵蚀量15000~20000t/km2·a);Ⅷ·极剧烈侵蚀(侵蚀量大于20000t/km2·a);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划分:1)西北黄土高原区西北黄土高原区范围指太行山以西,日月山—贺兰山以东,秦岭以北,阴山以南,跨陕西、甘肃、青海、山西、宁夏、河南、内蒙古7个省(区),总土地面积62.4万km2。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广泛分布,在黄河中游近60万km2范围内,水土流失面积就有43万km2,严重的水土流失面积28万km2以上,最严重的多沙粗沙区面积15.6万km2。中国半干旱区的黄土高原

按照土壤侵蚀营力,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可区分为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风蚀主要分布于荒漠和荒漠草原地带;水蚀重力侵蚀主要分布于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带;森林地带由于气候湿润,植被良好,水蚀微弱,风蚀更加稀少。由东南向西北,风蚀强度逐渐增大,鄂尔多斯风沙区风蚀最严重;水蚀则以黄土丘陵区最为严重,陕北黄土丘陵区侵蚀模数达1.0~2.6万t/km2·a,个别地区达万3吨/平方公里·年。黄河河口镇到龙门区间的晋陕黄土丘陵区,面积仅占15%,输沙量却占全河的50%左右。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可划分为3个一级区,12个二级区和25个三级区,3个一级区为:(1)鄂尔多斯高原风蚀地区;(2)黄土高原北部风蚀水蚀地区;(3)黄土高原南部水蚀地区。黄土高原侵蚀该类型区南界为吉林省南部,西、北、东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在这个范围内,除了大、小兴安岭林区及三江平原外,其余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发生。本区土壤侵蚀的形式主要有面蚀、沟蚀和风蚀,面蚀使表土每年平均流失的厚度约为0.6~1.0cm,年侵蚀模数为6000~10000t/km2·a。沟蚀的发展,随开垦时间的早晚,而有明显的差异,沟壑密度一般为0.5~1.2km/km2,最大1.6km/km2。2)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由于长期土壤侵蚀的结果,使黑土层已逐渐变薄,有的地方已露出了心土,出现了黑黄土、黄黑土等肥力较低的土壤,弃耕现象有时发生。这一类型区又分为:(1)低山丘陵区;(2)漫岗丘陵区。东北黑土漫岗区本区指东北漫岗丘陵区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范围内有水土流失现象的山地、丘陵。本区土壤侵蚀在河北围场、丰宁一带山地,山区地面自然植被覆盖度为50%~60%,年侵蚀模数为800~1300t/km2·a;浅山区自然植被覆盖度为30%~50%,年侵蚀模数为1000~1500t/km2·a;丘陵区自然植被覆盖度为30%,年侵蚀模数为1800t/km2·a;豫西熊耳、伏牛山区,林木保护不好,年侵蚀模数为1300t/km2·a。3)北方山地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本区大致以大别山为北屏,巴山、巫山为南障,西南以云贵高原为界,东南直抵海域,包括台湾、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和珠江中游,以及东南沿海的各河流的中、上游山地丘陵。

4)南方山地丘陵区本区分:(1)风化层深厚的花岗岩丘陵;(2)紫色砂页岩丘陵;(3)红土岗地。本区的花岗岩丘陵区,风化花岗岩构成的风化壳,风化程度低,沙粒含量大,渗透性强,面蚀、切蚀和崩岗侵蚀活跃,年平均侵蚀模数为8000~15000t/km2·a;在紫色砂页岩丘陵区,植被稀少,侵蚀严重,面蚀、沟蚀很活跃,最大年侵蚀模数可达27000t/km2·a;红土岗地,第四纪红土粘粒含量较多,抗蚀力较花岗岩风化壳强,但透水性差,坡耕地层状侵蚀、面蚀、浅沟侵蚀发育,年侵蚀模数一般在5000~10000t/km2·a。南方红壤丘陵区南方石质山区本区包括四川盆地及其周围的大凉山、大巴山、巫山、大娄山和甘肃南部、陕南南部及湖北西部山区。本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径流系数为40%~50%,因此侵蚀强烈,加上大量的深丘和浅山部分遭到不合理开垦,植被明显受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覆盖的山地、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年侵蚀模数达1000~5000t/km2·a,此外,川西山区暴雨型泥石流发育,在地震及河流侵蚀等因素的诱发下,常发生规模巨大的山崩和滑坡。5.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本区包括云南、贵州及湖南西部、广西西部的高原、山地、丘陵,以及雅鲁藏布江河谷中、下游山区。本区高原上的盆地、宽谷和缓坡上分布着紫红色砂页岩,由于历史原因,坡耕地及荒山上面蚀、沟蚀严重,金沙江两岸,年侵蚀模数达1000~5000t/km2·a。云南东川地区蚀我国泥石流最发育、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云贵高原山区的滑坡也很发育,云南东部、贵州和广西、湖南西部石灰岩集中分布的地区,岩溶侵蚀也很发育。6)云贵高原区1)以防为主,加强管理2)改造坡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3)兴建保水固土工程,蓄水拦沙5.对策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健全管理机制。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健全完善生产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制度、审批制度,检查验收制度、收费制度等.依法进行管理。1)以防为主,加强管理坡改梯措施。改造坡耕地、修建水平梯田。坡改梯也是实现土地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农、林、牧各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保土耕作措施。在坡度小于15°的坡耕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