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1页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2页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3页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4页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提要.............. 5 (二)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与维护 7……………(三)全国水土保持数据更新 (四)全国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推广与应用….……………7.....(五)中国水土保持年度公报编制………8.…(二)监测数据获取方法…………8…(三)具体实施技术步骤……………10..三、技术方案编制依据与原则.……….10..(一)技术方案编制依据………10....(二)技术方案编制原则…………11.四、总体进度安排…………12……一、监测范围……………(一)监测内容.……………….14...三、技术路线…………15..(二)典型县监测 (二)监测指标 四、技术细则 一、监测范围 三、技术路线 ..... 一、典型小流域选取 二、典型小流域监测内容 (二)工作步骤…………………47..(四)植被调查………………52(六)水土保持措施调查 (八)典型农户 一、监测点选取 (二)定点观测………………66……三、监测内容…………………67...四、技术细则 67..…...... 第七章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与维护 (五)网络系统安全评估 第八章全国水土保持数据维护更新 一、数据更新原则 二、数据更新内容 四、数据更新成果形式 五、数据更新进度安排 (二)组织形式 二、技术推广材料编制 93........(二)组织形式 (三)进度安排 93…… 一、主要内容 一、项目组织 1、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2、有关监测指标分类分级标准及编码依据财政部《关于下达水利部2007年部门预算“一下”控制数的通知》(财农便函[2006]274号)和水利部《关于下达2007年部门预算控制数(财政拨款部分)的通知》(财经预[2006]154号)文件要求,结合“一上”的《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二上”的《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方案》,经过初稿编写、技术研讨、专家论证和补充修改等一、项目工作内容和实施技术路线针对我国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保持监测公告的有关规定,提出本项目所要完成任务包括: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全国水土保持数据更新、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应用与推广、中国水土保持公报编制等五个方面。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总体技术路线为:采用实验测试、地面观测、遥感监测、数理统计等方法,从监测点、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包括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等三个层次对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状况进行监测,分析水土流失状况和治理效果。其中,对分布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典型监测点、典型小流域,每年实施监测;对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区,实施5年一个周期的动态监测;对国家级重点监督区,每年实施一次全面监测;对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典型县及典型区域,按照与对应重点防治区相同的频率进行监测。本项目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承担,相关流域机构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和分站、有关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为协作单位。2007年项目进度为:1~2月编制完成年度实施计划,并布置监测任务;3月做好准备工作,安排现场监测;4~10月,实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并初步整理分析数据;11~12月分析监测成果,编制成果图件,进行数据库更新;翌年二、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对16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采用5年一个周期、分批抽样的方式,轮流实施区域和典型县的监测。2007年,监测范围包括大兴安岭预防保护区、子午岭预防保护区、东江上游预防保护区、汉江上游预防保护区4个区,并选择湖北省房县作为典型县。监测内容包括预防保护效果和预防保护措施两方面,通过遥感手段对林缘线、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情况等进行监测,适时掌握其变化动向,实现对预防保护效果的监测;通过逐级统计上报、汇总的方法,掌握预防保护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和管理规章制度。三、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对7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采取每年连续实施监测的方法。2007年选择神东矿区作为典型区域。监测内容包括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措施与效果、水土保持执法监督与管理情况等三方面。通过重点监督区的行政统计、项目建设监测和个案监测等方式进行监测。四、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五、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在不同的水土流失流失类型区,共布设典型小流域30条。其中:东北黑土区4条、西北黄土高原区8条、北方土石山区6条、南方红壤丘陵区6条、西南土石山区6条;在大江大河流域的分布为:黄河流域10条,长江流域10条,海河流域2条,珠江流域2条,松辽河流域5条,淮河流域1条。典型小流域监测内容包括坡面土壤侵蚀、沟道径流泥沙及水土保持措施调查。监测方法是以1:10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通过全流域、实地调绘的方式调查典型小流域的土壤侵蚀面积、强度、水土保持措施数量、防治效果,结合径流泥沙的定点观测以及降雨、经济社会状况资料,分析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趋势。六、典型监测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在不同的水土流失流失类型区,共布设典型监测点50个。其中:东北黑土区7个、北方土石山区11个、西北黄土高原区14个、南方红壤丘陵区9个、西南土石山区9个;在大江大河流域的分布为:黄河流域16个,长江流域16个,海河流域5个,珠江流域3个,松辽河流域8个,淮河流域2个。典型监测点监测设施主要包括径流小区和小流域控制站。以现有监测设施设备为基础,通过统一监测指标和成果要求,规范监测方法,建立定点观测数据库,研究水土七、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与维护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管理的对象是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维护的对象是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核心节点和数据交换中心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后者主要任务包括VPN系统管理、硬件设备维护与更新、网络系统维护、软件升级及维护、网络系统安全评估等方面。八、全国水土保持数据维护更新全国水土保持数据维护更新主要包括内容数据库维护和数据处理更新与入库两个方面。数据维护的方法主要为数据库监控服务、理、性能调整、故障排除和数据库功能扩充等;数据更新与入库按照矢量数据、包括水土流失地面监测技术、3S应用技术等,推广技术主要是开发建设项目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包括综述和主体两部分。其中,主体部分包括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和重要水土保持事件等。费61.6万元,设备购置费35万元,技术推广与培训费20万元,业务组织费197.2万元,外部协作费90.7万元,其他费用135.5万元。