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12057-2017 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_第1页
FZ∕T 12057-2017 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_第2页
FZ∕T 12057-2017 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_第3页
FZ∕T 12057-2017 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_第4页
FZ∕T 12057-2017 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AcrylicandWoolblendedgreyyarn2017-11-07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I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0)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广东省东莞市质量监督检1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本标准规定了腈纶(棉型)羊毛混纺本色纱产品的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本标准适用于羊毛混用比例在5%~30%的环锭纺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98—2008棉本色纱线GB/T2910.4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GB/T3292.1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4743—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FZ/T01050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FZ/T01057(所有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FZ/T10007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FZ/T10008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3.1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产品以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3.2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的原料代号:腈纶为A,羊毛为W。3.3产品混纺比以公定质量比表示,具体表示为:腈纶含量/羊毛含量表示。4要求4.1项目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技术要求包括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十万米纱疵、纤维含量偏差七项指标。4.2分等规定4.2.1同一规格、同一原料、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产品作为一个或若干检验批。4.2.3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产品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24.3技术要求4.3.1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羊毛含量在5%~15%)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4.3.2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羊毛含量在15%以上~30%)技术要求按表2规定。表1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羊毛含量5%~15%)技术要求公称线密度等级线密度偏差率%系数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十万米纱疵个/10⁵m≤9.1~13.0优一二士2.0士2.5优一二土2.0士2.5优一二20.1~31.0优一二士2.0土2.5士3.531.1~36.0优一二土2.0土3.536.1~60.0优一二土2.0士2.5士3.5表2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羊毛含量15%以上~30%)的技术要求公称线密度等级线密度偏差率%系数单纱断裂强度cN/tex≥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十万米纱疵个/10⁵m≤9.1~13.0优一二土2.0士2.5土3.54.013.1~16.0优一二土2.54.03表2(续)公称线密度等级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十万米纱疵个/10⁵m≤优一二士3.5优一二士2.5优一二士2.5士2.04.3.3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的纤维含量允许偏差为±1.5%,例如A/W75/25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则允许含量为:腈纶73.5%~76.5%,羊毛26.5%~23.5%。纤维含量偏差超过±1.5%时,评该批产品为等外品。5试验方法5.1试验条件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进行。5.2取样规定从检验批次中随机抽取20个筒子,各项目所需样品数量及试验次数按表3规定,若检验批中的筒子数小于20个,则全部抽取作为样品。表3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各项目样品数量及试验次数的规定筒子数/个每筒试验次数总次数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1断裂强度、断裂强力变异系数5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1十万米纱疵61注: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可进行在线产品取样,具体取样规定参见附录A,但用户对产品质量有异议时,则以成品质量检验为准。4FZ/T12057—20175.3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试验摇取绞纱长度应按GB/T4743—2009规定执行,其中线密度变异系数采用程序1,线密度采用程序3。100m纱标准质量和标准干燥质量按附录B计算,线密度偏差率应将烘干后的绞纱折算至100m质量,并按式(1)计算:……………(1)D——线密度偏差率,%;m₀——“100m”试样实测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ma——“100m”试样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5.4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试验按GB/T3916执行。5.5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试验按GB/T3292.1执行。5.6十万米纱疵试验按FZ/T01050规定执行,十万米纱疵结果用A3、B3、C3、D2以上九级疵点之和。5.7纤维含量试验按GB/T2910.4执行,纤维含量以公定质量比表示。5.8试验结果的表示一批纱的各种试验结果是由该种试验的全部试验值的计算结果表示,各种试验结果的计算精准度,除已规定者外,按表4规定。表4计算值的数值修约位数规定保留小数位数单纱断裂强度/(cN/tex)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百米质量(每批平均)/(g/100m)平均线密度/tex十万米纱疵/(个/10⁵m)纤维含量偏差/%折算重量用回潮率/%31整数26检验规则按FZ/T10007规定执行,其中成包净重验收按GB/T398—2008规定执行。5按FZ/T10008规定执行。8其他用户对本标准有特殊要求者,供需双方可另订协议。6(资料性附录)在线产品取样及试验A.1在线产品取样周期及卷装形式不得超过两周。A.1.2取样的卷装形式为管纱。A.2在线产品取样数及试验次数但试验地点的温湿度应稳定,并不得故意偏离标准条件。A.2.2在线产品取样数见表A.1表A.1在线产品取样数生产同一品种的开台数12345678~930及以上每机台上采取管纱数654~532总管纱数注:取样时不得均在车头或车尾取样,不得取同一锭带上的4个管纱。在5台及以下的产品,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试验可相应减少拔管数,拔取15个管纱,每管摇取2缕)。A.2.4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试验,单纱每份试样30个管纱,每管测试2次,总数为60次(开台数在5台及以下者,可每份试样15个管纱,每管测试4次)。采用全自动纱线强力试验仪的取样数,纱线均为20个管纱,每管测5次,总数为100次。A.2.5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需在各机台随机抽取10个管纱,试验总数为10次。(规范性附录)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百米质量的计算B.1腈纶羊毛混纺本色纱的公定回潮率可按干重混纺比例计算,也可按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见式(B.1)和式(B.2),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其中腈纶公定回潮率为2.0%,羊毛公定回潮率为a)以干重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B.1)b)以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B.2)式中:W——公定回潮率,%;W₄——腈纶公定回潮率,%;Ww——羊毛公定回潮率,%;AA——腈纶干燥质量混纺比例,%;Aw——羊毛干燥质量混纺比例,%;BA——腈纶公定质量混纺比例,%;Bw——羊毛公定质量混纺比例,%。B.2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按式(B.3)计算,计算结果修约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