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沾益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沾益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沾益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沾益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沾益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沾益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答段缝书王安石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日:“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可诛耶?巩之迹固然耶?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某家,皇皇焉求相切刷,以免于悔者略见矣。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己邪,则未尝也。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日:“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日:“国人皆日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作文粗道其行粗略B.见谓有党偏袒C.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惜D.如不循其情而诛焉谴责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亲友惴畏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岂不得为贤者哉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为之辞C.则无之焉而不谤竭诚则吴越为一体D.如惑于众人故燕王欲结于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作者写给段缝的一封书信,当时有人传曾巩与其兄不和,作者劝段缝不要轻信人言,人云亦云。B.作者肯定曾巩的文章和议论水平,同时也认为他是个遵守孝道的人。C.作者认为天下贤者总是不断地遭受诽谤,主要是因为贤人自有操守,不愿与愚者同流。D.综观全文,结构清晰,驳斥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既表达了作者对曾巩的信任,同时引用孔孟的话表明观人要有自己的主张,不能被外界迷惑。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2)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这段时间,“区块链”成为舆论热词。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党中央的前瞻判断,让“区块链”走进大众视野,成为金融资本、实体经济和社会舆论共同关注点。从网络强国到大数据,从媒体融合到区块链,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瞄准技术变革前沿,展现出党中央的方向把握力、前瞻判断力和未来预见力,引领着中国产业变革和经济转型的步伐。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专门强调“区块链”,则为区块链的发展和应用打开了想象空间。什么是区块链?从科技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科学技术问题。从应用视角来看,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基础。而区块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基本上都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为实现社会征信提供全新思路;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可以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区块链形成“共识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信任互联网”的转变;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能够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从而大大拓展了人类相互合作的范围。总体而言,区块链通过创造信任来创造价值,它能保证所有信息数字化并实时共享,从而提高协同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使得离散程度高、管理链条长、涉及环节多的多方主体仍能有效合作。区块链“未来已来”,但也要保持理性。区块链技术与加密货币相伴而生,但区块链技术创新不等于炒作虚拟货币,应防止那种利用区块链炒作空气币等行为。同时还要看到,区块链目前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安全、标准、监管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对于利用区块链存储、传播违法违规信息,运用区块链进行非法交易、洗钱等行为,也应该予以严厉整治。