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121/124第1专题生命物质基础、结构基础考纲盘点

一、生命物质基础

1.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

2.组成生物体化合物

二、细胞——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细胞结构和功效:细胞膜分子结构和主要功效;细胞质基质;细胞器结构和功效(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和液泡);细胞核结构和功效;细胞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概念、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效上联络、硕士物膜主要意义);原核细胞基本结构。2/1242.联络(1)核酸控制蛋白质合成(2)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关系

(3)二者均存在物种特异性,所以可从分子水平上为生物进化、亲子判定、案件侦破等提供依据。3/124

3.相关计算

(1)蛋白质中肽键数=缩合中产生水分子数=氨基酸分子数-肽链数

(2)M蛋白质=M氨基酸-M水=氨基酸个数×氨基酸-水分子数×18

(3)最少含有游离—NH2或—COOH数=肽链数。

(4)氨基酸数目与对应核酸碱基(核苷酸)数目标对应关系4/124

4、几个有机物判定判定物质试验试剂试验现象注意事项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试剂现用现配、沸水浴加热脂肪苏丹Ⅲ、ⅣⅢ橘黄色、Ⅳ红色可用显微镜观察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先加A,后加BDNA二苯胺蓝色沸水浴加热淀粉碘液蓝色另:线粒体、染色体、酒精、二氧化碳、死细胞、RNA、亚硝酸盐、尿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大肠杆菌判定5/124关键点归纳

一、生物膜结构及功效上联络

1.生物膜在结构上联络(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布其中。

(2)结构上联络

2.功效上联络(以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为例)6/124

3.细胞膜功效物质和结构基础

(1)物质运输: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流动性;载体蛋白种类和数量。

(2)识别功效:糖蛋白。

(3)信息传递:与激素结合靶细胞细胞膜表面受体;与递质结合突触后膜上受体。

【尤其提醒】①生物膜系统为真核生物特有。②生物膜指生物体内全部膜,生物膜系统指这些膜及具膜细胞器所形成在结构和功效上相互联络结构体系。7/124成分含DNA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都有半自主性)含RNA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含色素细胞器叶绿体、液泡(有液泡中无色素)功能能产生水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能产生ATP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能复制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能合成有机物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相关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分泌相关细胞器(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能发生碱基互补配正确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拟核)

【尤其提醒】①并不是全部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同时植物细胞长到一定阶段才有大液泡。②细胞核也含有双层膜,但它不属于细胞器。③与分泌蛋白相关结构还有细胞膜和细胞核。分泌蛋白合成由细胞核中基因控制,分泌蛋白经过细胞膜外排作用分泌到细胞外。

8/124关键点归纳一、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及核DNA改变规律(设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9/124

二、细胞分裂方式、时期及细胞名称识别与判断

1.细胞分裂前、中、后期图像特征比较(以动物细胞为例)10/124结果遗传物质改变细胞分裂单细胞生物完成生殖,多细胞生物产生新细胞遗传物质复制后均分细胞分化形成不一样组织、器官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癌变无限增殖癌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细胞衰老细胞正常死亡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11/1243.衰老细胞:大、小、多、低、低

(1)细胞质内水分降低,线粒体数量降低,代谢速率减慢;色素堆积,妨碍了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

(2)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妨碍遗传信息传递和表示。

(3)细胞膜流动性减弱,通透性下降,使物质运输能力降低。4.癌细胞(1)条件适宜,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改变。(3)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降低,使得细胞间黏着性减小,造成癌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

12/124第2专题细胞代谢考纲盘点

1.物质出入细胞方式。

2.酶在代谢中作用。

3.ATP在能量代谢中作用。

4.光合作用基本过程。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环境原因。

6.细胞呼吸基本过程及其原理应用。13/124关键点归纳

一、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分析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物质关系光合作用:6CO2+12H2OC6H12O6+6H2O+6O2呼吸作用: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从反应式可知,光合作用反应物是呼吸作用产物,而光合作用产物可作为呼吸作用反应物。14/124