第一章项目工作内容与实施技术路线我国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成为制约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十年来,尽管在水土保持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环境条件限制,水土流失仍呈加剧趋势,加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开发建设项目大面积扰动土地,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出现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现象,使水土流失状况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区域、不同尺度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状况,跟踪了解国家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的进展和效益情况,并实施公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基本依据。为了全面掌握我国水土流失现状,总结水土保持治理经验和成绩,为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基础资料,为重大生态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财政部和水利部批准立项实施《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以期全面了解和掌握水土流失变化情况,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为国家制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主要任务包括: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全国水土保持数据更新、监测技术应用与推广、中国水土保持公报编制等五个方面,以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为重点。其中,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主要是开展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典型小流域以及设置在不同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技术推广与应用可以为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是全国水土保持数据更新的数据来源和年度公报的重要内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动态监测水利部公告第一批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共42个,面积222.98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3.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5.46万km2,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6.8%。(1)圆家级重点预防保护区动态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危害,采取的预防保护措施,实施保护措施后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的效果。国家级重点预防保护区共16个,项目采取按年度分区、分批抽样的方式轮流实施,五年为一个监测周期,覆盖全部监测范围。2007年开展的监测范围涉及大兴安岭预防保护区、子午岭预防保护区、东江上游预防保护区、汉江上游预防保护区4个预防保护区,实施监测面积为27.12万km2。主要是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进行监测管理,收集开发建设项目监测资料,综合分析评价开发建设项目对区城水土资源及环境的损益状况。国家级重点监督区共7个,面积约30.6万km2。项目采取按每一年度覆盖全部7个监督区的方法连续实施监测。蓝测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危害情况,通过典型样区监测水土保持治理情况及其效果实施监测。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共19个,采取按年度分区、分批抽样的方式轮流实施,五年为一个监测周期,覆盖全部监测范围。2007年开展的监测范围涉及三峡库区治理区、永定河治理区、珠江北盘江治理区3个重点治理区,实施监测面积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根据工作内容,典型小流域集中布设在水力侵蚀类型区内,共选取具有区域代表性的30条小流域,合理布设在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5个水土流失类型区内。其中24条小流域和50个典型监测点中的24个监测点相对应;部分典型小流域重叠设置在国家级重点防治区内。30条小流域拟作为长期监测点,每年连续监测其水土流失动态。典型监测点动态监测包括径流小区和控制站两类监测点。径流小区监测内容包括侵蚀降雨量、产流量和土壤流失量的监测;控制站包括小流域产流量、产沙量等的监测。根据工作内容,典型监测点集中布设在水力侵蚀类型区内,共选取具有区域代表性的50个典型监测点合理布设在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5个水土流失类型区内。其中24个监测点布设在相应的24条小流域内,14个监测点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已建监测站点(综合典型监测站),部分典型监测点设置在国家级重点防治区内。此外,适当选择了一些中科院系统的个别站点纳入本项目。50个典型监测点拟作为长期监测点,每年进行连续监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与维护包括对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对核心节点水利部水土保全国水土保持数据更新包括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更新、维护和信息处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推广与应用论与技术的书籍,推广、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方法和设施设备。中国水土保持年度公报编制对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典型小流域以及典型监测点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论证;收集整编年度水土保持资料;编辑、设计、印刷和发二、实施技术路线流失动态监测是基础。具体路线如图1所示。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典型监测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三级构成。从点、小流域、区域三个层次反映全国水土流失动态。通过典型监测点长序列的监测数据,为研究分析水土流失规律、为建立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流失评价模型提供基础信息,并可用监测数据检验、校核区域调查结果;通过对典型小流域实施长期的、连续不断的监测,为区域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和清洁生态型小流域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撑,对宏观区域监测与分析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对区域实施5年一个周期的动态监测,对典型小流域和典型监测点每年连续实施监测,分别取得不同尺度、不同时间序列的监测数据,实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动态和监测数据获取方法对于不同的任务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进行监测。根据国家级重点防治区、典型小流域和典型监测点的监测指标,分别对应选择监测手段和方法。国家重点防治区中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的区域监测指标获得途径采用遥感手段进行,区域内水土保持措施数量与质量、水土流失危害等以及重点监督区的监测是采用统计上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对典型区城典区城典型县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遥愍遥愍开发建设项目定位观测(调绘)区城定位观测(调绘)区城区城2006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技术培训图1-1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报总体技术路线采用收集年度监测数据、外业调查、现场调绘的方法进行;对典型监测点的监测主要是收集各典型监测点的年度数据。具体实施技术步骤(1)文献资料检索与查阅。收集、查阅项目区的相关资料,掌握国内外相关技术领域最新成果,制定技术实施方案。(2)专家咨询。通过专家咨询修改技术方案,确定关键技术方法,选定小流域、监测点,确定技术方案。