通过包容审慎监管,既包容试错又严禁越界,才能更好推动区块链创新发展。发展区块链大方向没有错,但是要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方能在有序竞争中打开区块链的发展空间。中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早有布局,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推动区块链产业的政策,人才储备相对充足,应用场景比较丰富,完全有条件在这个新赛道取得领先地位。从更大视野来看,人类能够发展出现代文明,是因为实现了大规模人群之间的有效合作。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也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了人类社会的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区块链技术将极大拓展人类协作的广度和深度。也许,区块链不只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更是下一代合作机制和组织形式。(摘编自李拯《区块链,换道超车的突破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A.区块链技术打通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从而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信用共识体系。B.区块链的出现虽与虚拟货币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区块链并不能和虚拟货币划等号。C.区块链目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任何运用区块链进行活动的行为都是可以包容试错的。D.我国在区块链领域基础好、布局早、政策优、人才足、市场大,具有国际领先地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写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块链,体现了区块链的重要性。B.文章主要从特点、现状、意义等方面对区块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C.文章在论述我国区块链的发展时,既有对现实的观照,也有对未来的憧憬。D.文章最后-段类比论证了区块链也许是下一代合作机制和组织形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互联网、大数据、媒体融合等都是不同时期的前沿技术。B.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等特点,应用场景丰富。C.区块链的颠覆性不在于信用的建立,而在于保证所有信息数字化并实时共享。D.我国应瞄准区块链这一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同时也要保持理性。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蓝诗玲认为,中国的诺贝尔奖情结关乎中国现代性的一个关键问题:怎样回应一个同时需要民族意识和超民族意识的时代?她的看法是,只要民族国家仍然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凭借,民族本位的思维就会压倒国际主义的思维。此种说法未免画地为牢,事实上,至少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上,民族本位与国际主义一直保留相互成就的可能性。以中国为例,中国文学传统与外来文学资源一直在互动之中,将中国与西方截然两分已经价值不大。前面说到汪曾祺,重要的不是诺贝尔奖是否有能力领会汪曾祺文学语言的古典韵味,而是它如何评估汪曾祺熔铸古今中西的创造性。汪曾祺并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士大夫,他并非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以其独到的才情与智慧,为当代中国小说闯出一条新路。而且,汪曾祺并非只是在语言上用力,其语言的背后是中国人独特的人情之美,而这种美又并非一味的诗意,而是在“极左”语言的灰烬中抢救出来的一种灵明,是温润如玉却潜藏着丝丝裂纹的优雅,是从洞明世事的悲悯中释放出的生气。如果诺贝尔文学奖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那就需要更恰当的奖项来承担这一使命。但无论如何,问题不能被简化为要民族性还是要世界性的问题,既不能偏激地认为中国文学不需要在意来自他国的奖项,也不能简单地搬用西方现代主义的行话作为文学的评价标准。就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来说,立足传统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恰相反,诺贝尔奖所代表的卓越性标准之所以能够为某一民族国家严肃的文学人所尊重,是因为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益的刺激,用来疗治民族与个人盲目的文化自信。诺贝尔文学奖的诱惑如此强大,这诱惑不仅来自于奖金,更来自于从“国民作家”一步跃进为“世界文豪”的无上荣光。