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护理学相关理论课件_第1页
第三章 护理学相关理论课件_第2页
第三章 护理学相关理论课件_第3页
第三章 护理学相关理论课件_第4页
第三章 护理学相关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第一节一般系统论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路.贝塔朗菲1937年,第一次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1968年,发表了著作《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与应用》,为系统科学提供了纲领性的理论指导。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一、基本概念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1)指系统是由一些要素(子系统)所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2)指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但这些要素组成后,它又具有各孤立所不具备的整体功能。2.系统论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领域,其他各种系统、系统原理、系统联想和发展的科学。3.一般系统论是指一个系统由多个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几个系统又可以联合形成更大的系统,即所谓的次系统和超系统。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系统的分类1.按人类对系统是否施加影响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和人为系统。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系统可分为开放系统和闭合系统。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1)开放系统:是指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是通过输入、输出和反馈的动态过程来实现的输入输出系统物质能量信息物质能量信息反馈2)闭合系统:不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3.按组成系统的内容和要素的性质

系统可分为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4.按系统运动状态按系统状态是否随时间变化可分为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三、系统的基本属性1.整体性:即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纸之和2.相关性: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3.动态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系统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过程是动态性的具体反映。4.层次性:次系统和超系统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四、一般系统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1.促进了整体护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一般系统论是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护理程序的发展基于许多理论基础,一般系统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输入护理系统输出评价反馈病人未达健康目标,修订计划,继续护理程序病人已达健康目标,修订计划,停止护理程序反馈经护理后病人健康状况病人健康状况护理人员情况医疗设施条件诊断、计划、实施评估评价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3.作为护理理论或模式发展的框架如罗伊的适应模式、纽曼的系统模式4.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第二节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一、需要的概念1.需要是指生物体处于缺乏或不足状态时,想去满足或补充那些不足或缺乏的倾向。2.基本需求属于非学习性的需要,主要是指生理性的需要。3.次要需要经过学习过程而产生的需要,是从基本需要引导出来的需要。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二、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1.生理障碍2.心理障碍3.认知障碍4.环境障碍5.社交障碍6.个人障碍7.文化障碍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三、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一、生理需要人类谋求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包括空气、水分、食物、排泄、休息、睡眠、性等的需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二、安全需要包括生理上的安全需要和心理上的安全需要。三、爱与归属的需要指个体需要去爱别人,去接纳别人,同时也需要被别人爱,被集体接纳,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四、尊重的需要一是拥有自尊心;另一方面是被别人尊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自己的工作及生活上的愿望,并借此获得满足感。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理论的一般规律1.人类的基本需要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各层次的需要是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2.通常情况下,人的生理需要是最重要的,只有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人才能得以生存,才有可能考虑其他的需要。3.人类的基本需要中有些需要是需要立即予以满足的,如空气;而有些需要可以暂缓,如食物、睡眠等,当它们最终是需要得到满足的。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理论的一般规律4.一般来说,在一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更高一个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逐渐明显。5.同一时期,可有多种需要同时存在,但总有一些需要占重要地位。6.随着需要层次的向上移动,各种需要的意义因人而异。7.层次越高的需要,满足的方式越有差异,且满足的难度越大。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四、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工作的应用(一)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对护理工作的意义1.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护理对象的言行,识别护理对象未能满足的需要。2.预测护理对象尚未表达的需要,或对其潜在的问题采取预防性的措施,以防止问题发生。3.系统地收集和评估护理对象的基本资料。4.根据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识别护理问题的轻重缓急,科学地制定护理计划,合理地安排护理工作。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二)患者的基本需要1.生理的需要表现为营养失调、排泄失调、失眠、缺氧。2.安全的需要感到生命受到威胁而使安全感下降3.爱与归属的需要由于与亲人分离和生活方式的是改变,爱与归属的需要变得更加强烈。4.尊重的需要个体某些方面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导致个体自我概念紊乱5.认知的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及疾病的性质与转归6.审美的需要医院规范化设施与服装,疾病、疾病治疗造成容貌与体型是改变7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受影响且最难满足的需要四、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工作的应用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四、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工作的应用(三)满足患者需要的方式1.直接满足患者的需要2.协助患者满足需要3.间接满足患者的需要

