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_第4页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布鲁氏菌病检验及治疗知识培训

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刘云霞布鲁氏菌病的概念布鲁氏菌病最初认识

很久以前,在地中海沿岸各族人民中久已存在一种常见的,以长期高热为特征的消耗性疾病。由于临床症状与许多发热病类似且病因不明,当时医生认为是肠伤寒或疟疾。由于这种疾病不伴有急性肠道损害,且又具有独特的周期性的弛张热和波浪热,1861年Burnet(伯内特)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并与疟疾作了鉴别。1886年英国军医布鲁氏(Bruce)在马尔他岛从马尔他岛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布鲁氏菌病最初认识

1897年Hughes(休斯)根据本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后来为纪念Bruce(布鲁氏)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1897年Wright(莱特)与其同事发现患者血清与布鲁氏菌的培养物可发生凝集现象,遂之称为Wright(莱特氏)凝集反应,从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我国古代医籍中对本病也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Boone(布恩)重新对本病作正式报道,人们对于本病本菌以及从感染动物传给人的危害性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后相继发现了许多新的宿主。

病原学世界概况世界概况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几十种,布病是公认的危害最为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因此其流行危害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农、牧业和公共卫生事业落后的重要标志。布病流行会严重制约畜牧业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影响从上游的养殖到下游产品的流通和消费。家畜患布病常常出现流产、不孕、空怀、繁殖成活率降低,使牲畜头数明显减少,产肉、产奶量下降,直接影响着包括乳、肉及其制品,皮、毛、医药等在内的民生需求。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和民间致富乃至国际贸易及旅游事业。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布病对人的危害布鲁氏菌的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

布鲁氏菌可被所有的碱性染料所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吉姆萨呈紫红色。布鲁氏菌培养的最大特点是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需要各种氨基酸、生物素、镁、铁、钙等离子。可在弱酸或弱碱性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适宜PH值为6.6-7.4,适宜温度为34-37℃。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0.3-2.5微米之间,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该菌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

布鲁氏菌对物理因子的抵抗力直射日光数分钟,最长4小时,散射日光7-8天;直射紫外线5-20分钟,斜射紫外线10-30分钟。布鲁氏菌对热非常敏感,尤其对湿热敏感。表一不同温度对布鲁氏菌的影响温度布氏杆菌生存时间温度布氏杆菌生存时间湿热55℃60分钟湿热60℃15-30分钟湿热70℃10-24分钟湿热80℃7-19分钟湿热90℃5-14分钟湿热100℃1-4分钟干热60-70℃60-75分钟干热80℃40-59分钟干热90℃30-39分钟干热100℃7-9分钟

布鲁氏菌对化学因子的抵抗力

表二常用化学因子对布鲁氏菌作用的比较药品名称浓度(%)布鲁氏菌生存时间 石碳酸1-21-5分钟 新洁尔灭0.130秒 来苏儿21-3分钟 来苏儿31分钟以内 漂白粉0.2-2.52分钟以内 过锰酸钾0.1-0.27-15分钟 福尔马林0.220分钟以上 氢氧化钾23分钟

肥皂水220分钟以上

布鲁氏菌在不同介质中生存时间

表三布鲁氏菌在不同介质中生存时间介质名称生存时间介质名称生存时间水5天-4个月尘埃21-72天尿4天-5个月以上衣服30-80天鲜牛乳2天-18个月奶酪25-67天冻肉14-47天培养基60天-10个月土壤4天-4个月粪8天-4个月畜舍及周围4天-5个月以上皮毛45天-4个月酸乳2天-1个月腌肉20-45天干燥胎膜4个月布病的发病机理布病的发病过程与布鲁氏菌在细胞内寄生特点密切相关。发病过程比较复杂,细菌、毒素、变态反应(迟发型)三种因素不同程度地参与布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急性期:以细菌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治疗侧重于病原体的清除慢性期:以变态反应为主,治疗侧重于菌苗等脱敏疗法。布鲁氏菌的毒力及致病力