鲁迅当然明了这种诱惑,所以他在拒绝诺贝尔奖提名的信中把话说得十分严厉,他说“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在鲁迅看来,中国作家认为自己不配,比认为自己足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更好。这似乎缺乏文化自信,其实却是从中国文学的主体精神出发。倘若我们不是埋头做自己的事,而是一直将“中国人离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多远”当作最大的问题,对诺贝尔奖孜孜以求,这个奖的存在就会成为破坏民族文学发展生态的因素。对于鲁迅的这一告诫,中国文学人一直心有戚戚,不过时至今日,情况又有所不同。一则,在后殖民的语境中,第三世界国家似乎应当放下“国民性批判”的包袱,何况,中国人对于诺贝尔奖的渴望未必就超过其他国家,我们不必责己太过;二则,中国正处于全面、高速的发展时期,完全应该在未来获得更多国际奖项,以彰显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鲁迅自有低调的理由,那时的中国整体地被西方无视,但是此一时彼一时,莫言的获奖或许预示一个辉煌时代的开始。而更进一步的想法也许是:将来是否有可能出现更适合于中国文学且有能力与诺贝尔文学奖抗衡的国际奖项?是否有可能出现以中国城市为首都的新的文学世界共和国?我们的关键诉求,其实是让各类文学奖百花齐放,它们不是复制诺贝尔奖,也不是以地区垄断者的身份进行竞争,而是共同应对当今世界多向度、多层次的中心与边缘的矛盾。使不同地区的作家追逐单一奖项,必然会使原本参差多态的文学世界共和国呈现出极不对称的供求关系,使缺乏相关文化资本的国家产生强烈的匮乏感,从而导致对新殖民主义秩序的强化。让文学创作立足于地方经验,立足于特定时空中人们的欢乐、苦难与抗争,这是我们对文学之为文学的期待;让文学不仅仅关心地方,亦能自然而然地关心远方和他人,同样是我们对文学之为文学的期待。而要使这类期待成为可能,首先是要在具体的命运共同体的内部以及共同体与共同体之间找到富有文学生产力的沟通方式,使具体的“我们”能够通过文学不断扩大自身。这既是作家和文学研究者的使命,也是国际性文学奖的责任。(摘编自汤拥华、朱国华《诺贝尔时代的终结与文学世界共和国的重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诺贝尔奖情结揭示了民族本位思维与国际主义思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B.如果诺贝尔奖对汪曾祺的创作性没有能力进行评估,那么中国不需要诺贝尔奖。C.鲁迅拒绝诺贝尔奖提名,是因为担心助长国人虚荣心,不利于民族文学的发展。D.真正找到了富有文学生产力的沟通方式的国际文学奖,无须考虑作家的民族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针对中国诺贝尔情结中出现的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B.文章在论证中国文学传统与外来文学资源处于互动中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C.文章对鲁迅拒绝诺贝尔奖的观点既有肯定,又有新时代下的思考,彰显辩证的态度。D.文章对新的文学世界共和国的设想,证明了多极化文学评奖系统会战胜单一奖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上,既有可能从民族本位发展出一种新的国际主义,又可以通过积极的国际主义重新定义民族本位。B.鲁迅低调地拒绝诺贝尔奖提名和莫言欣然获奖,这种变化背后透露着这样的信息:中国国际地位和文化软实力在不断提高。C.诺贝尔奖所代表的卓越性标准可以用来刺激、疗治民族和个人盲目的文化自信,所以获诺贝尔奖越多的民族越谦逊。D.倘若未来在主要大洲上都有诺贝尔奖级别的国际文学奖,可能会对某一文化在全球的霸权地位产生一定制衡作用。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熙,字子雍,顺天宛平人。父崇简,明崇祯十六年进士。熙,顺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召直南苑。译《大学衍义》,充日讲官,进讲称旨。累擢弘文院学士。时崇简方任国史院学士,上曰:“父子同官,古今所罕。以尔诚恪,特加此恩。”十八年正月,上大渐,召熙至养心殿撰遗诏,熙伏地饮泣,笔不能下,上谕勉抑哀痛,即御榻前先草第一条以进。寻奏移乾清门撰拟,进呈者三,皆报可。是夕上崩,圣祖嗣位,熙改兼弘文院学士。康熙五年,迁左都御史,时三藩拥兵逾制,吴三桂尤崛强,擅署官吏,浸骄蹇,萌异志。子应熊,以尚主居京师,多聚奸人,散金钱,交通四方。熙首疏请裁兵减饷,上俱从之。七年夏,旱,金星昼见,诏求直言。熙疏言:“世祖章皇帝精勤图治,诸曹政务,皆经详定。数年来,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上命各部院条议,遵旧制,删繁例,凡数十事。十二年,调兵部。是年冬,三桂反,京师闻变,都城内外一夕火四起,皆应熊党为之也。明年三月,用熙言诛应熊。寻命熙专管密本,汉臣与闻军机自熙始。十七年,以父忧去。二十一年,即家拜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时三藩既平,熙以和平宽大,宣上德意,与民休息。造次奏对,直陈无隐,上每倾听。三十一年,以疾累疏乞休,温旨慰留。四十年,诏许致仕,晋少傅。明年上元节,赐宴其家,遗官赍手敕存问。四十二年,卒,上命皇长子直郡王允褆、大学士马齐临丧,行拜奠礼,举哀酹酒,恩礼有加,谥文靖。(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三十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B.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C.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D.