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修编)_第1页
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修编)_第2页
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修编)_第3页
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修编)_第4页
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修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湖北双鑫矿业有限公司黑龙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修编) 1 1 1 3 31.5方案适用年限 8 92矿区概况 132.1项目概况 13 242.3矿产资源概况 26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733.1矿产品需求现状与预测 733.2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753.3矿床开采 903.4矿山机械 1073.5选矿及尾矿设施 1173.6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设施 1223.7职业卫生与安全 1274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1374.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424.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1664.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1684.4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1725土地复垦 1825.1土地复垦方向性与可行性分析 1845.2复垦区土地利用状况 1905.3土地复垦质量要求与复垦措施 2015.4工程设计及工程测算 2076经费估算 2116.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费用估算 2116.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费用估算 2176.3土地复垦费用估算 2216.4项目经费投资构成汇总 2257进度安排 2267.1建设工期 2267.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进度安排 2277.3土地复垦进度安排 2288保障措施 2308.1组织保障措施 2308.2费用保障措施 2308.3监管保障措施 2338.4技术保障措施 2348.5公众参与 2348.6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2359效益分析 2369.1经济效益 2369.2生态效益 2389.3社会效益 2389.4综合评价 239 240 240 2431、委托书2、核实报告备案证明3、原采矿许可证4、生态复绿方案审查申请登记表5、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6、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7、土地复垦预算表8、土地复垦承诺函9、方案征求意见稿回复函10、方案公众参与调查表11、《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评12、一期恢复治理竣工资料13、(原)随县国土资源局关于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采矿权变更(扩大)生产规模及延期事宜镇政府与各部门意见汇总1、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矿区地形地质图2、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封江矿区汪家湾矿段地形地质图3、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矿区井上下对照图4、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汪家湾矿段井上下对照图5、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广场平面布置图6、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矿区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图7、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汪家湾矿段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图8、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W40勘探线剖面图9、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W128勘探线剖面图10、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W836勘探线剖面图11、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W868勘探线剖面图12、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W884勘探线剖面图13、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W948勘探线剖面图14、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矿区采掘工程平面图1∶20001:20001:20001:10001:10001:10001:10001:5001:5001:10001:10001:10001:10001:200015、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汪家湾矿段采掘工程平面图16、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通风避灾系统图17、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汪家湾通风避灾系统图18、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中段平面图19、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汪家湾中段平面图20、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留矿全面采矿法标准图21、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22、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汪家湾矿段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23、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24、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汪家湾矿段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25、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图26、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汪家湾矿段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图27、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土地利用现状图28、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汪家湾土地利用现状图29、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土地损毁预测图30、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汪家湾土地损毁预测图31、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土地复垦规划图32、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汪家湾土地复垦规划图33、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截排水沟设计图34、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硐封堵设计图35、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林地复垦设计图1:20001:10001:10001:10001:1000示意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1:100001:100001:100001:100001:100001:10000示意示意示意1为矿山合理、规范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土地复垦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同时为矿山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及延续手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备用金收缴提供依据。