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ATP起源、去路分析15/124

3.绿色植物体内物质转化过程

(1)H2O中H和O转化①H转移路径

②O转移路径和NADH16/124

(2)CO2中C和O转化①C转移路径

②O转移路径17/124

二、外界条件改变对光合作用中C3、C5及ATP和ADP含量改变影响

光照停顿,ATP↓,ADP↑,C3↑,C5↓。

降低CO2,C5↑,C3↓,ATP↑,ADP↓。18/124第4专题生物遗传、变异、进化考纲盘点

1.遗传物质基础: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NA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概念;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基因对性状控制;人类基因组研究。

2.遗传基本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3.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性别决定;伴性遗传。

4.生物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标变异。

5.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人类遗传病;遗传病对人类危害;优生概念和办法。

6.进化: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当代生物进化理论介绍。19/124关键点归纳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分析

1.试验过程与方法

(1)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R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S型细菌小鼠不死亡。格里菲思艾弗里20/124

(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赫尔希和蔡斯21/124二、“中心法则”及“基因工程”中相关酶比较作用时间作用及作用部位解旋酶DNA复制及转录时RNA聚合酶DNA转录时DNA聚合酶DNA复制时限制性内切酶提取目标基因及运载体切割时DNA连接酶形成重组DNA时22/124

三、生物可遗传变异与育种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植物组织培养细胞核移植技术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细胞全能性细胞核全能性优点将不一样个体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上提升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或大幅度地改良一些性状能够显著地缩短育种年限器官巨大,提升产量和营养成份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变生物性状可改良动物品种或保护濒危物种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觉优良品种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试验材料技术复杂且需与杂交育种配合发育延迟,坚固率低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技术难度高技术要求高23/124

三、3种可遗传变异比较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概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改变,包含DNA碱基正确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一样性状基因重新组合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发生改变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及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后期细胞分裂期原因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原因作用下,因为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种类、数目和排列次序改变而产生因为基因自由组合和基因交换而引发变异在自然和人为条件影响下,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结果结果产生新基因,可能产生新性状产生新基因型,不产生新基因不产生新基因,引发性状改变种类①自然突变;

②人工诱变①基因自由组合;②基因交叉交换①染色体数目变异;②染色体结构变异24/124

四、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

1.当代生物进化理论

(1)当代生物进化理论继承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遗传变异产生了进化原材料;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动力,是自然选择过程;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结果。

(2)当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①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②隔离是物种形成必要条件。

2.基因频率改变与生物进化及物种形成关系

(1)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以,可认为生物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就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

(2)生物进化不等于物种形成。物种形成必要条件是隔离,是基因频率改变发展到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程度实现。

25/124

3.物种形成方式

(1)物种形成有各种方式,主要为渐变式。一个种群多个小种群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亚种新物种。

(2)暴发式物种形成主要是以染色体数目改变方式形成新种,一出现能够很快到达生殖隔离。物种A物种B杂种植物异源多倍体。

(3)染色体结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另一个方式,发生染色体结构改变个体和原始物种杂交,可育性降低,形成初步生殖隔离,以后经过深入演化形成新物种。26/124第5专题生命活动调整考纲盘点

1.植物生命活动调整:植物生长素发觉和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其它植物激素。

2.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整:动物激素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激素分泌调整;其它化学物质调整作用;神经调整基本方式;兴奋传导;高级神经中枢调整;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区分和联络。

3.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稳态概念及生理意义。

4.水和无机盐调整。27/124

5.血糖调整:血糖平衡及其意义;血糖平衡调整;糖尿病及其防治。

6.体温调整。

7.免疫调整: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含: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抗原和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关系);免疫失调引发疾病(包含:过敏反应、本身免疫病、免疫缺点病。免疫学应用不做要求)。28/124知识网络29/124

一、稳态内容及维持路径

1.30/124

2.内环境稳态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及各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如:

(1)CO2稳态维持:神经—体液调整,如当血液中CO2过高时,CO2刺激呼吸中枢,引发呼吸活动加强,及时排出过多CO2,增加吸入O2量,实现内环境中O2与CO2含量相对稳定。

(2)pH维持:缓冲系统作用:血液中缓冲对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起到维持血液pH稳定作用。31/124

二、水盐平衡

1.水平衡水平衡实际上就是人体水摄入量和排出量相等,即起源与去路平衡。32/124

三、下丘脑功效

1.功效图解33/124

四、血糖平衡调整

1.血糖平衡:起源与去路到达动态平衡

意义:确保人体各种组织器官能量供给。34/124

2.血糖调整

3.糖尿病

(1)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2)血糖:大于160~180mg·dL-1。

(3)症状:①多食;②多饮、口渴、多尿;③消瘦。

(4)检测:糖尿病病人尿液+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

砖红色沉淀。35/124

3、体温调整

体温调整机制:产热量散热量36/124

三、神经调整基本方式及其结构基础

1.神经调整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

(1)组成37/124

(2)结构分析兴奋传导反射弧结构结构特点功效结构破坏对功效影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神经组织末梢特殊结构内外界刺激信息转变为神经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整某一特定生理功效神经元群对传入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肌肉和腺体对内外界刺激发生对应活动只有感觉无效应相互联络反射弧中任何一个步骤中止,反射就不能发生,必须确保反射弧结构完整性38/124

四、兴奋传导分析及特点比较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

(2)在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传到兴奋部位。

(3)在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都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39/124

2.突触传递特点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兴奋传导——突触传递(递质传递)

(1)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

(2)递质性质:递质性质有兴奋性,也有抑制性,前者如乙酰胆碱,后者如γ­氨基丁酸。一个突触小体一次只能释放一个递质,或兴奋性或抑制性,兴奋性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冲动,抑制性递质则使突触后神经元难以产生冲动。

(3)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4)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40/124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细胞间传递比较

【尤其提醒】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是单向,造成神经冲动在整个神经系统中传递是单向,传递所经历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传递路径中突触多少。过程特点神经纤维刺激→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兴奋区)→未兴奋区双向传导神经元间突触小泡→递质→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单向传递41/124第四讲免疫调整42/124关键点归纳

一、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概念人类在长久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一个天然防御功效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收抗原性异物刺激后取得防御机制特点人人生来就有,对各种病原体都有一定预防作用。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出生后产生,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物质基础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包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43/124

二、免疫细胞起源及功效细胞名称起源功效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对应效应细胞和新记忆细胞44/124

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及比较

1.体液免疫

【尤其提醒】形成效应B细胞路径:①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②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③抗原刺激记忆细胞。45/124

2.细胞免疫46/124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关系

(1)各自有独特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2)胞内寄生菌侵入人体所引发是细胞免疫。

(3)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抗原引发是体液免疫。

(4)病毒感染先发生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

四、记忆细胞和二次免疫

1.记忆细胞特点是寿命长,并反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抗原,并参加二次免疫反应。假如有一样抗原第二次入侵,记忆细胞比没有记忆B细胞更加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效应B细胞和新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再产生抗体毁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

2.二次免疫反应不但比首次反应快,而且比首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还未为患之前将它们毁灭,所以成年人比婴幼儿少患传染病。有些抗原诱发记忆细胞能对这种抗原记忆终生,所以动物或人对这种抗原就有了终生免疫能力。人患麻疹或天花、伤寒、百日咳等病后,终生不再感染,道理就在于此。47/124第五讲植物生命活动调整48/124

2.温特试验

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胚芽生长。

3.以上试验表达出

(1)生物科学探究普通过程:生物学事实现象提出假设设计科学试验实施试验得出结论解释验证。

(2)试验设计中,严格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试验,增加结论准确性。49/124

二、硕士长素相关特征人工试验方法归类

1.暗盒开孔类

2.云母片插入法

3.切割移植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③④:a=b+c,b>c(a、b、c为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50/124