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古代教育理论著作,儒家经典之一,与《论语》《中庸》《孟子》并称“四书”。B.圣祖,帝王的先祖或皇帝庙号,多特指开国高祖。文中是庙号,指称清代的康熙皇帝。C.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员的选用和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宜。D.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国传统节日,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节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熙德才兼备,得到皇帝赏识。他是顺治四年进士,做事忠诚勤恪,皇帝恩赐他父子同官。B.王熙担当重任,拟写皇帝遗诏。他在皇帝病危时勉慰自己要抑制悲痛,完成撰拟诏书任务。C.王熙屡次上疏,敢于直言进谏。他第一个请求裁兵减饷、约束藩王,并曾劝谏皇帝改革政务。D.王熙审时度势,关注国计民生。他在三藩平定之后,建议施行和平宽大、休养生息的政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三藩拥兵逾制,吴三桂尤崛强,擅署官吏,浸骄蹇,萌异志。(2)明年三月,用熙言诛应熊。寻命熙专管密本,汉臣与闻军机自熙始。5、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各题。古剑歌齐己古人手中铸神物,百炼百淬始提出。今人不要强硎磨,莲锷星文未曾没。一弹一抚闻铮铮,老龙影夺秋灯明。何时得遇英雄主,用尔平治天下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神物”指古剑,“神”字体现出了古剑本领的神奇和古剑具有的灵性。B.“百炼百淬”写古剑经历千锤百炼后而成,因来之不易,所以显得珍贵。C.“不要强硎磨”指不要用磨刀石来强行磨古剑,意即不能随便使用古剑。D.颈联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写古剑的坚与锋,表现了古剑不减当年的风采。2.尾联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各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2)______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3)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4)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5)泉香而酒洌,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6)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7)仁者不忧,____________________,勇者不惧。(《论语·宪问》)(8)___________________,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第十五》)7、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①家庭生活中一定有引发你关注的细节。请以一次家庭聊天作为背景,刻画聊天场景以及你的心理状态。150字左右。②在疫情中奔赴一线有所作为的人,人们称之为“逆行者”。请写一段抒情文字,向这些“逆行者”致意。150字左右。③请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及《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就其中某个片段写一段推荐阅读的文字。150字左右。8、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①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家都会精心构建人物的社会生活环境。请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部作品,对作品中的社会生活环境进行赏析。要求:结合作品内容。②假如新闻纪录片《武汉战疫纪》分为多个篇章,其中有一个篇章专门用来讴歌抗击疫情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请你为这个篇章确定一个篇名。要求:篇名出自文化经典,并陈述理由。③以“呼吸”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写现代诗,用对比的方法;写抒情文字,用直接抒情的方法。9、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当爸爸老得走不动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1、6.C7.C8.C4.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5.(6)他父亲处在窘迫(困苦)当中,曾巩服侍在其身边并没有不孝之举,家中的事即使再小,也要亲自去做。(7)您竟然要用忌恨他的人、埋怨他的人、误听误传的人所讲的话,凭空裁断贤人的是非,这是很不对的。【解析】6.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学生应明确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具体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义。