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省公开课一等奖_第1页
高三历史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省公开课一等奖_第2页
高三历史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省公开课一等奖_第3页
高三历史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省公开课一等奖_第4页
高三历史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省公开课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Contents考情精研读考点1考点2考点3A.知识全通关B.解题大突破C.史料深研析考法1考法2考法5考法4考法3研析一研析二1/57考情精解读2/57考试纲领命题分析预测考点考情精解读1考试纲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57考试纲领考点考情精解读2命题分析预测考试纲领考点考题统计考查难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内容、影响;2.新经济政策内容、特点、影响等·全国卷Ⅰ·34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内容、影响·全国卷Ⅱ·34·全国卷Ⅱ·34

★★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4/57考试纲领考点考情精解读3命题分析预测考试纲领考点考题统计考查难度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背景、内容及影响;2.勃列日涅夫改革背景及评价;3.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内容及影响

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5/57考试纲领考点考情精解读41.命题分析(1)从命题内容看,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在近几年高考中考查较多。(2)从命题特点看,主要经过重现历史场景来设置情景,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特点了解。另外,还侧重从纵向联络角度考查相同事件,如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和中国改革开放比较等。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侧重对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查。2.命题趋势(1)高考仍会沿用新情景命题方式,突出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主干知识考查。(2)高考将以宏观视角考查同时期世界发生重大事件,如将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建设与罗斯福新政相联络,突出不一样经济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命题分析预测继续学习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6/57考情精解读5返回目录

知识体系构建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7/57知识全通关8/57知识全通关1考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继续学习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进攻苏俄,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形势。(2)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2.目标: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支持红军,确保军事上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后期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内容(1)农业:实施余粮搜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饲料粮以外一切余粮搜集到国家手中。(2)工业:全方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实施高度集中管理政策。(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4)分配:实施实物配给制,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实施普遍义务劳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9/57知识全通关2动制,要求“不劳动者不得食”。4.认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物,使苏维埃政权在严酷战争条件下最大程度地集中全国财力、物力,保障了军事上胜利。(2)许多办法超出了战时需要程度,违反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利益,造成了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政策,这种“直接过渡”思想被以后实践证实是错误。【名师提醒】“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遭到苏俄农民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余粮征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遭到农民激烈反对。其它阶层因为实施实物配给制,能够无偿配给食物,并不强烈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学习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0/57知识全通关3继续学习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苏俄急需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政权。2.实施19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经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搜集制》决议,标志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3.主要内容(1)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搜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下粮食。(2)工业: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前提下,允许私人创办小企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1/57知识全通关4继续学习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矿产、森林、油田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发展国家资本主义。(3)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施自由贸易。(4)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施按劳取酬工资制。4.特点(1)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前提下,允许各种全部制形式存在。5.作用(1)调动了人民生产主动性,恢复了国民经济,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基础。(2)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3)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道路,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有益探索。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2/57知识全通关5【名师提醒】

新经济政策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中间步骤。它是在一定程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在部分领域内发展资本主义,从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返回目录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3/57知识全通关6考点2

