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DNA复制课件_第1页
第二章 DNA复制课件_第2页
第二章 DNA复制课件_第3页
第二章 DNA复制课件_第4页
第二章 DNA复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uifangLi

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

第二章DNA的复制第二章-DNA复制4DNA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单细胞真核细胞染色体线粒体质粒第二章-DNA复制一、染色体(Chromosome)

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间期细胞染色质结构紧密包装的结果。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在细胞生活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以染色质(chromatin)的形式存在的。染色质是一种纤维状结构,叫做染色质丝,它是由最基本的单位—核小体(nucleosome)成串排列而成的。第二章-DNA复制(一)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原核生物(prokaryote)

第二章-DNA复制{组蛋白(

H1H2AH2BH3H4)非组蛋白}核小体{DNA蛋白质染色体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第二章-DNA复制组蛋白的一般特性:■进化上的保守性■无组织特异性■肽链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组蛋白的可修饰性1、组蛋白第二章-DNA复制在细胞周期特定时间可发生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等。H3、H4修饰作用较普遍,H2B有乙酰化作用、H1有磷酸化作用。所有这些修饰作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降低组蛋白所携带的正电荷。这些组蛋白修饰的意义:一是改变染色体的结构,直接影响转录活性;二是核小体表面发生改变,使其他调控蛋白易于和染色质相互接触,从而间接影响转录活性。组蛋白的可修饰性第二章-DNA复制(二)核小体(nucleosome)1、定义:用于组成染色质的结构单位,是由DNA链缠绕一个组蛋白核构成的。第二章-DNA复制2、核小体的结构核心颗粒、连接区DNA第二章-DNA复制6.8:142:11680:18400:1DNAdoublehelixNucleosome(10nmfiber)30nmFiberLoopsILoopsIIchromosome螺旋管横切面第二章-DNA复制3、DNAC值是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含量。C值矛盾:生物基因组的大小与生物进化程度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C值矛盾(C—Valueparadox)。

第二章-DNA复制Cvalueparadoxofnucleotide

霉菌藻类G+细菌G-细菌显花植物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硬骨鱼类软骨鱼类棘皮类甲壳类昆虫类软体动物蠕虫类真菌支原体A生物体进化程度高低与大C值不成明显相关(非线性)B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大C值相差较大

第二章-DNA复制(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比较

第二章-DNA复制●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

结构简炼●存在多顺反子转录单元X174D-E-J-F-G-HmRNA蛋白J、F、GHDEE.coli色氨酸操纵子9个顺反子9个酶(第六章)1、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第二章-DNA复制

●有重叠基因(Sanger发现)基因内基因部分重叠基因一个碱基重叠第二章-DNA复制2、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真核基因组结构庞大

3×109bp、染色质、核膜●单顺反子●基因不连续性断裂基因(interruptedgene)、内含子(intron)、外显子(exon)●非编码区较多多于编码序列(9:1)●含有大量重复序列第二章-DNA复制■不重复序列/单一序列:在基因组中有一个或几个拷贝。真核生物的大多数基因在单倍体中都是单拷贝的。如:蛋清蛋白、血红蛋白等功能:主要是编码蛋白质。

■中度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的拷贝数为101~104。如:rRNA、tRNA

一般是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在调控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第二章-DNA复制■高度重复序列:拷贝数达到几百个到几百万个。

●卫星DNA:A·T含量很高的简单高度重复序列。第二章-DNA复制二、DNA的结构概念指4种脱氧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DNA序列是这一概念的简称。碱基序列(一)DNA的一级结构第二章-DNA复制(二)

DNA的二级结构1、定义: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产生的双螺旋结构。

2、分类:右手螺旋:A-DNA,B-DNA左手螺旋:Z-DNA第二章-DNA复制ABZ第二章-DNA复制ABZ第二章-DNA复制(三)