C项,解释错误,“于罪之中有足矜者”意思是:在责备中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矜:同情。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A项,“亲友惴畏焉”,焉,代词,他;“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焉,句末语气词,啊。B项,“岂不得为贤者哉”,为,动词,成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为之辞”,为,介词,替,给。C项,“则无之焉而不谤”,则,副词,那么,就;“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则,副词,那么,就。D项,“如惑于众人”,于,介词,被;“故燕王欲结于君”,于,介词,与。故选C。8.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认真阅读并翻译文章的基础上,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看是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所做之事。拿选项与原文逐字对照,看是否有出入。C项,“主要是因为贤人自有操守,不愿与愚者同流”分析错误,除了贤人自有操守,不愿与愚者取齐,还因为愚者本来就嫉妒贤者。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曾巩做事很果断,很少肯定别人,做事经常超出中庸之道的标准,这些我已经在回江南后劝说过他了。他听说了之后,诚惶诚恐。曾巩确实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本题可以根据主语及虚词来断句。开头部分,“巩”作为主语,统辖“过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三件事之间要断开。之后主语有了变化,因此,“此则”之前要断开。“矣”是语气词,之后要断开。“辄矍然”前面是因,之前要断开,后面又有了主语“巩”,是另一句话,之后要断开。分析可知,正确的断句为: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5.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6)“困厄”,窘迫;“左右”,身边;“亏行”,指不孝之行为;“铢发”,指很小。(7)“乃”,竟然;“引”,引用;“县”,同“悬”,凭空;“然”,正确。【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6.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7.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8.剔除无效信息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千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译文:段君:我在京师的时候,曾经对您说过曾巩擅长写文章,而没有说过他的为人。回到江南之后,才和他相熟识并且敬佩他和他作了朋友,那时又写文章粗略地说了他行事的方式。你来信用你所听到的一些来诋毁曾巩,说他没有一丝优点,他在家里,亲友都害怕他。你怪我没有写信规劝曾巩,认为我有所偏袒。事情真像您所说吗?曾巩当然不是那样的人。他的文学和议论的水平在我相识的人中没有谁能与他匹敌。他内心勇敢合乎道德,这不是可以用刑罚和利益可以改变的。他父亲处在窘迫(困苦)当中,曾巩服侍在其身边并没有不孝之举,家中的事即使再小,也要亲自去做。他父亲也非常爱他,他父亲曾经说过:“我这家族衰败,能指望的只有这一个儿子。”这是我所看到的。像你所听说的那些,我没见到。曾巩在京师,回避兄长而居住,这就是我也要责备他,你也应深深的责备他。然而在责备中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只不过不能在书信里告诉你。事情虽然表面是这样然而情理上却没有到传说的那种程度,如果不讲情理就责备,那么谁不可以被责备呢吗?曾巩本来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吗?然而曾巩作为儿子和兄弟不可能没有任何过失。但在京师时,并没有深入交往,回到江南之后又不再追究以往的事,就没有用这件事来规劝他。曾巩做事很果断,很少肯定别人,做事经常超出中庸之道的标准,这些我已经在回江南后劝说过他了。他听说了之后,诚惶诚恐。曾巩确实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作了《怀友书》两篇,一篇自己保存起来,一篇给了我,心中不安求取相互切磋,从这样以免后悔的心情可以看出了。我曾经说,朋友有了过错,不可以断绝来往,当然要规劝他。劝说他听从就可以了,非要写成文字使自己明白后才算完吗,还没有这样做过。曾巩的行为,像前面所说的,他过去的错误,也像前面说过的那些罢了。他难道不能成为贤明的人吗?天下的人愚昧的多,贤明的少,愚昧的人当然嫉妒贤明的人,贤明的人又保持自己的操守不和愚昧的人同流合污,愚昧的人就更加仇视他们了。带着妒忌和怨恨的看法那么就没什么不可以毁谤的,君子之流误听误信之后,又传播那些话使更多的人听到,因而贤明的人多遭毁谤,而那些穷苦居下位的贤者更是如此。他们的势力不足以改变世俗,他们的声名并未被人们所接纳,这是愚昧的人容易攻击贤人而攻击的言辞又容易传播的缘故。曾巩不好的那些言语,当然是妒忌、怨恨,是容易轻信他人所犯的错。您竟然要用忌恨他的人、埋怨他的人、误听误传的人所讲的话,凭空裁断贤人的是非,这是很不对的。