4.锡纸遮盖类

5.旋转类

6.幼苗横置类

生长素浓度a<b,c<d。

7.失重类幼苗移到太空后,其向光性仍保留,而失去了根向重力性和茎背重力性。51/124

三、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原因

1.单侧光单侧光照射影响生长素运输,植物产生向光性。

(1)四面均匀光照或无光:尖端产生生长素→均匀极性运输→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浓度分布均匀→生长均匀→直立生长。52/124

(2)单侧光→尖端→影响生长素运输可见向光性产生内部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外部原因是单侧光照射。53/124

2.地心引力(重力)茎背地性、根向地性。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主要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把植物体横放时生长素还受到地心引力作用,引发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因为根、茎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一样,而产生根向重力性、茎背重力性。54/124

3.总结

【尤其提醒】生长素合成部位、发生横向运输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部位都在尖端。切去尖端后茎将失去向光性和背重力性,根将失去向重力性。55/124

四、生长素生理作用及应用

1.作用原理: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2.作用特点: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1)生长素促进不一样器官生长最适浓度为:茎10-4mol·L-1、芽10-8mol·L-1、根10-10mol·L-1。

(2)不一样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灵敏度不一样,普通地说:根>芽>茎。

(3)生长素作用两重性表达——顶端优势。①现象: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现象。②原因:顶芽合成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③解除:摘除顶端。④应用:果树剪枝、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都能增加分枝,提升产量。56/124

五、植物体内其它激素及各激素间关系

1.植物体内其它植物激素57/124

2.植物激素间相互作用植物生长发育是各种激素相互作用结果。

(1)协同作用①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②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③调整种子发芽:脱落酸、赤霉素;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⑤促进果实生长: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⑥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58/124第6专题生物与环境59/124知识网络60/124第一讲种群与群落61/124关键点归纳

一、种间关系两种生物数目与能量关系

1.互利共生:如大豆与根瘤菌特点: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假如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降低,展现出“同生共死”同时性改变。如图1所表示:62/124

2.寄生:如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和被侵染细菌。特点: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假如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加好。如图2所表示:63/124

3.竞争:如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特点:数量上展现出“你死我活”同时性改变。若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一样,如图3甲;若生存能力相当,则如图3乙。64/124

4.捕食:如羊与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特点:一个生物以另一个生物为食,数量上展现出“先增加者先降低,后增加者后降低”不一样时性改变。如图4所表示:65/124

二、种群数量增加曲线和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关系

1.曲线分析

(1)图A:“J”型曲线,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增加曲线,增加率不变。66/124

2.A、B曲线综合分析

3.A、B、C三曲线所表示种群增加率分析67/124

三、影响种群数量改变原因影响种群密度改变原因有各种,它们相互关系以下列图所表示。68/124

四、种群密度调查

1.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样方法

2.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标志重捕法

3.注意事项

(1)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以防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关系。

(2)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身体不会产生危害,不会影响动物寿命和行为。

(3)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69/124第二讲生态系统70/124

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1.能量起源是太阳能。能量流动起点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太阳能总量,比太阳辐射总能量少得多。

2.能量流动是顺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两条渠道进行,它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

3.能量流动过程可概括为71/124一个营养级同化能量包含三个去向:

(1)经过本身呼吸消耗掉相当大一部分;

(2)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

(3)被下一营养级同化一部分。

4.能量传递特点是单向流动、逐层递减、传递效率只有10%~20%。其原因是:①每一个营养级所同化能量都有三个去向,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能量流动是逐层递减;②因为呼吸作用利用能量和被分解者利用能量最终都是以热能形式散失到无机环境中,而生产者却不能利用无机环境中热能,只能不停地吸收太阳能才能维持其生命活动,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72/124

二、生态系统碳循环73/124

三.生态系统中信息种类类别内涵传递形式实例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光、声、湿度、温度、磁力等,经过物理过程传递信息物理过程萤火虫闪光;植物五颜六色花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本身产生能够传递信息化学物质信息素动物性外激素;狗利用其小便记路行为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经过其特殊行为特征传递信息动物异常表现及行为等昆虫舞蹈74/124