DNA的高级结构1、定义: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是一种比双螺旋更高层次的空间构象。2、主要形式:超螺旋结构(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第二章-DNA复制正超螺旋:线形或环状双链DNA分子以与DNA双螺旋相同方向旋转,使DNA分子进一步缠绕,而形成的超螺旋。负超螺旋:线形或环状双链DNA分子以与DNA双螺旋相反的方向旋转,使DNA分子进一步缠绕,而形成的超螺旋。L=T+WL:连环数。在双螺旋DNA中,一条链以右手螺旋绕另一条链缠绕的次数。T:缠绕数。指DNA分子中的Watson-Crick螺旋数。(每10.4碱基对的B-DNA螺旋数为1)W:超螺旋周数。第二章-DNA复制(四)

双链DNA特性及在生物学技术中的应用4.1DNA双链的变性与复性DNA变性(denaturation):当DNA溶液温度接近沸点或者pH较高时,互补的两条链会分开,称为DNA变性。DNA复性(renaturation):当变性DNA的溶液缓慢降温时,两条互补的DNA单链可重新聚合,形成规则的双螺旋,称为DNA复性。两条异源核苷酸单链通过序列互补形成双链化合物的过程,称为核酸杂交。核酸杂交有DNA-DNA、DNA-RNA、RNA-RNA等类型。第二章-DNA复制原位杂交:用标记的核酸探针,在组织、细胞、基因文库或凝胶谱带中,对目标DNA进行定位和相对定量的过程。此杂交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4.1.1DNA双链的变性与复性特性的应用第二章-DNA复制

Northern杂交技术

Southern杂交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分类第二章-DNA复制Southern杂交定义:

Southern杂交技术(Southernblotting)就是用探针标记的单链DNA或RNA检测特定DNA的技术。EdwinMellorSouthern(1975)Southern杂交方法(1)菌落原位杂交(2)凝胶原位杂交4.1.1.1Southern印记杂交技术第二章-DNA复制(1)菌落原位杂交感光杂交硝酸纤维素膜影印平板NaOH溶液浸泡SSC溶液浸泡清洗烘干固定用X光胶片覆盖薄膜第二章-DNA复制(2)凝胶原位杂交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胶上的DNA变性并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尼龙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或者紫外线照射固定;与标记探针进行杂交,用放射自显影或酶反应显色,从而检测特定DNA分子的含量。第二章-DNA复制4.1.1.2Northern印记杂交技术1、定义:

Nor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blot)是利用的DNA探针或RNA探针检测特异性RNA的技术。通常用于检测基因的表达情况,即mRNA的情况。Northern杂交由斯坦福大学的GeorgeStark教授于1975年发明。第二章-DNA复制1)将待测定RNA分子通过一定的方法转移并结合到一定的固相支持物(硝酸纤维素膜或其他化学修饰的活性滤纸上)上,即印迹(blotting);2)固定于膜上的RNA与同位素标记的探针在一定的温度和离子强度下退火,即分子杂交过程。Northern印迹杂交基本过程:第二章-DNA复制第二章-DNA复制4.2DNA解链温度(Tm)及应用DNA溶液在260nm波长处吸光度增加到最大值一半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或称熔点(meltingtemperature)。Tm=69.3+0.41(G+C)%核苷酸长度小于25mer,Tm=4(G+C)+2(A+T)应用:计算核苷酸链长度第二章-DNA复制4.3DNA超螺旋结构特征对DNA电泳迁移率的影响质粒DNA的三种带型:1.半开环质粒DNA分子(opencircularDNA,ocDNA):质粒的一条链断裂;松弛的环状分子;泳动速度最慢;2.线性DNA分子(LineDNA,L-DNA):质粒的两条链均断裂;泳动速度居中。3.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Covalentlyclosedcircular,cccDNA):质粒双链没有断裂;超螺旋结构;泳动速度最快;应用:通过DNA迁移率判断质粒DNA结构是否被破坏。第二章-DNA复制内容提要:●DNA的半保留复制●与DNA复制有关的物质●DNA的复制过程(大肠杆菌为例)●DNA复制的其它方式●真核生物中DNA的复制特点三、DNA的复制第二章-DNA复制1、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称为复制。每个新形成的子代DNA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半保留复制。(一)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replication)第二章-DNA复制2、实验证据(1958Meselson和Stahl):

