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从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_第1页
第9课 从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_第2页
第9课 从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_第3页
第9课 从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_第4页
第9课 从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

从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

一、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及“和战”

第9课

从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一)北宋的建立

过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一、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及“和战”“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赵普(一)北宋的建立

地方措施一、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及“和战”稍夺其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制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收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一)北宋的建立

地方措施一、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及“和战”强干弱枝,削弱地方(一)北宋的建立

中央措施——君主专制一、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及“和战”分化权力,机构众多财政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唐:三省六部尚书省中书门下(政事堂)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执政)行政枢密使(执政)枢密副使(执政)军政三司枢密院三司使盐铁、户部、度支宋:二府三司台谏御史中丞知谏院监察统兵权离调兵权分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二府三司制近人统计《登科记考》的进士总额,唐代二百九十年中共得6442人,两宋300多年间,取士总数接近11万人。一、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及“和战”(一)北宋的建立

重文轻武VS抑制武将,重文轻武北宋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募兵制),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导致官僚队伍不断膨胀。冗兵冗员冗兵冗员冗费积贫积弱三冗二积一、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及“和战”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一)北宋的建立

一、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及“和战”多民族政权并立,长期与两宋对峙(二)辽、西夏、北宋的并立辽朝——契丹族(916—1125年)(一)起源:与鲜卑同源,辽河上游

(二)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一、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及“和战”辽墓壁画《契丹人饮马图》契丹帐[北宋]苏颂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二)辽、西夏、北宋的并立耶律阿保机西夏——党项族(1038—1227年)政权建立:1038年,李元昊,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统治政策: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一、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及“和战”(二)辽、西夏、北宋的并立元昊西夏文字西夏货币政权名称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北宋辽(契丹)西夏汉族960年赵匡胤开封(东京)契丹族10世纪初(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党项族11世纪前期(1038年)元昊兴庆府(银川)辽西夏北宋一、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及“和战”边防压力——北宋与辽(契丹族)辽太宗时期,辽割占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宋太祖时期:执政晚期,双方友好,互通使节;宋太宗时期: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宋真宗时期(1005年):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一、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及“和战”(二)辽、西夏、北宋的并立边防压力——北宋与西夏(党项族)

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1044年,双方最终达成和议。“庆历和议”,内容包括: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一、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及“和战”(二)辽、西夏、北宋的并立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可取:北宋军事积弱,“以钱财换和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面临的困境。和约签订后,北宋在政治上并不屈辱,而经济损失有限。不可取:北宋作为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签订和议,每年付出一大笔钱财,是一种屈辱行为。一、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及“和战”

二、宋金对峙

第9课

从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金朝——女真族(1115—1234年)政权建立:1115,完颜阿骨打,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完颜阿骨打上曰:‘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国。”——《金史·太祖记》二、宋金对峙(一)金的建立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史称“靖康之变”。1127年,赵构(宋高宗)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二、宋金对峙(二)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南宋初年,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抗金战纪卓著,还出现了郾城大捷等胜利。1141年,岳飞的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岳飞亦被杀害。二、宋金对峙(三)宋金对峙绍兴和议——1141年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此后,南宋与金又发生了几次战争,南宋的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二、宋金对峙(三)宋金对峙金的历史脉络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主。1114年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1115年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后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1153年迁都燕京,并改名中都二、宋金对峙

三、元朝的建立

第9课

从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一)蒙古崛起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蒙古军先后灭掉西夏(1227年)和金朝(1234年),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蒙古汗国三、元朝的建立(二)元朝统一1260年,忽必烈即位,推行中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定国号大元。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完成统一三、元朝的建立元·富民古驿道元·急递铺令牌驿道急递铺为巩固统一,修建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相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三、元朝的建立(三)元朝的建设(三)元朝的建设——元朝政治制度中央——一省制中书省宰相机构吏户礼兵刑工枢密院(军事)御书台(监察)三、元朝的建立地方——行省制1.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2.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3.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三、元朝的建立(三)元朝的建设——元朝政治制度行省制——影响材料一: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下)材料二:行省官员一定时期内还要去觐见皇帝,尽述职之责。——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下)材料三: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在外者,有行台……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宋濂《元史》1.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2.行省制的创立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三、元朝的建立(三)元朝的建设——元朝政治制度(四)元朝的边疆管理吐蕃——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台湾(琉球)——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特点: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向。三、元朝的建立元朝的民族关系回波斯人阿拉伯人汉人畏兀儿蒙古人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三、元朝的建立(四)元朝的边疆管理各民族的杂居共处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四等人制第一等级:蒙古人,享有各种特权第二等级: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第三等级:汉人,北方汉族,包括已经入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