2.信息传递作用及应用比较作用或应用举例在生态系统中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①蝙蝠依靠“回声定位”实现对周围环境识别、取食与飞行②莴苣种子必须接收某种波长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有利于生物种群繁衍①植物开花需光信息刺激②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调整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①草原上,草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信息②森林中狼与兔相互依据对方气味捕食或被捕食在农业生产中①提升农产品或者畜产品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①利用模拟动物信息吸引传粉动物,提升果树传粉效率和坚固率②利用音响设备诱捕或驱赶有害动物75/124第三讲生态环境保护76/124知识关键点77/124第7专题生物试验与探究考纲盘点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多样细胞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6.探究影响酶活性原因78/124

7.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

8.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

9.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10.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

11.观察细胞减数分裂

1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3.调查常见人类遗传病

14.探究植物生长调整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

1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改变

16.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79/124知识细化回顾

最常见、经典试验方法汇总

1.试验条件控制方法

(1)增加水中O2——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2)降低水中O2——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3)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

(4)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中

(5)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加热

(6)除去光合作用对细胞呼吸干扰——给植株遮光

(7)血液抗凝——加入柠檬酸钠

(8)灭菌方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试验室或接种箱用甲醛蒸气或紫外灯灭菌;整个接种过程都在试验室无菌区或酒精灯火焰旁进行80/124

2.试验中控制温度方法

(1)还原糖、DNA判定:沸水浴加热

(2)酶促反应:水浴保温

(3)用酒精溶解叶中叶绿素:酒精要隔水加热

(4)细胞和组织培养以及微生物培养:恒温培养

3.试验结果显示方法

(1)光合速率——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

(2)呼吸速率——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淀粉降低许

(3)物质代谢路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4)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

(5)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细胞质流动

(6)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

(7)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改变、身高改变)

(8)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

(9)酶高效性——底物分解速度或产物生成速度81/124

4.化学物质惯用检测试剂或方法

(1)淀粉——碘液

(2)还原糖——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

(3)CO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

(4)乳酸——pH试纸

(5)O2——带火星木条复燃

(6)无O2——火焰熄灭

(7)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8)染色体——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染液

(9)酒精——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82/124知识细化回顾

1.还原糖、脂肪、蛋白质、DNA和RNA判定需判定有机物用于判定试剂是否加热是否用显微镜反应产生颜色还原糖斐林试剂是否砖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否否紫色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否是橘黄色或红色DNA甲基绿吡罗红否是绿色RNA否是红色83/124

2.以洋葱为试验材料试验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试验中,选取洋葱根尖分生区,因为该部位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2)质壁分离及复原试验中,选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因为洋葱表皮细胞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试验用到溶液及作用质量分数为15%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酒精,目标是解离。龙胆紫或醋酸洋红能使染色质或染色体染色。清水用来冲洗解离液。

4.判断细胞是否为活细胞试验方法:

(1)是否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

(2)细胞质流动情况。84/124

5.用斐林试剂试验还原糖判定、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检测糖尿病病人尿液是否含糖。

6.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试验

(1)所用提取液是丙酮,研磨时,需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2)色素分离是利用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一样而将其分离,分离结束后,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

7.调查人群中遗传病发病率方法: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确定某种遗传病遗传方式,调查患者家系,画出遗传图谱。

8.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动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普通采取标志重捕法;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普通采取样方法,对于草本植物样方应较小(大小普通为1_m2),对于高大乔木样方宜大些。85/124关键点归纳

一、《教学纲领》要求部分试验归类分析

1.观察类试验在这类试验中常综合利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归类以下:

【尤其提醒】观察类试验目标就是观察出现一定颜色或状态,所以选材很关键,比如选紫色洋葱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试验,选取黑藻观察细胞质流动,选取含脂肪多花生种子观察脂肪颗粒等。试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显微镜玻片标本染色剂生物材料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原色观察紫色大液泡高倍暂时装片无洋葱表皮观察有丝分裂染色观察染色体高倍暂时装片龙胆紫(醋酸洋红)洋葱根尖86/124

