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_第1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_第2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_第3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_第4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理論流派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目錄第一節成熟勢力說第二節精神分析學派第三節行為主義理論第四節認知發展理論第五節社會—文化歷史理論第六節人本主義理論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第一節成熟勢力說一、代表人物:格塞爾二、主要觀點:1、發展的本質是結構性的,只有結構的變化才是行為發展變化的基礎。2、生理、心理結構的變化按生物規律逐步成熟。3、強調基因決定的時間表,強調成熟的順序。4、《格塞爾行為發育診斷量表》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5、支配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成熟和學習。成熟是推動兒童發展的主要動力。三、經典實驗: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四、行為週期:在發展過程中,兒童表現出了極強的自我調節能力。當兒童突然向前進入一個新領域後,又會適度退卻,以鞏固取得的進步,然後再往前進。所以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便形成了發展品質較高的年頭與較低的年頭有序交替的現象

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五、評價:1、貢獻:突出了成熟機制對於發展的重要性,成熟決定心理與行為的發展,沒有足夠的成熟不可能有真正的發展。

2、不足:過分誇大了生理成熟的作用,對外在環境與教育的作用關注不足。

5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第二節精神分析學派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一)人格的結構他將人格分為三個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1、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受快樂原則支配。2、自我遵循現實原則。3、超我是人格的最高部分,遵循至善至美原則,代表人格的社會成分。人格中的三個部分分別代表三種不同的力量,只有三個“我”和睦相處,保持平衡,才會健康發展。

6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二)心理性欲的發展弗洛伊德認為,存在於潛意識中的性本能是個體心理發展的基本動力,心理的發展就是“心理性欲的發展”。

1.口唇期(0-1歲)(1)此時嬰兒的口唇是主要的性感區,嬰兒主要從口腔部位的刺激中獲得快感。(2)這個階段的嬰兒會把手指或能抓到的幾乎所有的東西塞到嘴裏去吸吮。

7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2.肛門期(1-3歲)(1)此階段嬰兒的快感來源於肛門部位,排便過程中的輕鬆與快感。(2)父母要注意對兒童大小便的訓練不宜過早、過嚴。

3.性器期(3-6歲)(1)此時期的兒童開始注意兩性之間的差別,對生殖器感興趣。(2)這一時期的能量固著將會導致男孩成人後好表現、競爭;女孩傾向於純真、誘人、好表現。

8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4.潛伏期(6-11歲)(1)潛伏期的兒童,性欲的發展處於停滯狀態。(2)兒童的關注點從自己的身體轉移到外界的各種活動,將精力投放到學習、交往、遊戲等活動中。5.青春期(11、12歲開始)(1)進入青春期之後,青少年表現出強烈的性欲。(2)至此,個體性心理發展趨於成熟。

9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三)評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自問世以來一直頗受爭議。

1、貢獻:(1)該理論是第一個綜合性的人類行為與人格的理論。(2)強調性本能對人的行為的影響,對禁欲主義進行了有力的反駁。(3)提出了潛意識的概念,拓展了心理學研究的範圍。(4)提出兒童的早期經驗對人格發展的影響,促進了心理學者對於早期經驗、兒童期心理衛生問題的研究。

10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2、不足(1)過於誇大潛意識的意義,而貶低意識的地位和作用。(2)過分注重人的本能和性本能,而陷入泛性論的泥沼。(3)理論缺乏實證依據。1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二、埃裏克森的心理社會

發展階段理論埃裏克森發展並修正了弗洛伊德的理論,注重“自我”的作用。他認為人格的發展受到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一)基本觀點將個體人格的發展劃分為順序固定、相互關聯的八個階段:1.基本的信任對不信任(0-1歲)獲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1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2.自主對懷疑與羞怯(1-3歲)獲得自主感,克服懷疑與羞怯感

3.主動對內疚(3-6歲)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4.勤奮對自卑(6-11歲)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5.同一感對同一感混亂(青春期)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亂1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6.親密對孤獨(成年早期)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

7.繁殖對停滯(成年中期)通過生兒育女,獲得生殖感避免停滯感

8.自我完善對絕望(成年晚期)獲得自我完善感,避免失望感

1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二)評價1、貢獻:重視自我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人格發展的八個階段,體現了發展的終身性。2、不足:未能從根本上超脫弗洛伊德本能論的觀點,理論缺乏科學的實驗證據。

15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第三節行為主義理論一、華生的條件反射理論(一)基本觀點1、他主張心理學應該擯棄意識、意象等主觀的東西,只應該研究行為。

2、“環境決定論”,否認遺傳在個體成長中的作用。3、將通過條件反射而建立的刺激-反應(S-R)聯結作為解釋人的一切行為的公式。16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二)評價1、貢獻:(1)華生的條件反射學說從總體上強調了研究對象的客觀化和研究方法的客觀化。(2)使心理學的研究重點從意識轉向行為,推進了心理學研究的科學化進程。2、不足:(1)華生堅決排斥對中間心理過程的研究,因此,該理論難以解釋個體高級心理過程的發展機制。(2)片面誇大環境和教育在個體心理發展中的作用,忽視了個體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忽視了促進心理發展的內部動因。17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二、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一)經典實驗“斯金納箱”中白鼠和鴿子的實驗(二)基本觀點1、提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2、強化:正強化、負強化。強化作用是塑造人類行為的基礎3、消退

