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_第1页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_第2页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_第3页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_第4页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人群中总发生率为1%,且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升高,器质性心脏病发生率为40%,易产生心功能不全和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显著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心房颤动将成为21世纪新生的心血管流行疾病。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房颤临床分类方法2003年欧洲心血管病学会与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心律失常工作组联合起草了国际统一的房颤命名和分类标准。该方法采用临床分类方法,将房颤分为:初发房颤、阵发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在2006年房颤新的指南中关于房颤的分类基本沿袭了2003年的分类标准。8/19/20213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房颤临床分类方法1、初发房颤(initialAF):首次出现的房颤.2、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AF):指能自行转复,持续时间<7d的房颤,一般<48h.3、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AF):为持续时间>7d的房颤,一般不能自行转复,需要进行药物或电复律。4、永久性房颤(permanentAF)是指转复失败或非转复适应证或转复24小时内又复发的房颤。4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目前公认的治疗策略房颤病因或诱因的治疗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房颤心室率抗凝预防动脉血栓栓塞防止房颤复发5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心房颤动的治疗选择

一个争执不休的问题控制心室率?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无奈的选择”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究竟哪一个更优?6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心房颤动的治疗选择关于房颤的治疗是控制室率还是控制节律多年来一直是临床医生困惑的问题,如何选择治疗措施及策略,我认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是很容易,随着病人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种决策的选择就更严密。7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房颤决策选择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如房颤病因(基础心脏病种类)、病理(心房心室大小)、发作特征、心功能、临床类型、临床代偿情况、经济情况、地域情况等综合分析,采取个体化治疗,并应做好随访工作,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受益。8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回顾传统观点的治疗方式9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房颤决策选择年轻的,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或有器质性心脏病但改变轻微的要坚决控制心律,正常的窦性心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正常节律对于心脏的远期预后有着不可估量的益处.10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房颤决策选择对年龄较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脏结构改变明显的永久性房颤就不要强求控制节律,而应该着力于控制心室率.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对这类患者人群,无论是改善生存质量还是延长寿命,控制室率并不比复律差.1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几个近期重要的关于

房颤治疗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德国PIAF试验荷兰RACE试验德国STAF试验意大利PAFⅡ试验北美AFFIRM试验1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北美AFFIRM试验目前最重要的关于房颤治疗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由NIH组织,美国、加拿大213个医学中心参加。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死亡、脑卒中作为主要终点事件共入选4,060例患者,平均随访3.5年13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随机分组室率控制组:口服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节律控制组:包括胺碘酮、索他洛尔、普罗帕酮注:室率控制组使用华法林85-90%;节律控制组为70%14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AFFIRM试验结果作为一级终点事件的死亡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节律控制组有增高趋势。脑卒中发生率在室率控制组和节律控制组分别为:5.7%和7.3%。联合终点事件(包括死亡、致死性脑卒中、缺血性脑病、心脏猝死、致命性出血)在两组间无差别。15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AFFIRM试验结论(一)对于老年或合并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在控制死亡率方面二者同样有效;而死亡率与住院治疗次数的差异提示室率控制可能优于节律控制。因此,控制心率与控制节律对房颤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是控制节律的人运动耐量更好一些。16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试验结果表明长期以来,人们在没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情况下,坚持把恢复和保持窦性心律作为心房颤动治疗的优先选择,而将控制心室率作为心律控制失败后的后备治疗策略。AFFIRM以及类似的3个较小规模的临床试验(PIAF,RACE和STAF)的结果一致表明,与恢复维持窦性心律同样,控制心室率是存在脑卒中高危险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一线治疗策略。17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目前的认识窦性心律确优于心房颤动,但为维持窦性心律而使用的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和或抵消了窦性心律的优势。现有的临床试验结果,对于节律控制和心室率控制带来了观念上的变化,即至少这两种治疗在临床效果上没有显著性差别。很多情况下心室率控制可以作为首选。18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AFFIRM试验的初衷

