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教学305888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王昌龄《从军行》教学305888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王昌龄《从军行》教学305888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王昌龄《从军行》教学305888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王昌龄《从军行》教学305888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军行王昌龄1/10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途经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王昌龄边塞诗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2/10诗从西部边疆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将士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而且巧妙地利用比喻和衬托手法,到达了十分感人艺术境界。3/10一、解题

《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本诗表达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壮志。

4/10思索:前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诗开始两句,次第展现出辽阔地域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浓厚云层,使湖北面绵延千里祁连雪山也显得隐隐约约;越过雪山,是耸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正确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辽阔地域长卷,就是当初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经典环境。

5/10前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这两句在写景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关注,对自己所担负任务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孤寂、艰辛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景色里。

6/10三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磨炼中变得愈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这些将士们豪壮誓言。用典

借用典故,意指毁灭侵扰唐朝边境外敌

7/10重难点分析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含有高度概括性,请作详细分析。

明确:“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辛。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8/10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明确:经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豪情壮志。

9/10小结全诗前两句是铺垫,是衬托,是渲染;后两句是抒情,是显志,是歌赞。景中寄情,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