护理人员应重视人在需要上的这一差异,识别和满足个体不同的需要,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第三节成长与发展理论成长和发展贯穿于人的生命全过程,人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特殊问题需要解决。护理人员学习成长与发展理论,了解不同成长发展水平的护理对象的身心特征,有助于为其所处的生命阶段提供适合的优质护理服务。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一、成长与发展概念(一)概念及组成成长与发展,又称生长与发育,是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一个自然而又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它包括生理、认知、情感、精神、社会、道德等组成部分。成长:细胞增值的结果,如身高、体重、高密度的变化等;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是学习的结果和成熟的象征,如行为改变、技能增强。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二)规律及影响因素

成长发展过程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遗传和环境是影响生长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遗传因素决定生长的潜力,而这种潜力又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和调节,两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了成长发展的水平。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二、成长与发展的相关理论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

弗洛伊德,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以多年对精神病患者的观察及治疗的过程为依据,创立了性心理发展学说。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追求生存、自卫及享乐,而原欲或称为性本能是刺激人活动的原动力。原欲是人的精神力量,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性本能,但条件及环境不允许人的欲望任意去满足,因此,人的本能被压抑后会以潜意识的方式来表现,从而形成了性压抑后的精神疾患或变态心理。其学说包括意识的层次、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三大理论要点。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1.意识的层面理论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2.人格结构理论人的发展过程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结构相互作用结构的反映3.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理论及护理应用

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性本能。江性心理发展分为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5个阶段。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意识的层次理论要点层次理论要点意识是指个体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动部分,如知觉、情绪、意志和思维等,被形容为海平面以上的冰山之巅部分潜意识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深层的心理活动部分。潜意识虽然不被意识所知觉,但它是整个心理活动中的原动力,被形容为海平面以上的冰山部分潜意识的心理活动是一切意识活动为基础,其中潜伏的心里矛盾、心理冲突等常是导个体产生焦虑不适乃至心理障碍的症结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者不在意识中,但通过自己关注或经他人提醒而出现于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被形容为介于上海平面上上下部分,随着波浪的起伏时隐时现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1.意识的层面理论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2.人格结构理论人的发展过程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结构相互作用结构的反映3.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理论及护理应用

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性本能。江性心理发展分为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5个阶段。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人格结构理论要点组成理论要点本我处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主要的部分,由先天的本我与原始的欲望组成,其中性本能对人格发展最为重要。本我受快乐原则的支配,目标在于获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是人类非理性心理活动的部分。自我存在于意识中,自我包含对自己的确认以及与外界接触后的各种感觉的确认。自我受实现原则支配,在本我的冲动欲望与外部现实的制约间起调节作用,从而使人的行为适应社会和环境。自我的发展及其功能决定着个体心理健康的水平。超我存在于意识中,是人格中最理性的部分,由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超我遵循完美原则,对个体的动机进行监督和管制,限制本我,达到自我完美的高度。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1.意识的层面理论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2.人格结构理论人的发展过程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结构相互作用结构的反映3.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理论及护理应用

