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水保方案报批稿大学论文_第1页
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水保方案报批稿大学论文_第2页
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水保方案报批稿大学论文_第3页
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水保方案报批稿大学论文_第4页
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水保方案报批稿大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水保方案PAGE16PAGE16四川省广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分站目录1综合说明 71.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71.1.1项目背景 71.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1.1.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71.1.4项目区概况 81.1.5前期工作进展 81.1.6方案编制深度、设计水平年及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 8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9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9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91.5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和主要工程量 101.6水土保持监测 111.7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121.8结论与建议 121.8.1结论 121.8.2建议 13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152.1方案编制目的和意义 152.1.1方案编制目的 152.1.2方案编制意义 162.2编制依据 162.2.1法律法规 162.2.2部委规章 162.2.3规范性文件 172.2.4技术标准 182.2.5技术资料 192.3水土流失防治执行标准 202.4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 202.5方案编制原则 202.6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 212.6.1设计深度 212.6.2设计水平年 213项目概况 233.1基本情况 233.1.1项目工程特性 233.1.2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233.1.3项目建设的背景、目的及必要性 253.1.4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263.2工程概况 273.2.1填埋场工程 273.2.2道路工程 283.2.2料场 293.3.1项目组成 293.3.2工程总平面布置 293.3.3施工布置 323.4施工组织 323.4.1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323.4.2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 343.4.3施工力能供应方式及布局 353.5工艺流程及物料平衡 363.5.1工艺流程 363.6工程占地 383.7土石方量与土石方平衡 383.7.1土石方量 383.7.2土石方量平衡及流向分析 393.8工程投资 393.9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14项目区概况 424.1自然环境概况 424.1.1地质 424.1.2地形地貌 434.1.3气象 444.1.4水文 484.1.5土壤 484.1.6植被 484.2社会经济概况 494.2.1基本情况 494.2.2土地利用 494.2.3社会经济概况 494.3水土流失现状 494.3.1项目区所处的水土保持分区位置 494.3.2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 504.3.3水土流失现状 504.3.4水土流失成因 524.3.5水土流失危害 534.4水土保持现状 534.4.1水土保持工作现状 534.4.2水土保持经验 544.4.3施工管理措施及经验 56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575.1主体工程制约性因素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575.2主体工程布置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575.3工程占地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585.4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585.5施工组织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625.6主体工程施工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625.7施工管理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625.8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 635.8.1主体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635.8.3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分析评价 645.9工程建设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675.10结论性意见 676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686.1防治责任范围 686.1.1项目建设区 686.1.2直接影响区 686.1.3防治责任范围 686.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686.2.1分区依据 686.2.2分区原则 686.2.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687水土流失预测 707.1新增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707.2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 717.2.1预测范围和预测单元划分 717.2.2预测时段 727.3预测内容和方法 737.3.1预测内容 737.3.2预测方法 737.4水土流失预测 747.4.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 747.4.2弃渣量预测分析 747.4.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747.4.4水土流失量预测 747.4.5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777.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综合分析 777.5.1预测结论 777.5.2指导性意见 77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798.1水土保持防治目标 798.1.1确定防治目标的依据 798.1.2防治目标的修正 798.1.3防治目标值 808.2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布设 808.2.1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808.2.2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818.3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典型设计 838.3.1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标准 838.3.2预防管理措施 918.4防治措施工程量 928.5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928.5.1施工组织形式 928.5.2材料采购 928.5.3施工条件 928.5.4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938.5.5施工进度安排 939水土保持监测 949.1监测目的及原则 949.1.1监测的目的 949.1.2监测的原则 949.2监测范围及分区 959.2.1监测范围 959.2.2监测分区 959.3监测时段 959.4监测区域和监测点位 959.4.1监测区域 959.4.2监测点位 959.5监测内容与方法、频次 969.5.1监测内容 969.5.2监测方法和频次 979.6监测设施 999.7监测工作量 1009.8监测技术要求 1009.9监测成果要求 1019.10监测组织管理 1019.10.1监测机构 1019.10.2监测制度 10210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10310.1投资概算编制的原则、依据和方法 10310.1.1编制原则 10310.1.2编制依据 10310.1.3编制方法和计算标准 10310.2水土保持工程投资 10610.2.1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 10610.2.2投资概算表 