2.判别类试验在这类试验中,常利用某种试剂对生物体或细胞中成份进行判别,针对不一样判别对象,采取不一样试剂。归类以下:试验名称判定对象试剂颜色水浴加热生物材料生物组织中糖类判定淀粉碘液蓝色无脱色叶片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砖红色需要含糖量高白色或近白色植物组织、尿液、血浆蛋白质判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无豆浆、牛奶、鸡蛋清、蛋白质类酶脂肪判定脂肪苏丹Ⅲ橘黄色不需要水浴加热,要用高倍镜观察花生种子苏丹Ⅳ红色87/124

3.实习和研究性课题这类试验常经过调查法,调查法中常使用统计技术和测量技术。88/124

二、教材中部分经典试验章节内容经典试验(部分)细胞能量供给和利用酶发觉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证实胃液含有消化作用试验光合作用发觉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觉植物能够更新空气试验;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试验;③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实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试验;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证实光合作用释放O2全部来自水试验89/124章节内容经典试验(部分)生命活动调整生长素发觉①1880年,达尔文研究向光性试验;②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证实胚芽鞘尖端产生了生长素试验遗传和变异证实DNA是遗传物质①格里菲思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②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遗传规律发觉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萨顿假说,摩尔根试验生物与环境能量流动特点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定量分析方法细胞与细胞工程生物膜功效上联络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时用同位素标识亮氨酸试验单克隆抗体制备杂交瘤细胞筛选试验90/124

三、以教材知识为背景试验设计题材归纳总结背景知识试验设计题材组成细胞化合物①用干燥和潮湿水稻种子设计试验:探究细胞内自由水含量与代谢强度关系;②探究硼元素对花粉管萌发影响;③判定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细胞膜、细胞分裂、细胞分化①用荧光染料探究细胞膜流动性;②用红色花瓣、盐酸、清水等材料探究细胞膜选择透过性;③探究细胞分裂素促进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作用;④探究煤焦油引发细胞癌变;⑤动物细胞培养方法检测物质毒性大小ATP、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细胞呼吸①探究萤火虫发光与ATP关系;②温度、光照、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③探究光照强度、温度、空气湿度等对蒸腾作用影响;④探究溶液浓度与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关系;91/124第8专题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第一讲微生物培养与应用考纲盘点考纲要求考纲解读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它方面应用1.掌握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原理和方法2.了解发酵条件及控制3.学会利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微生物利用1.了解培养基种类、配制标准2.掌握无菌技术及分离纯化微生物研究思绪和方法92/124知识网络93/124知识细化回顾

一、微生物试验室培养1.培养基种类

划分标准培养基类型配制特点主要应用物理性质固体培养基加入琼脂(凝固剂)较多菌种分离、判定、计数半固体培养基加入琼脂(凝固剂)较少观察微生物运动、分类液体培养基不加入琼脂(凝固剂)工业生产化学组成合成培养基由已知成份配制而成,培养基成份明确菌种分类、判定天然培养基由天然成份配制而成,培养基成份不明确工业大规模生产目标用途判别培养基添加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剂菌种判别选择培养基添加(或缺乏)某种化学成份菌种分离94/124

2.四种培养基比较培养基营养要素无土栽培培养基微生物培养基自养异养水分水水水无机元素无机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无机盐无机盐碳源CO2、碳酸盐等CO2、碳酸盐等糖、脂肪酸等含碳有机物氮源铵盐、硝酸盐等无机氮化物铵盐、硝酸盐等无机氮化物蛋白质、氨基酸、铵盐、硝酸盐等特殊添加物---95/124

3.消毒与灭菌区分条件结果惯用方法消毒较为温和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不包含芽孢和孢子)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min可杀死微生物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等灭菌强烈物理化学原因杀死物体内外全部微生物,包含芽孢和孢子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96/124

