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_第1页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_第2页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_第3页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_第4页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助人行为

主讲人:陶灿灵长类荣誉出品1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助人行为助人行为的概念1助人行为的理论阐述2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3助人行为的培养42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1、助人行为的概念利他行为助人行为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特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是指对别人有好处,不图外在回报的自愿行为。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3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无个人动机,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即利他行为。助人行为的分类具有个人意图的、出于自己的利益而发生的助人行为。助人行为的概念4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助人行为的概念魏青刚,1976年1月出生,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2003年到青岛做装修工。勇救落水女青年后,他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见义勇为好青年”和“见义勇为民工英雄”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感动青岛”十佳人物、CCTV“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200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名言:我是河南的,在这里打工。我救人不是为了钱,我就是再穷也不能收这个钱。我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当时跳进海里,除了咋把人救出来,其他啥都没想。

5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为了挽救一个陌生人的生命,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6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利他行为有如下几个特征:1以帮助他人为目的。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自愿。利他者可能蒙受损失。234第二点是主要特征7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2、助人行为的理论进化理论学习理论社会规范理论决策理论社会交换理论8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进化理论进化理论家们认为,对于包括人类的很多物种来说,任何高度生存价值的从而由基因决定的特征将倾向于被传递给下一代,而个体之间的利他行为即是属于这种特征倾向的。9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与进化理论强调助人行为产生的先天基因基础相反,他们强调后天学习对于助人行为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性。如当儿童的助人行为得到奖赏时,他们更倾向于帮助他人和与他人分享。这些说明,人们在成长中学到了一些关于谁应该得到帮助,以及什么时候给予帮助的准则,并逐渐内化为价值观和人生准则。10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社会规范理论1社会责任规范:指我们有责任帮助那些依赖自己的人。2互惠规范:指我们应当帮助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3社会公平规范:指同等的贡献要求获得同等的报酬。11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决策理论由拉坦内和达利指出在任何情境下,是否给予帮助的决定都包含了复杂的社会认知和理性决策过程,他们建立了如下的助人行为模型:是否注意到发生的紧急事情?我把它解释为需要帮助吗?这是我个人的责任吗?是否要采取行动?实际上是否采取行动?是是否否不提供帮助是是否否否是提供帮助12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利益,同时又尽可能少地付出代价的社会交换过程。但这种观点与人们希望显示自己有好德行的“好人品效应”的倾向是相违背的,更无法解释在特定条件下自发救助的利他行为。13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3、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受助者因素助人者因素情境因素12314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助人者因素研究表明,影响人们利他行为的个人因素有本人的个性、早期的社会化情况、以前利他行为的经验、当时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以及本人的人生哲学或思想意识等。当我们遇到有人求助的情况时,如果当时的心境好,就会更愿意给予帮助,积极的心境可以增加利他行为的可能性。这样证明了幸运的人愿意与人分享他的快乐,而不幸的人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不想给予。15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有些研究表明,女性的人道主义思想比男性强烈。但人们的观念与现实的行为往往是脱节的,许多利他行为研究表明,女性不像男性那样爱帮助别人,尽管女性常常较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布朗(J.Brown)等人于1975年作了一项经典的利他行为的研究。