10710.2.3分年度投资表 10910.3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预测分析 10910.3.1治理情况统计分析 10910.3.2扰动土地治理率和水土流失治理度预测分析 11010.3.3拦渣率预测分析 11010.3.4土壤流失控制比预测分析 11110.3.5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预测分析 11110.3.6社会效益分析 11210.3.7综合分析 11211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11411.1组织管理 11411.2后续设计 11511.3招标和投标 11511.4水土保持工程监理 11511.5水土保持监测 11611.6施工管理 11611.7检查与验收 11711.8资金来源和使用管理 11712结论和建议 11812.1结论 11812.2建议 11913附件、附表及附图 12013.1附件 12013.2投资概算附表 12013.3工程图表 131项目特性表项目名称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流域管理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涉及省区四川省涉及地市或个数广元市涉及县或个数利州区项目规模400吨/天(Ⅲ级填埋场)总投资(万元)7818.78土建投资(万元)2821.94动工时间2011年5月完工时间2012年3月设计水平年2013年项目组成建设区域面积(hm2)挖方量填方量弃方量(万m3)(万m3)(万m3)填埋场11.8818.102.9715.12进场道路0.11料场2.00合计14.00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域类型国家、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地貌类型丘陵地貌土壤类型黄壤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自然林为主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1830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14.89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500项目建设区(hm2)14.00扰动地表面积(hm2)14.00直接影响区(hm2)0.89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13.96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904.00新增水土流失量(t)345.00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场地平整工程区、料场区防治扰动土地整治率(%)96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目标土壤流失控制比0.9拦渣率(%)96植被恢复系数(%)99林草覆盖率(%)27防治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措施填埋场沉沙函18个植树植草83340㎡防雨布27780㎡、编织袋263.25m³料场挡渣墙235m,排水沟235m植树植草2000㎡防雨布1198.5㎡、临时排水沟705m截水沟313m、沉沙凼6个进场道路/植树植草560㎡//投资(万元)53.5714.129.83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162.25独立费用(万元)52.91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1.94监测费(万元)26补偿费(万元)27.91方案编制单位项目建设单位广元市利州区环境卫生管理局地址/邮编地址/邮编广元市利州区南河628000联系人及电话联系人及电话邮箱邮箱1综合说明1.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1项目背景2009年,根据广元市利州区环境卫生管理局对服务范围内城镇人口的统计,现状广元市所辖嘉陵、东坝、南河、河西、下西、回龙河、杨家岩、袁家坝、雪峰、上西等十个办事处,工农镇、盘龙镇、宝轮镇、昭化镇、元坝镇、荣山镇、大石镇等重点城镇城镇人口约43.8万人。根据《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对城市规模的描述:根据灾后恢复重建、灾区人口转移、中心城区经济快速发展、市域城镇化加速等需要,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45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60万人。城镇人口的增长率按3%计算。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垃圾将会破坏市民良好的生活环境,影响市民的身体健康,所以提出建设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1.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为了较为准确概算出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服务范围和服务年限内的垃圾产量,通过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垃圾产量预测的计算,本设计采用常用的“人均垃圾产量法”对垃圾总产量进行了预测。对广元市周边县市垃圾填埋场实际垃圾处理量数据的参考和比较,人均垃圾产生量约为0.8~1.0kg/d,通过原广元市垃圾综合处理厂运行情况的统计,人均垃圾产生量约为0.90kg/d,本工程人均垃圾产量取值为0.85~0.9千克/天·人。为了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益,减少环境压力、改善环境质量,建设本项目符合国家“以人为本”的国策,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1.1.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2)与垃圾填埋场配套的附属工程(3)新增建构筑物电气工程原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已配备有垃圾清运系统,本工程暂不考虑相应的配套工作通过填埋场库容需求量的计算(此表依据总规人口计算),本工程服务年限内平均垃圾处理量约为396.8吨/天。根据本工程的服务年限,确定采用工程服务中期处理规模400吨/天作为本工程的设计处理规模。本工程建设规模为:(1)有效库容:195万方(含清库库容)(2)设计处理规模:400吨/天(平均)(3)服务年限:10年(2012~2021年)在填埋场实际运行过程中,随着填埋作业规范程度的提高,日覆盖材料的选择替代,将会使服务年限达到更长。1.1.4项目区概况拟建场地位于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一期(原综合处理厂)工程西南侧,距离广元市主城区约13km。场区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丘陵沟谷地貌,总体地形成“凹”型,即东南高,北西低,北东侧和南西侧地势基本一致,场地高程在488.00~568.61m之间,相对高差80.61m;场地地形两侧坡度相对较缓,一般在15~30°之间,冲沟附近地形坡度较度,局部呈陡崖状,一般在45~60°之间,地表植被较发育,平坦地段为农作物。项目区为丘陵地貌,土壤侵蚀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垃圾填埋场处理场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830t/km2·a,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容许土壤流失量500t/(km2•a)。1.1.5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根据《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了《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1.6本方案编制深度为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水平年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即2013年。建设地点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规定,结合本项目主体工程特点和项目区实际情况防治标准等级为Ⅰ级。通过降水量、土壤侵蚀等影响因子的修正后具体防治综合目标值为:施工期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为:土壤流失控制比0.8、拦渣率96%;试运行期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0.9、拦渣率96%、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27%。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1)处理场区工程设计布置的拦挡措施位置合理,设计采用的标准恰当,数量充足,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2)处理场区工程设计布置的排水沟和排水管网位置合理,设计采用的标准恰当,选用的排水沟和排水管尺寸合理,数量充足,但缺少尘沙设施的设计,需补充设计。(3)处理场工程设计对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考虑不足,需补充完善。(4)主体工程缺少对道路两旁的植物措施设计,缺少对处理场封填后植物措施设计,需要补充设计。(5)缺少渣场弃土回收利用完毕后的植物措施设计,缺少渣场挡墙设计,缺少渣场排水系统的设计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主体工程建设施工活动控制在围墙内,直接影响区宽度按建设区占地范围线外侧3m计算。