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位于随州市随县万和镇境内,采1.617km2,开采标高:+270m至80m,开采规模为1.5万吨/年,开采方式为黑龙潭矿区、封江矿区内目前共设有二家采矿权,分别是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范围包括黑龙潭矿区、封江矿区汪家湾矿段)和随县卸甲沟金矿(矿区范围包括封江矿区卸甲沟矿段及狮子口矿段)。2011年(原)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曾批复将原位于黑龙潭矿区的黑龙潭金矿和原位于封江矿区的汪家湾金矿整合为黑龙潭金矿1个采矿权(鄂国土资变[2011]14号)。批复中计划将原有2个独立的、不相连矿区(黑龙潭矿区的黑龙潭金矿、封江矿区的汪家湾金矿)整合成1个连续的矿区,拟整合后的黑龙潭金矿矿区面积2.8444km2,开采标高+270至0m。2015年10月27日换发整合后的新采矿证时,所换发的采矿证未按鄂国土资变[2011]14号调整为一个连续区块,仍由2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区块组成,面积与原2个采矿权(整合前的黑龙潭金矿及汪家湾金矿)总面积一致。整合后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4200002010024120055514,有效期三年,自至80m。生产规模1.5万吨/年,开采矿种为金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原采矿许可证到期后,该矿进行了一轮延期,新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为自20202矿区于2012年完成了首次核实工作。根据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7月编制的《随州市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黑龙潭金矿年生产能力为矿石5000t/年。开采方式:采用地下开采、斜井开拓;开采对象:主要为Ⅱ、Ⅲ、ⅩⅩ号矿体(现Ⅲ、ⅩⅩ号矿体已采空)。开采深度:+130米~+80米。2017年11月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湖北开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黑龙潭金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于2018年8月提交了《湖北省随矿山原有资源大部分已采空,2018年核实时新增了4个矿体。2019年10月该公司委托湖北开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湖北双鑫矿业有限公司黑龙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生产规模1.5万吨/年)通过了湖北省矿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审查,之后矿山企业向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申请采矿权延续,并取得了新的采矿许可证。矿山在取得新的采矿许可证后,由于原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矿山按照《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进行了整改,但由于矿山现有生产规模1.5万吨/年不符合《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5〕53号)》地下开采矿山生产规模不得小于3万吨/年的要求,未顺利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鉴于以上原因,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拟在新采矿许可证到期时将生产规模由1.5万吨/年扩大到3万吨/年。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管理的意见》(鄂政发〔2015〕60号)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执行责任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提高矿业权政务服务效能的通知》(鄂土资规〔2016〕2号将省、市、县三级发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合并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为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矿区矿产资源,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落实国家有关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的政策法规,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规范采矿活动,加强生态复绿管理,确保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受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湖北开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承担了《湖北双鑫矿业3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修编)》的编制本次方案编制过程中矿山生产规模由1.5万吨/年扩大到3万吨/年,矿山服务年限发生变化,对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了修改,因金矿石价格上涨,本方案对经济效益部分进行了重新计算;服务年限变化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部分投资发生变化,对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也进行了相应修改。从本矿山生产建设的自身特点出发,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保《方案》经济上合理、技术科学可行、施工简捷易行、综合效益最佳的原则。1.4.1法律、法规和规章);(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12月2););(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9)《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201);(10)《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16年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64号);(1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41.4.2政策性文件(2)《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规〔2016〕21号);(3)《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复绿方案编制及评审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办文〔2016〕22号);(4)《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管理的意见》(鄂政发);(5)《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执行责任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提高矿业权政务服务效能的通知》(鄂土资规〔2016〕2号);(6)《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5〕53号);(7)《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改进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工作的通知》(鄂国土资发〔2009〕63号);(8)《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鄂土资发〔2011〕102号);(9)《随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10)《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加快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通知》(国土资发〔2017〕30号);(11)《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改革工作的通知》(鄂自然资发〔2020〕15号)。