这项研究是这样设计的:让一个人装扮成一个骑摩托车者,他的车在一条繁忙的大街旁熄灭了,他焦急地站在车旁。研究者要看看哪些过路的摩托车驾驶员会停下来给予帮助。结果发现利他行为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摩托车驾驶员远比女摩托车驾驶员更容易停下来提供帮助。女性驾驶员在遇到有人求助时为什么不愿意停下来相助呢?研究者推测可能是由于她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提供帮助。如果求助者是个素不相识的男人,她们可能会带有恐惧心理,更害怕停下来。到目前为止,有关利他行为的性别差异的资料尚不甚详细。助人者因素16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受助者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哈沃德和威廉•克雷诺(W.Havard&W.Kurleno,1974)在一所大学的图书馆里进行了一项有关的现场实验,说明了求助者的性别、旁观者与求助者的交往等因素与旁观者助人与否的关系。研究者让一位实验助手扮演“求助者”,“求助者”的角色是一位大学生,他与其他几位同学(这几位同学并不知道他们已经进入一场实验之中)坐在图书馆的一张桌子旁边看书。研究者再让另一个人扮演“小偷”,“小偷”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肮脏不堪,他走进图书馆,匆匆地看了一眼围坐在这张桌子周围的人之后,就远远地坐在另外一个地方。当“求助者”离开阅览室之后,“小偷”拣起了一本“求助者”的书就消失了。当“求助者”返回时,因为他的书不见了,所以,他表现出非常吃惊的样子,并请求其他人帮助寻找。不一会儿,“小偷”也回来了,但手里没有那本书。17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研究者想知道,坐在附近的那些学生会帮助“求助者”捉住这个“小偷”吗?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求助者”是女性,会比男性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帮助;如果“求助者”在离开阅览室之前和周围的人聊过天,哪怕是问问时间,也会提高得到帮助的可能性。这说明,聊天这一短暂的交往使“求助者”与旁观者之间产生了某种微妙的联系,增加了旁观者提供帮助的责任和愿望。许多事实和实验研究还证明,外貌有吸引力或者是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相反,如果某人的外表令人讨厌的话,会大大地减少人们帮助他的可能性。求助者需要帮助的程度,是决定我们是否给予帮助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我们更容易帮助那些我们认为他们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必须求得帮助的人。受助者因素18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情境因素许多研究利他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旁观者的淡漠是特定社会情境下的社会心理现象。我们不要以为紧急情况发生在许多人在场的情况下,就一定会有人出来相助。事实恰恰相反,往往越多的人在场,越有可能没人出来相助。为了证明这一假设,心理学家达利和拉坦内(Darley&Latane)做了一个简单但是很说明问题的实验。19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实验中的被试是男女大学生。研究者每次将一位大学生被试带进实验室,分配在单独的房间里,并让他们认为他是2人、3人或6人讨论组的成员之一,准备参加一个讨论会,讨论与学校生活有关的个人问题。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通过麦克风向小组的其他成员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个房间的麦克风只开两分钟,一个房间麦克风开着的时候,其他房间的麦克风关掉,即每次只准一个人讲话)。谈话过了一轮以后进行第二轮,每个人对其他人的谈话发表评论。这时告诉被试在他们进行讨论的时候主试不在场,因为“主试在场会影响讨论进行”。每个小组里第一个发言的人实际上是研究者的助手装扮的,而且他的发言是事先录了音的,他就是本次实验所假设的“假装癫痫病发作,说话语无伦次的求助者”。他断断续续讲了下面的话:我想我——需要——如果谁——能——帮助我——因为——我——我现在——真的——不——行了,如果谁——能帮我——帮我出去——那——那太好了……因为我——我犯——病了,我的——的确——需要——帮——帮助,谁——来——快——帮我——一下(哽噎的声音)……我要死——了,我……要死——帮——(哽噎,然后没声音了)情境因素20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情境因素群体规模被试全部人数到癫痫发作结束时反应的百分数曾有过反应的百分数干预发出的时间(秒)2人(被试与不幸者)1385100523人(被试、不幸者与其他一人)266285936人(被试、不幸者和其他四人)133162166癫痫发作实验Lantane&Darley,1970的实验21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为什么人们在群体里比单独时有较少的利他行为呢?对于这一问题有几种不同的理论解释,其中之一就是责任扩散。所谓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提供帮助的责任就会减小,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因而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就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会付出很大的心理代价;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以及不愿给予帮助所付出的心理代价都由大家共同分担,每个人承担的责任减少,这样当然会减少利他行为。而且,旁观者甚至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而产生一种“即便我不去,也会有别人去救”的想法,造成“集体淡漠”的局面。情境因素22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课件5/9/2024灵长类灵长类4、助人行为的培养1明确责任2增加示范

3移情训练4学习助人技能移情是人际交往中情感的相互作用,是对他人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