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学生专用】_第1页
2022-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学生专用】_第2页
2022-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学生专用】_第3页
2022-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学生专用】_第4页
2022-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学生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2022—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学生专用】(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2、将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类研究,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各组答案中按一定依据分类正确的是()A.化合物:蒸馏水、二氧化碳B.混合物:海水、液氧、空气C.氧化物:过氧化氢、高锰酸钾D.非金属元素:氦、硒、汞3、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X的化学式是Ag2S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4、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5、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6、2019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A.秸秆露天焚烧 B.废气达标排放C.工地洒水除尘 D.禁放烟花爆竹7、下列元素符号正确的是()A.金aU B.锰Mn C.氦he D.银AG8、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9、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n的值为10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10、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H②Fe2+③Cu④P2O5⑤Fe3+⑥NaCl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11、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A.CO最多,H2最少 B.H2最多,CH4最少C.H2最多,CO最少 D.CH4最多,CO最少12、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13、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A. B.C. D.14、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的燃烧 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15、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16、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17、下面是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其中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A.B.C.D.18、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19、人体内的一些液体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A.血浆7.35-7.45 B.胆汁7.1-7.3C.胃液0.9-1.5 D.胰液7.5-8.020、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稀有气体 B.清新的空气液态氧气C.氮气二氧化碳 D.澄清的石灰水清澈的泉水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金牌中的金是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风过泸州带酒香”,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诗句中的现象_________;(3)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有机物的组成肯定有_________元素。2、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原子的种类④物质的组成⑤分子的种类,肯定不会改变的是_________;肯定会改变的是_________;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的是__________。3、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会慢慢熔化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_______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会逐渐变黑,并能闻到一股焦味,这时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

变化.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内容。氧气的测定:实验室常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由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组成的密闭系统,其中注射器中存有15mL空气,玻璃管的容积是40mL。(1)连接好装置后,需要________,再加入铜粉。为了保证氧气充分反应,加入的铜粉应该_________________。(2)保证氧气跟铜粉充分反应的操作是___________。(3)实验中你所看到的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4)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挤出气球内的气体,发现注射器中的气体体积约为4mL,通过计算,你认为该同学测定得到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5)瑞典化学家舍勒曾用图2装置对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进行测定:将磷放在密闭钟罩内的水面上方燃烧(如图2所示),产生_____________现象(产物为五氧化二磷)。2、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进行实验。请看图回答问题:(1)B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C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4)E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1)黄酮素含有_____种元素,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最简整数比)。(2)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3)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4)黄酮素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2、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39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质量为4.89946×10-26kg(已知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计算:(1)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只列出计算式子)(2)若测定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295,则该原子中子数为多少?中子数和电子数只差为多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B2、A3、D4、A5、C6、A7、B8、B9、B10、B11、C12、B13、A14、D15、D16、D17、A18、A19、C20、B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金属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H2、①③④⑤②3、物理;化学.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检查装置气密性过量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红色粉末变成黑色20%(或1/5)白烟,一段时间后,钟罩内液面上升约1/52、白磷的温度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C中的液体沿导管进入到D中CaCO3+2HCl=CaCl2+H2O+CO2↑紫色溶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