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性本能。江性心理发展分为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5个阶段。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各阶段特点及护理应用阶段特点护理应用口欲期0·1岁原欲集中在口部,快乐和安全感通过吮吸、吞咽、咀嚼等与口有关的活动获得。如果口部的欲望得到满足,则有利于情绪及人格的正常发展满足婴幼儿口部的欲望,通过恰当的喂养和抚触给婴幼儿带来的舒适和安全,以利于其正常情绪及人格的发展肛欲期1·3岁原欲集中在肛门区,愉快感来自排泄多带来的快感和自己对排泄的控制。训练得当,养成良好习惯,是形成以后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进行恰当的排便训练,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予以鼓励和表扬,给幼儿愉快体验。但避免训练过早或过严。性蕾期3·6岁原欲集中在生殖期,儿童对自己的性器官感兴趣,并产生性别差异,恋慕异性的父母,排斥同行的父母。此期能与同性别父、母亲建立性别认同感,有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行为和道德观念。引导儿童对性别的认同,帮助其解决恋母或恋父情结的矛盾冲突。有助于其日后走出家庭,建立良好的两性关系。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阶段特点护理应用潜伏期6·12岁早期的性冲动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把精力投入到学习、游戏等各种智力和体育活动上。快感来自于对外界环境的体验,喜欢与同性别的伙伴一起游戏或活动。此期顺利发展,可获得许多人际交往经验为儿童提供各种活动的机会,包括游戏、学习文化知识、身体活动等,鼓励其追求知识,认真学习,积极锻炼生殖期原欲重新回到生殖期,注意力转向年龄相近的异性伴侣,并逐渐培养独立性和自我决策的能力,性心理的发展趋向成熟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识,鼓励其独立、自我决策,正确引导青少年与异性的交往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健康教育

通过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帮助他们理解儿童在健康人格形成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养育和训练儿童。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艾瑞克森,哈佛大学的心理分析学家,是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的学生。他在佛洛伊德性心理发展学说的基础上,将理论扩展至社会方面于1950年提出了解释整个生命过程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文化及社会环境在人格发展各个阶段中的重要作用,将人的发展分成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的危机或中心任务必须解决。危机处理成功与否直接导致正面或负面的心理社会发展结果,并直接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发展。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内容及护理应用发展阶段发展危机发展任务发展结果护理应用正面负面婴儿期0·18个月信任对不信任与照顾者(父母)建立信任感,让婴儿体验信任和不信任,信任>不信任,学会信任他人建立信任感表现为信赖他人、有安全感、乐观,愿意与人交往,有信心,形成有希望的品质不信任感表现为焦虑不安、畏缩或疏远他人满足婴儿食物和卫生等生理需求,拥抱、抚触婴儿,轻柔交谈,提供视觉刺激,减轻其父母的焦虑幼儿期18个月·3岁自主对羞愧或疑惑适时学习最低限度的自我照顾及自我控制能力,获得自主感产生自我控制感、自信和自主性,形成有意志的品质缺乏自信表现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度自己限制或顺从任性及反抗鼓励儿童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提供自己决定的机会赞赏、解释、抚慰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发展阶段发展危机发展任务发展结果护理应用正面负面学龄前期3·6岁主动对内疚获得主动感,体验目标的实现明确自己生活的目的和方向,能主动进取,有创造力,形成有目的的品质不缺乏自信,内疚或自罪感;态度消极,怕出错,过于限制自己的活动鼓励和表扬儿童有益的主动行为,重视游戏的意义,提供创新计划,满足合理的要求,倾听、耐心回答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获得勤奋感学会与他人竞争、合作、守规则,求得创造与自我发展,形成有能力的品质自卑,充满失败感,从学校学习及同学交往中退缩下来帮助儿童继续完成学习任务,允许其进行业余爱好或帮助噶人准备、整理用物,体验成就感青春期12·18岁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建立自我认同感接受自我,明确生活目标,并为之努力角色混乱,难以进入角色要求创造青少年参与讨论的机会,支持和赞赏正确决定,尊重隐私,树立良好形象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发展阶段发展危机发展任务发展结果护理应用正面负面青年期18·35岁亲密对孤独发展亲密关系,承担责任和义务,建立友谊、爱情和婚姻关系美满的感情生活、亲密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协作精神、尽职尽责缺乏人际交往,逃避工作或家庭责任,性格孤僻帮助青年保持亲友联系,多提供恋人相处的机会。帮助其重新设定现实的生活目标中年期35·65岁创造对停滞养育下一代,获得成就感富有创造性,热爱家庭,生活充实,关心他人自私,自我放纵和缺乏责任感给予中年人更多的感情支持,帮助其调整和适应角色,适当赞扬其成就老年期65岁以上完善对失望建立完善感感到人生值得,表现为乐观、满足、平静,安享晚年,形成有智慧的品质出现挫折感、失落感和绝望感,追悔、消极耐心倾听,肯定老年人的成就,发掘其潜能,鼓励其交往和参加活动,及时发现不良情绪,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意外发生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瑞士杰出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提出了关于儿童思维、推理和问题解决的理论,即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发育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经同化及顺应两个基本认知过程而形成的。每个个体都有一个原有的认知结构,又称为基模。同化:当个遇到刺激情境或困难情境时,企图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顺应:如果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对新事物产生认知作用,就出现心理上的失衡。为了重新达到平衡,个体只有通过改变或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况。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各阶段特点及护理应用阶段特点护理应用感觉运动期0·2岁是思维的萌芽期通过感觉、运动来认知周围的世界分为:反射练习、初级循环反应、二级循环反应、二级图式协调、三级循环反应、表象思维开始6个阶段提供各种感觉和运动性刺激,如色彩的视觉刺激,轻柔悦耳的语言听觉刺激,轻柔抚摸的触觉刺激;提供玩具和游戏等。应注意不要触及危险物品。前运思期2·7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能用语言和符号表达时间、地点及人物,但感知局限,思维方式固定。思维尚缺系统性和逻辑性,注意力集中在单一的事物上利用儿童的象征和表象思维,通过游戏、玩具等方式进行沟通,让其表达自己的感受;尽量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满足其需求可通过适当的规则,要求儿童服从及配合完成任务,如治疗与护理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各阶段特点及护理应用阶段特点护理应用具体思维期7·11岁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开始同时考虑多方面问题,获取逻辑思维能力,并在分类、数字、处理、时间和空间概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具有心理操作能力,并去认识及反映内、外部世界,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及深刻性可用图片、模型及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等具体方式与儿童进行沟通,不用抽象的词语。解释有关事情发生、过程及其必要性,并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其进行选择形式运思期11岁起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从具体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是一种新的以自我为中心阶段,富于想象,迷恋科学幻想。能独立整理自己的思想,并按所有的可能性作出推测和判断对有关事情发生、过程及其必要性作更详尽的解释,如治疗和护理过程,鼓励青少年作出合理的选择。尊重其隐私,不嘲笑或否定其天真的想法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第四节压力与适应理论