1.4.3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4)《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2013);(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10);5(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7)《劳动保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2008);(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9)《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10)《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1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20);(13)《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2006年9);(14)《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1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80号令修订););(17)《非矿山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8号令);(1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安监总办(19)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试行)的通知(鄂土资发〔2012〕108号);(20)原国土资源部2012年第29号公告《金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2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23)《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1-2011);6(24)《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25)《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26)《全国土地利用分类》(GB/T21010-2017);(27)《生态公益林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31/T1038-2017(2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9)《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3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32/TJ208-2016);(31)《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16);(32)《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33)《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35)《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1994);(36)《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51040-2014(3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16);(38)《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1-2011);(39)《冶金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GB51119-2015);(4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2016,);(4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AQ2032-2016,);(43)《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AQ2033-2016,);(44)《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4-2016,);(45)《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5-2016)(4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讯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2036-2016,7);(47)《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GB50771-2012);(48)《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DZ/T0287-2015);(49)《黄金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0314-2018);(50)《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2020)。1.4.4其他技术资料(1)《湖北省随州市黑龙潭矿区、封江矿区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简称《2012年核实报告》)湖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鄂土资储备字[2014]10号);(2)《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汪家湾金矿2014年度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湖北开源矿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3)《湖北省随州市封江矿区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4年12月底)》(以下简称《2014年核实报告》)湖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鄂土资储备字[2015]047号);(4)《湖北省随州市黑龙潭矿区、封江矿区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8年6月底)》(湖北开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18年8月,鄂土资储备字【2019】03号);(5)《随州市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大冶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7);(6)《湖北省随州市汪家湾金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2008年10月);(7)《湖北省随州市汪家湾金矿矿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武汉地质);(8)《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1608#采区改扩建初步设计说明书》(湖北荆襄化工矿山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008年4月);(9)《随州市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湖北省地质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9月);8(10)《随州市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30000t/a金矿采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武汉工程大学,2008年11月);(11)《随州市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1608采区改扩建变更初步设计》(湖北中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6月);(12)《随州市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汪家湾金矿地下开采初步设计》(湖北中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6月);(13)《随州市双鑫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35.48万m3新建)安全预评价报告》(武汉兴业矿山安全评价咨询有限公司,2011年2月);(14)《随州市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1608#系统地下开采改扩建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报告》(荆门华森安全评价有限公司,2011年11);(15)《随州市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安全验收评价报告》(黄石市安泰消防工程有限公司,2012年12月);(16)《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汪家湾采区地下开采工程项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河南鑫安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3);(17)《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湖北开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19年10月););(19)现场调查资料。