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共计14.89hm2,其中建设区面积14.0hm2,直接影响区面积0.89hm2。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1)本项目工程占地面积14.0hm2,工程建设将扰动破坏土地面积14.0hm2,损坏耕地、林地、荒地等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3.96hm2。(2)工程建设将造成水土流失量为904.33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345.01t,将加剧项目区水土流失,对周边生态和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施工期是该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量来源的主要时段,列为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重点时段;主体建筑工程区是该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量的主要区域,列为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重点区域。1.5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和主要工程量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及实事求是的原则、分区防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形成三大措施综合防护体系。工程措施设计包括挡渣墙、拦渣坝、道路保坎、挡土墙、边坡防护、坡面水系等加固及防冲刷工程。本方案主体工程填埋场已经场设计了拦渣坝,不需要设计拦渣坝,主体工程具有水保功能的工程措施有拦渣坝、截水沟、排水沟等,能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主体工程初设方案只有计划渣场占地面积,未设计渣场,本方案初步估计选取渣场占地进行设计。本项目需要增加挡渣墙、截水沟、排水沟沉、沙凼,等工程措施,拦截雨水和泥沙,控制水土流失。(1)挡渣墙工程,主体工程需要设面积30亩的料场,最大堆方量15.1万立方米。由于剩余土方堆置在山坡上,因此在防治措施上修建挡渣墙进行集中拦截,需要设挡渣墙235m,(2)截水沟工程,在雨季有雨水、地表径流存在,将会冲刷料场及边坡,破坏已有水土保持设施,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需在上游布置截水沟,排除来水,本项目主体工程已经设计部分截水沟,填埋场区不再布置截水沟,渣场上游边布设截水沟长度313m。(3)排水沟工程在雨季有雨水、地表径流存在,将会冲刷料场挡墙基础及边坡,破坏已有水土保持设施,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故在挡墙底部布设235m排水沟排出来水。(4)沉沙凼工程主体工程填埋场区未设计沉沙凼,需要在截水沟等渠系部分布设沉沙凼18个,料场区需要布设沉沙凼6个,本方案共新增沉沙凼24个,(5)编织袋挡墙在开挖下游侧3m左右设置装土编织袋进行拦挡,开挖边坡高度大于4m位置还需设置防雨布覆盖开挖坡面,防止雨水冲刷。本工程编织袋挡墙共263.25m³,主要分布于填埋场坝体开挖边坡下游。(6)防雨布覆盖在开挖边坡进行防雨布临时覆盖,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的水力侵蚀。共布置防雨布覆盖面积6158.5m2。其中:料场区临时排水沟防雨布覆盖面积1198.5m2,填埋场坝体开挖边坡等防雨布覆盖面积4960.0㎡。(7)临时排水沟为防止坡面来水对表土的冲刷,在距表土堆放线1m处布置土质排水沟,将坡面径流引向自然沟道内,主要分布于料场中间,本项目的剩余土方主要用于垃圾填埋覆盖和后期绿化覆土,7米高的堆土每降2米开挖一次临时排水沟。设计总长度235m×3。(8)植草本项目共新增填土植草103900㎡,其中:填埋场植草83340㎡,进场道路植草560㎡,料场植草20000㎡。填埋场及料场植物措施均在料场弃土回填覆盖垃圾后再实施。植草以人工撒播人工草坪利用狗牙根、三叶草进行混合撒播种草,(9)植树本项目植树34634株,其中填埋场植树27780株,料场植树6667株,进场道路植树187株。树种选择适宜生长的松树,株距1.5米,行距2米,采取穴壮整地方式。1.6水土保持监测监测时段:本项目属建设类项目,工程施工期限为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水土保持施工期监测时段为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共11个月。水土保持运行期监测时段2012年4月至2020年12月,共116个月监测内容:水土流失环境因子监测、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水土流失危害监测、水土保持防治效果监测等。监测方法:调查监测法、场地巡查法。监测点位:主体建筑工程区2个监测点;填埋场工程区1个监测点;料场工程区1个监测点;监测频次:每年4~6次。重点监测时段:施工期。重点监测区域:处理场区边坡、绿化区域。1.7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1)本项目主体工程已列水土保持投资961.47,新增水土保持总投资162.25,万元,其中新增工程措施投资53.57万元,新增植物措施投资14.12万元,新增临时防护措施投资9.83万元,独立费用52.91万元(其中监理费1.94万元,监测费26.00万元,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24.00万元),基本预备费3.91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27.91万元。(2)在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投资中,工程措施投资53.57万元,占33.01%;植物措施投资14.12万元,占8.7%;临时防护措施投资9.83万元,占6.06%;独立费用52.91万元,占32.61%;基本预备费3.91万元,占2.4%,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27.91万元,占17.2%。(3)在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投资中,第一年实施工程措施和临时措施,概算投资63.4万元,第二年植物措施投资概算1.23万元,第三年后植物措施投资概算12.89万元。(4)水土保持效益分析项目区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98%,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9%,植被恢复系数达到100%,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69.8%,拦渣率达到98.0%,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为556t/km2·a,水土流失控制比为0.9,减沙效果显著。各项指标均达到预定目标。1.8结论与建议1.8.1结论(1)本项目属于新建工程,项目地址不属于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不在国家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内,也不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选址和布局无水土保持的限制性因素。(2)本方案设计深度为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水平年定为主体工程竣工后的第一年,即2013年。(3)本项目共计占用土地面积14.0hm2,其中永久占地12.0hm2,占地类型原为林地、耕地、荒地、水域、其它用地,现已规划为工业用地。本工程挖方180972.5m3,填方29749m3,弃方151223.5m3(用于运行期间的垃圾填埋覆土和植草回填)。(4)本项目占地面积14hm2,工程建设将扰动破坏土地面积14.0hm2,损坏耕地、林地、荒地等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3.96hm2,工程建设将造成水土流失量为904.33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345.01t,将加剧项目区水土流失,对周边生态和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一定影响。(5)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共计14.89hm2,其中建设区面积14.0hm2,直接影响区面积0.89hm2。(6)本项目主体工程已列水土保持投资961.47万元,新增水土保持总投资162.25,其中新增工程措施投资53.57万元,新增植物措施投资14.12万元,新增临时防护措施投资9.83万元,独立费用52.91万元(其中监理费1.94万元,监测费26.00万元,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24.00万元),基本预备费3.918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27.91万元。(7)通过本水保方案对施工期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及临时占用地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进行补充布置和设计后,将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体系,有效控制因该项目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来评价,该项目是合理可行的。