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检测方法_第1页
外加剂检测方法_第2页
外加剂检测方法_第3页
外加剂检测方法_第4页
外加剂检测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方法2013年10月30日制作人:梁方元吉林精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1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目录一、常用标准介绍二、GB8076技术要求三、高性能减水剂(聚羧酸)和高效减水剂试验方法2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GB/T8075-2005《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分类、命名与术语》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GB/T8077-2012《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JG/T223-2007《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GB23439-2009《混凝土膨胀剂》JC475-2004《混凝土防冻剂》JC474-2008《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7-2005《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注:JC476-2001《混凝土膨胀剂》JC473-2001《混凝土泵送剂》废止常用检测标准3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八类外加剂高性能减水剂(早强型、标准型、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标准型、缓凝型)普通减水剂(早强型、标准型、缓凝型)引气减水剂泵送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特种外加剂参照相应技术规范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4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常用术语高效减水剂(highrangewater-reducingadmixture)

定义: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合水量的外加剂称为高效减水剂。

高性能减水剂(highperformancewaterreducer)

定义:比高效减水剂具有更高减水率、更好坍落度保持性能、较小干燥收缩,且具有一定引气性能的减水剂。5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基准水泥符合本标准附录A要求的、专门用于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的水泥基准混凝土按照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配制的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受检混凝土按照本标准规定试验条件配制的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6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高性能减水剂技术要求GB8076-20087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高效减水剂、普通减水剂GB8076-20088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注意1:检测前首先确定外加剂型号2:表中抗压强度比、收缩率比、相对耐久性为强制性指标,其余为推荐性指标。3:除含气量和相对耐久性外,表中所列数据为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差值或比值。4:凝结时间之差性能指标中的“-”号表示提前,“+”号表示延缓。5:相对耐久性(200次)性能指标中的“≥80”表示将28d龄期的受检混凝土试件快速冻融循环200次后,动弹性模量保留值≥80%。6:1h含气量经时变化量指标中的“-”号表示含气量增加,“+”号表示含气量减少。9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三、试验方法1、试验原材料要求水泥——采用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水泥。砂——符合GB/T14684中Ⅱ区要求的中砂,但细度模数为2.6~2.9,含泥量小于1%。石子——符合GB/T14685要求的公称粒径为5mm~20mm的碎石或卵石,采用二级配,其中5mm~10mm占40%,10mm~20mm占60%,满足连续级配要求,针片状物质含量小于10%,空隙率小于47%,含泥量小于0.5%。如有争议,以碎石结果为准。水——符合JGJ63混凝土拌和用水的技术要求。外加剂——需要检测的外加剂。10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2、配合比高性能减水剂泵送剂其它(高效、普通减水剂)引气剂引气减水剂水泥用量Kg/m3360330330砂率%43~4736~40基准:36~40受检:1~3↓(比基准降低)坍落度mm210±1080±1080±10注意事项配合比按JGJ55-2011进行设计,基准、受检混凝土除用水量外配比相同;例外:水工砂、石以饱和面干为基准,基准、受检混凝土不计入饱和面干状态含水量11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3、搅拌要点搅拌机:单卧轴强制式(60L);拌合量:20~45L