(3)内业预处理。初期购买相关地图、影像、文献等相关资料并进行预处理,配备测量、定位、摄像等仪器,制定印刷野外记录表格,落实工作路线。(4)外业调查。野外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按照遥感工作的要求,建立相关解译标志,进行室内初步解译,选定典型进行验证工作;典型县相关指标的野外调查工作;小流域野外调绘等。(5)成果整理。外业工作完成后进行相关资料的后续处理,制作专题图,撰写专题报告和工作报告。(6)会议咨询。通过会议的方式,对相关成果进行咨询,修改完善成三、技术方案编制依据与原则1、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年24号文修订;(8)《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保技术标准依据(三)技术方案编制原则2、方法科学,严谨适用的原则方法是获取指标的手段,方法的科学与否决定了指标的可靠性。在方案中应该选择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指标采集工作。方法应该有通用性,经得起检验,同时方法还应程序化、标准化,易于操作,便于检验,充分考虑项目资金、人力、时间等限制因素。3、技术路线正确,合理科学的原则本项目工作量大,每项内容都有不同的要求,按时全面完成该项目,合理科学的技术路线是保障。在制定技术路线时,应该综合考虑项目所涉及的内容、区域、项目执行人员的素质、项目进度要求等,制定合理科学的技术路线,指导整个项目的实施。技术路线应该有针对性,环节紧凑,脉络清晰。4、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的原则本项目包括多项任务,各项任务都包含若干具体指标。在方案制定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任务的内容和目的,合理选择指标:指标应全面系统,能够从整体上反映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状况;指标还应重点突出,反映工作对象和任务特点,分析后能回答国家和社会关心的问题。5、任务清晰,便于管理的原则每一项任务都可自成体系,有明确的技术方法、成果和进度要求,尽可能提出定量指标,便于管理与考核。6、成果丰富,反映现实的原则项目包括五方面的任务,每一项任务都应有若干具体成果对应,从工作对象和数据来源来说,成果也应该很丰富。各成果应该紧扣国家和社会关心的问题,具体分析客观现象,总结规律,从理论上分析现象的原因,为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最具说服力的成果支持。7、重点防治区2007年度项目进度安排:1~2月,编制年度监测计划、确定实施方案。3月,前期准备工作,技术培训。4~9月,进入项目具体实施阶段。9~11月,成果整理分析,编制成果图件。12月,编制监测成果报告;数据库更新。翌年1~3月,年度水土保持公报。8、典型小流域和典型监测点2007年度项目进度安排:1~2月确定30条典型小流域和50个典型监测点。4月开展监测工作。5月,项目办公室巡查,督促指导基层工作。8月底,完成全部小流域外业调绘工作。9月~10月,汇总分析监测数据,成果整理与校验,编写监测报告。11月底前,各基层工作组按要求提交全部监测成果。第二章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五、监测范围国家级重点预防保护区共16个(详见附件1“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总面积97.63万km:。对重点预防保护区的监测拟采用分批抽样的方式轮流实施,即:在16个重点预防保护区中,第一年开展的监测范围涉及4个区,第二至第五年每年开展的监测范围分别涉及3个区,以行政县(区)为单位,五年开展监测面积97.63万km2,五年完成一个抽样监测周期。从第六年开始按照第一次的监测区域重复,实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2007年开展的监测范围涉及大兴安岭预防保护区、子午岭预防保护区、东江上游预防保护区、汉江上游预防保护区4个预防保护区,并选择汉江上游预防保护区湖北省房县作为监测典型县。实施监测面积27.12万km2。六、监测内容与指标预防保护区监测分区域监测和典型县监测,包括预防保护效果和预防保护措9、预防保护效果监测对4个预防保护区的水土保持状况进行宏观监测,掌握区域预防保护效果。主要监测土地利用、植被盖度及林缘线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选取1个县作为典型县进行重点监测,在区域监测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监测。调查4个预防保护区的封禁保护、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舍饲养畜、草场轮牧、生态修复、大面积保护等生态保护措施累计数量以及当年新增数量。同时调查建立健全管护机构,强化监督管理方面的政策性、行政管理方面的措施。选取1个县作为典型县进行重点监测,在区域监测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状况(数量、类型、分布、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监督管理)的监测。七、技术路线本区域的监测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区域范围,二是典型县范围。针对不同的范围和不同指标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预防保护效果监测主要采取遥感调查的方式完成,利用遥感监测快速、宏观、客观的特点,从总体上监测区域预防保护成效及其动态变化。预防保护措施调查采取统计、调查的方式完成。通过面上统计和典型县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统计、调查预防保护措施数量、质量、分布以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状况。根据这两方面的监测结果,分析预测区域预防保护效果和研究措施配置模式。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如图2-1所示。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封禁保护退耕还林生态修复汇总分析植被覆盖度上统计*典型调查遥感调查图2-1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路线八、技术细则包括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及林缘线3个指标。土地利用、植被盖度、林缘土地利用调查以中国科学院2000年1:10万资源环境数据库资料为基础,以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源,建立解译标志,按照土地利用分类编码(详见附件2),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支持下,采取人机交互判读方式,对近几年土地利(2)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的分级标准,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中的植被盖度分级标准,同时结合监测过程中的实际情盖、中低覆盖、中覆盖、中高覆益和高覆盖6级(详见附件2)。根据预防保护区的监测精度要求,利用GIS软件制作植被盖度图,按预防林缘线监测针对林区进行。利用GIS软件对土地利用图中林地信息的分析、提取、处理而获取林缘线。具体方法是在土地利用图中提取林地图层,对非林区的零星林地进行剔除,林区的林地图斑进行融合,提取处理后的林地图斑外框生成林缘线。林缘线图中应标注林地的树种和盖度,树种根据野外调查建立的解译标志进行判读,并参考有关资料确定,难以确定的应进行野外抽样调查,利用GPS精确定位调查;植被盖度利用植被盖度图与林缘线图叠加、处理产生。在4个预防保护区各选择1个河道控制站作为典型监测点,利用其水文观测数据监测预防保护区的水土流失量的变化。观测的指标主要包括年径流总量、平均含沙量、平均输沙率及年输沙总量等。表2-1重点预防保护区河道泥沙监测统计表编号水文测站名所在所在预防保护区平均输沙率年输沙总量(ms)123预防保护区实施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措施包括硬性措施和软性措施两方面。监测指标通过统计上报的方法获取。包括实施封禁育林育草、退牧还草、草场轮封轮牧、舍饲植、25度坡以上退耕还林、25度坡以下坡耕地保土耕作等治理措施。(旗)水土保持及生态措施完成数量,按要求填报统计表,上报所属省(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各省(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总站以县(旗)为单位统计汇总监测区内全省水土保持及生态措施完成数量,上报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统计表格见表2-2所示。按照累计保存面积和当年新增两类统计。统计(县)实施措施区名面积施面积(hms)封禁育(hm:)保土耕作其它小计典型县监测对典型县,通过调查取得各类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及其质量合格比例,并以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方法是通过现场调查,根据收集到的典型县水土保持规划、典型县水土保持措施分类布局、水土保持措施初步设计,核实实际实施的预防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和分布位置和范围,最后修正、补充、调绘,准确完成预防保护措施类型与分布图。