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少数民族建筑文化_第1页
第四讲-少数民族建筑文化_第2页
第四讲-少数民族建筑文化_第3页
第四讲-少数民族建筑文化_第4页
第四讲-少数民族建筑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中国少数民族建筑文化

中国古建筑艺术与西方(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建筑的分类

以使用功能做标准来划分,可笼统地分为世俗建筑与宗教建筑。世俗建筑中又可分为官用与民用。官用中又可分为宫廷与地方官府;民用中又可分民居、公共活动场所、陵墓、桥梁等。宗教建筑中可按不同的宗教种类分,如伊斯兰教、佛教,佛教中还有大乘、小乘及藏传佛教(喇嘛教)之分。宗教建筑中还有灵塔、石窟寺等。按民族可划分为各个民族的;按历史阶段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的;按地区,可分为南方、北方,东北、西北、西南、中东南等地区;按形制可分为平房、楼房、大屋顶、平顶等;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石头结构、木结构、竹结构、干打垒等等。

一、中国古建筑概况1、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晚期,祖先开始利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房子。秦汉时期,中国建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烧制了砖瓦,建造了石建筑。木构架技术日渐完善,叠梁式、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作为古建主要部件的斗拱在汉代已普遍使用。隋唐是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表现在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瓦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建筑和雕刻装饰进一步融会,创造了统一和谐的风格。至明朝,建筑大量用砖瓦,琉璃瓦的数量和质量超过任何朝代,官式建筑高度标准化、定型化。清前期统一了官式建筑模数和用料标准,简化了构造方法。民间建筑类型和数量增多,质量提高,民族建筑有发展,特色显著。建筑群的布局更为成熟,能较科学的利用地形和环境来衬托建筑群,建筑物的装饰、彩画日渐定型。复原的河姆渡遗址干栏屋殷商遗址殷墟复原图玄武纹空心砖(西汉)画像砖秦代排水筒瓦唐朝太极殿复原图

2、古建筑基本构件台基木头圆柱开间大梁斗拱彩画屋顶山墙藻井等建筑台基台基用于承托建筑的荷载,防水隔潮,同时抬高建筑的高度,给人以雄伟庄严之感。台基可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两类。一般房屋用单层,隆重殿堂用两层或三层。普通台基多用素土、灰土、三合土夯筑而成,外包砖石,高度较低,常用于普通或小型建筑。须弥座又叫金刚座,是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比较复杂,一般用在高级的建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基座。其造型座角折收,座腰束收,下有线脚,出现莲瓣、卷草纹饰、力神、角柱等,上有围栏环绕,华丽无比,复杂重叠,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须弥座台基

四根木头圆柱围城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

和玺彩画:等级最高,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旋子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苏式彩画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或()框起。“()”被建筑家们称作“包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

屋顶庑殿攒尖歇山顶悬山顶卷棚硬山顶悬鱼吻兽装饰:悬鱼、吻兽、脊兽、瓦当、华表、阙、牌坊、照壁四灵:龙、凤、麟、龟四方之神脊兽瓦当牌坊,又称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用以宣扬封建礼教,牌坊具有表彰、纪念、导向或标志作用。华表的柱身上雕有精美的蟠龙纹,顶端有承露盘,盘上有蹲立的石狮,石狮是面南蹲立,表示盼望外出游玩的君王早日归来,料理朝政,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望君归”阙:是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按其所属建筑性质,分为城阙、宫阙、墓阙、祠庙阙。照壁:是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

藻井: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3、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指导思想:渗透着“天人合一”的观念,敬天祀祖的礼制观念,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和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建筑特点:(一)以木框架为主要结构方式,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空间布局安排灵活。(二)注重群体组合和庭院布局,平面布局均衡对称。(三)装饰色彩丰富,建筑造型优美。(四)古代建筑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还注意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4、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中国现存古代建筑类型较多,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呈现出多姿多彩、风格不同的建筑文化,有宫殿、坛庙、陵寝、城墙、园林、寺观、民居、水工、亭台楼阁等。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发达的科学技术。(1)防御建筑包括长城和城防建筑。①长城,作为特殊的防御工程,包括北方长城和南方长城。北方长城就是万里长城,它是完整、复杂、庞大的军事工程体系,是我国人文景观第一景。它雄伟壮观,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春秋时开始修建,后又经过秦、汉和明三代大修,目前所见主要是明代长城。南方长城则是分布在湖南、浙江等南方地区,是少数民族和地方政权所修筑。八达岭长城