1.8.2建议(1)后续水土保持设计:主体工程设计单位应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该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选派水土保持专业人员参与设计,完善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设计;工程设计单位应根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治理措施进行现场勘测、设计,措施设计应确保“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原则。在下阶段工程进一步优化后发生较大变化和调整时,应补报水土保持方案调整报告。(2)水土保持施工:主体工程与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水土保持意识的教育与管理,合理安排工期,严禁乱弃、乱倒,自觉接受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理人员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承担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以及植物措施选种、抚育管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保存率。(3)水土保持监理:监理单位应选派具有水土保持监理上岗证的监理人员进行监理工作,并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或优化调整设计成果编制水土保持监理细则,落实水土保持监理任务,确保水土保持施工质量和进度。(4)水土保持监测:监测单位应配备良好监测仪器设备,根据项目特点,行业规范和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细则,落实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并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以便能及时修改、增补、完善水土保持措施。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2.1方案编制目的和意义2.1.1方案编制目的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属开发建设类项目,属我国西南丘陵山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要求,该项目需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根据该项目建设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结合工程设计资料,在对现场踏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目的为:(1)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是根据项目区自然地理条件,并从水土保持角度对主体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水土保持评价,并从水保角度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2)根据主体工程建筑物总体布局,对工程设计及施工中已采取的永久及临时工程措施按照水土保持设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评价,并将其纳入水土保持方案总体布局中;同时对不满足水土保持设计要求的各项措施提出修改和完善方案;(3)根据对工程征占地范围内扰动、破坏原地表面积的预测,确定工程建设过程中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为计算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提供依据;(4)根据工程区水土流失成因及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来源分析,结合工程区地形地貌特征,合理确定新增水土流失参数,用加速侵蚀法预测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为布设具体的水保措施和计算水保效益提供依据;(5)通过对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分析,合理确定工程土石方平衡及弃渣量,从水土保持角度对工程土石方调运,施工时序的合理性提出合理化建议;(6)通过水土流失预测,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并按照分区布设的原则,结合工程区土地利用特点,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治体系对工程区新增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7)对工程区新增水土流失的预测,结合新增水土流失发生时段和流失重点,拟定切合实际的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和方法,保障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8)通过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内容概算投资,制定落实方案措施的保障机制,使业主单位明确防治责任范围,并为建设单位提供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的技术依据,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监督检查的依据。2.1.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针对施工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制定和落实本工程的水土流失临时防护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将工程造成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对有效控制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增强建设单位、施工人员及当地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2编制依据2.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8年12(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1988年6(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1993年(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10)《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4年3(11)《四川省EQEQ〈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1997年10月17日修定);(12)《土地绿化规定》(国务院令第19号,1989年12.2.2部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5号,1995年5月30日发布,2005年7月8日修订);(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2号,2000年1月31日);(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6号,2002年12月1日执行,2005年7月8日修订);(4)《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令第28号,2006年12月18日);(5)《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水利部令第24号,2005年7月8日执行);(6)《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文件的规定》(水利部令第25号,2005年7月8日执行)。(7)《企业投资项目标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19号令,2004年9月15日)。(8)《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2年12月10日实施)。2.2.3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国发[1993]5号;(2)《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国发[1998]36号;(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4)《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化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4]28号;(5)《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规定》,国务院国发[2005]39号;(6)《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国发[2007]64号;(7)《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8)《关于加强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04]97号;(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保[1994]513号;(10)《关于加强土地管理搞好水土保持的通知》(国家土地管理局、水利部,国土局〔1989〕88号文);(11)《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保〔2003〕89号);(12)《