13、预防保护效果监测(1)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图制作方法同(一)、1、(1)。植被覆盖度方法同(一)、1、(2)。(2)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以遥感影像信息源,将土地利用(DDD)图、植被盖度(B)图和坡度(C)图三个图层叠加分析,通过人机交互式解译,利用GIS软件勾绘生成水土流失强度分级参考指标确定土壤侵蚀强度(A),并统计分析监测区各强度等级的水土流失面积。其中土地利用和植被盖度图由上述过程完成。A——ABCDDD1位数字(1~6)1位数字(1~6)1位数字(1~7)3位数字,为土地利用三级编码表2-3土壤侵蚀图斑编码表内容编码第一位(A)第二位(B)第三位(C)第四、五位、六位(DDD)土壤侵忡强度核被盖度坡度土地利用类型123中度侵蚀中低覆益4强度侵蚀中覆盖5极强度侵蚀中高授盖6高夏盏未利用土地(3)水土保持效益1)基础效益水保法:基础效益监测包括蓄水效益和保土效益监测,以典型县水土保持及生态措施数量为基础,结合典型县各项措施单位面积的蓄水、保土效益指标,直接相乘计算而得;其中保土效益指标以减蚀模数和减蚀量表示,蓄水效益指标以表2-4英型县预防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基础效益表措施类型有效措保土耕作 —— 注;有效措施数量=措施总数量×调查措施合格比例水文法:有条件的地方选择控制性的水文测站,观测径流量和泥沙量,与上年同期数据相比较,计算减水量和减沙量。同时需要记录同期降雨量,从而降水订正,分析研究预防保护产生的水土保持效益。2)生态效益包括实施了预防保护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而产生的减蚀保土与保水效被状况改善效益等。通过监测、调查、收集资料统计得表2-5生态效益统计表监测区典型县名指施实施前水土流失面积措施实施后水土流失酬积治理程度新增燕防保护措施面积植被覆盖卑提高指施实旗前土填侵性模数措施实施后土壤侵蚀模数年魚少士壤侵蚀总量减沙效益年新增拦蓄径流量沙量(kg(ma)?2%2%m2.aa万t%万水系名称前施旗前施施拱施施实后3)社会经济效益实施预防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后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从群众生活水平的变温饱解决情况等。收入通过典型县上报的有关资料、数据、访问调查取得,其评表2-6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标准监测区农业人均基本农田(牲畜)困难发展沼气措施实施前措施实施后亩(头/只)亩(头/只)户人户户人户人典型监测县预防保护措施调查采用抽样法,对抽取的样区进行实地调查。即以典型县水土保持及生态治理措施布置图为底图,现场进行各项治理措施质量的表2-7典型县预防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抽查比例预防保护措施调查区面积抽样比例(%)75753退牧还草3753保土耕作7其它措施(1)预防保护和植被恢复面积包括实施的封禁育林育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乔灌木林补植等的面积。由于植被恢复需要一个恢复期(或保持期),一般为5年。在调查统计时,实施植被恢复(或保持)措施不足5年不予统计。(2)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和面积包括实施的乔灌木林补植、保土耕作措施等面积的典型调查。2-8预防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质量现场调查表调查地块编号措施类型表2-9典型县预防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质量调查统计表措施类型调查措合格比例(鸟)退牧还荜保土耕作封育类型密度(株/hm2)覆益度(或郁闭度)%乔木型1100,分布均匀乔灌型灌木型>10000,分布均匀演草型一竹林型≥450,分布均匀(3)软性措施执行情况包括政策执行情况、行政管理力度、监督执法情况、监督机构名称、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基层乡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采取抽样调查管理记录、档案以及典型县实地调查和发放问卷提问的方式取得监测结果。表2—11农(牧)户参与预防保护及水土保持情况调查表省(区,市):县(市.区);乡(镇);村:调查户:备注一、劳动力文化程度1、没念过书人2、小学人、初中4、高中人三、您的耕地有没有受到水土流失,致使土层述。四、您关心自己耕种土地的肥力吗?您认为怎五、在您闹国实施的相关水土保持项目中,那六、您村对水土保持工程进行了“一事一议”十、您对替代能源(如沼气)的香法,节省了多少柴?十三、梯田1、坡科地没修梯田前,每年每亩粮散产量多调查年龄段及性别中学生中年老年其中男女学生教师是否了解关于国家公告重点防治区的事情了解%知道一些%%当地政府是否进行了宣传有%无%不清楚了解程度%知道一些%不清楚%是否知道当地采取了知道%知道一些%不知道%突施措施的区城有无专人看管有%无务不清楚%好%一般%差%说不清%管护措施力度强%一般%弱%说不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状况包括调查、统计开发建设项目的类型(如线式工程、点面工程)、数量、位置、对原地貌的扰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的监测,以及地方政府对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的监督、管理,项(包括措施类型、措施数量、措施效益)。(1)水土流失情况1)开发建设项目的数量、类型、位置①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其方法与步骤参见“土地利用监测”一节。②通过各部门的行业逐级上报统计。③对典型县进行全面调查,然后进行统计。④通过收集主体工程相关报告、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项目水土流失2)扰动土地类型与面积根据经过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的典型工程水土保持设施峻工验收报告书和验收评估报告取得监测统计数据。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根据经过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的典型工程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报告书和验收评估报告取得监测统计数据。4)弃土、石、渣量及占地面积根据经过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的典型工程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报告书和验收评估报告取得监测统计数据。5)水土流失状况和危害包括项目建设前后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强度的变化情况、对当地农(牧)业造成的影响、对项目区及周边生态、水环境及周边居民居住环境等的影响。通过“开发建设项目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书”、典型项目水土流失现场生态调查和当地住户咨询定性描述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危害调查进行监测。(2)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情况1)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率和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措施的种类、数量等。根据经过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的典型工程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报告书和验收评估报告的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取得监测统计数据。2)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根据经过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的典型工程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报告书和验收评估报告中的水土流失治理度、扰动土地整治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覆盖度、植被恢复系数等6项量化指标取得监测统计数据。投入运行时问防治措施%%水土流失治理度第拦查率%林草覆盖率名植被恢复系数名类型工程量(3)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调查包括执法宣传、案件立项查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采用部门逐级上报统计、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调查监测方法。3序号工程或项目名称编报方案和方案编制情况方案审批机关审批情况方案实施中央地方方案编制时间投资占工程投资的%上报情况就复时间实施时间方案设计变英娥工时问评估时间验收时间12表、有关部门执法及宣传情况调查统计表。