孔子说“众人喜欢的,一定要去考察;众人攻击的,也一定要去考察明白。”孟子说:“国人都说可以杀了的不一定可以,发现他有可杀的罪行后才可以杀他。”匡章,全国的人都觉得他不孝顺,独孟子以礼相待。孔子、孟子之所以成为孔子、孟子,是由于他们善于自守,不被一般人所迷惑。如果被一般人所迷惑也就只能是一般人了,怎么能说他们是孔子、孟子呢?但愿您自重,不要轻率的议论曾巩。2、1.B2.D3.C【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项,“从而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信用共识体系”于文无据。原文是“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可以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C项,“任何运用区块链进行活动的行为都是可以包容试错的”说法绝对。原文有“对于利用区块链存储、传播违法违规信息,运用区块链进行非法交易、洗钱等行为,也应该予以严厉整治”。D项,“我国在区块链领域具有国际领先地位”说法错误,将未然说成了已然。原文是“中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完全有条件在这个新赛道取得领先地位”。故选B。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最后一段“从更大视野来看,人类能够发展出现代文明,是因为实现了大规模人群之间的有效合作……也许,区块链不只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更是下一代合作机制和组织形式”没有运用类比论证。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C项,“不在于信用的建立”否定失当,整合第四自然段的相关信息“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能够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从而大大拓展了人类相互合作的范围”,可以推断出区块链的颠覆性在于创造信任,保证所有信息数字化并实时共享。故选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3、1.C2.D3.C【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揭示了民族本位思维与国际主义思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错误,改变了“矛盾”的性质。第一段说“至少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上,民族本位与国际主义一直保留相互成就的可能性”,所以民族本位思维与国际主义思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B项,“中国不需要诺贝尔奖”的推理不成立,第二段说“如果诺贝尔文学奖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那就需要更恰当的奖项来承担这一使命”,而“需要更恰当的奖项”不代表不需要诺贝尔奖;D项,“无须考虑作家的民族性”说法错误。最后一段说“让文学创作立足于地方经验,立足于特定时空中人们的欢乐、苦难与抗争,这是我们对文学之为文学的期待”,其中“立足于特定时空中人们的欢乐、苦难与抗争”就是立足民族性。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D项,“证明了多极化文学评奖系统会战胜单一奖项”变可然性为必然性。原文是说“是否有可能出现以中国城市为首都的新的文学世界共和国?我们的关键诉求,其实是让各类文学奖百花齐放,它们不是复制诺贝尔奖,也不是以地区垄断者的身份进行竞争,而是共同应对当今世界多向度、多层次的中心与边缘的矛盾”,作者希望未来出现以中国城市为首都的新的文学世界共和国,催生各类文学奖百花齐放,建设一个多向度、多层次、多中心(文学首都)的文学世界共和国。这种新的多极化文学世界共和国可能会战胜单极化的文学世界共和国。但是这种“希望”和“战胜”并不必然出现。故选D。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所以获诺贝尔奖越多的民族越谦逊”是强加因果,于文无据。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4、1.D2.C3.B4.(1)当时三藩拥有兵力超过规定,吴三桂尤其桀骜不驯,擅自委任官员,逐渐傲慢不恭,萌生叛离之心。(2)第二年三月,采纳王熙建议诛杀吴应熊。不久命令王熙专管密本,汉臣参与军机大事从王熙开始。【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条例繁多,官吏奉行时,任意把握轻重,请求命令各部院诸司详细察看现行条例,如果有借着变法而滋生弊端的,都遵从旧制更正,如果有遵从新条例的也要条理清晰,不得不晓得原因,裁定统一规则。”“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部院诸司”做“请敕”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两项;“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的意思是“也分条说明不得不这样的原因”,句意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D。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C项,“兵部……掌管全国官员的选用”错误,兵部掌管武官的选用和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宜。