毒力是病原体致病力的总称。包括侵袭力、毒素和抗宿主的防御机制的生存能力。布鲁氏菌不同种型的菌株具有不同的毒力,甚至同种型的不同菌株,其毒力大小也有差异。羊、牛、猪种布鲁氏菌各生物型的某些菌株多为强毒株。犬种布鲁氏菌具有一定的毒力,野外和实验室均可侵入致病。绵羊附睾种和沙漠森林野鼠种布鲁氏菌毒力较低。羊种、牛种、猪种和犬种布鲁氏菌都能感染人;绵羊附睾种和沙漠森林野鼠种布鲁氏菌尚无感染人发病的报道。流行病学

储存宿主与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猪、犬、鹿、马等。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细菌,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布鲁氏菌可以经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新的机体感染:

一、经皮肤粘膜接触感染布鲁氏菌可通过粘膜、眼结膜及损伤的皮肤侵入人体,有报道毒力强的羊种菌可以通过微小的伤痕或完整的皮肤侵入人体。这种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的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业等职业人群中,通常发生于下列场合: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检查牲畜过程中;饲养放牧人员;接触病畜的尿、粪,如清扫羊圈、牛舍;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挤奶或加工病畜乳制品;采集病畜、患者的血液和病理材料;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从事布鲁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鲁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二、经消化道感染人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在完全不与病畜接触的的情况下由于食用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经口感染的例子很多。有的人喜喝生奶,吃生乳制品(白油),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熟的肉(手把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布鲁氏菌经口腔、食道粘膜进人机体。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三、经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沾有小于5个微米(气溶胶颗粒大于5个微米则被鼻腔和上呼吸道阻留)的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多见于皮毛加工业,布鲁氏菌实验室研究工作及菌苗的制作过程(气溶胶感染)。但在布病疫区,以上三种传播途径往往同时存在,很难截然分清是通过哪一个环节感染的。感染过程感染过程的形成及临床表现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布鲁氏菌侵入途径、菌量、菌型、毒力和人体的生理状态。感染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淋巴源性迁徙阶段菌血症阶段多发性病灶形成阶段慢性布病阶段慢性纤维化阶段布鲁氏菌消化道皮肤粘膜呼吸道淋巴液局部淋巴结感染量少、毒力弱机体抵抗力强布鲁氏菌在淋巴结内局限感染量大、毒力强机体抵抗力弱血行播散(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多发性病灶形成迁延性病灶病灶外播散残余变态(消散、纤维化)隐性感染痊愈慢性期急性期治疗布鲁氏菌消化道皮肤粘膜呼吸道淋巴液局部淋巴结感染量少、毒力弱机体抵抗力强布鲁氏菌在淋巴结内局限隐性感染痊愈布病发病示意图

各系统病理变化

各系统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l~3周,平均2周。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发病和前驱期症状有急有缓。少数病人出现前驱期症状,表现颇似重感冒,全身不适,乏力怠倦,食欲减退,肌肉、大关节酸痛、失眠、多汗等。大部分患者起病急没有前驱期症状,发病一开始就表现为恶寒、高热、多汗等急性期症状。经口感染者常见颈部淋巴结肿大。主要症状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晚上。4.2531无热0.413稽留热9.3368驰张热12.7893间歇热15.36112不规则热42.11307低热15.78115波状热构成比(%)729例数热型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神志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在抗生素普遍应用之前,波状热是典型的热型。波与波之间短者3-5天,长者数周。近年来波状热型已较少见。主要症状多汗多汗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特别是晚上增多。出汗相当严重,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被褥,使患者感到紧张、烦燥,甚至影响睡眠。大量出汗可以导致虚脱。主要症状头疼为急性期常见症状之一。个别头疼剧烈者常伴有脑膜刺激症状。当大脑皮层功能降低时,往住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部分病例可有眼眶内疼痛和眼球胀痛等。慢性患者在疲乏无力的同时,也经常诉说头疼头痛。主要症状乏力这一症状几乎所有的病例都有此表现,乏力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虽可从事一般性工作,但容易疲劳,而且不易消除;严重者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慢性期患者的乏力症状比较突出,自觉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故常被称为“懒汉病”、“爬床病”。甚至成为就诊的主要原因。

