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文言文阅读(讲)-【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_第1页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讲)-【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_第2页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讲)-【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_第3页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讲)-【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_第4页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讲)-【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小结【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12文言文阅读课堂小结考情分析02考纲解读01典型练习03目录考纲解读1.掌握常见实词在句中的含义。2.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句中的用法。3.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的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课堂小结

文言文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仅是完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的需要,更是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修养的现实需要。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语言的变迁,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存在不小的距离,致使我们在阅读古代诗文时存在着不少的语言障碍。掌握一些古代诗文常见的语言现象,有助于我们疏通文字,准确地理解课文。考情分析课堂小结

河南省对口考试每年都会对文言进行考查,近几年,一般是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分值为16分。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注意文言实词的掌握。

主要考查的是字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解释、翻译、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文学常识等。考试所选古诗文均出自教材,篇幅适中,浅显易懂。考情分析课堂小结1.熟读课文,背诵或默写重点篇目中的名句、名段、名篇;2.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3.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之、而、则、以、于、乎、为、者、其、乃、且、焉、矣;4.

掌握重点篇目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5.

能正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备考策略课堂小结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典型练习(1)1.以上文字选自《师说》,作者为______唐代_____运动的倡导者。(2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8分)(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韩愈古文求学的人传授学业奉承、谄媚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课堂小结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答案】(1)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2)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3)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典型练习课堂小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

》,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

集(体裁)。(2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8分)(1)夫子哂之。(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4)吾与点也。【答案】1.论语,散文2.(1)微笑(2)站起来(3)唱歌(4)赞同典型练习(2)课堂小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非曰能之,愿学焉。【答案】(1)因为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但是不要因为我这一点,就有话不说了。(2)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怎么做呢?(3)不敢说能做到,但愿意学着做些事情。典型练习(2)课堂小结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召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1《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作者是

(朝代)

(人名)。它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共

篇。(4分)【答案】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130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典型练习(3)课堂小结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召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2.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6分)(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答案】(1)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2)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典型练习(3)课堂小结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召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答案】(1)干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2)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典型练习(3)翻译文言文时要注意1.要忠实于原文翻译文言文是一种形式上的转换,所以从文言文翻译过来的现代语言要符合原来的语义,不走样。既不能凭空想象、随意增减,也不能对原文进行分析评论,而应该逐字逐句地理解、对译。2.要通顺明白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文言文的翻译还要注意语言通顺明白。不仅如此,还要尽量后映出古代语言的特点。翻译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正确理解词的意思。这就需要掌握文言文语法知识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知识,并灵活运用。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上下文,从文意的衔接上去分析判断。(2)注意特殊的文言文句式。一般来说,文言文在结构上有两个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