典型县的图件包括土壤侵蚀图、土地利用图、植被盖度图、坡度图及开发建设项目分布图,统计表包括预防保护措施统计表、农(牧户)参与预防保护情况调查表、有关部门执法及宣传情况调查统计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调查统计表及“三同时”执行情况调查表。上述图件均为数字图,遥感影像为TIF或者IMG格式,统计表格为Excel格式,文字报告为Word格式和打印文稿。第三章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十、监测范围国家级重点监督区共7个(详见附件1“全国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公告”),包括辽宁冶金煤矿、晋陕蒙接壤煤炭、陕甘宁蒙接壤石油天然气、豫陕晋接壤有色金属、东南沿海、新疆石油天然气开发监督区和三峡库区监督区,总面积30.60万kmz,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7.98万km2,涉及14个省(自治区)。对重点监督区采取每年对全部7个监督区连续实施监测的方法。2007年对7个国家级重点监督区全部实施水土流失动态实施监测,并选择晋陕蒙接壤煤炭开发监督区的神东矿区作为监测典型区。十一、监测内容与指标重点监督区的监测分区域监测和典型区主要包括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措施与效果、水土保持执法监督与管理三方面的内容。开发建设项目的数量、类型、位置;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扰动地表面积、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类型与数量;项目弃土、弃石、弃渣量、堆放位置及面开发建设项目为防治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数量与质量(包括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工程、绿化美化面积),水土保持投资及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包括拦渣率、扰动土地整治率、植被恢复系数、土壤流失控制率、土壤侵蚀减少率);典型区在区域监测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开发建设项目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保方案实施情况,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数量,开展水保监理、监测情况,监本项目对7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实施监测,以管理性监测为主,即依法监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强化资质单位管理,多管齐下保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信息报送渠道畅通,实现统计数据真实、完整、快捷。同时选择1个县作为典型县进行全面普查,调研开发建设项目对水土资源的影响。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管理信息资质单位项目监测监理治理措施效果地方水保监餐部门流城监督部门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监测单位图3-1全国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路线十三、技术细则对于7个重点监督区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调查,采取统计上报的方法进强化各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加大执法检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监测单位向当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报告制度。通过县、市(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逐级汇总的方式上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资质单位定期报告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管理单位,要求所有持证单位,每年6月和12月两次按时提交开发建设项目监测报表。报表报送情况作为资质年度审核的重要指标,并以此有效地获取开展监测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表3—1 区开发建设项目调查表直钱市省自直钱市县壤侵蚀类型区所属流城项目名称等级行业类别建设开始时问建设结束时间总长度总占积扰动面积新增水土流失量水土措施类型水土措施数量平原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占地面积万t选择晋陕蒙接壤煤炭开发区的神东矿区(3600kmz)作为典型区进行重点调查、监测。采取普查的形式,对该矿区范围内的所有开发建设项目进行调查。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调查典型区的自然环境、矿产资源和社会经济现状;调查典型区水土保持状况的背景情况(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强度,治理情况,水土流失灾害等);收集有关开发建设项目对水土资源影响分析的信息资料。通过收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监理报告、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及工程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调查开发建设项目情况。填写主体工程特性表,在1:5万地形图上标注。(1)水土流失情况1)开发建设项目的数量、类型、位置主体工程相关报告、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报告书及项目评估报告获得。2)总扰动土地类型与面积根据经过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的典型工程水土保持设施峻工验收报告3)总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4)弃土、石、渣量及占地面积弃土、排土堆等)。根据经过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的工程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报告书和验收评估报告取得监测统计数据。5)水土流失总量主要是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通过工程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报告书及项目6)水土流失状况和危害包括项目建设前后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强度的变化情况、对当地农(牧)业造成的影响、对项目区及周边生态、水环境及周边居民居住环境等的影响。通过开发建设项目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书、典型项目水土流失现场生态调查和当(2)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1)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率和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措施的种类、数量2)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措施实施的质量。包括植物的成活率、保存率、郁闭度和覆盖度,工程措施的稳定性及运行状况、措施效益(包括拦渣效果和植物措施实施效果)。通过收水土保持监理报告、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及工程验收报告(3)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通过统计各部门的行业上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监测、监理、验收与评估材料,并收集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项3-2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信息统计审批机关序号案总投资(万元)占地面积防治责任范围(公顷)项目法人或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名称建设地点类别表3-3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统计项目名称名称建设地点类别土石方挖扰动面积与持设施措施类型3-4典型开发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调查表编号直辖市市县类型区名称建设(企业)性质类型项目基本情况年降大风日数年均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名称级别立项时间工时间投产时间审批部门审批时间实施时间坡工时间表3-5典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情况调查表编号项目名称级别调查范围占地面积弃土弃渣犹动面积结论设计实际平原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占地建设建设失量类型长度占地蓄积长度占地面积长度占地面积长度占地面积长度占地序号编报方案和方案方案市批机关审批情况中央地方方案确制时间投資占工程投资的上报情况北复时间实施时间方案设计变更城工时间验收时间12成果包括:重点监督区及其典型区城的水土流失监测管理工作报告和水土流失监测成其中,水土流失监测成果报告应附相关图表。