压力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的事件。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生活的压力感受已越来越明显。正确认识压力,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压力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生存与生活的必备能力。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一、相关概念(一)压力汉斯.赛里:压力是机体对环境中的各种不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拉扎勒斯:压力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出现的一种结果。是来自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压力源的需求超过个人、社会等的适应资源时所产生的结果。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二)压力源压力源指引起压力的来源,凡是能对机体施加影响而促发机体产生压力的因素都被称为压力源。1.生理性压力源包括生理性变化和病理性变化2.心理性压力源各种原因引起的焦虑、恐惧、生气、挫折感、不详感等。3.物理性压力源如丧失亲人、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吃力、工作表现欠佳等。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4.物理性压力源如噪声、光线不适当、放射线、温度和湿度不当等。5.化学性压力源如空气和水的污染、药物的毒副反应等。6.文化性压力源如人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而出现的紧张、焦虑等不适应的反应。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2.压力反应特征(1)不同的压力源可以引起一种压力反应。(2)不同的个体对同一种压力源的反应可以是各种各样的。(3)多数人都有能力避免一般性压力源。(4)对极端的压力源和灾难事件,大部分人的反应方式相似。(5)对压力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为既往的经历、儿童时期所建立的社会交往型态及当时情景对个体的意义(6)在某些情况下压力源对个体是有益的。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二、有关压力学说赛里的压力学说:从基本的生理学角度说明压力,强调了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压力反应的关系。霍姆拉丝和拉赫—生活变化适应模式与疾病发作学说:生活变化对健康与疾病所造成的影响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对压力的认知和评估。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一)赛里的压力理论