1.5方案适用年限矿山设计为地下开采,设计生产规模3万吨/年,设计利用资源量165.7千吨,可采储量为149.13千吨,矿山服务年限约为6.5年(含基建1年)。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采用边开采边治理的方法。考虑到矿山闭坑以及生态复绿时间1年,后期监测管护时间预计2年,确定该矿山生态复绿期限为9.5年(2022年2月—20319由于矿山环境问题是一个动态问题,它是随着采矿的进程而随之变化产生新的环境问题,故本方案近期适用年限为5年,矿山企业必须对本方案进行补充调整,5年后应进行修编,以后每隔5年修编一次,必要时,予以重新编制,以适应矿山生产活动及采矿不同阶段的需要。方案适用年限内,如采矿权人申请变更矿区范围、矿种、规模、开采方式,必须重新编制或修编本方案。1.6.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摘要1、开采对象:采矿许可证范围内金矿分为黑龙潭矿区和封江矿区汪家湾矿段。黑龙潭矿区原发现的矿体已基本开采空,后期拟回采II号矿体及新增14号矿体,并对其他矿体进行二次回采。本次黑龙潭矿区主要是对II号矿体及新增14号矿体进行开发利用;封江矿区汪家湾矿段原发现的矿体已采空,本次主要是对新增2号、3号、4号矿体进行开发利用。2、地质储量: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证内累计查明122b+333矿石矿石资源量531kt,Au金属量2031kg、Ag金属量51906kg;保有122b+333矿石资源量112kt,Au金属量406kg,Ag金属量4195kg。黑龙潭金矿从2013年至2018年6月底,通过巷道开拓及探矿工程新增矿石资源量101kt,Au金属量359kg、Ag金属量3395kg。其中黑龙潭矿段新增矿石资源量8kt,Au金属量32kg、Ag金属量416kg;汪家湾矿段新增矿石资源量93kt,Au金属量327kg、Ag金属量2979kg。Au金属量215kg、Ag金属量1994kg。其中黑龙潭矿区新增消耗金矿石资源量6kt,Au金属量27kg、Ag金属量654kg。汪家湾矿段新增消耗金矿石资源量50kt,Au金属量188kg、Ag金属量1340kg。汪家湾矿段新增的矿石量和金属量包含2014年封江矿区核实报告中的核实量(矿石量10kt,Au31kg,Ag339kg)。本次拟开发利用的矿体为黑龙潭矿区II号矿体及新增14号矿体、封江金矿区汪家湾矿段新增2号、3号及4号矿体以及2018年核实量所圈定的低品位矿体。保有矿石资源量112kt(其中控制资源量65kt,Au金属量406kg,Ag金属量4195kg。另外区内低品位矿石资源量83kt(其中其中黑龙潭矿段低品位矿石资源量1kt,Au金属量3kg,Ag金属量29kg;汪家湾矿段低品位矿石资源量82kt,Au金属量231kg,Ag金属量2010kg。全区(黑龙潭矿区,封江金矿区汪家湾矿段)合计矿石资源量195kt(其中设计采用留矿全面法开采,采矿回收率90%,矿体厚度小,矿石贫化率取10%,矿区设计利用资源量166.0千吨,设计可采储量149.4千吨。根据2018年8月湖北开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核实报告》(附表第一册P46页表13),黑龙潭金矿核实时新增矿石量100.436kt,Au金属量356kg,Ag金属量3367kg。其中黑龙潭矿区7.693kt,Au金属量29kg,Ag金属量388kg;封江矿区汪家湾矿段新增2、3、4号矿体矿石量92.743kt,Au金属量327kg,Ag金属量2979kg。3、建设规模:3万吨/年。4、矿山服务年限为6.5年(含基建期1年);5、产品方案:金原矿(采场);6、开采方式:地下开采;7、开拓运输方案:竖井与斜井联合开拓、坑内轨道运输;8、采矿方法:留矿全面法;9、选矿工艺:浮选和全泥氰化炭浆法,金精矿销售(由公司选厂专门负年所得税110.91万元,年税后净利润为332.73元,矿山静态投资回收期1.2年,矿山总体效益较好。1.6.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摘要1、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为较重要区,矿山建设规模为小型,故综合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确定为二级评估,评估区面积1.9009km2。对含水层的破坏较严重;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较严重;对土地资源破坏较严3、预测评估结果:矿山开采形成矿井边坡产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危险性中等,危害程度较严重;矿山废石场产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中等,危害程度较严重;矿山开采对区内含水层影响较严重;矿山开采对土地资源影响较严重;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严重。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原露天采场、废石堆是重点防治区;工业场地、矿山公路、地表错动范围次重点防治区;评估区内的除重点和次重点防治区以外的为一般防治区。5、近期(2022年2月—2024年1月)恢复治理工作:①在原露天采场周边增设警示标志;②在后期继续使用的废石场上部设置截洪沟,后期对废石场潜在的地质灾害采取监测、示警等措施以消除安全隐患;③在预测地面塌陷范围、地面变形区设置监测墩,严密监测地表及井下变形情况④报废的井口予以封堵,对没有利用价值的老工业场地、堆矿场、废渣堆应及时进行年1月)恢复治理工作:①完善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监测;②拆除矿山临时建构筑物在预测地面塌陷范围、地面变形区设置监测墩,对矿山井口进行封堵;③对矿区废石场、工业场地、矿山公路、工业场区等占用、破坏的土地进行植被恢复工程。6、湖北双鑫矿业有限公司矿山恢复治理工程总投资83.85万元,其中,治理工程费用66.11万元,施工临时工程费用0.66万元,独立费用13.09万元,基本预备费3.99万元。1.6.3土地复垦摘要1、方案服务年限本矿山服务年限为6.5年(含基建期1年),复垦时间1年,复垦后管护期为2年,土地复垦方案总的服务年限9.5年。2、土地利用情况项目区由堆矿场、工业场区(设备房、工作棚等)、矿山公路和废石场构成,总面积为1.5708hm2,占地范围内土地属随县万和镇大西湾村和九里湾村集体所有,土地现状包括:耕地0.19753hm2、林地1.3733hm2。3、土地损毁情况矿山开采共将损毁土地1.5708hm2,其中已损毁土地总面积1.5708hm2,拟损毁土地总面积0hm2。按地类分:耕地0.1975hm2、林地1.3733hm2。损毁类型为挖损和压占。4、土地复垦目标项目区已损毁和拟损毁土地面积共1.5708hm2,经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实际复垦土地面积1.5708hm2,设计复垦率为100%。通过土地复垦,预计恢复耕地0.2485hm2,林地1.3733hm2。5、土地复垦投资效益情况本项目土地复垦总面积1.5708hm²(23.55亩),采用综合单价法进行计算项目土地复垦静态总投资27.10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1508.40元/亩。动态投资总额为28.86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2254.77元/亩。通过土地复垦后的长期经济效益较好,主要体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矿区概况湖北省随州市金矿区由黑龙潭矿区、封江矿区两部分组成):公司(矿区范围包括黑龙潭矿区、封江矿区其中,湖北省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将原位于黑龙潭矿区的黑龙潭金2015年10月27日换发整合后的新采矿证时,所换发的采矿证未按鄂国土资变表2-1黑龙潭金矿采矿权范围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矿证采矿权人采矿许可证范围备注证号发证机关有效期限拐点坐标面积深度点号Y坐标新采矿证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C4200002010024120055514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至2020年7月8日至2022年7月8日13553950.4438434656.951.617从270米至80米矿证范围(黑龙潭23554450.4538434856.9533553750.4538436656.9843553250.4438436456.9853552220.1738438316.52从270米至100米63551860.1738438916.5273551102.1738438916.5283551800.1738437916.52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位于随州市随县万可北至桐柏、驻马店,南至随州、岳阳,矿区向南经倒峡直距约10km在历山与G316该矿矿山名称为:湖北双鑫矿业有限公司黑龙根据2018年核实报告,矿区由黑龙潭矿区及封江金矿区ZK312、ZK313及XJ47、XJ31、XJ15及其开采平巷控制。