18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三)評價1、貢獻:(1)發現操作性條件發射,打破了傳統行為主義“沒有刺激,就沒有反應的”觀點。(2)強化規律對於行為的塑造、學生的學習控制、課堂教學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3)為電腦輔助教學在教育上的運用開闢了道路,被廣泛應用於各學科的教學中。2、不足:(1)具有明顯的機械主義色彩。(2)抹煞了個體的主觀能動性。19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三、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一)基本觀點1、提出交互作用論,人的行為受個人和環境兩方面因素的影響。2、將社會學習分為直接學習和觀察學習。3、觀察學習的過程包括注意過程、保持過程、動作再現過程和動機過程四個部分。4、強調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

20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二)評價1、貢獻:(1)注意到人、人的行為和環境的相互影響。(2)班杜拉還強調人的自我調節,突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2、不足:(1)沒有解釋導致認知活動結果的過程與條件。(2)交互決定論帶有二元論色彩。

2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第四節認知發展理論

一、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一)基本觀點1、發展就是個體在與環境的不斷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種建構過程。

2、心理結構的發展涉及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3、影響心理發展的因素有四個:成熟、物理環境、社會環境和平衡。

2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4、皮亞傑將兒童思維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1)感知運算階段(0-2歲)能夠借助感覺和身體動作來認識和適應外界環境,沒有“客體永存性”概念。(2)第二階段:前運算階段(2-7歲)語言能力迅速發展,他們開始運用符號代替客觀事物。無法理解守恆原則,思維具有自我中心性。(3)第三階段: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思維具有可逆性、守恆性。開始具有邏輯思維和運算能力,但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持。2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4)形式運算階段(12歲以上)

思維更具系統系、靈活性和抽象性

(二)評價1、貢獻:(1)以智力為研究對象,開創了智力研究的先例,也為認知發展心理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2)認為人類的學習既強調遺傳的作用,也注意到後天活動的功能,對於學習過程的這種解釋對學習心理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3)對教育理論與實踐也有重要影響,教育與教學應當以兒童心理學發展的特點為依據而進行。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2、不足:(1)把智力的本質看作生物意義上的適應,把認知視作有機體適應的延伸。(2)把心理內部的平衡作用看作智力發展的決定因素,對外部環境的影響似乎重視不足。25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二、弗拉維爾的元認知理論

(一)基本觀點1、元認知就是個體對於自己認知活動的認知。2、三成分: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監控。(二)評價元認知概念的出現對於心理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元認知強調傳統認知範疇之間的相似性,有助於傳統認知範疇之間的重新組合,有助於將個體作為一個完整的認知系統來研究。

26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三、韋納的歸因理論(一)基本觀點1、韋納從個體的歸因過程出發,探討了個體對成敗行為的歸因與成就行為的關係。2、歸因應該包括三個維度:部位、穩定性和控制性。

27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3、韋納的三維歸因模型

歸因維度內部外部穩定不穩定穩定不穩定可控持久努力一時努力教學品質他人幫助不可控能力心境任務難度運氣(二)評價韋納的三維歸因模型得到了許多實驗研究結果的支持,對於解釋人們的歸因行為具有其合理性和應用價值,該理論模型已被心理學、社會學界廣泛接受和認可。28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第五節社會—文化歷史理論一、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觀(一)基本觀點1、社會文化歷史條件是人所特有的高級心理機能的起源。2、工具理論:物質生產的工具,精神生產的工具:語言和符號。3、心理發展觀:在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個體的心理在低級心理機能的基礎上逐漸向高級心理機能轉化的過程。

29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4、內化說:高級心理機能是不斷內化的結果,個體就是通過內化從情境中吸取知識獲得發展的。5、最近發展區—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二)評價1、貢獻:最早將歷史主義原則引入了心理學,指出人的高級心理機能是在低級心理機能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高級心理機能是歷史的產物。2、不足:把心理機能的自然發展過程與文化歷史發展過程絕對對立起來沒有充分的科學依據。30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二、米德的符號互動理論(一)基本觀點1、兩個假設2、符號:人與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具有運用語言符號的能力。人際符號互動主要通過自然語言進行。3、心靈、自我和社會是人際符號互動的過程。3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二)評價1、貢獻:(1)強調社會互動的性質與過程是該理論的最大特色。(2)該理論具有辯證性、全方位性,因此,在學術界的影響很大。2、不足:附後互動論的思想帶有某些主觀臆測。

3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第六節人本主義理論一、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一)基本觀點1、他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五類,依次從低級層次到高級層次排列。3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2、各需要之間的關係:(1)需要各層次之間密切聯繫,像階梯一樣從低級到高級逐級遞升。(2)只有滿足的低層次需要之後,才會出現高層次需要。(3)不同需要的滿足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不同,需要層次越高,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也越高。