(1)芽孢是细菌发育后期形成休眠体,耐高温;孢子是微生物生殖体,也耐高温,故消毒不能杀死芽孢和孢子。灭菌和消毒实质大都是使微生物蛋白质或核酸变性。

(2)无菌技术详细操作:①对试验操作空间、操作者衣裳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对用于微生物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③为防止周围环境中微生物污染,试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试验操作时应防止已经灭菌处理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97/124

4.试验室惯用灭菌方法比较灭菌方法适用对象所需条件灭菌时间灼烧灭菌接种金属工具(如接种针、接种环),试管口,瓶口在酒精灯火焰燃烧层充分灼烧直至烧红干热灭菌耐高温需干燥物品(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干热灭菌箱内160~170℃1~2h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试验器具等100kPa;121℃15~30min98/124

5.纯化大肠杆菌以及菌种保藏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纯化大肠杆菌①原理: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细胞,使其长成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就是一个纯化细菌菌落。②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目标是:使聚集在一起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方便于纯化菌种。99/124③平板划线法中每次灼烧接种环目标第一次灼烧每次划线之前灼烧划线结束灼烧目防止接种环上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菌种,使每次划线菌种均来自上次划线末端杀死接种环上残留菌种,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100/124④注意事项: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从第一区域划线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三、四、五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终一区划线与第一区相连。⑤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操作时,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cm处;涂布平板时,涂布器应用70%酒精消毒,酒精灯与培养皿距离要适当,移液管头不要接触任何物体。

(3)菌种保藏①短期保留:固体斜面培养基上4℃保留,但菌种轻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②长久保留:-20℃甘油管在冷冻箱中保留。101/124

二、分解尿素、纤维素微生物分离

1.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分离与计数

(1)试验步骤①土壤取样用无菌小铁铲铲去表层土,从肥沃、湿润土壤中,快速取土壤并装入无菌信封密封。②制备培养基准备选择培养基(即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培养基)为试验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为对照组。③样品稀释测细菌数:选取104、105和106倍稀释;测放线菌数:选取103、104和105倍稀释;测真菌数:选取102、103和104倍稀释。102/124④取样涂布按照稀释度次序分别吸收0.1mL稀释液进行平板涂布操作。同一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再设两个对比试验,并做好标识。⑤培养观察细菌:30~37℃,1~2d;放线菌:25~28℃,5~7d;霉菌:25~28℃,3~4d。

(2)统计菌落数目标方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①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样品中微生物数量。②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103/124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①原理: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一个菌落,起源于样品稀释液中一个活菌,经过统计平板上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注意:统计菌落数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低,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看到一个菌落。)②操作:

a.设置重复组,增强试验说服力与准确性。

b.为了确保结果准确,普通选择菌落数在30~300平板进行计数。③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菌株数=×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104/124

(3)结果分析与评价内容现象结论有没有杂菌污染判断对照培养皿中无菌落生长未被杂菌污染培养皿中菌落数偏高被杂菌污染菌落形态多样,菌落数偏高培养物中混入其它氮源选择培养基筛选作用牛肉膏培养基上菌落数目大于选择培养基上数目选择培养基具筛选作用样品稀释操作得到同一稀释度下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平板操作成功重复组结果若选取同一个土样,统计结果应靠近105/124

2.分解纤维素微生物分离

(1)试验原理106/124

(2)试验流程:①土壤取样(应选择富含纤维素环境)②选择培养③梯度稀释④将样品涂布到判别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上⑤挑选产生透明圈菌落⑥深入判定107/124

(3)纤维素与纤维素酶比较纤维素纤维素酶组成由葡萄糖相连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由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组成复合酶分布植物根、茎、叶等器官,木材,作物秸秆等一些微生物作用与果胶组成植物细胞壁,用于纺织业、造纸业等,食物中膳食纤维含有通便清扫作用纤维素酶能水解纤维素,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108/124