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7]184号;(13)《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02]154号;(1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41号(2007年7月);(15)《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4号;(16)《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2008]78号;(17)“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改价格[2007]670号;(18)《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5]22号;(19)《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1998.10);(20)《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解释问题的批复》(水利部水保〔1996〕393号);(21)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有关技术问题暂行规定》的通知(川水发[2004]16号文);(22)关于印发《四川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川价字非[1995]118号);(23)《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09]187号文;(2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文);(25)广元市物价局、广元市财政局、广元市水电农机局《关于印发〈广元市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广市价〔1995〕费字99号。2.2.4技术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4)《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6)《防洪标准》(GB50201-94);(7)《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8)《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10)《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2352-2005);(1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3-2001);(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1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6)《建筑结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189-2005);(1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范》(SL387-2007);(18)《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1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2.5技术资料(1)《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初步设计》,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0.10);(2)《四川省水土保持规划》(1998);(3)项目区社会经济、自然概况、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资料;(4)《广元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5)《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6)《四川省广元市土壤侵蚀遥感分析与评价》(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2年2月);(7)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地形图(1:500)(8)主体工程其它设计资料。2.3水土流失防治执行标准本项目为建设类项目,为丘陵区点型工程,建设地点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建设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相关规定,结合本项目主体工程特点和项目区实际情况,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定为Ⅰ级标准。即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5%、2.4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文件的精神,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解决好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占地、减少工程对地表的扰动和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针对不同工程区的施工扰动特点和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分区分类提出水土流失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重点对对施工过程中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使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使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以更好地发挥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2.5方案编制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50433-2008)及其它相关文件及规范,在分析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工程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结合项目区环境特点,制订科学、经济、安全、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在方案编制中贯彻如下原则:(1)“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合理确定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进行全面防治,最大限度地恢复植被,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2)“三同时”的原则:坚持“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和施工时序,做到施工影响一片、防治一片。(3)因害设防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防治效果有效可行的原则。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防治与监督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4)预防措施先行,最小扰动原则:首先需优化工程布局和规模,优选建设时序,合理安排工期,强化管理、监理和监督,做好施工期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尽量减少破坏地表植被面积,进一步优化土石方平衡方案,提高土、砂、石料利用率,将弃渣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本项目在施工中必须保证最小扰动原则,尽可能的不破坏原生植被,维持生态的相对稳定性。(5)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工程建设与水土流失防治并重,边建设边防治,以防治保建设,采取必要的永久及临时防护措施,因地制宜,避免“边施工边破坏”的现象发生。同时,紧密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和工程水土流失特点,科学评价和预测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和发展趋势,按照治理措施与预防监督措施相结合、永久性措施与临时性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对项目区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6)综合利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对建设区的表层腐质土进行剥离保存,单独堆放,留待后期植被恢复之用,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根据项目区特点,提出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尽量选择当地乡土草种,既达到防止水土流失,又减少水土保持投资的目的。2.6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2.6.1设计深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九条,“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原则,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同步,鉴于本工程为初步设计阶段,确定本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深度为初步设计阶段。