重点盐督区的统计表包括开发建设项目上述图件均为数字图,遥感影像为TIF或者IMG格式,统计表格为Excel格式,文字报告为Word格式和打印文稿。第四章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共19个,总面积108.88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9.31万km₂,涉及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详见附件1“全国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公告”)。重点治理区的监测采用分批抽样的方式轮流实施。第一年开展的监测范围涉及3个区,第二至第五年每年开展的监测范围涉及4个区,以行政县(市)为单位,五年一个周期,从第六年开始按照第一次的监测区域重复,实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根据重点治理区的分布,以大江大河重点支流为单元实施动态监测。2007年实施三峡库区治理区、永定河治理区、珠江南北盘江治理区的水土流失监测,并选择珠江南北盘江治理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作为监测典型县。监测面积约17.54万kmz。十六、监测内容与指标国家级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分区域监测和典型县监测。区域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的面积、强度,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数量;典型县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危害情况,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数量、质量和治理效果。20、水土流失状况包括水土流失指标和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指标两方面。主要有土地利用、地貌类型与坡度、植被盖度、沟壑密度、水土流失面积与强度。包括完成的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治理措施的类型、数量和质量。以基础效益监测为主,包括蓄水效益和保土效益监测,其中保土效益指标以减蚀模数和减蚀量表示,蓄水效益指标以减流模数和减流量表示。包括侵蚀源地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泥沙淤积江河湖库、泥沙进入水体十七、技术路线重点治理区分区域监测和典型县监测两个层次进行。针对不同的监测尺度及重点治理区水土流矢动态监测重点治理区水土流矢动态监测其型县监测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地貌、坡度、沟壑密度土壤侵蚀强度治理措施数量治理措施质量治理措施效果水土流失危害调查统计抽样调查调查统计汇总分析便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监测成果遥感影像解译修正勾绘遥感方法图层叠加调查统计区城监测(1)对于区域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采用遥感监测方法,通过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及地形等水土流失因子,结合地貌地质图综合判断区域整体的水土流失状况;对于区域水土保持措施情况采用统计上报的方法获取。(2)典型县的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措施状况采用遥感监测方法(利用高精度卫星影像)获取;典型县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效益和部分水土保持措施采用实地调查和计算分析的方法获得。十八、技术细则土壤侵蚀图的生成与预防保护区典型县土壤侵蚀图方法基本相同。通过植被盖度图、土地利用图和坡度图的叠加,生成土壤侵蚀图。重点治理区遥感解译前需购买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矢量化后制作DEM(或植被盖度方法与程序见重点预防保护区植被盖度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方法与程序同国家级重点预防保护区土地利用监测,即土地利用调查以中国科学院2000年1:10万资源环境数据库资料为基础,采取人机交互判读方式,对近几年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进行修正,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水土保持措施通过数据的逐级统计上报、汇总,获得监测区的水土保持措施数据。即监测区各县以治理小流域为单位统计全县水土保持措施完成数量,上报所属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各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以县为单位统计汇总监测区内全省水土保持措施完成数量,上报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统计表格见表4-1所示。表4-1区城/省/县水土保持措施统计表区城/面积治理面积治理料作小计(十五)典型县监测25、土壤侵蚀面积及强度提高到5~10m。坡度图、植被盖度图和土地利用图叠加产生土壤侵蚀图。图斑统一采用六位编码利用GIS软件统计土壤侵蚀分类分级面积。祥见“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四、(二)、1、(2)。26、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表4-2水土保持措数量分类统计表措施类型措施类型坡改梯种章(度盖度)保土耕作(覆盖度)小计小计处水土保持措施质量典型监测县水土保持措施的质量监测以实地调查的方法进行。即以典型县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布置图为底图,现场进行各项治理措施质量的调查登记,包括措施类型、措施面积和措施质量,具体每项治理措施调查采取随机抽查方式。表4—3典型县水土保持措施抽查比例治理措施抽样比例(%)治理措施抽样比例(%)坡改梯7保土耕作75截水沟3水客7沟头防护5谷坊37小型塘坦5治理措施表4-4水土保持措施质量合格判断标准治理措施坡改梯在设计标准的规范下,实施的坡改梯工程中,土坎梯田的跨塘率在3%以下,石坎梯田经果林在满足设计标准的问时,当年成活率在90%以上,步年田面覆盖率在40%以上;3年内保存率在85%以上,田面覆盖率在70%以上;并且8年内能收回投资成本,低水保造林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同时,当年成活率在80%以上,3年后在成活率在70%以上,低于此标准属于不合格。按照相关设计标准种草后,当年出苗率80%以上,3年后保存率70%以保土耕作在保土耕作区,具有境作、等高种植、排水系统等措施属于合格。有明显的固定标志,有专职人员管理,调查区城内无明显的效林、草事件。治理措施在符合设计标准的前提下,破损参在3%以下属于合格。表4-5水土保持措施质量现场调查表小流城名称调查地块编号措施类型注:调查地块治理措施质量分合格/不合格两种。表4-6典型县水土保持措施质量调查统计表措施类型合格比例亩亩亩亩亩亩亩亩亩亩亩亩保土耕作亩亩亩亩亩亩座座座水土保持效益水土保持效益调查以基础效益为主,通过水保法和水文法两种方法计算分基础效益监测包括蓄水效益和保土效益监测。以典型县水土保持工程及生物措施数量为基础,结合典型县各项措施单位面积的蓄水、保土效益指标,直接相乘计算而得。其中保土效益指标以减蚀模数和减蚀量表示,蓄水效益指标以减流模数和减流量表示。表4-7典型县预防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基础效益表措施类型有效措保土耕作注:有效措施数量=措施总数量×调查措施合格比例(2)水文法选择水文控制测站,观测径流量和泥沙量,与上年同期数据相比较,计算减水量和减沙量;同时需要记录同期降雨量,从而进行降水订正,分析研究预防保护产生的水土保持效益。水土流失危害对典型县内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监测。监测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侵蚀源地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2)泥沙淤积江河湖库、影响其正常功能发挥(3)泥沙进入水体后对水质的影响监测指标值的获取,通过调查、资料分析和重点灾害实地调查的方法完成。十九、主要成果上述图件均为数字图,遥感数字影像为TIF或者IMG格式,统计表格为Excel格式,文字报告为Word格式和打印文稿。