压力是身体对任何需求作出的非特异性反应。

所谓的非特异性反应是指一种无选择的、影响全部或大部分系统的反应,也就是说,整个机体对任何作用于其特殊因素所进行的反应。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二)赛里的压力适应综合征学说全身适应综合征不论是何种因素侵犯体内恒定系统时,都会引起一定的反应,但任何刺激都不可能产生完全特意的反应,而只能产生相同的反应群。局部适应综合征发生在身体某一器官或区域内的反应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适应综合征的反应阶段第一阶段(警觉期):压力源作用于身体的直接反应第二阶段(抵抗期):机体内部的防御力量动员起来的表现第三阶段(衰竭期):发生在压力源强烈或长期存在时,机体内的适应性资源耗尽,抵抗力下降。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三、对压力的防卫没有自然防卫能力的人,压力对其的影响相对严重,甚至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反之,自然防卫能力强的人,对许多压力源可以不感受,甚至认为是适当的。人们除了具有自然防卫能力以外,还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新的应对技能,借此主动处理所面临的压力情况。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一)第一线防卫—生理与心理防卫生理防卫: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在内的生理状况。心理防卫:心理上对压力作出适当反应的过程。个体常常在潜意识状态下运用一种胡浩多种心理防卫机制,以达到解除情绪冲突、避免焦虑、解决问题。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二)第二线防卫—自力救助1.正确对待问题(1)评估压力源一般可以先用提问的方式找出压力源。(2)采取应对措施如果在以上问题中找到了一种或几种可能的情况,接着就应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2.正确对待感情问题人们面临压力时可产生焦虑、沮丧、愤怒或其他情绪。处理方法:找出引起这些情感体验的原因,有哪些伴随的生理反应,如食欲减退、心悸、失眠等;然后要承认这些情感,并进行认真分析、排解,恰当地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3.利用可能的支持力量(1)找一位曾有过类似经验并能设身处地为其设想的朋友与之交谈,则可减轻其焦虑程度。(2)寻找有关信息的过程也能减轻焦虑(3)有心理障碍的人到心理咨询中寻求帮助等。

社会支持网成员可以是父母、配偶、子女和好友等,也可以是有关的专业机构。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4.减少压力的生理影响

良好的身体状况是有效抵抗压力源侵入的基础,而当个体身体状况不好时,容易遭受严重压力反应的伤害。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传统的气功疗法、松弛锻炼以及一些娱乐活动,均是帮助人们解脱压力的实用方法。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三)第三线防卫—专业辅助

由医护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如给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并给予必要的健康咨询和教育来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

如果不及时,则会出现病情加重或演变成慢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抑郁症等。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四、对压力的适应(一)适应的概念

