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_第1页
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_第2页
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_第3页
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_第4页
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仙——李白1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李白《》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2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李白——遗世独立的一代诗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3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一、李白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带)。先世在隋末因罪或经商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4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二、李白的经历1.25岁之前——蜀中时期(701-725)蜀中生活:读书习剑、隐居学道,曾漫游成都、峨嵋。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还向赵蕤学习纵横术。广泛的学习和多种思想影响,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登锦城散花楼》、《峨眉山月歌》5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A诵读儒家经典: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B感受道教思想: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C纵横术和剑术:“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魏颢)“袖有匕首剑”、“双眸光照人”—崔宗之《赠李十二白》6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蜀中生活的李白25岁前,他一直在蜀中读书习剑、隐居学道,曾漫游成都、峨嵋。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还向赵蕤学习纵横术。广泛的学习和多种思想影响,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登锦城散花楼》、《峨眉山月歌》7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2.漫游(湖北)时期(725-742)A初游安陆:

“酒隐安陆,蹉跎十年”(《送姪耑游庐山序》)的生活;

25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经巴渝,出三峡,游洞庭、江浙一带,后定居湖北安陆;政治目的:“平交王侯”、“一匡天下”“立抵卿相”实现途径:纵横家游说、隐居以求仕:以求“一鸣惊人,一飞冲天”8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应召长安,何等自信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9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新唐书·李白传》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李白,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着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10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

3.短暂的长安生活(742-744)

A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他一心以为壮志将酬:“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书情赠蔡舍人雄》)。但玄宗命他供奉翰林,不过要他歌功颂德,侍宴助兴罢了;B失望之余,他傲睨权贵,放浪形骸。于是诋毁交至,不得不于天宝三载(744)自请放还;11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长安——行路难,行路难★长安生活——是李白一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对腐朽的上层统治集团和黑暗的现实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抨击权贵、抒发愤懑的诗作。《清平词》、《古风》(十五“珠玉买歌笑”、二十四“大车扬飞尘”)、《月下独酌》、《行路难》、《蜀道难》等等。12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4.东鲁漫游时期(744-755)

寄家东鲁,他先后在洛阳、梁园、兖州等地与杜甫交游,时间虽不过两年,两人却真诚无间,成为文坛佳话;在齐州紫极宫,他曾请北海高天师授箓;漫游了吴越、幽燕。天宝十一载(752)的幽燕之行,他洞察到安禄山的野心,忧心如焚;13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东鲁时期的李白:

生活——是窘困的;心情——是悲愤的;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也没有放弃他的政治理想。14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在揭露批判的深度、广度上都更进了一步;

《梁园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宣州谢眺北楼饯别校书叔云》、《秋浦歌》十七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丁都护歌》、《赠汪伦》等。15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5.身历安史战乱时期(755-762)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虽避地剡中,隐居庐山,却时刻关心着社稷民生的安危。至德元年(756),永王李璘以抗敌平叛为号召,邀请李白入幕。次年,永王璘以谋反罪受讨伐,被部下所杀。李白也以附逆罪入狱,流放夜郎。乾元二年(759),途中遇赦。经江夏、岳阳、浔阳至金陵。往来金陵、宣城间,还念念不忘靖乱恢复的大业。上元三年(762),病逝于当涂。

《古风》十九“西上莲花山”、《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早发白帝城》等。16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一代诗人、客死异乡!762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初葬采石矶,后人遵诗人遗志,改葬青山;17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18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三、李白之思想龚自珍《最录李白集》: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从小未接受严格正统的儒家教育,又有习剑任侠、学道求仙的经历,所以他的思想驳杂而矛盾:“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19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

小结李白以奔放豪迈的感情,浓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形成“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是盛唐乃至中国为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0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21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逸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扁舟22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背景+诗题:解读1.写作时间、地点、目的:李白离开长安,漫游东鲁之际,此时距安史战乱仅有2年的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前后,在宣城为饯别其族叔李云而作;2.诗题:

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23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宣州1谢眺楼2饯别3校书4叔云5》1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2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3饯别:以酒食送行;4校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5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24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李白对谢朓的仰慕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在前辈诗人中李白对谢朓最为推崇,其诗作中咏到谢朓的不下十五六首。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出于对谢朓诗歌的仰慕。李白认为,建安时期是诗风转变的分水岭,而谢朓诗歌,清新自然,情深意远,接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故而极为可贵。李白自己的诗风是接近谢朓的。他把谢朓诗作为建安诗与唐诗的“中间”。不言而喻,他是以诗歌正道的继承者自居的。其二,出于对谢朓政治遭遇的同情。谢朓很早以“文章清丽”名世,是有着远大抱负的,但“逢昏属乱,先蹈祸机”(《南齐书》本传“赞”),成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牺牲品。天宝十二年,李白经历了政治上第一次失败,虽有东山再起之志,但已领略了仕途险恶,人心叵测。在这种心境下登临谢公遗迹,感慨油然而生。25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文本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以抒发人生不得志的烦忧愁情为感情基调。诗人内心感情经历了骤升骤降的四次剧变:⑴→惆怅烦忧;⑵→豪情逸兴;⑶→愁苦加重;⑷→超脱苦闷。26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①直抒心绪:惆怅烦忧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开篇突兀,不写楼,不叙别,而是直抒满腔忧愤:岁月流逝,功业无成,国势渐衰。“留”字显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27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

情绪顿转:豪情在胸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此两句,感情突作转折,描绘了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展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酣”字表明抛弃哀怨愁绪,显示诗人的豁达与豪放。看见「长风万里送秋雁」之景,感到精神为之一爽,心情舒畅,「酣饮高楼」的兴致也就油然而生了,其中也隐含有一点藉酒消愁的意味!28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②

情绪顿转:逸兴满怀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点题之笔,承高楼饯别分别写主客两人。这首诗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李云之作,唐人多以蓬莱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校书郎,故以「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李白极力推崇的小谢(谢朓)比拟自己的诗清新峻秀,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呼应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29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②

情绪顿转:豪情逸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进一步渲染主客双方的豪情逸兴,“览月”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把昂扬情绪推向顶峰:宠辱偕忘,酒酣兴发,飘飘欲飞,暗示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彼此怀有风起云飞的壮志,想登上青天去把明月揽收。前面秋空,后却「明月」可见后者不是实景。「欲上」是诗人酒酣兴发的豪语。豪放天真,正是李白的性格。这两句展现了彷佛现实中的黑暗一扫而光,心头的烦忧已丢到九霄云外,把前面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到最高潮。30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⑶情绪跌落:愁苦加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举杯”两句,思绪跌落现实,愁苦愈深,“抽刀断水”为愤激狂放之举,显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抗争性格。比兴手法,自然天成。31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艺术手法天成比喻——用“抽刀断水”比喻诗人极力想摆脱烦忧苦闷,而忧愁却无法排遣,“水更流”比喻愁绪的深长和绵绵不断。对偶——“抽刀断水”对“举杯销愁”,“水更流”对“愁更愁”,写出了诗人力图摆脱愁绪,反而加重了内心的痛苦。32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

★⑷现实救赎:超脱苦闷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种意见认为这句诗流露了诗人消极的情绪,包含着李白因怀才不遇而逃避现实的心理。(觉得诗人思想比较消极)(诗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称意”;放眼“今日”,烦忧不堪,不平满目;于是,他决心与世决绝,从此浪迹江湖。表现了诗人一贯的叛逆与反抗的精神;)

33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

★⑷现实救赎:超脱苦闷

一种意见认为这句诗表面的确是流露了消极的情绪,但这种情绪既是作者内心苦闷的真实表达,更重要的是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无法解决的痛苦的抒写,是对当时社会的清醒认识后的烦恼,是对社会现实无力回天的一种忧愁心理。作者用率真自然的语言极写烦忧苦闷,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李白是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但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屈于环境与内心的重压,始终坚持对进步理想的追求。因此诗人的思想并不消极。34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古之“避人之士”与“避世之世”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只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35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全诗小结尽管诗人“明朝散发弄扁舟”里也含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绝之语,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并非赌咒发誓之言。

李白晚年流放归来仍壮心不已地欲请缨杀敌,可见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高昂的爱国热情。我们所听到的并非颓唐绝望的哀吟,而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灵对黑暗社会所发出的强烈抗议和愤怒控诉。36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诗歌主题这首诗抒写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37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38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1.以气夺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李诗感情浓烈,气势磅礴,如大河长江,不可阻遏,如飞流直下,生气贯注,形成以气夺人的艺术风貌。艺术上往往能因才蓄势,因时成势,因情造势,因物助势,突出地反映盛唐气象的昂扬之气和盛唐艺术的壮大之美。☆《江上吟》: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39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

2.想落天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

(皮日休《刘枣强碑》)

清•赵翼《瓯北诗话》:“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40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下来,奔流到海不复回。41学习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5/8/2024李诗想象丰富,神思超卓,多表现幻境、梦境和神话世界的奇丽之境,且不拘古与今、天与地、神与俗、物与人、虚与实的界限,诗情驰骋不羁,文思奔放无束,笔势如天马行空,如水涌云走,天机自出,飘然难踪。加之巧妙的比喻、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