第五章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通过对全国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典型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监测,可以了解和掌握各测预报模型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全国水土保持公报提供第一手的可菲数据。(十六)选取原则(1)具有较好的地理环境代表性,能够反映所在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征;(2)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影响因子复杂地区重点布设:(3)兼顾流域、省区,合理安排;(4)具备较好的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基础,设施设备齐全;(5)面积一般5~10km2,水土保持措施规模适中。(十七)选取结果根据典型小流域遴选原则,在各流域监测中心站和省区监测总站推荐的基础上,项目组组织有关科研院所、各省(区)监测总站和流城监测中心站的专家共同研究确定了30条典型小流域。其中西北黄土高原区8条、南方红壤丘陵区6条、北方土石山区6条、西南土石山区6条、东北黑土区4条,共计30条。在大江大河流域的分布情况为:黄河流域10条,长江流域10条,海河流域2条,珠江流域2条,松辽河流域5条,淮河流域1条。典型小流城分布详见表5-1。表5-1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典型小流域基本情况表编号失类型分区小流城名称面积隶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中/区)1东北黑土区克山西大沟小流墩径流小区黑龙江省克山县黑龙江省水保监满站2径流小区黑龙江省黑龙江省水保监测站3周家窝棚★内蒙古扎兰屯市扎兰屯市水务局4两受站,径流场辽宁省西半县辽宁省水土保持监测站铁岭分站5北方土石山区田寺小流城光京市门头沟北京水土保持总站6东大道小流城★辽宁者辽宁省水土保持监测站朝阳分站7白马流城山西省长治市水土保持监测中心8径流小区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9河南省陕县径流场安徽省西北黄土高原区气象因,径流场宁夏王洼水保试验站安家沟甘肃省安定区定西水保试验站桥沟(含辛店沟、王茂沟)陕西省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愉林分中心纸坊沟小流城(安塞试验站)陕西省安塞县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范托店★控制站.径流小区内蒙古准格尔旗水保监测站罗玉沟流城(含桥沟子)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王家沟山西省离石区吕梁市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丘陵区径流小区江西省兴国县兴国县水土保持房湖肃省衡东幅建省王家桥小流城★径流场湖北省雨量站.控制姑安徽省黄山市水文水资源局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因★径流场江西省要吉径流场四川省中国料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控制站、径流小区四川省四川省升钟水土保持试验站重庆市万州区贵州省关的县贵州省水保检测站。关岭水利局龙里羊鸡冲典型站点贵州省贵州省水保监测总站云南省宣威市宣威市水务厨水土保持站注:后标★的小流域(6个)为未包括所选典型监测点的流典型小流域监测内容(十八)基本情况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措施典型样地及农户调查地。二十二、技术路线(十九)技术路线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调查针对不同的监测内容分别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其中,土壤、植被等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小流域基本情况通过抽样调查和资料收集方法完成;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措施调查以1:10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通过全流域、实地调绘的方式进行调查;统一使用水保GIS软件(RegionManager)进行小流域DEM制作、坡度提取、土壤侵蚀分析、面积量算和图件编制;对遥感典型样地和典型农户进行定点调查。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如图5-1。基本情况基本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收集RegionManager工作步骤小流域地形图采用新近的1:10000地形图,并复印若干份作为野外调查工作地图用。收集相关的地质、地貌、土壤、气象(降雨为主)等自然条件资料和农业、林业、牧业、水利、交通等部门的相关图件、文献。收集人口、劳土地利用数据和生产、发展等社会经济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地和典型农户定期调查。外业调查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外业调查资料应及时归整。地形图扫描形成栅格图,应用GIS软件将栅格二十三、技术细则(二十)地形调查地貌形态以海拔和相对高差可划分为六类(六类划分指标见附件2)。小流域地貌类型可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地形图综合判定。坡度参照土壤侵蚀分级标准,坡度分级及编码见附件2。(2)坡度调查坡度调查以小流域1:10000地形图为基础,利用RegionManager软件,通过DEM分析统计坡度组成。将1:10000地形图扫描转换为栅格文件,用RegionManager软件生成矢量图,通过专用模块生成DEM,按照坡度分级标(3)坡度组成与平均坡度流域坡度组成是指流域内各级坡度面积在流域总面积中所占的百分比。流域平均坡度是流域坡度的代表值。由计算得出,计算式为:5sf5“1式中,5为小流城平均坡度;s为坡度值;f为该坡度值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比例数,(1)坡长分级坡长分级及编码见附件2。(2)坡长调查在小流域内选择10个代表性的坡面进行坡长调查。可以实地现场测量,也可以在地形图上量算。小流域平均坡长由10个典型坡面长度平均获得近似值。沟壑密度与沟谷裂度(1)沟壑密度①流域沟壑密度采用下式计算:②量算沟壑密度,先量算沟谷长度。量测的起始沟谷应为切沟,浅沟及细沟不能计入;长度在200m以上量测,不足200m长的沟谷不计入。(2)沟谷裂度沟谷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百分比,称沟谷裂度。gI主沟道纵比降主沟道纵降比计算公式:式中,1为主沟道纵比降;h为主沟道的流程高差;L为主沟道流程长度。土壤调查在收集资料和野外踏勘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小流域土壤种类(分到土种),然后选择各类土壤的典型地块分别开挖1个土壤剖面,对土壤类型、质地、结构和有效土层厚度进行现场调查登记(填表、照片)。调查各类土壤分布情况。土壤分列系统采用六级的分类体制:一级土纲,二级土类,三级亚类,四级土属,五级土种,六级变种。本次土壤类型调查分到土种。土壤质地土壤质地调查采用国际土壤质地分类标准以黏粒含量为主要标准(见图粉粒0~100%粉粒0~100%从口生的交月住及和工同排列强台特征,通常分为粒状、角块状、柱状、片状等。野外调查鉴定表见表5-5。表5-2土壤结构(形状、大小)鉴定表小次角状块状角状块状棱柱状片袱结细粒状细次角状块状细角状块状细棱柱状细片状中等中等粒状中等次角状块状中等角状块状中等棱柱状中等片状粗特粗特粗次角状块状(>大于150cm时,以150cm计取。土地利用调查土地利用调查采用国土资源部最新全国土地利用分类标准。见附件2。调查方法小流域土地利用采取实地调绘的方法进行调查。(1)调绘基本要求①调查采用近期的1:10000地形图。②调绘的界线和地物位置准确地标绘在底图上,图斑按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编码注记,注记正确无误,清晰易读。③调绘面积不得有漏洞和重叠,可分区进行。④明显的地物界线在图上位移应不大于0.3mm,不明显的地物界线位移⑤外业调绘最小图斑面积为6.0mm2,林地草地为15.0mmz,居民点为4.0mm2;线状地物(路、渠、带林、河沟等)在北方宽度大于2.0m,南方大于1.0m,均要实际丈量,精确到0.1m。(2)实地调绘土地利用调绘是用细实线划出各类、种土地利用边界。对于沟坡地的调绘,通常是用对坡勾绘法进行。该法是站在沟缘附近,勾绘对面沟坡,以明显的小切(3)面积量算面积量算通过RegionManager软件完成,方法同地形调查。植被调查调查小流域植被类型、主要林种和树种及其分布情况。植被盖度草地和农作物地的样地为1m×1m或2m×2m30m×30m地重复数均不少于3块。线法调查时在有代表性的林地内,选择100m长的样线,中午时分测量100m样线上树灌阴影的长度,林地覆盖度为阴影长度除以样线总长度100m。为提高测定精度,选择不同方向和地点,测量3-5次,取植被样地调查选择流域内主要农作物,草地、林地,确定代表性地块,进行基本背景、覆(1)样地类型——农作物、草地、林地(2)样地数量--3~5块(4)监测频次——生长季节每15天一次(林地一年两次)(5)监测项目——植被覆盖度、高度(1)外业填图坡面水蚀采取实地调查填图法完成。地形图选用最新的1;10000地形图。外业调绘时,对坡面进行逐块调查填图,块状地类最小图斑面积为0.25cmz;条状地类图斑最小上图宽度不小于0.3cm;线状地类以线条表示。填图项目主采用六位编码。