该矿体经矿山开采后继续扩分布于W120—W128勘探线之间ZK1283—ZK1284(原ⅩⅩ号矿体)之下,两个钻孔均未控制到该矿体。矿体赋存于Fshl8,断裂的下部,Fshla+b,断裂之上。赋存标表2-2黑龙潭矿区矿体特征一览表矿体编号矿体出露位置矿体长度矿体厚度平均品位(10-6)矿体产状矿体赋存标高(m)矿体形态特征描述备注最大厚度平均厚度倾向倾角ⅠTC15—TC52之间3446.592.825.86南西25+202.97~+132.50矿体形态不规则,呈长条形产出,北西~南东向延伸,矿体中部较宽,向东西两侧变窄;厚度沿走向变化较大,由西向东由厚—薄—厚薄脉动式变化,沿倾向上自地表向下稍有增厚趋势,厚度变化系数为73.53矿体具明显膨大狭缩特征,于TC15西及TC32东变薄、尖灭,并具上大下小楔形尖灭特征。该矿体深部由PD12CM416、XJ32等采矿坑道开采,2008年度检测时从地表向深部已全部采空Ⅱ分布于W0—W47之间25021.285.02南西~2336+129.0~+54.80矿体形态规则、连续,呈长条状产出,矿体具膨大缩小特征。由ZK151、ZK312、ZK313及XJ47、XJ31、XJ15及其开采平巷控制。Ⅲ分布于ZK323—TC92间3489.832.833.41南西26+234.66~+111.50矿体形态较规则,连续性好。呈长条形产出,近东西向延伸,矿体东宽西窄,厚度沿走向中部厚,东西两侧薄,倾向上从地表向深部有变薄趋势,倾伏方向逐渐增厚。由XJ323、XJ42、XJ64等坑道、井巷开采,现已全部采空。Ⅳ分布于W104—W120间2.171.48南西28+223.13~+196.50矿体形态规则、连续,呈长条状产出,自地表向深部由陡变缓。由CM112、YM2、XJ1282~1、CM128等坑道开采,已全部采空。Ⅴ分布于ZK1281—TC1682.441.361南西35+261.89~+178.2矿体呈长条形产出,矿体地表宽,向深部逐渐变窄;厚度走向上中部薄,东西两侧变厚;倾伏方向上变薄。矿体自地表向深部由陡变缓,向南西倾伏,倾伏角26°,向北西侧伏,侧伏角22°。由XJ1282~1及XJ1443等坑道开采,经2012年核实,矿体己采空.续表2-2黑龙潭矿区矿体特征一览表矿体编号矿体出露位置矿体长度矿体厚度平均品位(10-6)矿体产状矿体赋存标高(m)矿体形态特征描述备注最大厚度平均厚度倾向倾角Ⅵ分布于TC168-1—TC172间1.511.054.57南西30+227.31~+190.00矿体呈不规则长条形产出,近南北向延伸。矿体北部窄南部宽,地表厚度北厚南薄。2008年己全部采空Ⅶ分布于TC200—TC208间541.381.085.64南西36+210.92~+195.20矿体呈扁豆状产出,北西—南东向延伸,厚度西部厚,东部薄。2008年己全部采空Ⅷ为隐伏矿体541.217.98南西27+153.0~+126.0m矿体呈透镜体状产出,见于ZK1608孔中,赋存于FshI8底部,由PD1608和XJ16081-1采掘,已采空,Ⅺ分布于TC32—TC48之间972.441.762.09南西29+202.0~+177.0矿体呈长条形产出,厚度中部宽,两侧变窄。赋存于主断裂蚀变带FshIa上部及FshI4分支断裂蚀变带顶部。由XJ323、XJ322、XJ164等坑道开采,己全部采空Ⅻ为隐伏矿体1.280.983.89南西33+118~+73.7矿体呈透镜状产出,呈西宽东窄变化。分支断裂蚀变带下部强蚀变带(Fshl6a)中部一部,分布于ZK1281—ZK1441间由XJ1282-1控制,XJ1443等坑道采掘,已全部采空。为隐伏矿体3.21.852南西30~17.9-4.5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中部宽、两侧窄,由浅部向深部增厚。赋存于Fshl6分支断裂的中下部,分布于ZK1283—ZK1284间由XJ1282及XJ1443采掘,已全部采空。为隐伏矿体1.630.87南西25+165.5~+110.7m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东部宽西部窄,厚度自浅部向深部增厚。赋存于Fshl6的分支断裂Fshl6a。的顶部或底部,分布于ZK1763—W192由XJ1924坑道采掘,己全部采空。为隐伏矿体1.561.354.31南西+159.2~+144.3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东厚西薄,自浅部向深部由缓变陡。赋存于Fshl6分支断裂带的底部。分布在ZKG62—ZK1122间。由XJ962坑道采掘,已全部采空。为隐伏矿体2.41.852.60南西18~37+154.2~+132.2矿体呈透镜状产出。自浅部向深部由缓变陡。赋存于FshI断裂带的底部,分布在ZK2561—ZK2881间。由XJ304坑道采掘,全部采空新增新增的隐伏矿体801.441.273.94南西32+150~+70.0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中部宽、两侧窄。矿体赋存于Fshl8,断裂的下部,Fshla+b,断裂之上。分布于W120—W128勘探线之间ZK1283—ZK1284(原ⅩⅩ号矿体)之下,由1608系统工程P3、P4、P5控制。二、封江矿区汪家湾矿段甲沟矿段并入汪家湾矿段的ⅩⅣ、ⅩⅫ号矿体)。2013年以来通过巷道开拓,探矿工程新发现了3个矿体,编号为新增2号、新增3、新增4号矿体。截至2018年6月底除新增2号、新增3、新增4三个矿体尚未开采外,其他矿体全部采空。各矿体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简述如下:矿体产于F11断裂蚀变带中,地表分布在TC820与TC836E40m之间,深部受ZK8361、XJ836控制。矿体水平延长120m,倾向延伸120m,赋存标高+230.01~低1.18×10-6,最大厚度3.28m,最小厚度0.57m,平均厚度2.34m。该矿体由XJ836等井巷开采,至2018年6月底矿石全部采空。为该矿段的主要矿体,产于F11断裂蚀变带中,分布在地表TC868以东55m至TC884以东28m之间,深部受ZK8841、ZK9002孔控制。矿体水平延长70~240m,倾呈透镜状。单工程Au品位最高15.48X10-6,最低1.21X10-6,平均8.70×10-6,品位变化系数926属极不均匀型。单工程矿体最大厚度1.54m,最小厚度1.15m,平均厚度1.34m,厚度变化系数17.69属稳定型。矿体中伴生银品位8.9×10-6~120.8×10-6,平均品位44.42×10-6。银矿化不连续,且不能构成银矿体。该矿体已全部采空。分布在W972线,赋存标高250~254m,矿体受XJ972控制,地表被Fl3所截,深部则较连续,与卸甲沟矿体相连,为半隐伏矿体。矿体水平延长100m,倾向延伸约50m,呈透镜体状,倾向SW,倾角38°,Au平均品位3.07×1该矿体2012年以前全部归入汪家湾金矿,根据2015年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证,该矿体全部划在证外,大部分位于与随县卸甲沟金矿的过渡地带,少部分跨入随县卸甲沟金矿,该矿体早在2012年前就已全部采空。新的黑龙潭金矿,按矿证边界将各分割块段估算,最终将统计结果计入双鑫公司。2018年核实根据2015年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证,对各块段重新进行分割,将原ⅩⅣE-1采的一部分划为证内,另一部分与ⅩⅣE-2采划为证外,ⅩⅣE-3采划归卸甲沟矿不变。该矿体早在2012年前就已全部由随州市随县卸甲沟金矿采空。分布于W852—W900勘探线之间,原Ⅱ号矿体、ⅩⅦ号矿体之下,为隐伏矿体,ZK8681、ZK8682以及ZK8842三个钻孔均未控制到该矿体,ZK8841见到该层矿,赋存标高+225~+155m,由于厚度(0.53m)小,品位(Au1.15×10-6)低,当时没有作矿体圈出。该矿体为本次巷道开拓及探矿工程发现,由9002系统F1、XJ2、及P1、P2等平均28.83g/t。矿体延深约240m。矿体平均倾角28°。分布于W900—W932勘探线之间,为隐伏矿体。该矿体为本次巷道开拓及探矿工程发现,由9325系统F、F1、F3等工程控制。赋存标高+157~+126m。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中部宽、两侧窄。矿体长约250m,宽约50~70m,厚1.20~6.59m,平均2.27m;金品位2.11~4.96g/t,平均3.64g/t;银品位16.52~53.38g/t,平均35.49g/t。矿体延深约80m。矿体倾角2分布于W932—W964勘探线之间,为隐伏矿体。该矿体为本次巷道开拓及探矿工程发现,由9325系统F3F3′等工程控制。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中部宽、两侧窄。赋存标高+160~+115m。矿体长约110m,宽约50m,厚1.60~3.33m,平均2.27m;金品位2.34~3.13g/t,平均2.61g/t;银品位14.20~43.27g/t,平均27.67g/t。矿体延深约110m。矿体平均倾角28.3°。2.1.3矿山设计及开采情况原黑龙潭矿区由黑龙潭金矿开采,原封江矿区由黑龙潭金矿(汪家湾金矿)和随州市随县卸甲沟金矿2家矿山企业开采,其中,黑龙潭金矿开采W980线以西的汪家湾矿段,随州市随县卸甲沟金矿开采W980线以东的卸甲沟矿段、狮子口寨矿段。一、黑龙潭金矿(黑龙潭矿区)黑龙潭金矿始建于1989年11月,原矿山设计生产能力8000t/年,实际矿山生产能力3000t/年,至1995年,地表氧化矿石基本采空,随后转入地下原生矿开采,2012年底,黑龙潭矿区内14个金矿体大部分已采空,矿山停产前主要开采Ⅱ号矿体,以及对部分矿体进行二次回采。根据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7月编制的《随州市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黑龙潭金矿年生产能力为矿石5000t/年。开采方式:采用地下开采、斜井开拓;开采对象:主要为Ⅱ、Ⅲ、ⅩⅩ号矿体(现Ⅲ、ⅩⅩ号矿体已采空)。开采深度:+130米~+80米;采矿方法:全面采矿法,局部房柱法;截至2012年底,累计采出矿石32万t,开采消耗矿石量40万t,实际开采回采率80选矿回收率80~88经济效益随市场行情变化较大。