主要症状骨关节肌肉等疼痛是布病最常见的症状,急、慢性布病患者都可以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疼痛。也是患者前来就医的主要原因。急性期表现为多发性、游走性全身肌肉和大关节痛。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疼痛剧烈。常使患者辗转呻吟,甚至用一般的镇痛剂无法缓解。疼痛的性质可如锥刺痒或为顽固性钝痛。慢性期局限于某一部位,以骶、髂、膝、肩、肘、踝等处常见,常因劳累或气候变化而加重。由于肌腱变硬和挛缩,常使四肢关节强直,变形,甚至照成终身残疾、无法恢复。

关节疼痛部位详见表三。常关节疼痛部位统计

表四常关节疼痛部位统计

发生部位例数(961)发生频率(%)腰62264.72 髋176 18.30 膝640 66.60 肩453 47.13 肘132 13.73 骶髂21 2.19 踝46 4.79 腕43 4.47 指33 3.43趾20 2.08蹠11 1.14颈5 0.52胸7 0.73

主要症状神经痛:多因神经干和神经根受累所致。根性神经疼痛多发生于病后2-3日,以腰骶神经根受侵居多,患者觉腰部及两下肢剧痛。神经干病变多发生于肋间神经、坐骨神经。肋间神经受累时,患者自觉剧烈胸痛,随呼吸而加剧。坐骨神经受累时,两下肢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其他症状急性期常表现食欲不振,顽固性咳嗽,咯白色泡沫样痰。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肿痛,女性病例可见附件炎乳房肿痛和流产等,部分病例可有心悸、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慢性期患者有精神抑郁不振、表情淡漠、失眠、烦燥不安、易于激动,畏寒喜暖,四肢发冷,阳萎,遗精,自觉手足发烧等。布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急性期(1333)慢性期(1739)例数%例数%寒战发烧乏力头痛关节痛关节肿腰痛肢体麻木手脚发热肝肿大脾肿大睾丸肿大胃痛食欲不振73910248528121014124---284135331-65555.4476.8263.9260.9276.099.30---21.3110.1324.83-49.14-389851486971-5712121747475107284-22.3748.9427.9555.84-32.831.211.214.264.264.316.1514.26布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急性期(1333)慢性期(1739)例数%例数%腹泻便秘腹痛咳嗽皮肤出血点失眠滑囊炎皮下结节皮疹流产耳鸣心悸淋巴结肿大15534420333917122924-1--7711.6225.8115.2324.981.279.156.900.30-0.07--5.78---36-10--322314216---2.07-0.58--0.170.121.328.170.92主要体征和各系统的改变

一般状况:大部分患者神志清醒,很少有昏迷、谵妄等情况。

急性期:急性期患者多无消瘦,可见发热及骨关节疼痛。有时可见两颊潮红,痛苦表情。

慢性期:慢性患者面色苍白、潮湿多汗、颜面水肿;若关节损害者呈强迫姿势。

主要体征和各系统的改变主要体征和各系统的改变主要体征和各系统的改变主要体征和各系统的改变

X光骨关节系统关节缘骨质硬化骨质增生局限性骨质疏松骨质缺损灶骨端的透明灶局限性骨质密度增高软组织硬化呼吸系统:双肺呈局限性浸润,以斑点及絮状模糊或支气管炎性改变最为常见,肺纹理增强,分布紊乱,边缘不清楚。肺间质呈不同程度网状增粗。实验室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血色素和红细胞:急性期患者一般变化不大,慢性期或有并发症存在,常见轻度至中度低血色素性贫血。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少数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沉: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常。肝功能:多数患者肝功能变化不明显,60%急性期患者碱性磷酸酶比正常人明显增高,急性期过后开始下降,慢性期处于正常范围或偏高的水平。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平板凝集试验(PAT)试管凝集试验(SAT)补体结合试验(CFT)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分离到布鲁菌。急性期血液、骨髓、关节液分离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阳性率较低。实验室检查阳性判定标准病原分离:检出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1:100(++)及以上。补体结合试验:1:10(++)及以上。抗人球蛋白试验:1:400(++)及以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0.03毫升出现可见凝集(阳性)。平板凝集试验:0.02(++)及以上。皮内变态反应:4.0平方厘米。布病的临床分期(国家)急性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以内。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参考国家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本标准规定了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和诊断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告。诊断原则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人布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发病前患者直接接触家畜或畜产品、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或吸入污染空气、尘埃,布鲁氏菌培养物,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