MatthewMesselsonFranklinStahl第二章-DNA复制“Heavy”DNA“Hybrid”

DNA“light”DNA“Hybrid”DNA第二章-DNA复制Semi-conservativeConservativeDispersive第二章-DNA复制3、DNA半保留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DNA的半保留复制表明DNA在代谢上的稳定性,保证亲代的遗传信息稳定地传递给后代。

第二章-DNA复制(二)与DNA复制有关的物质1、原料: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ATP、dGTP、dCTP、dTTP)2、模板:以DNA两条链中的一条为模板链,合成子代DNA3、D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的DNA合成酶●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为底物●反应需要有模板的指导●反应需要有3

-OH存在●DNA链的合成方向为5

3

●需要镁离子第二章-DNA复制性质聚合酶Ⅰ聚合酶Ⅱ聚合酶Ⅲ3'5'外切活性+++5'3'外切活性+--5'3'聚合活性+中+很低+很高新生链合成--+DNA聚合酶Ⅰ主要是修复紫外光引起的DNA损伤;以及在DNA复制时切除RNA引物并填补其留下的空隙。DNA聚合酶Ⅱ修复DNA作用。DNA聚合酶Ⅲ

DNA复制的主要聚合酶,还具有3’-5’外切酶的校对功能,提高DNA复制的保真性原核生物中的DNA聚合酶(大肠杆菌)第二章-DNA复制Klenow片段:DNA聚合酶I被蛋白酶水解成两段,其C端2/3区域被称为Klenow片段具有DNA聚合活性和3’5’外切活性。第二章-DNA复制

α

β

γ

δ

ε定位细胞核细胞核线粒体细胞核细胞核5’-3’外切-----3’-5’外切--+++功能引物合成损伤修复线粒体DNA的复制细胞核DNA的复制复制修复真核生物中的DNA聚合酶第二章-DNA复制4、引物:DNA的合成需要一段RNA链作为引物5、引物合成酶(引发酶):此酶以DNA为模板合成一段RNA,这段RNA作为合成DNA的引物(Primer)。实质是以DNA为模板的RNA聚合酶。第二章-DNA复制

6、DNA连接酶(1967年发现):若双链DNA中一条链有切口(nick),一端是3’-OH,另一端是5’-磷酸基,连接酶可催化这两端形成磷酸二酯键,而使切口连接。

但是它不能将两条游离的DNA单链连接起来

DNA连接酶在DNA复制、损伤修复、重组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5’3’5’OHP第二章-DNA复制7、DNA拓扑异构酶(DNATopisomerase):拓扑异构酶I:使DNA一条链发生断裂和再连接,作用是松解负超螺旋,使负超螺旋DNA转变成松弛型(B型)DNA。拓扑异构酶II:该酶能暂时性地切断和重新连接双链DNA,作用是将负超螺旋引入DNA分子,使正超螺旋型DNA转变成松弛型DNA。同复制有关。例:大肠杆菌中的DNA旋转酶第二章-DNA复制第二章-DNA复制第二章-DNA复制8、解链酶(DNAhelicase)

DNA解链酶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沿5’

3’方向随着复制叉的前进解开双链DNA。在E.coli中,除沿5’

3’方向解链的解链酶I、II、III外,还有一个沿3’

5’移动解链的rep蛋白参与解链。第二章-DNA复制9、单链结合蛋白(single-strandbindingprotein,SSBP):稳定已被解开的DNA单链,阻止复性和保护单链不被核酸酶降解。10.滑动DNA夹(slidingDNAclamp):由多个相同的蛋白亚基组成的“油炸圈饼”状结构。与DNA聚合酶结合,提高DNA聚合酶在复制叉上的延伸能力。第二章-DNA复制(三)DNA的复制过程(大肠杆菌为例)双链的解开