2.6.2设计水平年本工程为建设类项目,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工程施工期,工程计划于2011年5月开始施工准备,2012年3月竣工,建设工期11个月。结合工程建设工期安排,本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即2013年。PAGE62PAGE41 四川省广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分站3项目概况3.1基本情况3.1.1项目工程特性项目名称: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建设单位:广元市利州区环境卫生管理局。建设地点:广元市利州区盘龙镇南山村(原广元市垃圾综合处理厂旁)。建设性质:新建。所属流域: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建设类型:建设类项目。建设规模:400吨/天(Ⅲ级填埋场);库容195万方(Ⅲ类填埋场)。服务范围:本垃圾填埋场工程服务范围为广元城区所辖的工农镇、盘龙镇、宝轮镇、昭化镇等距离市区较近的重点乡镇,垃圾填埋场处理对象为城市生活垃圾。建设投资:总投资7818.78万元,其中土建投资3474.27万元。建设工期:总工期11个月,计划为2011年5月~2012年3月。3.1.2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广元是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处于成都、西安、重庆、兰州四大城市交通链接线交汇点,周围与陕西的汉中、宝鸡,甘肃的陇南,四川的绵阳、巴中、南充等市相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广元在历史上一直就是川、陕、甘交界处的重要交通枢纽。目前,四川省已将广元纳入西部交通枢纽进行统一部署,列为全省12个区域性次级交通枢纽之一,各类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正加快推进,2010年将建成广巴高速,2012年建成广甘、广南、广陕高速,2013年开工建设西成客专,2014年建成南渝铁路,加之广元已建成的绵广高速、宝成铁路、广普铁路,届时广元将拥有5条高速、4条铁路,高速公路里程将达380km,占全省高速公路总量的10%;铁路里程达465km。同时,广元机场现正在营运广元—北京航线,2010年前将逐步拓展3-4条航线。嘉陵江渠化工程正加紧实施,将建成广元至涧溪口192km广元市利州区交通较为便捷,自古为我国西南西北部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素有“川北门户”之称。宝成铁路、广乐铁路和国道108线、212线在市城区交汇,广元火车站为国家一级编组站;嘉陵江渠化工程建设完工后,千吨轮船可直达上海;广元机场位于区内盘龙镇;绵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广巴、广陕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广南、广甘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建成以后,利州区将成为连接全国西南、西北和成都、重庆、西安、兰州四大城市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位于广元市利州区盘龙镇南山村(原广元市垃圾综合处理厂旁)(图GLJC-SB-1、GLJC-SB-2),广元市城中心13km,距广元火车站14km,绵广高速公路进出口17km,广元飞机场20km,规划中的嘉陵江航线码头13km,广元至龙潭公路从旁边穿过,广元城区有宝成铁路、国道108线、212线等重要交通干线,广元火车站为国家一级编组站;交通十分方便,物流运输安全便捷。经过几年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条件日益完善,完全可以满足各类大型项目的建设需要。图3-1项目地理位置图3.1.3项目建设的背景、目的及必要性3.1.3.1项目建设的背景2009年,根据广元市利州区环境卫生管理局对服务范围内城镇人口的统计,现状广元市所辖嘉陵、东坝、南河、河西、下西、回龙河、杨家岩、袁家坝、雪峰、上西等十个办事处,工农镇、盘龙镇、宝轮镇、昭化镇、元坝镇、荣山镇、大石镇等重点城镇城镇人口约43.8万人。根据《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对城市规模的描述:根据灾后恢复重建、灾区人口转移、中心城区经济快速发展、市域城镇化加速等需要,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45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60万人。城镇人口的增长率按3%计算。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垃圾将会破坏市民良好的生活环境,影响市民的身体健康,所以提出建设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3.1.3.2项目建设的目的根据广元市政府提出“美化广元”、“改善人居环境”、维系“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目标。针对广元市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本着环保、低碳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出建设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为建设环保、美丽的广元而项目作出突出贡献。3.1.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为了较为准确概算出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服务范围和服务年限内的垃圾产量,通过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垃圾产量预测的计算,本设计采用常用的“人均垃圾产量法”对垃圾总产量进行了预测。对广元市周边县市垃圾填埋场实际垃圾处理量数据的参考和比较,人均垃圾产生量约为0.8~1.0kg/d,通过原广元市垃圾综合处理厂运行情况的统计,人均垃圾产生量约为0.90kg/d,本工程人均垃圾产量取值为0.85~0.9千克/天·人。服务区人口预测及垃圾产生量预测见下表:为了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益,减少环境压力、改善环境质量,建设本项目符合国家“以人为本”的国策,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3.1.4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包括:(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2)与垃圾填埋场配套的附属工程(3)新增建构筑物电气工程原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已配备有垃圾清运系统,本工程暂不考虑相应的配套工作通过填埋场库容需求量的计算(此表依据总规人口计算),本工程服务年限内平均垃圾处理量约为396.8吨/天。根据本工程的服务年限,确定采用工程服务中期处理规模400吨/天作为本工程的设计处理规模。本工程建设规模为:(1)有效库容:195万方(含清库库容)(2)设计处理规模:400吨/天(平均)(3)服务年限:10年(2012~2021年)在填埋场实际运行过程中,随着填埋作业规范程度的提高,日覆盖材料的选择替代,将会使服务年限达到更长。3.2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广元市利州区利州区盘龙镇南山村三社,地处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一期(原综合处理厂)工程西南侧,距离广元市主城区约13km。包括填埋场、料场、进场道路工程、绿化工程、配套工程等内容。垃圾处理场区总占地面积178.22亩(包括垃圾填埋库区、调节池等),其中填埋库区占地131.85亩,约占总面积的72%。场区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丘陵沟谷地貌,总体地形成“凹”型,即东南高,北西低,北东侧和南西侧地势基本一致,场地高程在488.00~568.61m之间,相对高差80.61m;场地地形两侧坡度相对较缓,一般在15~30°之间,冲沟附近地形坡度较度,局部呈陡崖状,一般在45~60°之间,地表植被较发育,平坦地段为农作物。有公路直通场地,交通方便。3.2.1填埋场场区按功能分为生产管理区、填埋库区、渗滤液处理区(已建成)及附属设施如门卫、大门、地磅、洗车台、车库及机修间等。填埋场管理区设置于进场道路旁,利用原广元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综合楼作为本工程管理用房,位于广元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内,进场道路旁,便于管理。该区地处整个填埋库区的侧风向。管理区内含办公楼、职工宿舍、食堂等功能建筑,主要承担填埋场的日常运行管理任务。填埋库区三面浅丘环绕,浅丘上植被茂盛,库底现状多为农田和水塘,处于相对隐蔽处,库区内横向坡度较缓,纵向坡度约13%,纵向坡高差约60米,有利于施工作业和运行管理。调节池区域位于库区的下游较低处,有一定的高差能保证渗滤液重力流流出。渗滤液处理站布置在广元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垃圾坝下游,紧靠调节池,管线便捷。渗滤液处理区位于原广元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调节池一侧,与原调节池距离约为80米,距离新建调节池约150米,渗滤液处理站已进入调试试运行阶段。垃圾填埋场是一个城市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的地方,因此在绿化美观上应多考虑抗污染能力强和吸附能力好的大型乔木和灌木,如广玉兰、雪松、女贞、夹竹桃等绿色植物,这样既美化了填埋场库区,又起到了隔离和减少尘土污染的作用。