临床症状: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以及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等。实验室检查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又称为班氏孟加拉红平板凝集实验试管凝集实验(SAT):又称为莱特凝集实验实验室检查国家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阳性(初筛)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滴度为1∶50++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验操作方法:

现场采集全血离心8-10分钟,取0.03ml被检血清滴在干净的玻片上,然后加入0.03ml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充分混匀,在5分钟内观察结果,10倍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见下图。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图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3-9-20第32卷第5期《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确诊布鲁氏菌病截断值的探讨》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判定标准如下:强阳性(++++):肉眼可见液体完全透明,具有大块及颗粒状凝集。10倍显微镜下观察具有粉红色大块及颗粒状凝集,片与片之间有明显界限呈独立的凝集块。次强阳性(+++):肉眼可见液体几乎完全透明,有明显颗粒凝集。10倍显微镜下观察具有粉红色大块及颗粒状凝集,片与片之间没有明显界限。阳性(++):肉眼观察较困难,10倍显微镜下观察有粉红色均匀的小团状凝集复合体。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弱阳性(+):肉眼观察不到,10倍显微镜下观察有粉红色均匀的凝集颗粒。可疑阳性(±):肉眼观察不到,10倍显微镜下观察仅有少数粉红色均匀的凝集颗粒。阴性(-):肉眼观察不到,10倍显微镜下观察没有凝集颗粒。阳性(++)以上可即刻做出诊断进行治疗,灵敏度83.3%;特异度100.0%。就是说、简化了检验过程,节约了费用,解决了患者因吃住带来了的不便,更重要的是保证患者及时治疗。试管凝集实验(SAT)试验操作方法:试验操作方法参照《布鲁菌病防治手册》判定标准如下:参照比浊管,按各试管上层液体清亮度和凝集物判读。以上结果见下图。强阳性(++++):液体完全透明,底部100%凝集;次强阳性(+++):液体几乎完全透明,底部呈75%凝集;阳性(++):液体略微透明,底部底部呈50%凝集;试管凝集实验(SAT)图试管凝集实验(SAT)弱阳性(+):液体不透明,底部25%凝集;阴性(-):液体不透明,均匀混浊。诊断标准:受检血清出现1:100+以上(包括1:100+)凝集现象时,判定为阳性;受检血清出现1:50++凝集现象时,病程在一年以上者,判定为慢性布病;受检血清出现1:50+以下凝集现象时,判定为阴性。例举化验结果

虎红平板试管凝集IgGIgM2011-8-15王建国++++1:100++++>15025.312011-10-7王建国+++1:100+++>15022.652011-11-23王建国++1:100++>15018.772012-1-13王建国±1:50+>15010.22012-3-6王建国--90.173.452009-8-9张文珍-->1504.682009-10-19张文珍--58.711.322011-2-11张文珍--26.541.4诊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隐性感染病例诊断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标准者为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菌培养物等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临床表现: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疼,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临床表现。诊断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出现下列实验室检查一项及以上阳性者。*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SAT滴度1:50++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布鲁菌疫苗接种史,SAT滴度达1:100++及以上者。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实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分离到布鲁菌。诊断隐性感染病例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查标准,但无临床表现。1960-1969,部分地区人间感染率为16.4%,患病率为7.17%(隐性感染50%以上)。鉴别诊断