斯大林模式一、含义: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二、背景1.1922年苏联成立,但其外部仍受到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仍是一个依靠从国外输入机器装备落后农业国。2.1924年,斯大林成为苏联主要领导人;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三、形成过程1.实现工业化(1)条件: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基础。(2)目标:加强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物质基础。(3)过程:实施两个五年计划。(4)成就: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继续学习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4/57知识全通关7继续学习2.农业集体化(1)目标:处理粮食危机,配合工业化建设。(2)过程:1927年开始实施;1932年,苏联宣告“完成全盘集体化”,全国约有60%农户加入集体农庄;1937年,超出90%农户加入集体农庄。(3)成就:实现了农业集体化,为处理工业化急需粮食、原料、资金等问题创造了便利条件;伴随集体化运动高涨,富农作为一个阶级基本被毁灭。【思维拓展】苏联取得工业化建设成就原因(1)苏联政府对重工业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2)国家实施高积累政策。(3)农业集体化实现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粮食、原料、资金等便利条件。(4)苏联人民建设热情和贡献精神。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5/57知识全通关8四、特点1.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并实施单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2.政治:高度集权,权力高度集中于党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个人专权;民主法制被忽略,缺乏群众监督。3.思想:个人崇敬之风盛行,形成高度集中思想文化体制。五、评价1.主动作用(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2)为苏联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2.严重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久落后。继续学习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6/57返回目录知识全通关9(2)忽略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迟缓。(3)牺牲广大农民利益,造成农业生产长久落后。(4)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地方和企业主动性。这种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以后因没有进行有效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主要原因。【辨析比较】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向社会主义过渡比较(1)过渡方式:在列宁领导下,找到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路径;斯大林时期取消了新经济政策,从而取消了应有经济伎俩,单纯利用行政伎俩,最终形成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2)过渡思想:列宁逐步过渡思想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思想;斯大林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这一思想,过分强调生产关系变革,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造成农业长久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百分比严重失调。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7/57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农业情况令人担忧,工业领域也暴露出越来越多问题,人民生活水平长久得不到提升。(2)1953年,斯大林逝世,这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2.主要内容(1)经济①农业改革: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施收购制,提升收购价格;勉励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②工业改革: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2)政治:批判对斯大林个人崇敬,平反冤假错案。继续学习考点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知识全通关1018/573.评价(1)进步性: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改革闸门,含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不足: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局部调整。4.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直接原因:改革脱离苏联实际,含有很大盲目性。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主要内容(1)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经济刺激。继续学习知识全通关11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9/57(2)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3)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利用经济伎俩,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评价(1)主动:苏联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发展,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使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超级大国。(2)消极:军备竞赛造成经济负担不停加重,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3.失败原因: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荡,经济衰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继续学习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知识全通关1220/57继续学习2.内容(1)经济改革①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认可市场对经济调整作用。②政府降低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③调整苏联全部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发展;出现租赁、承包及与国外合资企业;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施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2)政治改革①用“人道、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②推行“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③推行政治多元化,实施多党制。3.后果:改革失败,造成政局动荡、经济滑坡、思想混乱、民族分裂运动加剧,最终造成苏联解体。知识全通关13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21/57返回目录知识全通关14【易错警示】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造成苏联解体主要原因,但不是苏联解体根本原因。苏联解体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弊端长久得不到纠正,积累了大量矛盾和问题,而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四、对社会主义改革认识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道路上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含有复杂性、波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生活。5.要有全方面一贯改革思绪、政策和配套办法,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改变改革方向。6.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体制改革关系,尤其要保持政治稳定。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22/57解题大突破23/57【考法示例1】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企业经营方式上有很大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A.集中全国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扩大经营权C.国家政权和国外、国内私人资本合作D.主要工业企业归国家全部、由国家经营答题思绪

找信息“在工业企业经营方式上有很大不一样”析选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工业全方面国有化。新经济政策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前提下,允许私人创办小企业;对国家暂时无力开发一些矿产、森林、油田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方式,发展国家资本主义。A、B两项显著不符合题意,D项是两种政策共同点。答案C解题大突破1继续学习考法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异同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24/57学法指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是常考知识点,常以史料或设置情景材料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必定性及二者异同。复习备考时,可从以下方面识记: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2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相同点前提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

内容都包括国民经济工业、农业、商业和分配等各个方面25/57解题大突破3返回目录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相同点目标都是要探索苏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路径,维护新生苏维埃政权结果都起到了维护新生苏维埃政权作用,都被新政策所取代不一样点直接目标保障军事上胜利克服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实质特点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伎俩和行政伎俩控制社会运转,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前提下,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在一定程度内发展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作用不利于调感人民生产主动性,妨碍生产发展,不适应苏俄当初社会生产力,违反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有利于调感人民生产主动性,促进生产发展,适应了苏俄(联)当初社会生产力,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过渡方式企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不是正确路径在一定程度内发展资本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正确路径26/57【考法示例2】[全国卷Ⅱ]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改变,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著作,如《俄罗斯拂晓》《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初,苏联吸引美国人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确保城市供给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题思绪

找信息“1928年”“五年计划”“4年以后”析选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此时苏联正在进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4考法2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27/57行工业化建设,实施是计划经济,并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美国经济正处于“柯立芝繁荣”时期,所以苏联“一五”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关注,而到1932年,苏联“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此时美国正经历着经济大危机,因而受到美国人关注,故B项正确。苏联为处理工业化急需粮食、原料、资金等,从农民那里拿走东西过多,农民生产主动性不高,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发展,更不会吸引美国人注意,故C项错误。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实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它并不会关注苏联公有制优越性,故D项错误。答案B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5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28/57解题大突破6返回目录学法指导