2013年至2018年6月黑龙潭矿段采出矿石量极少,矿山处于断续生产状态,吨,实际采出矿石量6200吨,实际回采率106%,超出部分为开拓新的巷道带出的矿石。同时为使矿山能有后备资源,矿山的主要精力放在井巷开拓、探矿工程,寻找新矿体上。至2017年底黑龙潭矿段原发现的十四个矿体矿石大部分采完,目前仅剩Ⅱ号矿Au金属量50kg,Ag金属量828kg。二、黑龙潭金矿(汪家湾矿段)矿山始建于1991年,前期为露天开采,后期为地下开采,至2012年12月,累计开采矿石7.5万t,开采消耗矿石量10万t,回采率75%。地表范分已被开采,停产前主要开采Ⅰ、Ⅱ号矿体的残余部分,以及对部分矿体进行二次该矿山以前未办理采矿许可证,2007年7月经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会审同意,新立汪家湾金矿并有偿出让采矿权,后由随州市双鑫矿业有限公司竞标取得该采矿权。2009年5月取得采矿许可证,同年开始矿山基建工作,先后建设了多条用于提升、通风的斜井及平硐。2015年经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重新发证,将原汪家湾金矿与原黑龙潭金矿合并“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取消了原汪家湾矿证。矿山于2010年6月委托湖北中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随州市双鑫矿业有限公司汪家湾金矿地下开采初步设计》,设计矿山生产规模1万t/年,矿山现主要以开采原生金矿石为主,最终产品为金原矿,所产矿石运往邻区黑龙潭金矿选矿厂代为加工为品位35g/t的金精矿再出售,其回收率达85%。矿山开采方式:地下开采;采矿方法:房柱采矿法;开拓方案:斜井开拓;开采深度:+270m~+100m;2014年封江矿区核实时,引用黑龙潭金矿2013-2014年年报,汪家湾矿段开采消耗矿石量10kt,Au31kg、Ag339kg。2018年重新核实汪家湾矿段在2013年至2014年底采消耗矿石量为9kt,Au30kg、Ag321kg。2013年至2018年6月汪家湾矿段开采消耗矿石量49790吨,实际采出矿石量46681吨,实际回采率94%,超出部分为巷道开拓时带出的矿石。至2017年底汪家湾矿段原发现的六个矿体矿石全部采完,开采消耗总矿石量年核实报告》中汪家湾矿段核销的10kt);仅新发现的三个矿体矿石量为保有,尚有122b+333保有矿石量92744吨,其中122b矿石量60638吨,333矿石量32106矿山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证照齐全有效,但安全生产许可证已于2020年5月21日到期。由于矿山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不符合《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5〕53号)》地下开采矿山生产规模不得小于3万吨/年的要求,未顺利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鉴于以上原因,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拟在新采矿许可证到期时将生产规模由1.5万吨/年扩大到3万吨/年,矿山拟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相关手续。2.1.4社会经济概况区内电力、水资源比较丰富。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有食用菌、茶叶、干鲜果、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工业经济以机械、塑料、医药、化工、建材、木制品加工为主。2.2.1地貌区总体地势南东高,北西低,地形起伏舒缓,坡度一般在10~20°。黑龙潭矿区最高点位于矿区东部山包,标高+292.1m,最低点位于矿区西部黑龙潭沟谷,标高+134.0m,最大相对高差158.1m;汪家湾矿段最高点位于矿区东部山包,标高+420.0m,最低点位于矿区西部沟谷,标高+174.0m,最大相对高差246m。黑龙潭矿段:总体地势南东高,北西低。最高点位于矿区东部W208线近南端山包,标高292.1m;最低点位于矿区西部W15线南端黑龙潭沟谷,标高134.0m(可视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最大相对高差158.1m。地形起伏舒缓,坡度一般在10~汪家湾矿段:总体地势南东高,北西低。最高点位于矿区东部W964线近南端山包,标高420.0m;最低点位于矿区西部W772线以西沟谷,标高174.0m(可视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最大相对高差246m。地形起伏舒缓,坡度一般在15~25°。2.2.2气候区内主要水体有黑龙潭溪和厥水。黑龙潭溪为矿区一带常流地表水,自北向南流经矿区,最终汇入厥水。黑龙潭溪水系呈树枝状分布,溪谷纵坡降较大(0.2--0.8%在楼子湾进入矿区,在王家湾和汪家湾溪流汇合流出矿区,矿区详查期间,汇合处最大山洪流量超过189m3/s(1989年6月7日)。黑龙潭溪的流量受大气降水影响,水量极小,该溪水枯水季节甚至断流,其下游有一小水库。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据统计,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865~1070mm,最大为1330mm,最小为615.8mm,年平均气温15.5℃,无霜期220~240天。该区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均,以多年(1962—1989年)的月平均值而论,6~8月为多雨季,12、1和2月为旱季,其余6个月为平雨季。2.2.3土壤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泥质岩黄棕壤、泥质岩黄壤、黄色石灰土。沿河流、沟谷及山坡地段零星分布,由砂质粘土、含砾砂质粘土及砂砾石层组成,与下伏层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0~10m。2.2.4生物矿区多为林地,植被覆盖率较高。矿区北部多为灌木林地,矿区西部及东部多为耕地。区内主要的野生木本植物有马尾松、杉木、椿树、野桐、苦楝、山槐、合欢、香樟、女贞、构树、冬青、山胡椒、黄檀、楠竹、花竹等;人工植被主要有泡桐和意杨;果树有栀果、茶叶、椪柑、桃树、李树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白茅、巴茅、野古草、香茅草、狗尾草、车前草、野菊花、狗牙根、浦公英等。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蔬菜、水稻等。区域内野生动物较少,主要有野兔、黄鼠狼、野猪、鼠类、蛇类、青蛙、山雀、八哥等。家畜主要有猪、牛、羊、鸡、鸭、兔等。水生鱼类资源主要有草鱼、鲤鱼、鲫鱼、鲭鱼、鲢鱼等。2.2.5水文黑龙潭溪为矿区一带常流地表水,发源于佛山寨西麓柯家棚,自北向南流经矿区,最终汇入厥水。黑龙潭溪水系呈树枝状分布,溪谷纵坡降较大(0.2%~0.8%)。在楼子湾进入矿区,在王家湾和汪家湾溪流汇合流出矿区。矿区详查期间,汇合处2018年核实工作调查期间,黑龙潭溪流量极小,未发现明显流动。据访问,该溪水枯水季节甚至断流。2.3矿产资源概况2.3.1矿区总体概况矿区总体规划情况矿区总体规划必须按照《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随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计划》以及县内各相关行业和部门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划定的矿区范围内开采,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湖北双鑫矿业有限公司位于随县万和镇境内。黑龙潭矿区、封江矿区(包括汪家湾矿段、卸甲沟矿段、狮子口矿段)内现设有2家采矿权,分别是地跨黑龙潭矿区、封江矿区(汪家湾矿段的一部分)的“双鑫矿业”黑龙潭金矿和位于封江矿区的随县卸甲沟金矿(汪家湾矿段的一部分、开采卸甲沟矿段、狮子口矿段),分别为湖(C42000020101241201030911)。矿业权设置见图2-2。图2-2矿业权设置叠合图截止2018年6月底,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因矿证范围内原有资源已大部分采空,采矿许可证到期。为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合法合理,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湖北双鑫矿业有限公司委托湖北开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于2018年8月编制了《湖北省随州市黑龙潭矿区、封江矿区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8年6月底)》,核实工作已完成并通过了评审,备案函号:鄂土资储备字[2019]03号。2019年10月又委托湖北开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并顺利办理了采矿许可证延期,取得了新的采矿许可证。本项目与矿区总体规划关系湖北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为该矿区中设置金矿矿权的矿山之一,符合随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周边还有随县卸甲沟金矿同类矿山及矿权存在。2.3.2矿区资源概况矿区地质矿区包括黑龙潭矿区和封江矿区,两个矿区相邻,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成矿环境以及地层单元等特征基本一致。核实区处于武当--桐柏--大别隆起,随州加里东褶皱带北部,新城--黄陂与新市--太山庙两大韧性剪切带之间,北西距七尖峰花岗岩体约6km。