风湿热伤寒、副伤寒肺、淋巴结核风湿性关节炎

鉴别诊断风湿热布病与风湿热相同处是发热及游走性关节痛,但风湿热可见特殊的心脏改变、风湿性结节及红斑,少见肝脾肿大、睾丸炎、乳腺炎及神经系统损害。实验室所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速更为明显,抗链球菌溶血素“O”实验为阳性,布病特异性检查呈阴性。此外,水杨酸制剂对风湿热有明显疗效,而用于布病时只能暂时缓解疼痛。鉴别诊断伤寒、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患者的持续发热、肝脾肿大,以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等表现,酷似布病。该病与布病的主要区别:多为高热,常有典型的体温曲线;严重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表情淡漠、听力减退、嗜睡、谵语等;相对脉缓;皮肤可见蔷薇疹;多有消化系统症状,血清肥达反应阳性,滴度逐渐增高;伤寒菌培养阳性。布病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为阴性或弱阳性。鉴别诊断肺、淋巴结核布病患者可见长期微热、多汗,容易急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血沉稍快,中度贫血等,易误诊为肺结核。但肺结核病人全身中毒表现比较严重,明显消瘦,颜面苍白,两颊潮红,血沉加快更为明显,咳嗽、痰中带血,痰内可查到结核杆菌。胸部X线检查有特异性改变。淋巴结结核和布病患者虽然都可以发生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结核患者除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外,其淋巴结多粘连成块,破溃流脓形成瘘道及瘢痕。鉴别诊断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布病和风湿性关节炎均是关节疼痛严重,反复发作、阴天加剧,且布病患者又可合并有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有风湿热的病史,关节腔少见积液,一般不发生关节畸形,大关节病变多见,心脏有特殊改变,血沉快,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可增高,布病特异性实验室检查阴性或弱阳性,服用抗风湿药有效。布病的治疗在布病的治疗当中应考虑细菌性、毒素性和变态反应性三种因素。这三种因素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急性期治疗应侧重于病原体的消灭,慢性期治疗应侧重于中、西、蒙医结合的疗法。抗菌治疗在各个期都是有效的防止复发布病的治疗治疗原则早期、规范、足量、联合用药,中蒙西医结合。确诊后立即给予治疗,以防疾病向慢性发展。鼓励患者,医患配合。布病的治疗(国家)布病的治疗(国家)急性期治疗重症病例慢性期治疗主要并发症的治疗特殊人群的治疗复发和再感染的治疗急性期治疗急性期治疗激素治疗

中毒症状严重,有睾丸炎、附睾炎造成睾丸明显肿胀、疼痛者,可使用激素治疗。由于激素不能抑制布氏菌生长,对病因无治疗作用,也不能直接增强抗菌药物的疗效,因此必须与抗生素并用,以短期使用为宜,停药时应逐渐减量。免疫调节剂针对患者症状可适当选择调节免疫功能。急性期治疗

护理和支持疗法急性期病人应做好护理工作,一般情况下不需隔离治疗。可以在门诊治疗,或设立家庭病床,在家中接受医生诊治。病人应注意休息,适当增加营养,应吃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保证足够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成人每日进水3000ml,出汗过多或脱水表现者,需由静脉适量补充葡萄糖和电解质溶液。症状严重者,可对症处理。急性期治疗一线药物多西环素100mg口服,2次/天(12小时一次),联合利福平600-900mg口服,1次/天,6周为一疗程,必要时延长疗程。多西环素,联合链霉素15mg/㎏肌注,1次/天,2-3周。急性期治疗

二线药物:不能使用一线药物或效果不佳的病例可酌情选用下列药物。多西环素,联合妥布霉素0.32g肌注,1次/天,2-3周。多西环素,联合复方新诺明(TMP-SMZ),2片/次,2次/天,疗程同多西环素。利福平,联合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200mg,口服,2次/天或者环丙沙星750mg,口服,2次/天)疗程同利福平。重症病例重症病例病例利福霉素加用喹诺酮类或三、四代头孢菌素,加激素治疗,延长静滴时间。慢性期治疗抗菌治疗同急性期治疗,结合中草药及蒙药治疗。也可结合一些理疗。主要并发症的治疗合并睾丸炎可在抗菌治疗基础上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并延长静滴时间。合并脑膜炎

