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_第1页
第六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_第2页
第六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_第3页
第六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_第4页
第六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1(3)辰韩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秦韩)一、与朝鲜的关系——唇齿相依1、朝鲜半岛的社会状况:南部有三韩(马韩、辰韩和弁韩)2、密切交往(1)秦汉之际,许多内地人迁入朝鲜。(2)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和光武帝。23、贸易往来朝鲜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及铁制生产工具等传到朝鲜。二、同日本的关系—一衣带水,隔海相望1、密切联系(1)秦汉时期:不少中国人渡海去日本。(2)汉武帝时:日本三十多国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3朝鲜古墓出土的青铜镜4经济文化联系:越南的象牙、犀牛、珍珠等输往中国,中国的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3)光武帝时: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赐以印绶。2、经济交流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三、同越南的关系——山水相连56四、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1)开辟的条件:张骞通西域(奠定了基础)西域都护的设立(有效地保护了商旅往来)甘英出使大秦(进一步了解了西行路线,对丝绸之路的探索到达最西点)注意: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并非始于丝绸之路。(2)路线:7长安—河西走廊—西域—安息—大秦(3)意义: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佛教传入中国。2、海上丝绸之路(1)开辟:汉武帝后。8910甘肃出土的汉代绢地刺绣。11丝绸之路出土的东汉罗12新疆出土汉朝锦袍1314四、与西亚、欧洲的往来(2)路线:广东沿海(3)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间的联系。—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诸国——印度半岛南端。15(2)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未果。1、汉朝与安息的交往(1)利用陆上丝绸之路与汉朝频繁交往。(2)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丝绸转手贸易。2、汉朝与大秦(罗马帝国)的往来(1)双方间接贸易往来。(3)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将象牙、犀角赠给东汉皇帝。(正史中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16中华文明西亚文明印度文明欧洲文明17拓展引申:中国和日本、朝鲜的往来与中国和安息、大秦的往来的不同中国和日本、朝鲜的往来是属于中华文化圈内部的交流,是以中华文化传播为主体的,是中华文化的巩固与发展。中国和安息、大秦的往来属于两个对等的文化圈间的交流,东西两种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丰富了世界文明。18两汉时对外交往活跃的条件、特点及影响(1)条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力强盛;交通发达,造船与航海技术进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2)特点:范围广:同朝日交往密切,同西亚和欧洲有直接往来;形式多:经济贸易往来,科技文化交流,互派使节等;地位高:中华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导地位。19(3)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