对垃圾填埋场的办公管理区的绿化主要绿化布置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因此在办公管理区的绿化植物选择同样以抗污染能力强和吸附能力好的植物进行绿化配植以达到美化处理场区的效果;如广玉兰、夹竹桃、海桐,海栀子、金叶女贞等常绿乔木搭配红叶李、紫薇、西府海棠、樱花等色叶、观花抗性较好的植物。使办公管理区中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观花与观叶植物搭配、以达到四季有景的生态效果。垃圾填埋场的进场道路经常有满载垃圾的大型垃圾车经过,故在绿化方面着重考虑吸附尘土能力较强和抗性较好的绿化植物如夹竹桃、广玉兰等以减少尘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垃圾封场后将以大量的草坪进行绿化并在其中辅以造型灌木带如杜鹃,红叶小檗,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等,给人以美观整齐大方的印象。3.2.2道路系统由进场道路及填埋作业道路组成。进场道路在现有场区外的水泥道路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由一期垃圾场进场道路接入,终点通往二期垃圾填埋库区库尾。道路设计等级为山岭重丘四级厂矿道路,设计计算行车速度20km/h,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设计年限18年。道路全长283.0m,路面宽4.0m,混凝土路面,厚度25cm,采用C25预制混凝土路缘石,路基宽度6.5m。道路全线设平曲线5处,最大平曲线半径200m,最小平曲线半径25m,最大纵坡8.0%,最小纵坡0.9%。道路标准横断面分为挖方、填方、半挖半填三种横断面形式,其中挖方标准横断面为:矩形边沟宽度+1.25m(土路肩)+4.0m行车道+1.25m(土路肩)+矩形边沟宽度;填方标准横断面为:矩形边沟宽度+1.25m(土路肩)+4.0m行车道+1.25m(土路肩)+矩形边沟宽度;半挖半填标准横断面为:矩形边沟宽度+1.25m(土路肩)+4.0m行车道+1.25m(土路肩)+矩形边沟宽度,横断面布置详见“进场道路标准横断面图”。当进场道路一侧设有场外截洪沟时,利用截洪沟作为道路边沟。库内填埋作业道路为临时性道路,与进场道路衔接,随着垃圾填埋堆体的增高,分别通往填埋库区内各卸料平台。按露天矿山三级道路标准设计,路面宽度3.5m,坡度<10%,泥结碎石路面。为保证雨季等条件下车辆正常运行,土料中可适量参入渣土,在路面适当铺设碎石或建筑渣土。本工程道路属于山岭重丘道路,沿线边坡陡峭地段均设置重力式挡墙,在局部地形艰险地段还需考虑设置永久性交通标志牌。在填埋现场人员活动较频繁而又容易发生跌落损伤地段,设置临时性安全围拦和警告牌。为便于垃圾清运车辆清洗,在进场道路一侧设置有洗车台。3.2.2垃圾填埋过程中所需要覆盖土包括:单元覆盖土、终期覆盖粘土。覆盖土用量按照填埋垃圾容积的10%计,共需约18万m3覆盖土。本填埋场场地平整后剩余约14万m3的土石方,经筛选后可以作为防渗基底层和卫生填埋覆盖土。剩余土石方运输至场外的临时租用的堆土场临时存放。填埋场防渗层压实土壤及作业覆盖土来源:可以从场地平整时的多余的挖方量中取得一部分,不足部分通过租用附近的取土场取土,或用厚度0.5mm的LDPE膜代替部分覆盖土。在场区进场道路旁临时租用一块约30亩土地用作取土场和临时堆土场,具体位置由业主现场确定。3.3.1项目组成本工程包括填埋场、料场、进场道路工程、绿化工程、配套工程等内容。3.3.2工程总平面项目区在东南侧布置进场道路283m;向西北方向布置的垃圾处理场,面积178.22亩,东南至西北方向长约550m,西南至东北方向宽约260m;在场外附近选择料场,面积30亩。占地情况见下表。项目名称工程名称永久临时合计主体工程填埋场11.880.0011.88其它料场0.002.002.00进场道路0.110.000.11合计12.002.0014.001.总平面布置原则(1)总平面布置采取平面与竖向设计,将生产和生活区按照功能进行分区,现状与规划合理结合,各处理工艺衔接流畅,整体布局合理,通过景观设计,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营造生态园区,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2)结合填埋库区场平和运行中填埋作业道路设置情况,设计进场道路,使总平面布置更为合理。(3)设置全场监测系统,实现场区管理的有效监控。(4)项目辅助工程合理设计,有利于处理工程的运行。2.处理场工程区布置本垃圾处理场区总占地面积178.22亩(包括垃圾填埋库区、调节池等),其中填埋库区占地131.85亩,约占总面积的72%。场区按功能分为生产管理区、填埋库区、渗滤液处理区(已建成)及附属设施如门卫、大门、地磅、洗车台、车库及机修间等。总平面布置见初步设计图集。填埋场管理区设置于进场道路旁,利用原广元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综合楼作为本工程管理用房,位于广元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内,进场道路旁,便于管理。该区地处整个填埋库区的侧风向。管理区内含办公楼、职工宿舍、食堂等功能建筑,主要承担填埋场的日常运行管理任务。填埋库区三面浅丘环绕,浅丘上植被茂盛,库底现状多为农田和水塘,处于相对隐蔽处,库区内横向坡度较缓,纵向坡度约13%,纵向坡高差约60米,有利于施工作业和运行管理。调节池区域位于库区的下游较低处,有一定的高差能保证渗滤液重力流流出。渗滤液处理站布置在广元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垃圾坝下游,紧靠调节池,管线便捷。渗滤液处理区位于原广元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调节池一侧,与原调节池距离约为80米,距离新建调节池约150米,渗滤液处理站已进入调试试运行阶段。3.料场布置在场区进场道路旁临时租用一块约30亩土地用作取土场和临时堆土场,具体位置由业主现场确定。4.道路工程区布置道路布置符合生产、维修、消防等通车的要求,有效地组织车流、物流、人流,达到方便生产运输,厂容美观,并尽可能地减少工程量。道路与竖向相结合,道路网的布局有利于场区地面雨水的排放,处理场区内道路采用环状布置,符合防火、环保的规定,道路交叉采用正交。道路布置主要遵循《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1)场区道路设计应能满足场区车辆的正常行驶要求。(2)场区道路设计应体现经济上的合理性,应充分根据现场条件,合理选择线路走向及结构形式,以降低工程投资。(3)场区道路设计应和填埋场其它功能相协调。(4)场区道路设计应和周边环境相协调。进场道路在现有场区外的水泥道路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由一期垃圾场进场道路接入,终点通往二期垃圾填埋库区库尾。道路设计等级为山岭重丘四级厂矿道路。道路全长283.0m,路面宽4.0m。5.绿化工程区布置绿化布置应根据工程性质,环境保护及厂容、景观的要求,且结合实地自然条件、植物生态习性、抗污性能和苗木来源,因地制宜进行布置;并充分与周围环境和建(构)筑物相协调。①充分利用处理场区非建筑地段及零星空地进行绿化。②利用管架、架空线路等设施的下面及地下管线带上面场地布置绿化。③满足生产、检修、运输、安全、卫生及防火要求,避免与建筑物、构筑物、地下设施的布置相互影响。④不得妨碍有害气体扩散及生产操作、检修、运输和消防作业。绿化工程区主要分布于征地线和截洪沟之间,属于垃圾处理场区,面积14500㎡。3.3.3施工布置3.3.3.1本工程建设所需的地方建筑材料主要为混凝土骨料、片(块)石,均在项目区周边合法的商品料场采购,开采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施工料场可以设在填埋场平场区,不再单设施工料场。3.3.3.2在主体工程设计中,通过场地平整后剩余约14万m3的土石方,经筛选后可以作为防渗基底层和卫生填埋覆盖土。剩余土石方运输至场外的临时租用的堆土场临时存放。填埋场防渗层压实土壤及作业覆盖土来源:可以从场地平整时的多余的挖方量中取得一部分,不足部分通过租用附近的取土场取土,或用厚度0.5mm的LDPE膜代替部分覆盖土。在场区进场道路旁临时租用一块约30亩土地用作取土场和临时堆土场,具体位置由业主现场确定。3.3.3.3施工根据本项目施工特点,施工生产生活场地均设置在垃圾处理场的填埋场平整区,不再在场外设置施工、生活场地。3.4施工组织项目主要由主体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绿化工程、公用工程组成,工程施工总工期11个月。3.4.1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本项目主要由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建筑工程、公用工程等组成,各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法不同,但总体而言,主体工程施工一般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工程施工按照先场地平整,后道面工程、边坡防护,再房屋建筑,最后场地硬化及绿化工程的程序进行。其场地平整、道面工程、房屋建筑工程以机械化施工为主,边坡防护、其他公用工程以人工施工为主。3.4土石方工程以机械施工为主,适当辅以人工施工,在场地回填碾压中注意控制填土(石)最佳含水量,确保场地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防护工程施工与场地平整施工平行交叉进行,影响边坡稳定的防护工程先于回填施工,挖方边坡防护工程、护面工程滞后于场地平整施工。(1)场地平整土石方场平土石方施工总体按“施工测量→地表清理、表土剥离→机械开挖→汽车运输→机械摊铺→洒水→机械碾压”的施工流程进行。施工测量主要是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基点、划分挖填区域、确定设计挖、填边坡边线位置及地表清理的范围。地表清理主要是对占地范围内的地表植物、建筑物等进行清除。对占地范围内的耕地进行表土剥离。表土剥离采用推土机集土,装载机上料,汽车运输至集中堆放点堆放。机械开挖中特别注意开挖的施工方法,必须严格控制开挖边界线,以减少开挖扰动地表面积。填筑料运输过程中,应根据开挖机械的单斗容量合理配置运输车辆的型号,以保证填筑料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散溢现象。