斯大林模式利弊是高考常考点,复习备考时需要结合斯大林模式形成背景、影响来分析斯大林模式合理之处和弊端,不能一味批判。总体来说,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对社会化大生产全国性统一计划管理,适应了苏联建国早期落后生产力水平,有其进步作用。斯大林模式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在应对经济危机等方面发挥了主动作用,但以后妨碍了苏联经济发展,成为苏联解体根本原因。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29/57【考法示例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斯大林认为:必须全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点发展重工业,以重工业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并将重工业化当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工业化根本区分之一。在工农业关系问题上,斯大林认为,要牺牲农业来确保重工业发展。他还提出,要尽快开展农村农业集体化运动,主张农业实施一步全方面集体化,尽快改变农村生产资料全部制形式,一步跨入社会主义……依据材料说明苏联提出农业发展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影响。针对之后农业出现问题,苏联改革办法有哪些?答题思绪

找信息“要牺牲农业来确保重工业发展”反应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理思绪从材料中提炼出斯大林关于农业发展方针政策,并联络史实归纳影响。办法联络赫鲁晓夫改革中农业方面内容回答即可。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7考法3苏俄(联)农业经济政策改变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0/57答案方针:提出牺牲农业以确保重工业发展及实施农业全方面集体化方针。影响:促进了苏联重工业发展,但使农业长久落后,农民主动性被抑制。办法:赫鲁晓夫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提升粮食收购价格,推广玉米种植运动。学法指导(1)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苏联改革办法有哪些”属于办法类设问,解答该类设问关键是紧紧围绕设问作答(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等),回答时要从材料中最大程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找出教材与材料结合点。(2)从知识考查角度来看,苏俄(联)农业政策改变是常考知识点,复习时需要把握以下内容: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8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1/57苏俄(联)农业政策改变①19,苏维埃政权没收皇室、寺院土地交给农民耕种。②19,“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求实施余粮搜集制。一战后,苏维埃政府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克服严重困难,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推行余粮搜集制。它使苏维埃政府最大程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为取得战争胜利创造了必要物质条件;但它也掠夺了农民,遭到农民反对,引发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③19,新经济政策要求实施固定粮食税。伴随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露,19,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推行固定粮食税。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税后粮食,调动了农民生产主动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9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2/57解题大突破10返回目录④1927年之后,苏联开始实施农业集体化。为处理工业化急需粮食、原料、资金等问题,1927年之后,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把分散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但后期农业集体化速度过快,行为过火,违反了农民意愿;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主动性,妨碍了农业经济发展,造成农村发展长久滞后;农业集体化超越了当初农村生产力水平,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3/57【考法示例4】对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是经济史研究主要伎俩和内容。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俄国(苏俄、苏联)工农业生产情况(1)依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经济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11考法4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4/57

材料二苏联主要工业产品在世界排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工业化建设所取得成就。这些成就取得原因有哪些?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12年份项目192819321937机器制造业422拖拉机422电力1073石油322钢553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5/57

材料三1961—1983年苏联经济增加情况(3)从材料三看,这一阶段苏联经济有哪些特点?对苏联社会有何影响?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13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6/57答题思绪

找信息俄国(苏俄、苏联)不一样阶段工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理思绪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材料所表示时间,并结合图表数据和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第(1)问,材料一属于柱状图,在图示中19工农业总产值指数显著较低,依据史实可知,当初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社会动荡不安,以后因为新经济政策逐步推行,使得苏俄(联)渡过难关,经济形势显著好转,人民生产主动性得以提升。第(2)问,材料二属于表格,所列举时间是1928—1937年,此时苏联正在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从表格项目栏中可知苏联建立了比较齐全工业体系;回答“原因”时注意综合分析,现有政策原因,亦有些人为原因。第(3)问,材料三属于折线图,在图示中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经济展现显著下降趋势,再经过时间1961—1983年可推断出,此时主要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结合其执政时期社会情况分析苏联经济特点及其对苏联社会影响。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14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7/57答案(1)1913—19经济恶化,工农业总产值大幅度下降。原因:长久战争(一战、国内战争),局势动荡不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1920—1926年经济形势好转,工农业总产值显著上升。原因:战争结束,局势稳定;新经济政策实施;人民生产主动性提升。(2)成就:建立了比较齐全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原因: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五年计划;苏联人民艰辛奋斗;推进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3)特点:前期一度发展,后期展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工业增加速度总体上快于农业增加速度。影响:前期使苏联综合国力大为增强,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超级大国;后期使苏联发展逐步停滞,各种社会矛盾滋生,苏联陷入困境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15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8/57学法指导对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可采取阶段特征法来概括:(1)1917—1927年①主题: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②办法:1918—19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1927年实施新经济政策。③特点:前者采取行政和军事伎俩直接过渡,后者遵照市场价值规律间接过渡。④结果:前者适应了战争需要,但引发了政治和经济危机;后者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找到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路径,但伴随形势发展被逐步放弃。(2)1928—1953年①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②办法:确立了斯大林模式。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16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9/57③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计划经济,以行政伎俩管理经济。④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形成了比较齐全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不过以后暴露出越来越多弊端。(3)1956年至苏联解体①主题:改革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提升综合国力。②办法: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③结果:前二者尽管取得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仅是对其进行一些修补;后者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造成苏联解体。解题大突破17返回目录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40/57【考法示例5】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到1952年,中国工农业生产不但到达了战前最高点,而且超出了1949年产量77.5%……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1956年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增加,超出了前一年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即使增加步伐在1957年慢了下来,但依据“1952年固定物价”,第一个五年计划仍超额完成了原有目标17%。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各项产量均比原有指标增加了25%。——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18考法5世界三大经济发展模式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41/57