我国明长城中保存最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段落之一。因地势险要,历代都设重兵把守。山海关:筑于洪武十四年(共元1381年),关城平面呈方形,有城门四座,各门之上高筑城楼,现仅有东门保存完好。关城四周还有瓮城、东罗城等军事设施,形成关城外围的屏障。万里长城第一关。其北踞燕山,南抵渤海,位居东北、华北间的咽喉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山海关长城城墙长城著名关隘居庸关关城位于长达20公里的深谷之中,是北京西北的门户。明代在关城设卫所,驻重兵把守,并统辖附近长城沿线的守军。嘉峪关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丝绸之路的交通咽喉,有“河西第一隘口”之誉,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②城,是古代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有两重:里为城,外为郭。古代都城和州郡府县治所都有城墙围绕,外面有护城河。城墙上有城楼、角楼、垛口等防御工事,构成一整套防御体系。北京紫禁城、西安、南京、平遥、兴城、荆州、大理和崇武等地都有完整的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平遥古城、宁远卫城(兴城)、荆州古城和崇武古城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

权力的象征,同时也常是一个城的重要标志,所以一般门楼建得比较高大雄伟。门楼在平时作隙望守卫,储备粮食武器之用,战时则是作战指挥中心和守卫要地。门楼垛口

筑在城墙迎敌面的顶部,呈上下凹凸状,凸出部分称垛口。垛口中有上下两孔:其上为望眼,用以了望来犯之敌;下有射孔,用以射击敌人。垛口作用很大,它既能隐身防敌,又能有力射击敌人,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瓮城呈长方形或圆弧形加筑在迎敌的城门之外,以使城门增加一道有力的防线,其迎敌的城台上往往还筑有箭楼。往往雄峙在瓮城之迎敌城台上,与门楼遥遥相对,迎敌三面都开有一排排多层的箭孔,当敌人来犯时,可形成密集的射击点,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箭楼即紧接城墙外面深阔的城濠,它一正一负构成了双重的防御体系,在城门处往往还置吊桥。护城河钟鼓楼