>45L:规定时间内难以搅拌均匀;<15L:粘壁,对结果影响大搅拌程序:粉状:与其它材料一次投入;液体:干拌均匀后,与水一起投入搅拌时间:2min(不计干拌时间);温度:材料、环境(20±3)℃;出料:人工翻拌至均匀,一般2~3次12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13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4、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坍落度测试方法(80±10)mm:分三层装入,每层插捣25次由外向中心捣实,每次插透本层至下层表面。(210±10)mm:分两层装料,每层插捣15次。否则石子堆积,不易坍落。垂直提起,5~10s完成;开始装料至坍落度测试完毕,150s内完成。14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4、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坍落度15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混凝土坍落度试验1、用水将坍落度筒及其用具润湿,把坍落度筒放在3-5㎜的刚性铁板上。2、将砼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坍落度筒内,捣实后使每层的高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层用捣棒沿螺旋形方向从外向中心插捣25次;捣棒应插透本层。插捣顶层时,若砼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捣完后刮去多余的砼并用抹刀抹平。坍落度(㎜)崩溃型剪切型正常情况粘聚性和保水性均不好粘聚性较差3、清除筒边砼,垂直平稳地在5-10s内提起坍落度筒(从开始装料到到提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测量筒高与坍落后砼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拌合物的坍落度值(㎜)。16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结果评定(中间值±10)mm范围内,三次平均;最大或最小值超出中间值10mm,取中间值;最大和最小值均超出中间值10mm,重做;坍落度及坍落度1小时经时变化量测定值以mm表示,修约到5mm4、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坍落度17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5、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坍损18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6、减水率测定结果评定:单值精确至0.1%;2.三批试验算术平均值,精确到1%;3.最大或最小值与中间值偏差超过15%,取中间值;4.最大和最小值与中间值偏差均超过15%,无效结果,重做。减水率定义:减水率,坍落度基本相同时,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

19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7、泌水率比测定20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7、泌水率比测定注意点及时吸水,避免混凝土回吸;滞后泌水:2~4h后开始泌水,测试方法同。21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7、泌水率比测定结果评定:1.单值精确至0.1%;2.三批试验算术平均值,精确到1%;3.最大或最小值与中间值偏差超过15%,取中间值;4.最大和最小值与中间值偏差均超过15%,无效结果,重做。22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8、含气量测定测试方法参照GB/T50080,但有差异。GB50080要求:sl≤70mm,混凝土拌合物应一次装满并稍高于容器,振动至表面出浆为止;sl>70mm,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三层装入,每层人工插捣25次。GB8076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应一次装满并稍高于容器,振动台振实15s~20s结果评定1.三批试验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1%;2.最大或最小值与中间值偏差超过0.5%,取中间值;3.最大和最小值与中间值偏差均超过0.5%,无效结果,重做。23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9、凝结时间差测定1从砼拌和物中,过5mm筛(圆孔筛)的砂浆分别装入三个砂浆筒(即三个试样),振捣密实,砂浆表面应低于砂浆试样筒口约10mm;砂浆试样筒应立即加盖,置于(20±2)℃的环境中。24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9、凝结时间差测定8在测试过程中应根据砂浆凝结状况,测定初凝时间用截面积为100mm2的试针,测定终凝时间用20mm2的试针25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9、凝结时间差测定26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9、凝结时间差测定27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9、凝结时间差测定结果评定1.三批试验算术平均值,修约到5min;2.最大或最小值与中间值偏差超过30min,取中间值;3.最大和最小值与中间值偏差均超过30min,无效结果,重做。28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10、抗压强度比测定测试方法参照GB/T50081,成型、养护、测试;结果评定1.三批试验算术平均值,精确到1%;2.最大或最小值与中间值偏差超过15%,取中间值;3.最大和最小值与中间值偏差均超过15%,无效结果,重做。29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11、收缩率比测定测试方法模具尺寸:100×100×515(mm);养护:带模养护1~2d,送入标养室;3d后移入恒温恒湿室(20℃±2℃

,湿度95%)30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31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32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结果评定三个值算术平均;计算精确至1%;11、收缩率比测定33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12、相对耐久性试验测试方法试件尺寸:100×100×400mm3;养护:标准养护28d;冻融测试:200次快速冻融;测试参数:频率→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质量损失率评定:三个试件算术平均值34外加剂检测方法5/8/2024例题某一外加剂进行检测,所测数据列于下表,计算这一外加剂的减水率、泌水率比和3d抗压强度比。(混凝土容重为2400kg/m3)类别项目基准混凝土掺外加剂混凝土123123混凝土用水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