AFFIRM并不意味着在所有心房颤动患者都首选心室率控制,或心室率控制可取代心律控制。正确的干预应依据每个患者的各自情况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对大多数患者应当首选考虑药物治疗。在许多情况下,选用心室率或心律控制是明确的,但也有不少患者,二种对策可能都适合,此时最好尊重病人与家属的意愿,并向他们认真客观说明二种策略各自的利弊。

19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AFFIRM试验的局限性AFFIRM没有入选年轻、脑卒中低中危险的心房颤动患者。并且阵发性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情况有所不同。持续性心房颤动,尤其老年患者的症状大多不明显,对控制心室率的耐受良好。而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尤其年轻的患者,心房颤动的反复发作多伴有明显症状,常导致急诊就医或住院,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开支。同时,阵发性心房颤动也可能更易于维持窦性心律。孤立性心房颤动无需抗凝。20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去年的树教学反思去年的树,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童话,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去年的树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到大家!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因此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小鸟和大树的对话,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歌给树听这一部分。这里有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因此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小鸟和大树的对话,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歌给树听这一部分。这里有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但设计毕竟是预设的,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课虽已尘埃落定,课堂上不能忽略的细节让我更为难忘,也促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了一些问题。一、对文本多元解读时,正确把握教学的主导倾向。一、对文本多元解读时,正确把握教学的主导倾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细细品味《去年的树》,一种哀婉动人的心绪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去5/8/20241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人群中总发生率为1%,且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升高,器质性心脏病发生率为40%,易产生心功能不全和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显著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心房颤动将成为21世纪新生的心血管流行疾病。5/8/20242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房颤临床分类方法2003年欧洲心血管病学会与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心律失常工作组联合起草了国际统一的房颤命名和分类标准。该方法采用临床分类方法,将房颤分为:初发房颤、阵发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在2006年房颤新的指南中关于房颤的分类基本沿袭了2003年的分类标准。5/8/20243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房颤临床分类方法1、初发房颤(initialAF):首次出现的房颤.2、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AF):指能自行转复,持续时间<7d的房颤,一般<48h.3、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AF):为持续时间>7d的房颤,一般不能自行转复,需要进行药物或电复律。4、永久性房颤(permanentAF)是指转复失败或非转复适应证或转复24小时内又复发的房颤。5/8/20244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目前公认的治疗策略房颤病因或诱因的治疗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房颤心室率抗凝预防动脉血栓栓塞防止房颤复发5/8/20245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治疗选择

一个争执不休的问题控制心室率?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无奈的选择”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究竟哪一个更优?5/8/20246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治疗选择关于房颤的治疗是控制室率还是控制节律多年来一直是临床医生困惑的问题,如何选择治疗措施及策略,我认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是很容易,随着病人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种决策的选择就更严密。5/8/20247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房颤决策选择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如房颤病因(基础心脏病种类)、病理(心房心室大小)、发作特征、心功能、临床类型、临床代偿情况、经济情况、地域情况等综合分析,采取个体化治疗,并应做好随访工作,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受益。5/8/20248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回顾传统观点的治疗方式优点:缺点:维持窦律症状缓解,心功能改善,血栓事件风险降低。维持窦律有一定困难,抗心律失常药带来副作用。单纯控制心室率

药物治疗较方便,避免了抗心律失常药的副作用。心功能改善不明显,很多患者需要长期抗凝。5/8/20249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房颤决策选择年轻的,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或有器质性心脏病但改变轻微的要坚决控制心律,正常的窦性心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正常节律对于心脏的远期预后有着不可估量的益处.5/8/202410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房颤决策选择对年龄较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脏结构改变明显的永久性房颤就不要强求控制节律,而应该着力于控制心室率.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对这类患者人群,无论是改善生存质量还是延长寿命,控制室率并不比复律差.5/8/202411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几个近期重要的关于