古时,为“晨钟暮鼓”的报时以及报警之需,凡是重镇城内多建有钟鼓楼。如果四边的城门都开在中央,南、北、东、西四门相对,城内的街道便成十字形,一般钟鼓楼就坐落在这个十字路口附近,西安市内的钟鼓楼便是如此。(2)宫殿建筑宫,在秦以前是居住建筑通用名;殿,原指大房屋。秦汉以后,宫殿成为帝王居所中重要建筑的专用名,是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级、最豪华和最有艺术价值的一种类型。宫殿布局与陈设宫殿建筑布局表现为严格的中轴对称,左祖右社以及前朝后寝。中轴线上建筑高大豪华,轴线两侧建筑低小简单。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尊严。中轴线纵长深远,显示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左祖右社是指宫殿左前边(东侧)设祖庙(太庙),供皇帝祭祀本朝先皇用;在宫殿右后面(西侧)设社稷坛,供皇帝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前朝后寝也叫外朝内廷,是宫殿的布局;前朝指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大典的地方,后寝则指皇帝和后妃们生活的寓所。宫殿外陈设有:华表、石(铜)狮、日晷、嘉量、吉祥缸、鼎式香炉、铜龟铜鹤等。著名宫殿历史上著名的宫殿有秦阿房宫,西汉未央宫、长乐宫,唐大明宫、兴庆宫,宋代开封大内,元代大内、兴圣宫等;现存宫殿主要有:北京明清故宫、沈阳清故宫和西藏的布达拉宫。沈阳故宫(3)坛庙建筑古人用来祭祀天地神灵、山川河岳、祖先圣贤等的祭祀性建筑,也称为礼制建筑。坛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早期,坛除用于祭祀外,也用于举行会盟、誓师、封禅、拜相、拜师等重大仪式。后来,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专用的祭祀建筑。形态随不同祭祀对象而有圆有方,由土台变为砖石砌;并且发展成宏大建筑群。祭祀天地山川是历代帝王登基后的重要政治活动。祭天地日月等活动都在郊外进行,称为郊祭。按礼制郊祭原则是:祭天于南,祭地于北,祭日于东,祭月于西。著名的祭祀坛有北京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等。坛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庙大致可分为三类:祭祀祖先的宗庙古代帝王宗庙叫太庙,如北京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贵族、大臣、世家大族等一族一姓祭祀祖先的宗祠或家庙。目前规模较大,建筑较精美的有两处,即安徽绩溪县的龙川胡氏宗祠和广州的陈家祠堂。奉祀圣贤的庙祭祀圣哲先贤和历代名人的,遍布全国,如岳飞庙、包工祠、郑成功庙、武侯祠等,而以祭祀孔子的文庙和关羽的武庙最多。祭祀山川神灵的庙全国各地都有,以岱庙规模最大,祭祀泰山神,又称东岳庙,泰岳庙。庙:纪念名人的场所。祭祀祖先的宗庙,称为太庙,与宫殿同为等级最高的古建筑人们为了纪念某些名人的功德而在各地所建立的各种祠庙,其中祭祀孔子的文庙——曲阜孔庙最具有代表性。祭祀山川神灵的庙。岱庙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封建统治官吏设有家庙制度。家庙又称祠堂,即贵族、显臣世家大族祭祀祖先的宗庙。广州陈家祠就是典型代表。(4)陵墓建筑陵墓包括帝王陵墓、纪念性陵墓和特殊性墓葬。帝陵封土沿革和陵园建筑布局帝王陵寝包括地宫、陵冢和陵园三部分。

A、陵冢:秦汉两代的帝陵都为“方上”。唐代为“以山为陵”。宋代恢复“方上”,规模比秦汉小。元代采用秘藏,不起坟。明清两代采用“宝城宝顶”形式,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犹如一座小城,即宝城;宝城上建有明楼,楼内设石碑,刻着皇帝的庙号、谥号。

B、陵园:地面建筑有:祭祀建筑、神道和护陵监三部分。祭祀建筑是陵园建筑的重要部分,供祭祀之用。主要建筑物是祭殿。神道又叫“御路”、“甬路”等,是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引导大道。唐以前,神道不长,道旁置少数石刻;唐陵神道石刻有很大发展,大型“石像生”仪仗队石刻已经形成;明清帝王陵神道发展到了高峰,神道长达几千米。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结构,每个皇帝的陵都有护陵监来防止盗掘和破坏。监外有城墙围绕,里面有衙署、市衙和住宅等建筑。C、帝王墓室采用砖石砌筑地宫(玄宫),并将地表宫殿形制带到地下,豪华壮观,仍然使用“前朝后寝”设置,还有许多随葬品。中国现存著名古墓葬我国秦、西汉和唐代帝陵主要在陕西。有秦始皇陵,西汉11陵,唐18陵。北宋帝陵在河南,共有七帝八陵(含赵匡胤父赵宏殷墓)。明帝陵主要有北京昌平的十三陵和南京的明孝陵(朱元璋)。清帝陵共分三处:辽宁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河北遵化清东陵和易县清西陵。

纪念性的陵墓包括陕西的黄帝陵,湖南的炎帝陵、舜陵,山西的尧陵,浙江的大禹陵以及孔林、关林、屈原墓、昭君墓、李白墓等。

特殊墓葬主要是一些悬棺、船棺等。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是规模最大的西汉帝陵

乾陵位于陕西乾县以北的梁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陵墓,也是唯一的两位皇帝(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合葬墓,立有第一块帝王功德碑和唯一的无字碑,同时又开创了帝陵石刻的定制,具有极为丰厚的文化内涵。定陵地宫明代帝陵共15座,除分布于南京的明太祖孝陵和北京金山的景泰帝陵外,其中13座集中在北京昌平县的天寿山南麓,通称“明十三陵”。定陵玉尊首饰金翼膳冠凤冠清代帝陵