RNA引物的合成

DNA链的延伸切除RNA引物,填补缺口,连接相邻的DNA片段第二章-DNA复制1、双链的解开DNA的复制有特定的起始位点,叫做复制原点(origin或ori)。富含A、T的区段。基本概念:第二章-DNA复制

从复制原点到复制终点的区域组成一个复制单位,称为一个复制子(replicon)。

复制子中控制复制终止的位点称为复制终点(terminus)。第二章-DNA复制DNA复制时在DNA链上通过解旋、解链和SSB蛋白的结合等过程形成的Y字型结构称为复制叉(replicationfork)。复制叉复制叉第二章-DNA复制根据复制叉移动方向和速度:单起点、双向等速多起点、双向等速单向复制多起点、相向复制第二章-DNA复制大约20个DnaA蛋白在ATP的作用下与oriC处的4个9bp保守序列相结合,得到DnaA复制起始复合物。双链解开、复制起始首先,由拓扑异构酶I解开负超螺旋,获得自由的DNA双螺旋结构。第二章-DNA复制在HU蛋白和ATP的共同作用下,DnaA复制起始复合物使3个13bp直接重复序列变性,形成开链。第二章-DNA复制解链酶(DnaB)六聚体在DnaC帮助帮助下,与两条单链DNA相结合,进一步解开DNA双链第二章-DNA复制2、RNA引物的合成DnaB蛋白活化引发酶(引物合成酶),引发前导链RNA引物的合成。后随链RNA引物由引发体引发。n,n’,n”,DnaB,DnaC,DnaI6种蛋白,在引发前体作用下,合在一起,并与引发酶进一步组装成引发体。引物长度约为几个至10个核糖核苷酸。第二章-DNA复制3、DNA链的延伸第二章-DNA复制DNA的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replication)DNA复制时其中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而另一条子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故称半不连续复制。在DNA复制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并连续合成的新生链为前导链(leadingstrand);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形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段,最后再连成的一条完整的DNA链,称为后随链(laggingstrand)。在DNA复制过程中,滞后链首先是断断续续的按5

3方向合成的多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Okazakifragment)。第二章-DNA复制3、DNA链的延伸RNA引物由DNA聚合酶I切除并将缺口补齐,再由DNA连接酶将两个冈崎片段连在一起。第二章-DNA复制4、切除RNA引物,填补缺口,连接相邻的DNA片段在DNA聚合酶Ⅰ催化下切除RNA引物;留下的空隙由DNA聚合酶Ⅰ催化合成一段DNA填补上;在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相邻的DNA链。第二章-DNA复制5、复制终止当复制叉遇到22个碱基的重复性终止序列Ter基因时,Tus蛋白与Ter结合,形成蛋白质终止复合物,使解旋酶不能再将DNA解链,阻挡复制叉前移,等相反方向的复制叉到达后停止复制。由于参与DNA复制的酶脱离DNA双链,将有未被复制的50-100bp序列通过DNA修复方式填补空缺,而后DNA拓扑异构酶使复制叉解体,释放子链DNA。第二章-DNA复制1、环状双链DNA(1)θ型复制环状双链DNA双向等速复制时的复制方式(四)DNA复制的方式第二章-DNA复制(1)正链复制原点被专一性切割;(2)正链3‘-OH延伸,5‘端被单链结合蛋白保护。