具体方法见“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四、(二)、(2)土壤侵蚀图编制利用GIS软件,将土地利用(DDD)图、植被盖度(B)图和坡度(C)图三个图层叠加分析,生成土壤侵蚀图。其中土壤侵蚀强度(A),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中提供的水力侵蚀强度分级参考指标确定土壤侵蚀强度(A);并统计分析监测区各强度等级的水土流失面积。表5-3土壤侵蚀图斑编码表内容编码第一位(A)第二位(B)第三位(C)第四、五位、六位(DDD)土壤侵蚀强度植被蓝度坡度土地利用类型123中度侵蚀中低覆盖4强度侵蚀中覆益5极强度侵蚀中高覆益6高覆盖未利用土地(3)植被盖度分为裸地、低覆盖、中低覆盖、中覆盖、中高覆盖和高覆盖6级。见附件2流失量沟道径流泥沙主要通过沟道出口处的测流建筑物(控制站)或观测断面进行监测。典型小流域大多有控制站,因此,可利用它监测小流域出口处的径流泥沙变化。沟道径流泥沙监测在雨季进行。(1)径流观测:实测流量、年径流总量及月变化和径流模数、径流系数等。(2)泥沙观测:实测河流输送泥沙的多少及变化,包括含沙量、输沙率、输沙总量及变化等。小流域水蚀模数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水利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八种:(1)通过监测点径流泥沙实测资料进行统计计算;(2)没有控制站的利用小水库、塘坝及淤地坝的淤积量进行推算。重力侵蚀(泻溜、崩岗、滑坡)、泥石流每年对小流域内的重力侵蚀、泥石流和沟谷侵蚀进行两次调查(年初、年终各一次,每次暴雨后巡视调查),调查其规模和水土流失数量,并在图上标注地点,分析原因,计算一年内的总数量。水土流失危害及成因流域内干旱、洪涝、沙尘暴等灾害发生次数和造成的危害。包括土地沙化、石漠化面积,洪涝、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土壤土层减薄、土壤肥力下降以及水资源污染等。小流域水土流失危害通过巡视、走访等方式进行调查统计。通过水土流失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调查分析小流域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土壤侵蚀危险程度分级评价。见表5-4。分级侵蚀极限(a)1无险型Ⅱ较险型Ⅲ危险型IV极险型注:侵蚀极限=有效土层厚(mm)/平均年侵蚀深(mm)水土保持措施调查35、基本农田、林草措施调查坡面治理动态监测的内容主要是坡面治理工程的数量及其变化。坡面治理工程包括梯田(包括种植农作物的人工与机修梯田、各种用于造林的水平台、水平阶等)、造林、种草、封禁及其它坡面措施,主要指标是逐年核实后的新增治理面积和累计治理面积。采用图上勾绘和实地丈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坡面治理工程的数量及其变化进行监测。大面积连片的措施可在1:10000的地形图上现场勾绘措施范围,用求积仪直接量算或将相关信息经扫描、矢量化后,在计算机上量算。对于比较零散、面积小于3亩的坡面措施可用皮尺或测绳等量测工具实地进行逐项逐块丈量其面积;梯田、造林、种草、封禁及其它坡面治理工程措施,要核实新增治理面积和累计治理面积。植物措施调查采取实地测量和图上测量相结合的方法,与土壤侵蚀调查同时进行。第一次全面普查,以后每年在10月份进行一次。外业调绘填图时,在土地利用类型编码中增加措施编码,并反映当年新增情况。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调查包括各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面积、数量、运行状况。各种措施均需上图,某些点状措施以图标标注,见下表。(1)小型淤地坝(拦沙坝)小型淤地坝(南方沟道中,以拦沙为目的的拦沙坝)集水区在1km2以下,淤地0.2~2hm2。库容(总库容、拦泥库容、滞洪库容)、开工时间、竣工时间、淤地面积、剩余的影响。(2)沟头防护(4)坡面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现场调查统计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窖和涝池)数量和小型蓄水工程容积。地调查取得。社会经济调查包括小流域土地总面积、人口总数、国民生产总值、农业产值、粮食总产量、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和水资源利用状况等。典型农户36、典型农户定点监测以走访为主。分析的主要内容(2)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的变化。(3)农村生产结构与土地生产率的变化。(4)劳动利用率与劳动生长率的变化。(5)农户消费水平的变化。典型农户调查统计表(见附表5-1~5-7)。图件均为数字图,统计表格为Excel格式,文字报告为Word格式和打印文稿。 小流域基本情况调查汇总表地理位置 流域面积(kmz)地貌类型平均海技(m)最高海拔(m)最低海技(m)流域长度(kmz)流域宽度(kmz)坡度组成(%)平均坡度(*)5°~8°15°~25°平均坡长(m)沟整密度(km/kmz)沟谷裂度(%)土壤类型土壤结构有效土层厚度(cm)沟道纵比降(%)枝被类型土地利用结构(hmz)植被覆盖率(%)园地荒地土壤客许流失量(t/kmz/a)输沙模数(t/kmz/a)社会经济状况土堰侵蚀模数(t/kmz/a)流城内人口(人)流城内劳力(人口)人均基本农田平均粮食单产(万元)人均纯收入(元)流域练合治理度(%)小流域编码备注H温度℃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C绝对最高温度℃绝对最低温度℃℃不小于0℃的积温℃无霜期始霜期d终箱期d无箱期d封冻期起时(终日不化)一止时《宪全解冻)封东期d多年平均降水量降水量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1月降水量10月降水量11月降水量12月降水量慕发量多年平均蒸发学m风风向8级以上大风日数dd小流城编码小流域年土壤侵蚀面积统计表流域面积轻度以上侵蚀面积各级强度等级侵蚀强度面积面积%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副烈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小流域编码小流域土壤剖面调查登记表样点编号样点名称相片编号日期类型经度端度高度(m)样点坡度坡向坡长利用类型类型样点类型母质类型层层层有效图层厚度 典型小流城年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调查统计表典型小流域编号;名称流域面积治理面基本农田耕作治理小型蓄拦工程梯田治河小计苗围小计淤地坝沟头防护谷坊水害涝池截水沟座座座眼座处当年 小流域编码;样地编码;开始监测日期;监测间隔天数15天样地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样地面积(hmz)样地长(m)样地宽(m)坡向坡度海拔高度播种日期收割日期林(草)地特征树(草)种林种生长年限(年)生长状况权属植被监测记录高度123456789覆盖度123456789高度覆盖度5-7典型农户调查统计表所在典型小流城编号:小流域名称典型农户123456789户口代号户主姓名人口劳力/非农业劳力非农业收入人均纯收入农作物小计面积(hmx)产量(kg)小麦面积(hmz)产量(kg)面积(hmz)产量(kg)面积(hmz)产量(kg)水稻面积(hm:)产景(kg)薯类西积(hmg)产景(kg)面积(hmz)产量(kg)其它面积(hma)产景(kg)经济作物小计面积(hma)产量(kg)油料面积(hmx)产量(kg)烤姻面积(hmz)产量(kg)面积(hmz)产量(kg)蔬菜画积(hmg)产量(kg)其它面积(hm2)产量(kg)大牲查羊小计(只)饲舍(只)放养(只)存栏(只)出栏(只)猪存栏(头)出栏(头)家禽存栏(只)出栏(只)第六章典型监测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在各类型区、主要江河流域选择典型监测点进行长期观测,可对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量化分析,获得所在区域的水土流失动态数据,逐步建立定点观测数据库,用以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防治效益。(二十一)选取原则(1)分布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能够反映所在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2)地貌类型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水土流失类型区的主要地貌特点;(3)具备一定的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基础,设施设备齐全;(4)与典型小流域相结合;(5)以坡面径流小区和径流控制站为主,监测规范,数据连续。(二十二)选取结果按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5个水土流失类型区分区,选取具有区域代表性的监测点结合小流域合理布设,监测点尽量利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已建监测站点及其设施设备、目前水土保持科研所(站、点)及水文站点等,同时以资料共享的形式结合各类生态站网。部分监测点设置在国家级重点防治区内。根据进选原则,确定典型监测点50处。其中:典型监测点的分布为西北黄土高原区14个、南方红壤丘陵区9个、北方土石山区11个、西南土石山区9个、东北黑土区7个。在大江大河流域的分布情况为:黄河流域16个,长江流域16个,海河流域5个,珠江流域3个,松辽河流域8个,淮河流域2个。典型监测点分布范围详见下表。6-1全国水土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