本区为区域性青苔--封江口水库剪切带的一部分,剪切带构造线方向呈北西向,中元古界大狼山群柳林组、震旦系下统过路湾组及第四系全新统。区内岩浆岩不甚发育,但岩脉较发育,有变基性岩脉、变云斜煌斑岩脉、变黑云(钠)正长斑岩脉等,均产于柳林组和过路湾组中。区内变质作用强烈,分区域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前者主要岩石为片岩亚类,属兰闪绿片岩相,为低温高压变质带的产物;后者主要沿裂带、剪切带分布,主要岩石英类型有碎裂岩系、糜棱岩系等,为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沿断裂带形成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石英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钾长石化、碳酸盐化及黄钾铁矾化和褐铁矿化等,与矿化密切相关的主要有石英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钾长石化、黄铁绢英岩化,形成黄铁英绢岩、黄铁绢英碎裂岩、硫化物石英脉,及黄铁绢云化白云片岩和残余片状绢云石英岩等蚀变岩石,其中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黄铜矿化、钾长石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黑龙潭矿区:矿段内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武当岩群、震旦系下统耀岭河组及第四系全新统。1、武当岩群(Pt2w):分布于矿段中南部,可分为a、b两个岩性段。(1)武当岩群a段(Pt2wa):主要由白云钠长片岩、钠长白云片岩及钠长片岩等组成,具鳞片花岗岩变晶结构、变余晶屑结构、片状构造。该段局部夹含阳起白云钠长片岩、阳起绿帘钠长片岩、白云片岩及白云石大理岩透镜体,厚>688m。(2)武当岩群b段(Pt2wb):主要由白云钠长片岩、钠长片岩,绿帘钠长片岩组成。花岗变晶结构、变余晶屑结构、片状显微片状构造。该段局部夹大理岩透镜体。总厚>20m。2、耀岭河组(Z1y):分布于矿段西北部及南部边缘,可分为3个岩性段。(1)耀岭河组a段(Z1ya):主要由条纹状阳起绿帘钠长片岩、绿泥绿帘片岩该段局部见不规则状杏仁构造的绿帘石岩透镜体。厚10~384m,与下伏武当岩群呈平行不整合接触。(2)耀岭河组b段(Z1yb):主要由白云钠长片岩、钠长片岩及绿帘白云钠长片岩组成。具鳞片花岗变晶结构、花岗变余晶屑结构,片状—显微片状构造。该段常夹有阳起白云片岩、钠长绿帘阳起片岩夹层,厚20~100m。(3)耀岭河组c段(Z1yc主要由含绿帘石团块的钠长绿帘绿泥片岩、钠长绿帘阳起片岩组成。具花岗鳞片变晶结构、片状—变余杏仁构造;岩石中杏仁体由绿帘石、石英等矿物充填。该段未见顶,厚>10m。(4)第四系全新统(Q4):沿河流、沟谷及山坡地段零星分布,由砂质粘土、含砾砂质粘土及砂砾石层组成,与下伏层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0~10m。封江矿区:矿段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武当岩群上段,上元古界震旦系下统耀岭河组。沟谷、山坡零星分布第四系全新统。现由新至老简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为砂质粘土,砂砾层及残坡积物。2、震旦系下统耀岭河组(Z1y):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Z1yc):主要由含绿帘石团块的钠长绿帘绿泥片岩、钠长绿帘阳起片岩组成。具花岗鳞片变晶结构、片状—变余杏仁构造;岩石中杏仁体由绿帘石、石英等矿物充填。厚10~1026m。中段(Z1yb):主要由白云钠长片岩、钠长片岩及绿帘白云钠长片岩组成。具鳞片花岗变晶结构、花岗变余晶屑结构,片状—显微片状构造。该段常夹有阳起白云片岩、钠长绿帘阳起片岩夹层,厚20~573m。下段(Z1ya):主要由条纹状阳起绿帘钠长片岩、绿泥绿帘片岩组成。该段局部见不规则状杏仁构造的绿帘石岩透镜体。10~85m。与下伏柳林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3、中元古界武当岩群(Pt2w岩性为含白云钠长片岩,钠长片岩,绿帘钠长(1)武当岩群上段(Pt2wb):主要由白云钠长片岩、钠长片岩,绿帘钠长片岩组成。花岗变晶结构、变余晶屑结构、片状显微片状构造。该段局部夹大理岩透镜体。总厚>20m。(2)武当岩群下段(Pt2wa):主要由白云钠长片岩、钠长白云片岩及钠长片岩等组成,具鳞片花岗岩变晶结构、变余晶屑结构、片状构造。该段局部夹含阳起白云钠长片岩、阳起绿帘钠长片岩、白云片岩及白云石大理岩透镜体,厚>688m。2、构造黑龙潭矿区位于黑龙潭倒转背斜和下袁家沟—黑龙潭水库倒转向斜南翼东段,青苔—封江口水库剪切带中西段,总体构造线方向呈北西向,可分为褶皱与断裂两种构造。可分为成矿前构造、成矿期构造和成矿后构造。(1)成矿前褶皱根据区域上岩层在变形和变质过程中,通过置换所形成的片理及劈理面特征判(2)成矿期褶皱依其形成相对时间先后,可进一步分为成矿早期褶皱和成矿晚期褶皱。成矿早期褶皱的总体特征是:呈紧密线型褶皱,轴向280~300°左右,呈舒缓波状延伸,轴面一般倾向南西,倾角50~60°;成矿晚期褶皱表现为在成矿早期褶皱的翼部发育紧密线型平卧—斜卧褶皱及同斜小褶皱,形成花边状构造。前者随处可见,轴面倾向南西,倾角5~30°,后者为对称轴褶皱,轴面倾向南西,轴面折劈极为发育,倾角较稳定,为30°左右。(3)成矿后褶皱成矿后由于区域应力方向改变,在北西—南东向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使早期形成的褶皱轴面和枢纽发生扭动弯曲,或在早期形成的北西向褶皱的基础上,叠加了北北东或近南北向褶皱,为宽缓开阔,短轴对称褶皱。(二)断裂与褶皱构造相对应分为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三期。(1)成矿前断裂本区成矿前主要存在北西—南东向压性断裂及北东—南西向张性断裂。(2)成矿期断裂区内成矿期断裂主要为FshI及其分枝断裂蚀变带(FshI1—FshI9此外,还有与其大致平行但规模较小的FshⅡ、FshⅢ、FshⅧ断裂蚀变带和北北西向FshI断裂蚀变带。A.FshI及其分枝断裂蚀变带该断裂为区域性青苔—封江口水库剪切带的组成部分,总体走向290~320°,倾向南西,倾角20~45°,全长14km,在区内控制长2200m,宽0.38~320m,延深>560m,沿走向及倾向具膨缩和分枝复合特征,如在W47—W48之间,其上盘形成了Fsh11—FshI5五条分枝断裂,在W128—W256之间,其上盘形成了Fsh11—Fsh119三条分枝断裂,下盘形成了FshI6分枝断裂,它们的产状与主断裂带近于平行,但多上述断裂蚀变带均不同程度地存在Au、Ag矿化、局部富集形成工业矿体。B.FshⅡ断裂蚀变带,位于矿段西北部,由TC47-2控制,长约100m,宽0.2~C.FshⅦ断裂蚀变带,位于矿段东南部,由TC256-1控制,长约80m,宽0.58m,倾向208~225°,倾角45。左右;蚀变带由残余片状绢云石英岩和碎裂绢云石英化白云纳长片岩组成,具弱Au、Ag矿化。E.FshⅩ断裂蚀变带:位于矿段东北角,由TC234控制,为区域内楼子湾走滑型剪切带的南东段,在矿区内出露长180m,走向330~350°,倾向南西,倾角25~57°,带宽0.2~1m,由碎裂岩、糜棱岩构造透镜体及压扁的角砾岩系构成。具多期活动性,未形成工业矿体。(3)成矿后断裂成矿后断裂即F3、F5(右行平移正断层)截切成矿期断裂,对成矿期断裂蚀变带或矿体起破坏和改造作用。(三)节理矿段内伴随断裂构造出现的节理比较发育,其展布与区内构造特征基本一致,倾向集中分布在100~140°或240~300°范围内,走向集中在310~50°范围内,反映出区内北西向、北北西向及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特点。封江矿区汪家湾矿段:(一)褶皱汪家湾矿段褶皱构造特征基本与区域褶皱特征一致,位于黄家老湾—曹家口复式倒转背斜的正常翼。该复式背斜平面上呈线状分布,向NNE向倒转,两翼发育次级褶皱,次级背斜开阔,向斜紧闭。其中赋矿断裂蚀变带F1产于复式倒转背斜正常翼。该复式倒转背斜核部地层为Pt2,翼部地层为Z1y,背斜枢纽呈直线型,枢纽卸甲沟矿段、狮子口矿段褶皱构造特征与区域褶皱构造特征一致,为黄家老湾—黄家口复式倒转背斜南部正常翼,该复式背斜平面上呈线状分布:呈NNW东向展布,其中赋矿断裂F1位于本复背斜的正常翼(即南翼),翼部由Z1g构成,矿段内可分几个次级小型背、向斜,但一般背斜相对开阔,向斜相对紧闭。(二)断裂断裂构造按其展布方向可分为NW向断裂,SN向断裂两种,主要断裂特征简述F1断裂带:该断裂带在本区出露长度>5km,宽1~110m,一般长10~30m之间,断裂组成。贯穿整个封江矿区,是本区主要控矿构造。F2:为一北西向展布的正断层,走向NW,倾向SW,倾角63°,出露长320m,宽0.5~3.5m。为成矿期后形成的断层,不具矿化。F15、F19、F20属南北向断裂:走向NNE或近南北向,出露长度300~500m,宽2~8m,为成矿后期构造,对矿体破坏作用,将矿体平推倒位移或在空间上推、下降,不具金矿化。主要分布在卸甲沟、狮子口一带。(三)节理矿段内伴随断裂构造出现的节理比较发育,其展布与区内构造特征基本一致,倾向集中分布在100~140°或240~300°范围内,走向集中在310~50°范围内,反映出区内北西向、北北西向及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特点。3、岩浆岩该矿段内岩浆岩不发育,仅零星见有规模不等的脉岩,主要为变辉长辉绿岩、闪长玢岩、石英脉等。4、变质作用与围岩蚀变根据变质作用方式及其岩石矿物组合,结构构造以及各类岩石产出状态等特点,可将本区变质作用分为区域变质作用、动力热液变质作用、岩浆期后热液变质作用等,区域变质作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和区域热变质作用。其中主要为前两种。1、区域变质作用及岩石类型该类岩石出露广泛,根据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分为片岩类和浅粒岩类。其中片岩类又可分为绿片岩类和白云片岩类。