故选C。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他在皇帝病危时勉慰自己要抑制悲痛,完成撰拟诏书任务”错误,由原文“上谕勉抑哀痛,即御榻前先草第一条以进”可知,是皇帝下旨勉慰王熙要抑制悲痛。故选B。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逾制”,超过规定;崛强“”,桀骜不驯;“浸”,逐渐;“骄蹇”,傲慢不恭。(2)“明年”,第二年;“用”,采用,采纳;“寻”,不久;“与闻”,参与并知道。【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王熙,字子雍,是顺天宛平人。父亲名叫崇简,是明朝崇祯十六年进士。王熙是顺治四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检讨一职。召令入直南苑。翻译《大学衍义》,充任日讲官,言语合科皇帝心意,慢慢升迁到弘文院学士。当时王崇简正担任国史院学士,上书说:“父子同朝为官,古今罕见。因为我们父子诚恪,才受如此恩典。”顺治十八年正月,皇上病危,召王熙到养心殿撰写遗诏,王熙伏地哭泣,不能下笔,皇上勉励他压抑哀痛,他来到御榻前先写第一条进献给皇帝看。不久上奏转移到乾清门撰拟遗诏,多次进奉呈献给皇上,皇帝都回复可以。这晚皇上驾崩,圣祖即位,王熙兼任弘文院学士。康熙五年,升迁为左都御史,当时三藩拥兵逾越礼制,吴三桂尤其强大,擅自任命官吏,骄横不顺,萌生造反念头。儿子吴应熊,因为与公主结婚而住在京师,经常聚集奸人,广散金钱,到处交游。王熙第一次上疏请求对吴三桂裁兵减饷,皇上都听从他。康熙七年夏,早上,金星白天也能看见,皇上下诏让大臣解释,王熙上疏说:“世祖章皇帝精勤图治,各部门政务,都要详细研究。几年来,条例繁多,官吏奉行时,任意把握轻重,请求命令各部院诸司详细察看现行条例,如果有借着变法而滋生弊端的,都遵从旧制更正,如果有遵从新条例的也要条理清晰,不得不晓得原因,裁定统一规则。皇上命各部院一条条讨论,遵从旧制,删除繁例,共数十件事。康熙十二年,王熙调任兵部。这年冬天,吴三桂造反。京师听说事变,都城内外一夜之间大火四起,都是吴应熊的党羽所干。第二年三月,皇上采纳王熙的建议诛杀吴应熊。不久命令王熙专管密本,汉族大臣参与军机大事从王熙开始。康熙十七年,王熙因为父丧离职。康熙二十一年,在家里受任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当时三藩已平,王熙认为要和平宽大,宣扬皇上的德行,让百姓休养生息。依次上奏,直说无所隐瞒,皇上经常倾听。康熙三十一年,因病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上好言劝慰留任。康熙四十年,皇上下诏允许他退休,晋封少傅。第二年上元节,给他家赐宴,让官员带着自己手令慰问他。康熙四十二年,挂了,皇上命皇长子直郡王允褆、大学士马齐治丧,行拜奠礼,表达哀思酹酒,恩遇礼待有加,谥号文靖。5、1.C2.(1)意思:古剑何时能遇到盖世英雄,拿它平定天下;(2)情感:抒发了诗人积极用事、渴望施展才能的感情,充满对机遇和功业的期待。【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不能随便使用古剑”错误,“不要强硎磨”意思是古剑保存的很完好,还很锋利。故选C。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句含义及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首联,强调古剑的不同凡俗。“神”体现了古剑神奇的本领和灵性。“神物”暗示了古剑是诗人才美和抱负的象征。“百炼百淬”指古剑经历了千锤百炼,来之不易。颔联,提醒今人要加倍爱惜古剑,不要像对待凡物一样随意驱使。颈联,写古剑虽然经历了历史风雨的侵蚀,其刚强和锋利不减当年。尾联,物遇其主,方能各尽其用。只有盖世英雄,才能配得上这柄古剑,抒发了诗人人积极用事、渴望展示才能的感情。【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6、(1)蟪蛄不知春秋(2)朝搴阰之木兰兮(3)信誓旦旦(4)以手抚膺坐长叹(5)山肴野蔌(6)惟吾德馨(7)知者不惑(8)无求生以害仁【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需要注意的字:“蟪蛄”“搴”“阰”“誓”“膺”“肴”“蔌”“惟”“馨”“知”“仁”。【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7、例文①“爸爸,我的生日快到了,你打算送我什么礼物?”同桌新买了平板电脑,向我炫耀好几次了。这次赶上我生日,我心想,爸爸肯定会说“你想要什么?”,然后我就顺势也要一个。“对呀,送什么呢?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去年我的生日,你送我了什么呢?”突然,我觉得无比惭愧。“对不起爸爸,我只知道要礼物,却从未给过你和妈妈礼物。”“傻孩子,你每年都在成长,这就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啊!”例文②致敬“逆行者”!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直面苦难的力量。面对疫情,内心蕴藏的善良与勇敢促使他们逆流而上,成千上万的医疗、警务、铁路等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同气连枝、心手同向,义无反顾坚守岗位。是他们为我们的平安幸福保驾护航,用责任和担当奏出了“逆行者”的最美旋律;是他们让蓬勃的希望从人心的地平线升起,一寸寸照亮大江南北,唤起我们内心的希望。