(2)滚环型复制环状双链DNA单向复制的特殊方式如:ΦΧ174的双链环状DNA复制型(RF)第二章-DNA复制(3)D环复制环状双链DNA单向复制的特殊方式如:动物线粒体DNA第二章-DNA复制2、线状双链DNA眼型5’端补平方式:(1)3‘末端互补序列将线性复制子转变成环形后补平T4噬菌体(2)DNA末端形成发夹结构草履虫线粒体(3)末端蛋白介入Ф29腺病毒DNA第二章-DNA复制(五)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复制比较1、复制起点个数:真核生物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复制起点;原核生物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复制起点。2、复制子大小:真核生物复制子小,40-100kb;原核生物复制子大小与基因组有关。3、复制起始时间:真核生物染色体在全部复制完之前,各个起始点不再重新开始DNA复制;而在快速生长的原核生物中,复制起点可以连续开始新的复制(多复制叉)。真核生物快速生长时,往往采用更多的复制起点。4、复制速度: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移动速度慢,50bp/s;原核生物DNA聚合酶移动速度快,~1000bp/s。第二章-DNA复制5、DNA聚合酶数量: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种类多;原核生物DNA聚合酶种类少。6、引发酶:真核生物引发酶与DNA聚合酶α结合形成紧密复合物,在细胞内无法分开;原核生物引发酶仅在复制时与解旋酶一起工作。7、RNA引物的切除与缺口的修补:真核生物用RNA酶H1切断DNA与RNA连接处的磷酸二酯键,由FEN1蛋白降解RNA引物,DNA聚合酶ε修复缺口,最后DNA连接酶连接;原核生物用DNA聚合酶I切除降解RNA引物,并修复缺口,最后DNA连接酶连接。第二章-DNA复制8、5’端缺口的修复:真核生物通过端粒酶,形成端粒修复;原核生物5’缺口末端补平方式有(1)3‘末端互补序列将线性复制子转变成环形后补平(2)DNA末端形成发夹结构;(3)末端蛋白介入补平。第二章-DNA复制(六)DNA复制的保真度1、△G正确脱氧核苷酸与错误脱氧核苷酸添加到DNA3‘的能量差。2、DNA聚合酶的校对功能。3、错配修复酶第二章-DNA复制DNA修复系统功能错配修复恢复错配碱基切除修复切除突变的碱基核甘酸切除修复修复被破坏的DNADNA直接修复修复嘧啶二体或甲基化DNA第二章-DNA复制1、错配修复●Dam甲基化酶使母链位于5’GATC序列中腺苷酸甲基化●甲基化紧随在DNA复制之后进行●根据复制叉上DNA甲基化程度,切除尚未甲基化的子链上的错配碱基第二章-DNA复制

根据母链甲基化原则找出错配碱基的示意图发现错配碱基在水解ATP的作用下,MutS,MutL与碱基错配点的DNA双链结合MutS-MutL在DNA双链上移动,发现甲基化DNA后由MutH切开非甲基化的子链第二章-DNA复制

甲基化指导的错配修复示意图错配碱基位于切口3’下游端,错配碱基位于切口5’上游端,第二章-DNA复制2、碱基切除修复一些碱基在自发或突变下会发生脱酰胺,然后改变配对性质,造成氨基转换突变腺嘌呤变为次黄嘌呤与胞嘧啶配对鸟嘌呤变为黄嘌呤与胞嘧啶配对胞嘧啶变为尿嘧啶与腺嘌呤配对第二章-DNA复制胞嘧啶去氨基生成尿嘧啶第二章-DNA复制如果复制发生就会产生一个突变第二章-DNA复制糖苷水解酶识别改变了的碱基,把碱基从N-β-糖苷键处切下来,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统称为AP位点。第二章-DNA复制由AP磷酸内切酶将受损核苷酸的糖苷-磷酸键切开,并移去包括AP位点核苷酸在内的小片段DNA,。第二章-DNA复制DNA连接酶连接利用DNA聚合酶I补上核苷酸第二章-DNA复制3、核苷酸切除修复1)通过特异的核酸内切酶识别损伤部位2)由酶的复合物在损伤的两边切除几个核苷酸3)DNA聚合酶以母链为模板复制合成新子链4)DNA连接酶将切口补平第二章-DNA复制识别损伤部位损伤的两边切除几个核苷酸DNA聚合酶以母链为模板复制合成新子链DNA连接酶将切口补平第二章-DNA复制4、DNA的直接修复在DNA光解酶的作用下将环丁烷胸腺嘧啶二体和6-4光化物还原成为单体甲基转移酶使O6-甲基鸟嘌呤脱甲基生成鸟嘌呤,防止G-T配对第二章-DNA复制DNA复制原理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应用体外DNA复制——PCR反应第二章-DNA复制(一)PCR扩增原理PCR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以拟扩增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为模板,以一对分别与模板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合成新的DNA链。通过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使目的DNA片段得以体外合成和扩增。第二章-DNA复制(二)参与PCR扩增的物质1、原料: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ATP、dGTP、dCTP、dTTP,总称dNTP)2、模板DNA3、特异性引物4、热稳定性DNA聚合酶5、含二价镁离子的缓冲溶液第二章-DNA复制(三)PCR反应步骤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模板DNA双链解离,使之成为单链;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温度降至一定温度(55℃-60℃),引物与经加热变性成单链的模板DNA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72℃条件下,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s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子代链。循环重复变性—退火—延伸过程。在扩增过程中,新合成的DNA片段可以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因而,PCR技术可使目的DNA片段的合成量呈指数型增长。第二章-DNA复制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123目的基因变性加热退火引物与模板结合延伸底物聚合变性退火延伸变性退火延伸第二章-DNA复制理论上讲,PCR产物的量以递增(n为循环次数)。第二章-DNA复制DNA的化学合成法第二章-DNA复制