清代先后共12个皇帝,除了溥仪没有帝陵外,其他11个皇帝的帝陵分布在3个陵区,即沈阳的“盛京陵”、河北的遵化县的“清东陵”和河北易县的“清西陵”。清西陵景陵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的贺兰山麓,东西5km,南北lOkm,有帝陵9座,陪葬墓193座,营建于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陵园的地面建筑早在蒙古人亡国时全部被毁。根据遗址考证,陵园坐北朝南,内城为长方形,四角建角楼,南门内建献殿,地宫在内城西北,上有塔式灵台,地宫后为穹隆顶陵台,正南立双阙辟神道,列石像生。西夏王陵的营建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但自身特点仍十分明显,如出土石像屈膝而坐似负重状,造型奇特。

纪念性陵墓

岳飞墓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畔栖霞岭下,岳飞庙的西侧,墓前建有墓门,前有“尽忠报国”照壁,墓周古柏森森,石栏围护,正面望柱刻“正邪自古同冰碳,毁誉于今判伪真”一联。墓门刻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警世楹联。南北两厢为历代碑石长廊。中山陵坐落在南京东郊的紫金山南麓中山陵,1926-1929年修建。整个陵园平面呈警钟形,建筑群依山坡而建,层层递升,依次为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祭堂中为孙中山坐像,周围刻有《建国大纲》和事迹浮雕。

特殊墓葬

悬棺葬

悬棺葬又称崖葬、崖洞葬,是一种将尸体置人棺内,凌空悬挂或放置于悬崖峭壁之上的葬法。这种葬俗大约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周时已经流行,历代都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四川、重庆等地区,其中四川珙县、广西左右江、福建武夷山最为集中。福建武夷山的悬棺葬一号、二号船棺葬,距今约3400-3800年。悬棺葬大都选择在临江面海的悬崖峭壁上,棺木距水面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有的甚至高达几百米。悬棺葬神秘而奇特,有些悬棺是如何放置悬崖之上的,至今还是个谜,因而吸引了众多游人的关注。(4)水工建筑古桥

最早的桥应该是对“天生桥”的利用,并启发了人工桥的修造。我国造桥历史悠久,随着工程技术的进展,创造了各种结构、材料和造型的桥梁。从结构和形式看,有梁桥、拱桥、索桥、浮桥、廊桥、铁桥、竹藤桥、网桥等。我国古桥很多,全国各地都有。著名的有并称中国四大古桥的北京卢沟桥、潮州广济桥、泉州洛阳桥和河北赵州桥(安济桥)。以及苏州宝带桥、广西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浙江的廊桥等。浙江古城绍兴有唐代以来各代古桥几百座,被称为“桥都”。古桥,既是解决交通的工程建筑,同时又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旅游观赏物赵州桥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单跨石拱桥福建泉州安平桥(天下无桥长此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古代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包括运河、堰和堤防等。古代四大水利工程:1、四川都江堰2、广西灵渠(沟通长江、珠江水系)3、京杭大运河(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4、新疆坎儿井(5)特色民居民居是指除宫殿、官署和寺观以外的居住建筑。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南北差异大,民族众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民居建筑文化,民居建筑的特点集中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特色民居主要有: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陕西黄土窑洞、傣家干栏式竹楼、土(苗)族吊脚楼、西藏雕房、蒙古包、江南民居等。(6)楼阁楼阁是两层以上的屋宇建筑。楼与阁早期有区别,楼指重屋,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宋以后楼与阁已无严格区别。1、楼楼按功能分,有观景楼、藏经楼、钟楼、鼓楼、箭楼、城楼、戏楼、茶楼、酒楼等。著名的楼有江南三大名楼的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以及山西(永济市)鹳雀楼、昆明大观楼、西安钟鼓楼、南京阅江楼、嘉兴烟雨楼、成都望江楼、广州镇海楼、贵阳甲秀楼等。2、阁阁有供佛、藏书和赏景等多种。供佛的如颐和园佛香阁、独乐寺观音阁、承德大乘阁等。藏书的如宁波天一阁、曲阜奎文阁以及乾隆收藏《四库全书》的“北四阁”(皇宫内文渊阁、沈阳文溯阁、颐和园文源阁、避暑山庄文津阁)、“南三阁”(扬州文汇阁、杭州文澜阁、镇江文宗阁)等,文汇、文宗、文源已毁。赏景的如景福阁(颐和园)、蓬莱阁(山东)、晴川阁(湖北)等。二、少数民族建筑1、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阶段为巢穴风篱式。