例文③沈从文先生用极为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白河沿岸如诗如画般恬静幽美的山村、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走进《边城》吧,你定会获得极美的享受。【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关键信息、核心话题、指定意象,审清题干中的写作要求,起笔直击题干中心,在150字左右展现文字精雕细刻之美,“微”中显个性,“微”中抒性灵;其次要对相关的名著的内容、主旨或某些概念有准确的理解,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多积累。考生如果选择①,要注意三点:第一,内容为“家庭聊天场景”,且要有自己的“心理描写”;第二,要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第三要表达明确的主题。考生如果选择②,首先要明确写作任务,即致敬疫情中奔赴一线的逆行者;其次要以抒情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最后力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考生如果选择③,首先要明确写作目的,即“推荐阅读”;其次,必须要结合作品内容片段;最后要明确推荐理由。【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8、①《边城》主要是以30年代湘西的社会为背景,以湘、渝、黔边交界的茶洞渡口为描述对象,以老船公和外孙女的生活经历为载体,把湘西朴实的民风及独特环境中那种人性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这样的生活环境对刻画翠翠的形象及反映“人性美”的主题都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②篇名叫做《铁肩担道义》。出自杨继盛《杨忠愍公集》,意思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最美逆行者,肩负的是责任与担当。广大医护工作者,写下请战书,按下鲜红的手印,主动请缨,毅然奔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运输司机,义无反顾,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第一线。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冲锋陷阵,为抗击疫情、稳定局面默默奉献着。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他们肩负起了责任,扛起身上的重担,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③呼吸没去过高原就不要和我谈呼吸你曾经说过我是你的鼻子在青海在我们支教的山坡你缺氧的样子一度令我浑身发紫因此我理解你后来爱上了广州健身房和吸氧机可我不行如你所说我爱这片土地以及它的子民我还要探寻高原上空飞翔的鹰探寻它高于我们的呼吸我希望当我的学生收下翅膀就落在我的骨头上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告诉他的学生看这就是呼吸进化后的标本【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①要求赏析名著中的社会生活环境。考生要注意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赏析时主要要说清是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有哪些特点;这样的环境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和表现主题有什么样的作用等。②就是要求用一句经典的句子概括这些抗疫英雄的精神品质,这个题目既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的熟悉程度,也考查考生对人物品质的分析概括能力。陈述理由时要注意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揭示出他们身上最感人和值得歌颂的地方,注意与篇名的联系。③要求写一首关于“呼吸”的现代诗歌或抒情性文字,并有具体要求,如“对比”“直接抒情”。关于“呼吸”,既可以指现实中的真的“呼吸”,也可以指“精神的呼吸”等抽象的东西。这道题目难度较大,特别是现代诗的写法,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短小而富有哲理的现代诗,要会背诵,学习仿写。【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9、例文:别冷落了父亲节的“父亲”据媒体报道,“你知道父亲节是哪天吗?你知道父亲的生日吗?你知道父亲最大的爱好是什么?父亲的鞋尺寸是多少?”父亲节到来之际,记者在天津市部分中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父亲节明显受到了冷落,因为在与父亲沟通时,亲子双方都不知该说什么。“父亲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这是奥巴马对父亲的回忆,可能也代表了很多儿女对父亲的印象。在人们内心感受中,母亲就像一潭湖水,细腻而温暖,慈祥而安静,让人容易亲近和触摸;而父亲则像一座高山,威严而粗犷,冷漠而严肃,让人感到难以攀越和理喻。母亲时刻设计着家庭,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孩子;而父亲则一天中很难见上一面,要么忙于工作,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