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地理_第1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地理_第2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地理_第3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地理_第4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地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 地理一、选择题:此题共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展无害化、资源化,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以以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1~2题。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废料C.能源[答案]B[命题点]

原料解析] BD错图示为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答案] C[命题点]清洁生产。[解析]C对:读图可知,在自动处理系统中,对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可以生产沼气,并产生确定的废渣,故工艺流程“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正确。A错:图中显示,废渣是该工艺流程中生产沼气后的残留物,是该系统中的最终产物。B错:读图可知,厨余垃圾分拣后,局部可以用于提取生物油脂,进而加工成为工业油脂,并产生确定的有机渣。D错:读图可知,提取生物油脂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点拨] 该组题通过对“厨余垃圾”进展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引导考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关心和疼惜环境,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态文明观。,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以以下图反映2023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3~5题。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答案] C[命题点] 产。

D.淮河下游区[解析] C对: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稻谷生产区,但图中显示目前该地区稻谷供需结余为负值,即供给小于需求。A错:“已不再”说明原来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但现在已不是,而黄河下游始终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B、D错:图中显示长江中游区和淮河下游区始终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答案]A[命题点] 。

农业劳动力多[解析] A对:黑龙江省稻谷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地广人稀。B错:与黑龙江省相比,安徽省人口密集,农业劳动力丰富。C错:黑龙江省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复种指数低。D错安徽省主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沛淡水资源较黑龙江省丰富。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答案]B[命题点] 。

运输本钱上升[解析] B对:南方是我国主要的稻谷消费区,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北方稻谷大量运往南方,势必会导致运输本钱上升。A错: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对稻谷的进出口没有明显影响。C错: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加大了水稻种植区与稻谷消费区的距离,降低了流通效率。D错:我国水稻种植重心的变化对稻谷的储存难度没有直接影响。,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过一年)面积削减。6~8题。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缘由是( )[答案]A[命题点] 。

气温降低[解析]A对:由材料“凹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面积削减”可知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缘由可能是气温上升。B错:气温降低一般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C错: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削减,说明平地上水分条件变差,故降水不行能增多。D错:降水削减不会导致凹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当地()[答案]D

退耕还湿[命题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 D对:西伯利亚地区位于较高纬度,气温较低,冻土广布,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溶化,低凹地区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A错: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快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与湿地面积增加关系不大。B错:材料中“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导致该地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缘由是气候变化。C错:没有材料显示该地地面沉降的信息。[点拨] 湿地的成因,降水多,蒸发量少。(2)地势低洼,有利于水流集合。(3)冻土广布,不利于水流下渗。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削减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林地C.草地[答案]

湿地[命题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C对、B错:气候变暖使冻土溶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凹地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削减的耕地不会主要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A错: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缺乏,平地削减的耕地不会主要转化为林地。D错:气温上升使冻土溶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掩盖增多,不会主要转化为寒漠。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1070米,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9~11题。9.该大路位于( A.吉林西藏[答案]

D.疆[命题点] 区域地理环境与交通。[解析] D对材料显示该大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等信息,符合疆的有关特征。A错:吉林气候相对潮湿,没有绿洲分布。B错:内蒙古西部干旱,东部潮湿,没有冰川分布。C错:西藏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10.该大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由于( )洪水频发[答案] B

路面积雪严峻[命题点] 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解析] B对:疆冬季暴雪频繁,路面积雪严峻,影响道路交通。A、C错:疆降水少,冬季冰雪不会溶化,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为当地河流的枯水期,不行能消灭洪水频发的现象,也不行能消灭泥石流。D不会消灭冻土溶化现象,因而不是封路禁行的主要缘由。该大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针叶林带

山地草原带[答案] D[命题点] 自然带的分布。[解析] D对:疆深居内陆,降水较少,该大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最可能是灌丛荒漠带。地草原带和高寒草甸带。[点拨]该组题着眼于大路地理位置、沿途自然景观、建设和使用中的留意事项以及科学治理等方面问题,引导考生宠爱祖国要从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开头。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需作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依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24分)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富强,环境污染严峻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兴盛,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1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2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图1 图2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6分)(2)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兴盛的缘由。(6分)(3)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6分)(4)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6分)[答案](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兴盛,医学争论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峻,安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气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争论、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供给学问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较优,安静。[命题点] 城市的等级和空间分布、产业进展条件。[解析] 第(1)问,此题侧重于对材料中信息的猎取和归纳,材料中鲁尔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可见该区的城市人口规模较小多为中小城市。同时从图中城市的分布可知,城市密集,集中连片分布。第(2)问,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兴盛的缘由主要从医疗水平、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鲁尔区经济兴盛,具有很高的医疗争论水平;人口老龄化严峻;曾经环境污染严峻引起的安康问题多,因而对医疗保健需求大。第(3)问,此题设问行为动词为“说明即分析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多所大学的医学争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一信息及图中波鸿市的地理位置等分析其优势条件即可。第(4)问,保健园是人们疗养的场所,所以位置需选择在环境秀丽、安静的地方,另外需要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学问和技术作为支撑。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22分)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以以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缘由。(8分)(3)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缘由。(8分)[答案] (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摇摆);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变化特征:深度增加。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命题点] 流水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河流的补给与河流水文特征。[解析] 第(1)问,河岸越陡峭,河面宽度变化越小。由图可知,该河流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一方面由于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高山地区,伴随着地壳抬升,河流不断侵蚀下切形成河谷河水被困于河谷中向下侵蚀较猛烈侧蚀微弱另一方面,河流两岸岩性相近或者岩性单一,河水对两岸的侵蚀差异小,形成近乎直立的河岸,难以形成左右摇摆的宽谷。第(2)问,由材料知,该河段多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由于位于美国内陆高山,4~6月降水较少,而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季节性积雪融水不断增多,,受制于两岸陡峭的河谷束缚,河流水位不断上涨。融雪补给,导致含沙量小,泥沙淤积少;随着河流流量不断增多,流速,对河床的侵蚀加剧,河底变深。一方面河流水位上涨,另一方面河底不断加深,故河水的深度在不断变大。第(3)问一方面8月份主要受雨水补给由于多暴雨坡面侵蚀强,,水土流失加重,使河水含沙量增多;另一方面,暴雨导致河流,一旦流速下降,河水搬运力气降低,泥沙就会快速淤积于河底。(二)25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假设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2.[地理——3:旅游地理](10分)越后妻有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北部,冬季多大雪。由于地处偏远,该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大都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乡村日渐衰败。为转变这一状况,该地区于2023年开头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该活动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呈现当地传统文化。该活动使越后妻有地区渐渐成为日本知名的旅游地。以以下图为永久保存的 “大地艺术祭”经典作品——《梯田。指出越后妻有地区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能够永久保留在田野上的艺术作品的特点。[答案] 旅游价值:(“大地艺术祭”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呈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具有审美价值。充分反映当地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价值。特点:艺术作品主题与“大地艺术祭”主题高度契合;艺术作品的制作构造和材质结实,不易被冬季大雪损坏。命题点:旅游资源特点及旅游资源价值评价。解析: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大地艺术祭”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呈现当地传统文化,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审美价值),充分反映当地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充分表达了大地艺术,与“大地艺术祭”的主题高度契合,该地区“冬季多大雪而艺术作品能永久保存说明艺术作品的制作构造和材质结实。43.[地理——6:环境保护](10分),我国北方不少大,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缘由主要有:浇灌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答案] 削减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