适应是生物体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的过程,是所有生物的特征。

适应的最终目的是个体在遇到任何压力源时,都会尝试去适应它。

生物体的适应行为是促使其更能适于生存的一个过程。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二)适应的层次适应是生物体区别于无生命物体的一个特征。1.生理层次指个体通过体内生理功能的调整去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对机体需求的增加。2.心理层次指当人们经受压力时调整自己的态度、情感去认识压力源,努力摆脱或消除压力。3.社会文化层次指个体调整个人的行为举止使其与各种不同群体(如社会集团、专业团体、家庭等)的信念、习俗和规范相协调等。4.技术层次指人们在继承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科学工艺和技术,以改善生存环境、控制自然环境中的压力源。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五、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压力是每一个个体在生命活动中都不可避免的经历。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有可能面临的压力源,帮助患者减轻压力反应,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维持其身心平衡。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一)医院中常见的压力源环境陌生对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的人际环境;饮食、住院的作息制度疾病威胁严重疾病造成的威胁、罹患难治或不治之症,手术缺少信息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措施不了解;对医学术语不能理解,医护人员不能耐心解答丧失自尊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独立进食、如厕、沐浴、穿衣,与外界隔离与家庭环境、工作环境隔离,不能与家人和朋友谈心,感觉不被医护人员重视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二)与护理工作有关的压力源护理人员不了解或忽略了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员业务技术不熟悉,对病情的变化未能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护理工作中对环境的安排不妥当护理工作中忽略了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的建立护理工作中忽略了与患者家属的合作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三)护理人员如何帮助患者适应压力创造适宜的住院环境病房环境舒适安全、生活方便评估分析压力源压力的程度、持续时间、过去所承受压力的经验以及可以得到的社会支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解决问题指导患者运用恰当的应对方法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感受,允许和理解其情感宣泄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属取得有效合作,减轻患者的孤独与被隔离感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四)护士的职业压力1.护理工作所承受的压力(1)工作性质紧张忙碌和责任重大(2)超负荷的工作量(3)工作时间不定性(4)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5)高风险的护理工作(6)不良的工作环境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2.护士应如何调节、缓解工作压力(1)妥善处理人际关系(2)提高自身业务素质(3)调动社会支持系统(4)应用恰当的应对方法①培养个人业余兴趣、爱好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③寻求合适的自我情绪放松④学习一些松弛技巧加以应用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第五节沟通理论

由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人格特征及不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护理人员在为人提供健康服务时,熟练运用沟通的理论和技巧,才能与其开展有效的沟通,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一、沟通的概念和构成因素(一)概念沟通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它注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反馈。沟通可以理解为一个遵循一些列共同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沟通是形成人际关系的手段。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二)构成要素沟通发生的背景或情景指沟通发生时的场所或环境,它包括物理的场所、特定的时间、参与沟通者的个人特征。信息发出者指发出信息的主体,这一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信息指能够传递并能被接受者的感受器官所接受的观点、思想、情感等,包括语言与非语言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传递的所有影响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信息传递途径指信息传递的手段或媒介,它是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桥梁。信息接受者是信息接收的主体,是沟通的被动方。反馈过程是指沟通双方彼此间的回应。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二、沟通层次一般性沟通又称陈词滥调式沟通,是参与程度最差、分享彼此真实感觉最少的沟通方式。陈述性沟通客观性的沟通,不带任何人的意见、建议,也不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享个人想法的沟通建立相互关系的过程中产生信任感后形成的分享感觉沟通沟通双方彼此信任、建立安全感的基础上才会发生。一致性沟通沟通的双方达到了彼此的信任感、安全感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三、沟通的类型语言性沟通指沟通者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将信息发送给接受者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大约有35%属于语言性沟通护士采集病史、做健康宣传教育、实施护理操作等都必须使用语言性沟通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非语言性沟通通过身体姿势、面部表情,利用空间、声音和触觉产生的。人与人之间沟通,大约有65%是非语言性沟通形式由于一个人很难控制自己的非语言性反应,所以一般较能表达真实的感受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1.非语言性沟通的作用表达情感与情绪调节互动替代语言信息维护自我形象表达人际关系装填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2.非语言性沟通的特点情境性整体性可信性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3.非语言性沟通的形式(1)体语人体运用肢体语言所表达的信息1)人的仪表相貌、身材、衣着、装饰等2)面部表情喜怒忧思悲恐惊3)目光接触眼神交流4)身体姿态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身体健康情况及自我概念5)手势强调、加强或澄清语言信息6)触摸使用适当可以有效地传递情感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2)空间效应沟通双方如何利用他们在沟通中的空间和距离,它关系到个人空间和周围环境极其相互影响1)亲密距离<50cm2)个人距离50~100cm3)社交距离1.3~4m4)公众距离>4m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保持对距离的敏感性,注意距离的有效性和舒适感所引起的距离。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3)反应时间沟通时间的选择、沟通间隔的长短、沟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