场内利用的土石方,应尽量采用装载机或汽车运输方式,在地面横坡较大的地段,严禁用推土机推土,以防止土料散落在下边坡,扩大压占、扰动地表面积。(2)场地平整工程施工时序场地平整施工中,在施工中注意相互衔接,合理调配,避免开挖区暴露时间过长,引起填筑料天然含水率变化过大。3.4混凝土工程施工以采用大型机械专业化施工为主,以少量人工操作小型机械为辅。混凝土基层、面层,均采用集中拌和、汽车运输、机械振捣进行施工。(1)水泥级配碎石基层本工程基层设计为6%水泥稳定碎石。拟采用稳定土厂拌设备集中拌合,自卸汽车运输,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的施工方案。具体的施工方案如下:=1\*GB3①用3~4台ZL50装载机将碎石装入配料斗,再由调速电动机驱动给料机进行配料,集料输送机将碎石送至搅拌系统,由输料皮带机输送到混合料储仓,经溢料管由堆料皮带输送机将成品混合料堆积成弧形的料堆,或直接装到自卸车上。=2\*GB3②装运水泥碎石混合料的自卸车在距摊铺机料10cm左右的地方停车,由摊铺机向前顶靠住汽车后轮,汽车挂空档,由摊铺机顶推其运行,同时自卸车车箱徐徐升起,将混合料缓缓卸入摊铺机的接收料斗,位于接收料斗底部的刮板输送器在动力系统的驱动下以一定的转速运转,将料斗内混合料连续均匀地向后输送到螺旋摊铺器前通道内的底基层上。=3\*GB3③摊铺机摊铺完后,立即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采用YZ16、YZ8G压路机组合碾压。直线段由路肩向道路中心碾压,超高路段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总之,应由低处向高处逐步碾压。(3)混凝土面层本工程路面面层采用水泥混凝土,拟采用混凝土拌和楼进行拌和,汽车运料,LTL4500混合料摊铺机(4.5m)进行摊铺,振动棒捣实。3.4.1.公用工程包括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工程项目,主要包括管道施工、埋地电(光)缆等内容,以人工施工施工为主,机械为辅的常规施工方法。3.4.2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3.4.2本工程建设主要材料包括钢材、水泥、木材、片块石、砂及砂砾料等。概算需要量见表3-9。序号工程和费用名称技术经济指标单位数量Ⅰ第一部分工程建设费用万m3195.00一垃圾卫生填埋场库区1)填埋场土石方场平m3171366.602)防渗工程m299768.003)块石垃圾坝m311443.854)截洪沟m1779.145)地下水导线m186.276)渗滤液收集m757.347)填埋氯体收集与处理m92.008)原沟渠清淤m39606.509)化验设备套1.0010)进场道路m21136.3011)改造道路m24430.0012)钢丝网护栏m27035.0013)消防系统m3200.0014)调节池m38300.0015)挡土墙及护坡m31035.0016)作业道及巡检道路m28642.0017)绿化工程m214500.003.4.2(1)水泥项目区周边地区均有各种不同标号的水泥供应,工程建设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所用的水泥,均可以根据设计所需的标号在当地解决,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2)钢筋、钢材、木材钢材和木材均可按国家价格就近采购,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需要。(3)中粗砂、片(块)石、碎(砾)石在项目区周边合法的商品料场采购,料场工采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由商品料场业主单位负责治理。3.4.2外购材料中水泥、钢材、中粗砂等材料用量大。钢材、木材、水泥等材料堆存方式为仓储,中粗砂采用露天堆存方式,材料数量按工程施工7天消耗用量储备。3.4.2(1)场外运输场外运输以汽车运输为主,项目区至距广元市城中心13km,距广元火车站14km,绵广高速公路进出口17km,广元飞机场20km,规划中的嘉陵江航线码头13km,广元至龙潭公路从旁边穿过,场外运输条件较好,物流较为便捷。(2)场内运输场内运输以现有道路为基础,以汽车运输为主。3.4.3施工力能供应方式及布局(1)施工用电就近接引盘龙镇南山村电网供电,能满足施工期供电的需要。(1)工程及生活用水就近接盘龙镇南山村给水管网供水。(2)施工用风施工单位根据用风量大小及强度,自备空压机解决。3.5工艺流程及物料平衡3.5.1工艺流程城市生活垃圾组分构成复杂,受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能源结构、食物种类、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了解城市垃圾的组分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对于选择垃圾处理技术是十分重要的。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城市垃圾的主要成份是厨余、灰渣以及废纸、废布、废塑料、废玻璃等,部分废旧金属、废纸、废塑料被回收再利用。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成份构成抽样检测表表4-1类别构成组份抽样检测值1(%)抽样检测值2(%)有机物果皮、厨余32.331.7草、树叶6.47.0动物尸骨0.50.6其它1.62.0小计40.841.3无机物煤渣、灰37.636.6砖、沙土7.48.2其它1.91.1小计46.945.9其它废纸4.23.9塑料、皮革、橡胶4.34.5玻璃1.21.9金属0.71.1织物0.80.5其它1.10.9小计12.312.8根据本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本工程采用卫生填埋工艺。工程处理对象为服务区内的城市生活垃圾。垃圾由收集车经电子计量称重后进入场中,填埋作业采用斜坡作业法。先在坝前最低位置开始平整场地,做防渗导流、导气工程后,按夹层式作业,分区填埋。具体操作程序为:由推土机将进场垃圾均匀摊平在适当面积上,每层40~60cm厚。垃圾由压实机或推土机碾压2~3次,由于填埋的主要是生活垃圾,垃圾压实容重在0.85t/m3左右,多次循环操作。厚度达2.5m时,覆盖0.3最后封场时要注意地貌的美观并及时清理场地。在填埋终面上,先铺设30cm排气层,再覆盖一层30cm厚的k≤1.0×10-7cm/s的粘土进行防渗,其上再覆盖30cm厚砾石作为导流排水层,最后再覆盖45cm厚以上的自然土,并均匀压实,最终顶面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坡面地(坡度≮填埋终场封场完成后,必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至少还需观察3年,其间对沉降引起的破坏要修复,注意防火、防爆。三年之后,经鉴定确信场地已经稳定,可订出规划逐步扩大使用。若考虑种植浅根作物,可在最终覆土之上加营养土15cm。种深根作物,营养土应增加为1m在填埋过程中,通过渗滤液收集系统,将已填埋区域的渗滤液收集至调节池,就地处理后达标排放。通过截洪沟将未填埋区域的雨水和周边的降水引出填埋场,以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填埋中产生的CO2和CH4气体,通过填埋场中设置的导排气井排出,燃烧或排放,填埋处理后期至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可考虑填埋气体的利用或集中处理。3.6工程占地本项目共计占用土地面积14.0hm2,其中永久占地12hm2,临时占地12hm2占地类型原为水田、梯坪地、坡耕地、林地、荒草地、水域、难利用地、其它用地,现已规划为工业用地,详见表3-11。表3-11工程占地类型及性质分析单位(h㎡)县区名称占地性质占地类型水田梯坪地坡耕地林地荒草地水域难利用地其它合计利州区工程永久占地2.190.950.245.162.780.350.030.2912.00临时占地0.000.000.000.581.410.000.010.002.00小计2.190.950.245.744.190.350.040.2914.003.7土石方量与土石方平衡3.7.1土石方量由于项目区在丘陵区,地势不平整。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回填主要由建筑基础开挖、场地平整、沟道开挖、道路路基开挖、等工程构成,总挖方180972.5m3,填方29749m3,剩余151223.5m3(用作垃圾处理),详见表3-12。表3-12土石方平衡表项目名称库区坝体等其他清淤合计剩余开挖方147966234009606.5180972.5151223.5回填方239255824029749(注:土石方挖填方均为自然方)3.7.2土石方量平衡及流向分析(1)垃圾处理场等平场挖方处理场平场、坝体等挖方为180972.5m3,其中库区场地平整挖方147966m3、坝体挖方23400m3、清淤9606.5m³。库区场平和坝体挖方可作填筑利用。表土剥离后临时堆放,用作后期植被恢复。(2)主体工程填方主体工程填方总量29749m3,其中:库区回填23925m3、坝体工程回填5824m3,回填料全部来源于挖方料。(3)主体工程弃方主体工程总弃方量为151233.5m3,集中堆放于布设的场外临时场外弃渣场内,用作生产覆土和后期绿化覆土。3.8工程投资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7818.78万元,其中土建投资2821.94万元。见投资概算表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

概算总表附表:一序号工程和费用名称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工器具及生产

家具购置费其他费用合计技术经济指标单位数量Ⅰ第一部分工程建设费用3474.27569.5549.820.000.004093.64万m3195.00一垃圾卫生填埋场库区3427560.0544.970.000.004031.981)填埋场土石方场平521.7521.70m3171366.602)防渗工程1234.551234.55m299768.003)块石垃圾坝429.61429.61m311443.854)截洪沟249.08249.08m1779.145)地下水导线28.7328.73m186.276)渗滤液收集103.26103.26m757.347)填埋氯体收集与处理18.00100.0030.00148.00m92.008)原沟渠清淤83.5583.55m39606.509)化验设备34.93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