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生活与哲学 一轮_第1页
第二课 生活与哲学 一轮_第2页
第二课 生活与哲学 一轮_第3页
第二课 生活与哲学 一轮_第4页
第二课 生活与哲学 一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课小结注意: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2010年安阳市一练第20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的两方面是()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④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D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能不能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散步,见桥下很多鱼游来游去,于是庄子说:你看,鱼是多么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探究:惠施的说法是什么观点(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这一性质决定的。(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学习目标一:明确哲学基本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知识点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例1]

(2010·哈尔滨模拟)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D例2.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例3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A.怀疑论B.可知论

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B(2010年江苏卷25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C(2009年广东卷15题)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探究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根本对立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百家争鸣①“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②③“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法国.伽森狄④“心外无物”,天地万物依赖人的灵明。——明朝.王守仁⑤“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英国.贝克莱自主探究3:(1)上述观点哪些属于唯物主义观点?(2)简要辨析上述唯物主义观点?①“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尚书·洪范》②“理生万物”,“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宋朝.朱熹③“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法国.伽森狄——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⑥“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态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A.具有猜测性,B.没有科学依据;C.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唯物辩证的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三种形态正确性局限性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共同点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都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百家争鸣②③“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法国.伽森狄④“心外无物”,天地万物依赖人的灵明。——明朝.王守仁⑤“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英国.贝克莱自主探究4:(1)上述唯心主义观点有什么区别?(2)简要分析如何区分这两个观点?①“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尚书·洪范》②“理生万物”“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宋朝.朱熹③“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法国.伽森狄——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⑥“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客观精神:人之外的上帝、理念、绝对精神1、理论依据难点突破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智子疑邻、揠苗助长、掩耳盗铃有关唯心主义的成语或典故:学习目标二: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2009·上海高考)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

D(2010年课标全国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A

(2009·广东高考)“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B下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在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C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B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难点突破列宁指出:“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唯心主义全是错误观点②旧唯物主义都是愚蠢的③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④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主义,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论A.③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A(1)、辩证法: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其核心是斗争论(矛盾论),也指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概念补充:(2)、形而上学: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一含义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立)。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3)、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精神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它和一元论相对立。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辨证的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辨证的形而上学的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辩证法形而上学感悟哲学

从孔子的“中庸之道”到老子的”无为而治”再到荀子的“人定胜天”;从董仲舒的“天道不变”到朱熹的“理生万物”再到王守仁的“心外无物”;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到费尔巴哈的“人本哲学”再到马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