化学合成DNA的实质是按照序列要求将脱氧核苷酸单体一个个接上去,每接一个单体就是一个循环反应,包括:基团保护、分离、缩合、分离、去保护五大操作单元。具体操作过程有液相合成和固相合成两种形式。前者操作繁琐,基本上已淘汰;后者反应中间物的分离程序简便,DNA合成仪就是根据固相亚磷酸液三酯法原理设计的第二章-DNA复制化学合成的单元操作OHGHHHHOCH2ODMTPOMeNCHMeMeCHMeMeHDMT:二甲氧基三苯甲基激活缩合氧化脱取代基玻璃珠连接臂第二章-DNA复制DNA化学合成的用途合成天然基因修饰改造基因

设计新型基因

制备探针、引物、接头

如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基因、脑啡肽基因、胰岛素基因、干扰素基因等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尿激酶原基因等

第二章-DNA复制SNP原理及应用SNP(全称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指在基因组DNA序列中,由于单个核苷酸的变异而引起的多态性。单核苷酸变异包括转换、颠换、缺失和插入。SNP在CG序列上出现最为频繁,而且多是C转换为T,原因是CG中的C常为甲基化的,自发地脱氨后即成为胸腺嘧啶。SNP具有很高的遗传性,成为第三代遗传标记,人体许多表型差异、对药物或疾病的易感性等都可能与SNP有关。第二章-DNA复制SNP原理及应用用于高危群体的发现、疾病相关基因的鉴定、药物的设计和测试以及生物学的基础研究等。SNP在基因组中分布相当广泛,研究表明在人类基因组中每300碱基对就出现一次。大量存在的SNP位点,使人们有机会发现与各种疾病,包括肿瘤相关的基因组突变;从实验操作来看,通过SNP发现疾病相关基因突变要比通过家系来得容易;有些SNP并不直接导致疾病基因的表达,但由于它与某些疾病基因相邻,而成为重要的标记。SNP在基础研究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对Y染色体SNP的分析,使得在人类进化、人类种群的演化和迁徙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第二章-DNA复制SNP检测技术一、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chip)或DNA微阵列(DNAmicroarray)。其原理是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或显微印刷等方法将大量特定序列的探针分子密集、有序地固定于经过相应处理的硅片、玻片、硝酸纤维素膜等载体上,然后加入标记的待测样品,进行多元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强弱及分布,来分析目的分子的有无、数量及序列,从而获得受检样品的遗传信息。其工作原理与经典的核酸分子杂交如Southern和Northern印迹杂交一致,都是应用已知核酸序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