房颤治疗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德国PIAF试验荷兰RACE试验德国STAF试验意大利PAFⅡ试验北美AFFIRM试验5/8/202412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北美AFFIRM试验目前最重要的关于房颤治疗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由NIH组织,美国、加拿大213个医学中心参加。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死亡、脑卒中作为主要终点事件共入选4,060例患者,平均随访3.5年5/8/202413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随机分组室率控制组:口服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节律控制组:包括胺碘酮、索他洛尔、普罗帕酮注:室率控制组使用华法林85-90%;节律控制组为70%5/8/202414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AFFIRM试验结果作为一级终点事件的死亡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节律控制组有增高趋势。脑卒中发生率在室率控制组和节律控制组分别为:5.7%和7.3%。联合终点事件(包括死亡、致死性脑卒中、缺血性脑病、心脏猝死、致命性出血)在两组间无差别。5/8/202415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AFFIRM试验结论(一)对于老年或合并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在控制死亡率方面二者同样有效;而死亡率与住院治疗次数的差异提示室率控制可能优于节律控制。因此,控制心率与控制节律对房颤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是控制节律的人运动耐量更好一些。5/8/202416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长期以来,人们在没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情况下,坚持把恢复和保持窦性心律作为心房颤动治疗的优先选择,而将控制心室率作为心律控制失败后的后备治疗策略。AFFIRM以及类似的3个较小规模的临床试验(PIAF,RACE和STAF)的结果一致表明,与恢复维持窦性心律同样,控制心室率是存在脑卒中高危险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一线治疗策略。5/8/202417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目前的认识窦性心律确优于心房颤动,但为维持窦性心律而使用的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和或抵消了窦性心律的优势。现有的临床试验结果,对于节律控制和心室率控制带来了观念上的变化,即至少这两种治疗在临床效果上没有显著性差别。很多情况下心室率控制可以作为首选。5/8/202418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AFFIRM试验的初衷

AFFIRM并不意味着在所有心房颤动患者都首选心室率控制,或心室率控制可取代心律控制。正确的干预应依据每个患者的各自情况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对大多数患者应当首选考虑药物治疗。在许多情况下,选用心室率或心律控制是明确的,但也有不少患者,二种对策可能都适合,此时最好尊重病人与家属的意愿,并向他们认真客观说明二种策略各自的利弊。

5/8/202419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AFFIRM试验的局限性AFFIRM没有入选年轻、脑卒中低中危险的心房颤动患者。并且阵发性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情况有所不同。持续性心房颤动,尤其老年患者的症状大多不明显,对控制心室率的耐受良好。而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尤其年轻的患者,心房颤动的反复发作多伴有明显症状,常导致急诊就医或住院,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开支。同时,阵发性心房颤动也可能更易于维持窦性心律。孤立性心房颤动无需抗凝。

5/8/202420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AFFIRM试验结论(二)再次强调:无论选择节律还是室率控制,都应坚持使用华法林,继续标准强度的抗凝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即使对心律控制有效,似乎能保持窦性心律的患者,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心房颤动复发十分常见,尤其在老年人和(或)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情况下,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5/8/202421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房颤的治疗选择节律控制——恢复窦律,维持窦律室率控制——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5/8/202422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建议(一)控制心室率目前对于反复发作、窦律难于维持、不能正规服用抗心律失常药或不能随访者,采用室率控制同样是AF的一线治疗。室率控制加之合适的抗凝治疗,患者的远期预后与维持窦律效果相仿。5/8/202423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控制心室率ratecontrol①基础病因未解除者;高龄;②严重心力衰竭伴发房颤;③急性发作房颤;④肺部疾患的急性房颤发作。⑤阵发性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有效预防复发;⑥持续时间较久的慢性房颤或心房明显扩大,经试用1-2种抗心律失常药不能有效维持窦性心律者。5/8/202424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AF室率控制的标准:静息状态下心室率控制在60~80次/min,中等运动时在90~115次/min,既认为已达到满意控制。5/8/202425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室率控制常用的药物洋地黄阻滞剂钙拮抗剂(非二氢吡啶类)胺碘酮:室率控制的二线药物心室率过快时则需静脉注射,如毛花甙C、美托洛尔、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也可用艾司洛尔。5/8/202426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建议(二)抗凝