绿片岩类:主要有钠长绿帘阳起片岩、钠长绿帘绿泥片岩和钠长阳起绿帘片岩等。它们是构成震旦系下统耀岭河组的主要岩石类型。具纤柱状花岗变晶结构、鳞片纤状花岗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皱纹片状构造等。白云片岩类:主要岩石类型有白云钠长片岩、绿帘白云钠长片岩和钠长白云片岩,是武当岩群及耀岭河组上段的主要组成岩石。岩石具鳞片花岗变晶结构、变余晶屑结构,片状及皱纹片状构造等。浅粒岩类:该类岩石常呈夹层或与白云片岩互层。主要岩石为片状浅粒岩。岩石具花岗变晶结构、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状构造。2、热液蚀变作用矿区热液蚀变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蚀变类型较多,蚀变形式复杂。按蚀变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可分为矿化蚀变、成矿后蚀变两类。按蚀变作用所生成的新生矿物及其组合特征又可分为石英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钾长石化、碳酸盐化、方铅矿化、黄铜矿化、络云母化、粘土化等。其中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黄铜矿化、钾长石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ZK312、ZK313及XJ47、XJ31、XJ15及其开采平巷控制。该矿体经矿山开采后继续扩分布于W120—W128勘探线之间ZK1283—ZK1284(原ⅩⅩ号矿体)之下,两个钻孔均未控制到该矿体。矿体赋存于Fshl8,断裂的下部,Fshla+b,断裂之上。赋存标该矿体由XJ836等井巷开采,至2018年6月底矿石全部采空。经本次核实-6新采矿证,该矿体全部划为证外,大部分位于与随县卸甲新的黑龙潭金矿,并按各矿证边界将各分割块段估算公司。2018年核实根据2015年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新采矿证,对各块段重新进分布于W852—W900勘探线之间,原Ⅱ号矿体、ⅩⅦ号矿体之下,为隐伏矿体,该矿体为本次巷道开拓及探矿工程发现,由9002系统F1、XJ2表2-3黑龙潭矿区矿体特征一览表矿体编号矿体出露位置矿体长度矿体厚度(m)平均品位-6)矿体产状矿体赋存标高(m)矿体形态特征描述备注最大厚度平均厚度倾向倾角ⅠTC15—TC52之间3446.592.825.86南西+202.97~+132.50矿体形态不规则,呈长条形产出,北西~南东向延伸,矿体中部较宽,向东西两侧变窄;厚度沿走向变化较大,由西向东由厚—薄—厚薄脉动式变化,沿倾向上自地表向下稍有增厚趋势,厚度变化系数为73.53矿体具明显膨并具上大下小楔形尖灭特征。该矿体深部由PD12~CM4~16、XJ32等采矿坑道开采,2008年度检测时从地表向深部已全部采空Ⅱ分布于W0—W47之间25025.02南西~+129.0~+54.80矿体形态规则、连续,呈长条状产出,矿体具膨大缩小特征。及XJ47、XJ31、XJ15及其开采平巷控制。Ⅲ分布于ZK323—TC92间3489.832.833.41南西+234.66~+111.50矿体形态较规则,连续性好。呈长条形产出,近东西向延伸,矿体东宽西窄,厚度沿走向中部厚,东西两侧薄,倾向上从地表向深部有变薄趋势,倾伏方向逐渐增厚。由XJ323、XJ42、XJ64等坑道、井巷开采,现已全部采空。Ⅳ分布于W104—W120间2.17南西+223.13~+196.50矿体形态规则、连续,呈长条状产出,自地表向深部由陡变缓。XJ1282~1、CM128等坑道开采,已全部采空。Ⅴ分布于ZK1281—TC1682.441南西+261.89~+178.2矿体呈长条形产出,矿体地表宽,向深部逐渐变窄;厚度走向上中部薄,东西两侧变厚;倾伏方向上变薄。矿体自地表向深部由陡变缓,向南西倾伏,倾伏角26°,向北西侧伏,侧由XJ1282~1及XJ1443等坑道开采,经2012年核实,矿体己采空.Ⅵ分布于TC168-1—TC172间4.57南西+227.31~+190.00矿体呈不规则长条形产出,近南北向延伸。矿体北部窄南部宽,地表厚度北厚南薄。2008年己全部采空Ⅶ分布于TC200—TC208间5.64南西+210.92~+195.20矿体呈扁豆状产出,北西—南东向延伸,厚度西部厚,东部薄。2008年己全部采空Ⅷ为隐伏矿体7.98南西+153.0~+126.0m矿体呈透镜体状产出,见于ZK1608孔中,赋存于FshI8底部,由PD1608和XJ16081-1采掘,已采空,Ⅺ分布于TC32—TC48之间972.442.09南西+202.0~+177.0矿体呈长条形产出,厚度中部宽,两侧变窄。赋存于主断裂蚀变带FshIa上部及FshI4分支断裂蚀变带顶部。等坑道开采,己全部采空Ⅻ为隐伏矿体0.983.89南西+118~+73.7矿体呈透镜状产出,呈西宽东窄变化。分支断裂蚀变带下部强蚀变带(Fshl6a)中部一中下部,分布于ZK1281—ZK1441间由XJ1282-1控制,XJ1443等坑道采掘,已全部采空。为隐伏矿体3.22南西~-4.5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中部宽、两侧窄,由浅部向深部增厚。赋存于Fshl6分支断裂的中下部,分布于ZK1283—ZK1284间由XJ1282及XJ1443采掘,已全部采空。为隐伏矿体0.87南西+165.5~+110.7m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东部宽西部窄,厚度自浅部向深部增厚。赋存于Fshl6的分支断裂Fshl6a。的顶部或底部,分布于ZK1763—W192由XJ1924坑道采掘,己全部采空。为隐伏矿体4.31南西+159.2~+144.3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东厚西薄,自浅部向深部由缓变陡。赋存于Fshl6分支断裂带的底部。分布在ZKG62—ZK1122间。全部采空。为隐伏矿体2.42.60南西+154.2~+132.2矿体呈透镜状产出。自浅部向深部由缓变陡。赋存于FshI断裂带的底部,分布在ZK2561—ZK2881间。部采空新增新增的隐伏矿体803.94南西+150~+70.0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中部宽、两侧窄。矿体赋存于Fshl8,断裂的下部,Fshla+b,断裂之上。分布于W120—W128勘探线之间ZK1283—ZK1284(原ⅩⅩ号矿体)之下,由1608系统工程P3、P4、P5控制。表2-4封江矿区汪家湾矿段矿体特征一览表矿体编号矿体出露位置矿体长度矿体厚度(m)平均品位-6)矿体产状矿体赋存标高(m)矿体形态特征描述备注最大厚度平均厚度倾向倾角Ⅰ分布在TC820与TC836E40m之间3.282.34~.17220+230.01~+203.55矿体呈透镜状。产于F11断裂蚀变带中,深部受ZK8361、XJ836控制。该矿体由XJ836等井巷开采,至2018年6月底矿石全部采空。Ⅱ分布在地表TC868以东55m至TC8842408.7210+233.00~+172.00矿体形态呈透镜状。产于F11断裂蚀变带中,深部受ZK8841、ZK9002孔控制。矿体中伴生银品位8.9×10-6~120.8×10-6,平均品位44.42×10-6。银矿化不连续且不能构成银矿体。Ⅲ为一隐伏矿体3.61220+185.00~+165.00矿体形态呈透镜状。分布在W900线,受ZK9002钻孔控制,2012年已采空ⅣW868线西27m—TC868东27m间3.94220+245.2~+217.71矿体形态呈透镜状。2012年已采空分布在W972线,半隐伏矿体3.07南西~250254矿体受XJ972控制,地表被Fl3所截,深部则较连续,与卸甲沟矿体相连,该矿体早在2012年前就已全部采空。位于W980线两侧3.22南西该矿体早在2012年前就已全部采空。新增2分布于W852—W900之间3.653.44南西+225~+155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中部宽、两侧窄。由9002系统F1、XJ2、及P1、P2等工程控制。2012年以后新增矿体新增3分布于W900—W932之间2506.592.273.64南西27.9+157~+126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中部宽、两侧窄;由9325系统F、F1、F3等工程控制2012年以后新增矿体新增4分布于W932—W964之间3.332.272.61南西28.3+160~+115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中部宽、两侧窄,由9325系统F3F3′等工程控制2012年以后新增矿体Ⅳ分布在W996线,属隐伏矿2.852.412.0230+185m~+165矿体平面上呈藕节状,剖面上呈透镜状,断裂控制,单工程控制(ZK9861钻经核实矿体已全部采空体孔)Ⅴ分布在W1036线至1044线之间662.16~2.532.574.6722060+311.04m~+300.00矿体呈楔形,受断裂控制,由XJ1036斜井及TC1044探槽控制,经核实矿体已全部采空Ⅵ分布在W1060线以西13m至E1092线以东4.052.537.09220+283.57m~+240.70矿体平面上呈透镜状,剖面上呈楔形,受断裂控制,由工程ZK10605钻孔及TC1076、TC1084探槽控制经核实矿体已全部采空分布于W1060线至W1092线5.963.043.74230矿体平面上呈透镜状,剖面上为楔形TC1084、TC1092控制,经核实矿体已全部采空分布在1044至W1076线2.064.722045+265m~+195矿体呈透镜状,受F14断裂控制,由工程ZK10605、ZK10762、LK1068控制,经核实矿体已全部采空Ⅸ分布在W1012线至W1044线2134.482.065.2122040+310m~+140m矿体呈透镜状,断裂带控制,经核实矿体已全部采空Ⅹ分布在W1012线至1092线之间4532.312.31230+250~0矿体呈透镜状产出,断裂带控制,Ag品位202~3g/t,平均14.47g/t。经核实矿体已全部采空Ⅺ分布在W1052线以至W1060线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