第二阶段是穹庐帐篷式。

第三阶段是土石砖木结构的房屋。巢穴风篱式这是一种极为原始简陋的住所。在地面上有风篱挡风,在树上有巢居的树屋。风篱是用树枝、树皮等搭建的近于鞍形的窝棚,在现代农村瓜田地头时有所见,是看瓜者的临时居所。人类营建的这种挡风棚,约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四五十年前的高山族山地支系中,在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渔民中,以及在兴安岭的鄂伦春、鄂温克族中,还看得到相类的建筑。

高山族房屋赫哲族房屋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穹庐帐篷式这是游牧民族的创造,有蒙古族的蒙古包,藏族的帐篷,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的毡房。帐篷有坡面顶的,也有“人”字形的。蒙古包和毡房的下部是用条木结成网状圆壁,壁上留一木门框,挂门帘;上部是伞骨形圆顶,俗称穹庐顶,顶端留有可开合的天窗。居无定处的游牧生活使劳动者创造了这种便于迁移和搭建的住所。

蒙古包藏族帐篷毡房土石砖木结构的房屋

2、少数民族民居分类

(1)北方草原民族民居(2)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牧业民族民居

藏族牧民放牧时的微型帐篷(3)东北内蒙古地区民居吉林朝鲜族民居达斡尔族民居锡伯族民居(4)西北地区民居新疆民居维吾尔族族民居回族民居黄土高坡土窑洞

5、青康藏高原民居。

主要包括藏、门巴、珞巴和羌等民族的住房。门巴、珞巴和部分藏族以木结构两层楼房为主,有的依山势而建,一层的房顶是二层的平台院落,很有特色。比较典型的是羌族和部分藏族的碉楼式木石结构住房。最独特的是羌族的石碉房和碉楼

(5)青康藏高原民居羌寨碉楼羌族碉房康巴藏族民居藏族新民居主要包括彝族、哈尼族的土掌房,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瓦房,傈僳、怒、独龙族的木垒房,具有普米族特点的木楞房(即木垒房),布依族的石头房、石板房,仡佬族的“穿斗房”(高架房)等。白族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堪称民居建筑的艺术杰作。

6、

西南山地民族民居。

6)西南山地民族民居彝族土掌房哈尼族土掌房白族民居主要有壮族的“麻栏“式建筑,仫佬、毛南族的泥墙瓦顶房,瑶族的砖瓦结构长型房、竹木结构茅草房,畲族的木石结构楼房,黎族的船型房等。

7、中东南地区民居。

毛南族泥墙瓦顶房黎族的船型房干栏亦名麻栏,即楼房式,但底层不一定都封围。我国已发现的干栏遗址有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云南剑川海门口新石器时代遗址等,年代都甚久远。云南晋宁石寨山西汉时滇入铜鼓上就铸有干栏式建筑的图案,亦可证明其历史的悠久。干栏式建筑的显著特点是在地基上先竖立桩柱,然后离开地面扎横木,横木上铺木板或竹片篱笆构成地板。这种构建法造合于南方高温、多雨、潮湿的气候,既通风防潮,又可防止爬虫毒蛇进屋,还能在底层圈养牲畜,防兽害与盗贼。

在现代,干栏式房屋亦分布很广,形式多样。壮、傣、布依、苗、侗、水、瑶、毛南、佤、德昂、布朗、傈僳、独龙、基诺、黎、白、哈尼、拉祜、怒、土家、高山、普米、景颇等民族都有干栏民居。

8、干栏式民居。

湘西吊脚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