心房颤动栓塞的预防AFASAK:心房颤动患者阿司匹林及抗凝试验,BAATAF:波士顿地区心房颤动抗凝试验,SPAF: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试验,CAFA:加拿大心房颤动抗凝试验,SPINAF: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试验。5/8/202427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试验证明:华法林的预防作用优于阿司匹林,对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近期有过TIA或轻微脑卒中患者,抗凝治疗可使脑卒中的发率降低2/3,二级预防脑卒中的发生率是一级预防的3倍,应及时给予高效抗凝药物,同时5个一级预防试验还证明:INR>4.0出血率直线上升。高龄也是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5/8/202428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抗凝预防血栓栓塞中存在的问题阵发性房颤与慢性(永久性和持续性)房颤的抗凝同样必要,不能放松对阵发性房颤的抗凝。在慢性房颤患者,即使选择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的策略,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平时可保持窦性心律,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房颤复发常常存在,并具有同样程度的血栓栓塞的危险,应坚持规范抗凝。5/8/202429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抗凝预防血栓栓塞中存在的问题房颤时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的效果不如华法林的规范使用。高血压和房颤是脑卒中最重要的两个危险因素。人们对于高血压危险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在逐年提高,而对房颤与脑卒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实际上,房颤患者比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更高。阿司匹林仅适用于低危患者。5/8/202430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抗凝预防血栓栓塞中存在的问题华法林的个体剂量差异很大,剂量调整依据INR值和患者的临床反应(主要指出血)。固定的小剂量华法林疗效与安全性都不可靠。我国用华法林抗凝的实践与指南间存在巨大差距。迫切需要组建血栓防治门诊和完整的服务系统。5/8/202431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新的抗凝方法最近SPROTIF试验表明,新型口服凝血酶直接抑制剂西米拉坦(Ximdlagatran),抗凝效果与华法林相似,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消失快,没有已知的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其血浆浓度和抗凝效果都可预测,无需监测INR等特点,有望成为房颤抗凝治疗的新方法。另外,对于有抗凝禁忌或耐受性差的慢性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5/8/202432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建议(三)节律控制rhythmcontrol人们曾对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寄有“美好”的期望,推测只要维持窦性心律就能更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就能更好保护心功能,就能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从而省去使用华法林,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的麻烦。5/8/202433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rhythmcontrol但在医疗实践中,一是永久性房颤很少可能复律,持续性房颤中即使复律成功,长期用现存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一年可维持窦性心律者,仅一半左右,并且在这一半中,也存在因患者用药后(尤其用胺碘酮后)没有症状而未引起医生与患者关注的房颤复发。5/8/202434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rhythmcontrol①孤立性房颤和特发性房颤;②瓣膜病在纠正后;③快速心室率不能耐受房颤;④预激综合征,房室结加速传导者在未根治前出现房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必须复律;⑤急性心肌梗死房颤后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心绞痛加重,心衰时;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房颤引发血流动力学障碍时。5/8/202435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AF复律的方法同步直流电复律(DCC)药物无论是药物转复还是电转复,血栓栓塞或卒中的危险性并无不同,因此这两种方法的抗凝治疗是一样的。5/8/202436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一、DCC:当发作时伴有低血压、心衰、肺水肿、不稳定性心绞痛者应立即转复,DCC转复成功率可达67%~94%。慢性AF者复律多采用在抗心律失常药准备的基础上使用DCC。5/8/202437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二、抗心律失常药:给药的剂量、途径以及速度都会影响药物疗效。AF不超过7d者,药物复律的有效率较高,因此,AF7d以内者应尽快争取药物复律。5/8/202438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7天以内房颤药物转复治疗建议用于复律和维持窦律已证实有效的药物

多菲莱德(Dofetilide)口服哌氟酰胺(Flecainide)口服或静脉给药IA依布利特Ibutilide静脉给药IA普罗帕酮(Propafenone)口服或静脉给药胺碘酮(Amiodarone)口服或静脉给药IIaA奎尼丁(Quinidine)口服IIb5/8/202439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房颤的非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