(4)刚果红染色两种方法比较项目方法一方法二操作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优点显示出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作用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①操作繁琐;②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有些微生物含有降解色素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显著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相同点都能观察到纤维素分解菌所形成透明圈109/124

三、传统发酵技术

(一)果酒、果醋制作

1.果酒与果醋制作比较项目果酒制作果醋制作发酵菌种酵母菌醋酸菌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异养需氧型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C2H5OH+O2→CH3COOH+H2O对酸性环境耐酸耐酸最适发酵温度18~25℃30~35℃发酵时间10~12d7~8d对氧需求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一直需氧检测H2SO4+重铬酸钾→呈灰绿色酸碱指示剂(pH试纸)、品尝110/124

2.试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装瓶→果酒发酵→醋酸发酵

3.酵母菌相关知识小结酵母菌所包括知识包含呼吸作用、生殖、进化、基因工程、生产实践等很多方面。因而在各级各类试题中时常以酵母菌作为一个代表生物来命题。这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命题角度多样,而且与现实生活联络紧密。现将高中生物教材中相关“酵母菌”知识归纳、整理以下:

(1)生活环境:酵母菌喜欢生长在偏酸性且含糖丰富环境中。如水果、蔬菜、花蜜以及植物叶片上,尤其是果园、葡萄园土壤中含酵母菌较多。酵母菌大多营腐生生活,在生态系统成份中属于分解者。111/124

(2)形态结构:酵母菌是经典单细胞真核微生物,无鞭毛,不能运动。其细胞直径普通比细菌直径大10倍。菌落大多数呈圆形,比细菌大而厚。菌落色泽、质地、表面和边缘形状等特征,是酵母菌菌种判定主要依据。其细胞结构类似高等生物,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3)新陈代谢:酵母菌以无氧呼吸为主,有氧呼吸为辅,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因为有氧呼吸比发酵产能多,得到细胞产量比无氧时高得多,所以利用酵母菌生产酒精、啤酒时要采取隔绝或排出氧气办法,而生产大量酵母细胞则应进行通气培养。

(4)生殖:酵母菌繁殖有没有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①无性生殖通常有两种:一是出芽生殖,这是酵母菌最常见无性繁殖方式;二是分裂生殖,是少数酵母菌进行无性繁殖方式,类似于细菌裂殖。②有性生殖:酵母菌是以形成112/124子囊和子囊孢子方式进行有性生殖。因为进行有性生殖所产生二倍体酵母菌细胞较大,生活力强,因而发酵工业多采取这类酵母细胞进行生产。

(5)用途:酵母菌用途非常广泛。它是人类第一个“家养”微生物,千百年来酵母菌及其发酵产品大大改进和丰富了人类生活,古代劳感人民就知道利用酵母菌来酿酒。酵母菌细胞里含有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能够做成高级营养品添加到食品中,或用做喂养动物高级饲料。另外它还可用于发面做馒头、面包,生产酒精、甘油、有机酸等。伴随当代生物技术不停发展,酵母菌又常作为基因工程中受体菌,经过酵母菌快速繁殖来大量生产我们人类所需要一些物质。113/124

(二)腐乳制作

1.试验原理豆腐中蛋白质、脂肪肽、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2.试验流程

(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直接接种或利用空气中毛霉孢子自然接种。

(2)加盐腌制逐层加盐,并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靠近瓶口表面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目标:①析出豆腐中水分,使豆腐块变硬,以免过早酥烂;②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块腐败变质。

(3)加卤汤装瓶①酒: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腐乳含有独特香味。②香辛料:调味、防腐杀菌。114/124

(4)密封腌制瓶口用酒精灯灭菌后密封。

3.注意事项

(1)控制好材料用量,尤其是盐和料酒用量要适宜。

(2)预防杂菌污染:用于腌制玻璃瓶要用沸水消毒,在密封时,要对瓶口消毒。

(三)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1.泡菜制作流程115/124

2.亚硝酸盐含量测定试验流程

(1)配制溶液①配制4mg·mL-1对氨基苯磺酸溶液②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