材料二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施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即使苏联政府成功地毁灭了几乎全部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产量却被证实是非常令人失望。苏联农场用多出50%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四分之三。应该强调指出,苏联经济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愿望、使他们受损害情况下取得,苏联公民被迫为未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贫困。依据计划,消费品匮乏、昂贵、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首先,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认可,没有在五年计划下工业增加,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贡献。——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19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42/57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开始实施五年计划相同历史背景,并指出两国实施计划过程中各自特点。答题思绪找信息“到1952年,中国工农业生产不但到达了战前最高点”“苏联经济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愿望、使他们受损害情况下取得”理思绪第一小问,依据当初两国国内工业、农业发展情况,政权需要巩固史实、面临严峻国际形势等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实施“一五”计划是在苏联援助下进行,但中国吸收了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教训,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办法;苏联特点依据材料二中“苏联经济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愿望、使他们受损害情况下取得,苏联公民被迫为未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贫困。依据计划,消费品匮乏、昂贵、质量低劣”进行归纳。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20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43/57答案背景:国民经济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都是落后农业国,工业基础微弱;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都得到巩固;都面临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封锁。中国特点:生产关系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同时进行;得到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苏联特点:过多损害了农民利益;劳动者生产主动性和效率低下。学法指导从知识考查角度来看,美国经济发展模式、斯大林模式及中国特色发展模式是常考命题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21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44/57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2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发展模式)全部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全部制成份并存所经历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指导思想凯恩斯主义教条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45/57解题大突破23返回目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经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整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尽可能防止国有化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含有僵化性、封闭性必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伎俩;含有开放性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46/57史料深研析47/57【研析一】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经济模式史料一19,列宁说:“当前已很清楚,我们①用冲击方法……实施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标准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史料二1930—1940年,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推崇可能是“主流”……②苏联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加好。

——摘编自《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诞生》(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方法是什么。与“用冲击方法”相比,有何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二中“苏联模式”名称,并从该模式弊端角度分析其没有成为“主流”原因。史料深研析1继续学习史料研读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48/57解题思绪审设问继续学习史料深研析2目标路径1.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方法及其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据史料2.“苏联模式”名称及其没有成为“主流”原因(从弊端角度)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49/57析史料继续学习史料深研析3判出处史料一是19列宁说话。史料二:据“1929”“危机经济学”可知本史料阐述是20世纪代末经济现象读信息①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意味着作者认可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衔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构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违反了当初苏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造成了严重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符合当初苏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斯大林模式采取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违反了当初苏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50/57答案(1)办法:新经济政策(或答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意义:促进了经济快速恢复、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大发展。(2)模式: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原因:造成国民经济百分比严重失调;压制地方和企业主动性;忽略人民生活改进,损害农民利益;国民经济难以连续发展等。继续学习史料深研析4历史第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51/57【研析二】列宁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及戈尔巴乔夫改革史料一有学者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轮廓,把列宁社会主义模式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依据劳动质和量付给酬劳标准;允许多元化社会主义全部制形式存在……——1989年“相关社会主义当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史料二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②只有实施私有化,建立“真正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经过、第二年生效《国营企业(联合企业)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目标,就是③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民主和财政上独立生产者。——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继续学习史料深研析5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