在上述抗菌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并给予脱水等对症治疗。合并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器官或其他组织脓肿病例,在前述抗菌药物应用的同时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必要时给予外科治疗。转院治疗特殊人群的治疗儿童用法可使用利福平联合TMP-SMZ治疗。利福平10-20mg/kg/d;TMP-SMZ儿科悬液(6周-5个月)120mg、(6个月-5岁)240mg、(6-12岁)480mg,每天两次。6周为一疗程,必要时可延长疗程。

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禁用孕妇用法利福平联合TMP-SMZ治疗。6周为一疗程。必要时可延长疗程。中医中药治疗适用对各期病人治疗,对慢性期病人尤为常用,依不同症状体征进行辩证施治。布病的治疗对症治疗头疼或失眠者,可口服止痛剂和镇静剂;高热持续不退可采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热剂;关节疼痛严重者可用5-10%的硫酸镁局部热敷;每日2~3次;关节腔积液时,可行关节腔穿刺,注入链霉素。病程与预后病程以3-12个月居多。个别患者未经治疗也可以自愈。治疗及时,措施得力,预后良好。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严重影响劳动能力,甚至病灶纤维化后形成瘢痕,引起内脏器官的器质性改变或骨关节的变形强直,终生不愈。布病本身不易引起患者死亡。布病的复发和再次感染

复发:布病的复发率较高,有文献记载复发率在6-10%,用抗生素之后复发率会更高,达到10-40%。复发常在3-10个月以内发生。引起复发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细胞内寄生的布鲁氏菌没有被杀灭,在一定条件下再次进入血流的结果;抗菌药物疗程的长短也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原因;患者不配合治疗方法不当有关系。布病的复发往往有一定的诱因:劳累、寒冷、精神刺激、喝酒等因素。布病的复发和再次感染再感染人患布病后机体对布鲁氏菌的再次攻击都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是这种免疫力是不够巩固的,是相对暂时的,当过量的布氏杆菌病再次侵入具有一定免疫力的机体时,能够突破免疫屏障,引起感染发病。病愈的人由于长期工作和生活在与病原菌相接触的环境中反复接触病原菌可以再次感染发病。因此,在有流行病学先决条件存在时,患者经过治疗恢复健康或症状自行缓解持续一定时间后,再次出现布病固有的临床症状时,应当考虑有再感染的可能。*布病的复发和再次感染

再感染有以下三种可能机体内保留有布鲁氏菌并存在免疫反应时的再感染又叫重复感染。机体内没有布鲁氏菌但免疫反应仍为阳性再感染机体内既没有布鲁氏菌又没有免疫反应的再感染布病的复发和再次感染

再感染的临床特点:再感染时也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形式的临床经过,急性期患者的特点是起病急,大部分患者有寒战、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体温可达39℃或40℃。无论急性期还是慢性期患者,局部损害都比较明显的。患者几乎都有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机体遭受重复感染或再次感染也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那些返回任然有布病流行场所的人,更易使病情加剧。即使没有发生再次感染,但因为再次接受抗原的刺激,也可因变态反应因素使其症状加重。布病的再次感染和复发再感染和复发的鉴别是比较困难的,没有客观指标加以区别,特别是在与传染源反复接触环境中的工作或生活在疫区人身上发生时,就更为困难。有流行病学先决条件存在时,病情持续缓解一年之后,再出现布病的症状应考虑再感染,而不是复发。无论是再感染或复发血清凝集反应均为阳性。无论是复发和再感染采用以上的治疗方法依然有效。

疗效判定

按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编著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为依据判定疗效。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力、劳动能力基本恢复。好转:主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正常;功能障碍明显改善,劳动能力基本恢复。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注: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不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羊、牛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人间布病发病主要传染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