3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二)評價1、貢獻:該理論促進了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論的應用,為現代管理科學奠定了心理學基礎。2、不足:該理論建立在“似本能”的生物決定論的基礎上。35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二、羅傑斯的人本思想(一)基本觀點1、人性觀:羅傑斯積極肯定人的本性。他認為人的本性是樂觀的、積極的、富有建設性的。2、自我論:是羅傑斯心理治療理論的基礎與核心。3、患者中心療法:“以人為中心的治療”是羅傑斯對心理學的一個重要貢獻。4、人本主義教育觀:以學生為中心,非指導性教學的教學理論。36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二)評價1、貢獻:(1)羅傑斯“以人為中心”的理論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重要基礎。(2)他的理論學說創建了心理治療的新方法;強調自我的作用,發展了心理學的人格理論。(3)推動了教育改革的發展。2、不足:(1)“以患者為中心”的治療方法不具有普遍性。(2)人本主義教育觀點過於理想化,現實操作性不強。37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案例分析王明是幼稚園小班的小朋友,每到中午睡午覺的時候,他總是嚷嚷著要玩玩具,不肯睡覺。這樣一來,別的小朋友也不願睡覺,也想玩玩具。王老師看到這一情況後,就對班裏所有小朋友說:“誰能先躺到床上睡10分鐘,誰就可以先玩玩具。誰今天中午不睡覺,下午就不能玩玩具,只有睡覺的小朋友才能玩玩具。”聽了王老師的話,小朋友們都很快跑到自己的床上睡覺去了。試分析王老師的做法。分析討論案例王老師是如何運用強化原理來矯正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的?師生總動員38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雙生子爬樓梯研究1929年,格賽爾對雙生子T和C進行了爬樓梯實驗:根據實驗結果,格塞爾提出:兒童的學習取決於生理的成熟,沒有足夠的成熟就沒有真正的發展,而學習只是對發展起一種促進作用。【資料貼吧】返回39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小華與古典音樂案例描述:小華最初並不喜歡古典音樂,他的父親是位古典音樂愛好者,並且希望小華也能喜歡古典音樂。於是,小華的父親就專門在小華最喜歡的星期六演奏古典音樂,結果,過了一段時間,小華變得非常喜歡這種類型的音樂。【對點案例】40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案例分析:以華生為代表的傳統行為主義用條件反射原理來解釋人的行為。本案例中,星期六可以引起小華的愉快反應,父親將星期六和古典音樂多次結合之後,最終,古典音樂也能夠星期六所引發的愉快反應,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返回4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強化塑造好行為

案例描述:月月是個3歲的小女孩,她有個問題讓爸爸媽媽很頭疼,每天吃飯的時候不會乖乖地坐在桌子上,而是,跑東跑西,媽媽要追著喂飯才行,結果,她吃得很少不說,媽媽也累得氣喘吁吁。後來,媽媽採取了一個辦法,即如果吃飯時很乖,就可以看動畫片,睡覺前媽媽還講故事。月月果然能好好吃飯了。【對點案例】4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案例分析:月月不好好吃飯的問題的解決,可以運用斯金納的強化理論來解釋。媽媽可以利用強化過程來矯正月月的不良習慣,利用動畫片和好聽的故事作為強化物,增加了好的行為方式(好好吃飯)出現的概率。返回4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兒童通過觀察學習

習得侵犯行為【資料貼吧】班杜拉等人研究發現,兒童可以通過觀察成人的行為而習得攻擊行為。實驗的第一個階段,研究者每次將一名兒童帶入實驗室,實驗室裏方有玩具娃娃和一些修理工具,並且有一個成人站在那裏。實驗分為兩種條件,一種條件是兒童看到那個成人踢打玩具,同時還伴有言語攻擊。第二種條件下,兒童觀看那個成人安靜地收拾修理工具,成人沒有表現出攻擊行為。在實驗的第二個階段。兒童被帶到另外一個轉悠玩具的房間,單獨玩耍玩具20分鐘。研究人員通過單向玻璃記錄兒童的行為表現。實驗結果發現,兒童傾向於模仿成人的行為。那些觀看成人攻擊行為的兒童對玩具又踢又打,而且還伴隨有攻擊性言語。而那些觀看成人安靜收拾修理工具的兒童,則極少表現出攻擊性言語。返回4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教學任務難點好還是簡單點好?案例描述:在某幼稚園的教學研討會上,教師們在討論一個問題,“教學任務的設置簡單好,還是難點好?”教師們紛紛表達觀點,最後,一致認為:教學任務應該難度適中,並能使兒童積極思維,促進兒童發展。【對點案例】45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8/2024案例分析:案例中教師們的意見,符合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的思想。維果茨基提出“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教學應著眼於兒童潛能的發展,因此,教師在設置活動任務時,不應只給兒童提供一些他們能獨立解決的、簡單的任務,而應佈置一些有一定難度,需要在他人的適當幫助下才能解決的任務。這樣,教學不僅激發了已有的能力,而且向前促進了發展。返回46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